第174页
再往下行进,约莫下潜至一千米深时,阳光已经彻底照射不下来了。
海底世界漆黑一片,江冉从潜水艇的仪表盘上看到,这里的水压已经达到了九十个标准大气压。这意味着,如果她此刻从潜水艇中出去,即使装备着潜水重装,要不了几分钟也会因为内脏挤压而死。
潜在的危险带来了更高的警惕心。
江冉打起精神,慢慢向前行进。
在这般深度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大家伙。
大乌贼、抹香鲸……都是这里的常驻居民,常常在这个区域内活动。
而江冉小心翼翼地拍摄完一只大乌贼,仔细打量着成品相片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在上辈子里,江冉拿过很多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的年赛冠军,不过多少也有失手的时候。
某一届比赛中,她只拿了亚军,而当时的冠军作品叫做《鳗鲡仔鱼》,因为那幅作品非常特别,她的印象很深。
那是一幅黑水派摄影师的作品。
所谓黑水派,是指一批热衷于在夜晚潜入水中,在漆黑的深海里拍摄各种海洋生物的摄影师。
漆黑的深海会成为绝佳的天然黑幕,让整幅照片都呈现单纯的黑色背景,唯独正中央的海洋生物显露出各种色彩和形状来,能够很好地突出拍摄对象的主体地位。
江冉回忆着当初那幅令人感觉万分震撼的《鳗鲡仔鱼》。
一片漆黑中,一条冰蓝色的鳗鲡仔鱼从上往下游动。它的身体又细又长,在海水中游动时,长长的尾巴不断摆动,显出好几道起伏的波澜来。
明明照片是静态的,可人看着照片时,那仔鱼游动的动态情状仿佛就在人眼前一般,格外生动。
再低下头看看屏幕上的成片,江冉微微笑了一下。
她现在拍摄着大乌贼之类的大家伙,从成片效果上来说,不正好和黑水派摄影师类似吗?
江冉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喜悦之情。
今天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摄影流派。
这就是进步的姿势啊!
“要继续加油啊!”
再往下深潜,到了两三千米时,江冉见到了一种奇怪的大嘴琵琶鱼。
它的脑袋上面有个发光的小灯笼,沿着琵琶鱼的背鳍向上延伸出来,长得就像个钓竿一样。它在深海中缓缓游动时,那个小“钓竿”也不断在水里头晃动,正是个天然的小鱼诱捕工具。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江冉已经瞧见好几条小鱼羊入虎口,主动送上门去了。
“坏心眼的东西,”江冉努力聚着焦,“祸害小鱼就算了,别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呀。”
等潜水艇达到四千米左右时,江冉彻底来到了海洋底部。
不过她的运气很好,在海底漫游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了一条深深的海沟。而通常来说,地球上的各大海沟,水深基本都超过了七千米,那是真正的海底极限。
顺着海沟下行,达到五千米左右时,江冉发现了许多尖牙鱼。
这是一种长相非常恐怖的鱼,脸很大,牙齿更大,长得却很有点车祸现场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这种基因究竟是怎么组合传递下来的。
或许是因为这里从不见光,尖牙鱼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长相吓到谁了吧。
要是这样丑的鱼被边昭看见了,恐怕得把她吓得躲回悬浮车里,指不定还当场把攻击设施给开启了,直到把照片毁掉才行。
“等我回到陆地上之后,可得把尖牙鱼的照片藏好一点。”
江冉一边思索,一边呢喃:“否则的话,不知道谁看见了这照片,就有可能会忍不住把它给烧掉,啧。”
海底八千米是生物的生存极限,江冉试探了很久才潜入这个深度。
在这里,任何生物都会被这样巨大的压强挤得粉碎。
江冉越往深处下潜,越发现自己从前的认知有一个误区。
她从前以为,海底世界里深度越大,存活着的生物也就越大,比如两百米深时见到的多是火体虫这样的小东西,而到了千米深时,就能看到很多抹香鲸之类的大型生物。
然而直到潜进这近万米的深海大沟中,江冉才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全对。
在到达一定深度之后,她越是下行,海底的生物就越少,体积也越小。
当仪表盘显示的深度跳到了五位数后,江冉所看到的海底世界像是一片“荒凉的地狱”。
这里几乎看不到生物,只有死气沉沉的如永夜一般的深海,如果不是潜水艇的移动速度足够慢,江冉甚至有种在太空遨游的错觉,仿佛周边环绕着的根本不是水流一般。
极其偶尔看到些活物,也是小型的端足目生物。
它们长得像虾一样,背上有壳,身体很白,但非常小,一只差不多只有两三厘米,要不是江冉看得仔细,估计会把它们当作水地漂游的一小块沙石。
江冉在这万米海底遨游了一圈,拍下许多这类小东西后,终于心满意足,决定返程了。
上浮过程虽然缓慢,但相较下沉时着实要轻松许多。
到了这时候,江冉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观察,生怕漏掉些特殊的、很具价值的生物,只要调整好自动操作模式,悠闲地靠在船舱里,等着潜水艇自动返航就行。
江冉几乎觉得自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打个盹,但左右思量下,到底还是警惕心占了上风。
--
海底世界漆黑一片,江冉从潜水艇的仪表盘上看到,这里的水压已经达到了九十个标准大气压。这意味着,如果她此刻从潜水艇中出去,即使装备着潜水重装,要不了几分钟也会因为内脏挤压而死。
潜在的危险带来了更高的警惕心。
江冉打起精神,慢慢向前行进。
在这般深度的大海中,生活着许多大家伙。
大乌贼、抹香鲸……都是这里的常驻居民,常常在这个区域内活动。
而江冉小心翼翼地拍摄完一只大乌贼,仔细打量着成品相片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在上辈子里,江冉拿过很多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的年赛冠军,不过多少也有失手的时候。
某一届比赛中,她只拿了亚军,而当时的冠军作品叫做《鳗鲡仔鱼》,因为那幅作品非常特别,她的印象很深。
那是一幅黑水派摄影师的作品。
所谓黑水派,是指一批热衷于在夜晚潜入水中,在漆黑的深海里拍摄各种海洋生物的摄影师。
漆黑的深海会成为绝佳的天然黑幕,让整幅照片都呈现单纯的黑色背景,唯独正中央的海洋生物显露出各种色彩和形状来,能够很好地突出拍摄对象的主体地位。
江冉回忆着当初那幅令人感觉万分震撼的《鳗鲡仔鱼》。
一片漆黑中,一条冰蓝色的鳗鲡仔鱼从上往下游动。它的身体又细又长,在海水中游动时,长长的尾巴不断摆动,显出好几道起伏的波澜来。
明明照片是静态的,可人看着照片时,那仔鱼游动的动态情状仿佛就在人眼前一般,格外生动。
再低下头看看屏幕上的成片,江冉微微笑了一下。
她现在拍摄着大乌贼之类的大家伙,从成片效果上来说,不正好和黑水派摄影师类似吗?
江冉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喜悦之情。
今天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摄影流派。
这就是进步的姿势啊!
“要继续加油啊!”
再往下深潜,到了两三千米时,江冉见到了一种奇怪的大嘴琵琶鱼。
它的脑袋上面有个发光的小灯笼,沿着琵琶鱼的背鳍向上延伸出来,长得就像个钓竿一样。它在深海中缓缓游动时,那个小“钓竿”也不断在水里头晃动,正是个天然的小鱼诱捕工具。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江冉已经瞧见好几条小鱼羊入虎口,主动送上门去了。
“坏心眼的东西,”江冉努力聚着焦,“祸害小鱼就算了,别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呀。”
等潜水艇达到四千米左右时,江冉彻底来到了海洋底部。
不过她的运气很好,在海底漫游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了一条深深的海沟。而通常来说,地球上的各大海沟,水深基本都超过了七千米,那是真正的海底极限。
顺着海沟下行,达到五千米左右时,江冉发现了许多尖牙鱼。
这是一种长相非常恐怖的鱼,脸很大,牙齿更大,长得却很有点车祸现场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这种基因究竟是怎么组合传递下来的。
或许是因为这里从不见光,尖牙鱼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长相吓到谁了吧。
要是这样丑的鱼被边昭看见了,恐怕得把她吓得躲回悬浮车里,指不定还当场把攻击设施给开启了,直到把照片毁掉才行。
“等我回到陆地上之后,可得把尖牙鱼的照片藏好一点。”
江冉一边思索,一边呢喃:“否则的话,不知道谁看见了这照片,就有可能会忍不住把它给烧掉,啧。”
海底八千米是生物的生存极限,江冉试探了很久才潜入这个深度。
在这里,任何生物都会被这样巨大的压强挤得粉碎。
江冉越往深处下潜,越发现自己从前的认知有一个误区。
她从前以为,海底世界里深度越大,存活着的生物也就越大,比如两百米深时见到的多是火体虫这样的小东西,而到了千米深时,就能看到很多抹香鲸之类的大型生物。
然而直到潜进这近万米的深海大沟中,江冉才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全对。
在到达一定深度之后,她越是下行,海底的生物就越少,体积也越小。
当仪表盘显示的深度跳到了五位数后,江冉所看到的海底世界像是一片“荒凉的地狱”。
这里几乎看不到生物,只有死气沉沉的如永夜一般的深海,如果不是潜水艇的移动速度足够慢,江冉甚至有种在太空遨游的错觉,仿佛周边环绕着的根本不是水流一般。
极其偶尔看到些活物,也是小型的端足目生物。
它们长得像虾一样,背上有壳,身体很白,但非常小,一只差不多只有两三厘米,要不是江冉看得仔细,估计会把它们当作水地漂游的一小块沙石。
江冉在这万米海底遨游了一圈,拍下许多这类小东西后,终于心满意足,决定返程了。
上浮过程虽然缓慢,但相较下沉时着实要轻松许多。
到了这时候,江冉不用再小心翼翼地观察,生怕漏掉些特殊的、很具价值的生物,只要调整好自动操作模式,悠闲地靠在船舱里,等着潜水艇自动返航就行。
江冉几乎觉得自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打个盹,但左右思量下,到底还是警惕心占了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