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书还没反应过来,只说:京城的萝卜没有金陵的好吃,还有锅盖面,京城的浇头我真是吃不惯。
虞冷月大声笑,怎么就惦记着吃的。
雪书羞赧道:你我都在京城,别的还有什么可惦记的?
虞冷月沉默片刻,才继续笑道:也是,还是咱们金陵的大萝卜好吃。
金陵人喜吃萝卜,且金陵萝卜的个头都特别大,水灵灵的。
不似京城这边的都是小萝卜。
京杭大运河上虽说什么都能运来,但金陵的大萝卜却少见。
别说是雪书,就是吃惯了虞冷月,也有些想念。
虞冷月洗了手,把厨房的事情交给雪书,自己到前院去列单子了。
雪书大抵也明白过来,那送纸、颜料的人是谁了。
虞冷月自己在纸上写了些想要的东西。
恰好海岩过来买东西,她就一并递过去了。
海岩将东西拿回周家给了周临渊。
周临渊摊开纸张一看:金陵大萝卜、栖霞寺外陈记锅盖面和浇头、善金斋的头油步摇簪钗。
禁不住嘴角抽了抽。
真俗。
周临渊重新誊写一遍,让海岩送去了孙阁老胡同的周家,给周临先。
周临先兴致勃勃,十分好奇堂哥会送什么给小娘子。
结果看到金陵大萝卜时,眼皮子直跳。
他跑这一趟,路费就不知道比大萝卜要贵出多少。
堂哥就送人这个?
周临先带着这份金陵大萝卜的货单,坐船出发去金陵老家。
七月接近尾声。
炎热的夏季也过去了一大半。
三必茶铺终于赚够了税钱,虞冷月和雪书一起去衙门里缴了赋税,从衙门里出来时,浑身一松。
两人对视一眼,很快就笑开了。
虽说还有十月的铺租压在头上,可到底是了结了一桩大事。
去街上买点儿东西回去吧,粗盐没有了,姜也没了。
雪书拨着掌心里的碎银子,低头说。
虞冷月也有花银子的欲望,从荷包里摸出个大的其实也不大,只有指头大小而已,还不知纯不纯,称出来能有多重。
她嘀咕说:是该买点东西了。
之前顾则言送她那么多东西,虽说原不是她有意要的,到底是收了人家的好处,总要回报一些。
若说等价回报,未免有些刻意端着了些。
她本是市井里的普通百姓,没有挥洒金银的本事,不必强出头。
两人挽手去街上逛了大半天。
除了家里缺用的东西,雪书还买了小半框的葱、姜,买了今年朝廷在六月间颁布的历书。
虞冷月则主要是买些为中秋佳节做准备的东西。
回三必茶铺的路上,恰遇衙役在街上宣谕。
每年每月朝廷都会派衙役到街上提醒百姓们,每个月该干什么,譬如六月要纳赋税,八月农忙要收割,九月秋收结束,有了盈余不要胡乱花费,存粮存钱
算是一种给百姓的警醒。
只不过到了时下,原先严肃的宣谕已然沦为一种形式。②
念官谕的衙役摇头晃脑,仿佛要睡着一般。
底下听谕的百姓,要不是就住在衙门的隔壁左右。
要不是帮闲人,看在官父母的面子上,过来捧个场。
没几个正经听的。
虞冷月跟雪书两个,没听几句,快步走了。
回了三必茶铺里。
虞冷月把历书挂起来,偶有客人进来,也会看一看历书。
挂在铺子里头,也方便客人。
这时的历书,是彩色的,按日子分类,挂起来五彩斑斓,十分显眼。
虞冷月倒喜欢这些个市井气的用物。
不过要论好看,自然还是顾则言送的花笺好看。
她到现在还没舍得用。
平日只在普通的纸上练字。
练了这些日子,虞冷月的字也略有进步。
假如,有个好老师时常指点,自然会进步更快。
她如是想着,待海岩再过来时,便叫海岩把她的字,带了回去。
周临渊收到虞冷月的字,瞥一眼就提笔把她的字圈了许多出来,还写下了好大一通评语当然都是负面的评价。
他也不明白,明明她用炭笔写的字,尚算娟秀端正。
怎的换了好的湖笔,反而越写越丑了。
拿去给她,让她好好练。
海岩收了好几张纸的评语,冷嘶一声。
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只怕女掌柜看了得臊得慌。
虞冷月才不觉羞。
所谓不耻下问,顾则言的字写得比虞父还要好,就跟她前世见过的石碑上刻的似的。
且他还替她一笔一划纠正,又让海岩白拿了许多宣纸过来。
这样倒贴的好老师求都求不来。
所以她练的格外刻苦。
在没见到他的日子里,十分认真地练字打发时间。
海岩在中间替两人传信,亲眼见着虞冷月的字,越写越好。
而周临渊给的评语也越来越少。
--
虞冷月大声笑,怎么就惦记着吃的。
雪书羞赧道:你我都在京城,别的还有什么可惦记的?
虞冷月沉默片刻,才继续笑道:也是,还是咱们金陵的大萝卜好吃。
金陵人喜吃萝卜,且金陵萝卜的个头都特别大,水灵灵的。
不似京城这边的都是小萝卜。
京杭大运河上虽说什么都能运来,但金陵的大萝卜却少见。
别说是雪书,就是吃惯了虞冷月,也有些想念。
虞冷月洗了手,把厨房的事情交给雪书,自己到前院去列单子了。
雪书大抵也明白过来,那送纸、颜料的人是谁了。
虞冷月自己在纸上写了些想要的东西。
恰好海岩过来买东西,她就一并递过去了。
海岩将东西拿回周家给了周临渊。
周临渊摊开纸张一看:金陵大萝卜、栖霞寺外陈记锅盖面和浇头、善金斋的头油步摇簪钗。
禁不住嘴角抽了抽。
真俗。
周临渊重新誊写一遍,让海岩送去了孙阁老胡同的周家,给周临先。
周临先兴致勃勃,十分好奇堂哥会送什么给小娘子。
结果看到金陵大萝卜时,眼皮子直跳。
他跑这一趟,路费就不知道比大萝卜要贵出多少。
堂哥就送人这个?
周临先带着这份金陵大萝卜的货单,坐船出发去金陵老家。
七月接近尾声。
炎热的夏季也过去了一大半。
三必茶铺终于赚够了税钱,虞冷月和雪书一起去衙门里缴了赋税,从衙门里出来时,浑身一松。
两人对视一眼,很快就笑开了。
虽说还有十月的铺租压在头上,可到底是了结了一桩大事。
去街上买点儿东西回去吧,粗盐没有了,姜也没了。
雪书拨着掌心里的碎银子,低头说。
虞冷月也有花银子的欲望,从荷包里摸出个大的其实也不大,只有指头大小而已,还不知纯不纯,称出来能有多重。
她嘀咕说:是该买点东西了。
之前顾则言送她那么多东西,虽说原不是她有意要的,到底是收了人家的好处,总要回报一些。
若说等价回报,未免有些刻意端着了些。
她本是市井里的普通百姓,没有挥洒金银的本事,不必强出头。
两人挽手去街上逛了大半天。
除了家里缺用的东西,雪书还买了小半框的葱、姜,买了今年朝廷在六月间颁布的历书。
虞冷月则主要是买些为中秋佳节做准备的东西。
回三必茶铺的路上,恰遇衙役在街上宣谕。
每年每月朝廷都会派衙役到街上提醒百姓们,每个月该干什么,譬如六月要纳赋税,八月农忙要收割,九月秋收结束,有了盈余不要胡乱花费,存粮存钱
算是一种给百姓的警醒。
只不过到了时下,原先严肃的宣谕已然沦为一种形式。②
念官谕的衙役摇头晃脑,仿佛要睡着一般。
底下听谕的百姓,要不是就住在衙门的隔壁左右。
要不是帮闲人,看在官父母的面子上,过来捧个场。
没几个正经听的。
虞冷月跟雪书两个,没听几句,快步走了。
回了三必茶铺里。
虞冷月把历书挂起来,偶有客人进来,也会看一看历书。
挂在铺子里头,也方便客人。
这时的历书,是彩色的,按日子分类,挂起来五彩斑斓,十分显眼。
虞冷月倒喜欢这些个市井气的用物。
不过要论好看,自然还是顾则言送的花笺好看。
她到现在还没舍得用。
平日只在普通的纸上练字。
练了这些日子,虞冷月的字也略有进步。
假如,有个好老师时常指点,自然会进步更快。
她如是想着,待海岩再过来时,便叫海岩把她的字,带了回去。
周临渊收到虞冷月的字,瞥一眼就提笔把她的字圈了许多出来,还写下了好大一通评语当然都是负面的评价。
他也不明白,明明她用炭笔写的字,尚算娟秀端正。
怎的换了好的湖笔,反而越写越丑了。
拿去给她,让她好好练。
海岩收了好几张纸的评语,冷嘶一声。
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只怕女掌柜看了得臊得慌。
虞冷月才不觉羞。
所谓不耻下问,顾则言的字写得比虞父还要好,就跟她前世见过的石碑上刻的似的。
且他还替她一笔一划纠正,又让海岩白拿了许多宣纸过来。
这样倒贴的好老师求都求不来。
所以她练的格外刻苦。
在没见到他的日子里,十分认真地练字打发时间。
海岩在中间替两人传信,亲眼见着虞冷月的字,越写越好。
而周临渊给的评语也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