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喧闹了起来,虽然大家出去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不是菜市场里的大爷大妈,但是王院士这话着实有些惊人,让他们也无法保持平静。
一时之间,激动的有,怀疑的也有。
不过还是怀疑的居多,毕竟这两个年轻人到研究所来也才不过三天时间而已,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查看此前的项目文件,说就这么点时间,他们就想到了难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在让人很难不怀疑。
王院士伸手压了压,说道:大家先安静,着什么急?听小童和小陈说完,你们不就都明白了吗?
研究员们一听也是,都安静下来,看着童一淮和陈颂。
接下来,是能够得到研究员们的认可打消他们的一切质疑,还是得到研究员果然是不靠谱的年轻人的眼神,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童一淮和陈颂相视一笑,都没有任何怯场,按照原先说好的,由童一淮主讲,陈颂补充并解答可能会有疑问。
童一淮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想把自己和陈颂讨论过的对这个临界值问题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下。
研究员虽然对他们还不信任,但出于自身的素质,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听着听着,不免就对他们多了一分认可。
他们研究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项目,而童一淮和陈颂以前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有三天时间,能够把问题搞清白说清楚,就已经超过那些虽然虚长一些年头却平庸无奇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了。
注意到下面的研究员们都在微微点头,童一淮微微一笑,开始讲解他和陈颂的思路,并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写在了白板上。
随着他的讲解,一开始还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的研究员们,目光变得越来越郑重,并且纷纷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拿出笔飞快地记录起来。
他们越听就越是心惊,这个年轻人说的思路,好像还真有点东西啊,比他们这段时间研究论文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更加适合当下的情况,计算的时候明显也更加简洁。
一开始研究员们还带着高高在上的指点想法,后来就变成了被指教的心情,有些还没有把那篇论文研究透的研究员听完之后还有些地方无法理解,见童一淮停下,顿时举手想要提问。
童一淮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见有人举手,不由看了王院士一眼。
虽说他们其实做好了解答疑问的准备,但这毕竟不是报告会,也不是讲座,并且主持会议的人是王院士。
王院士点点头,说道:有问题就问清楚,如果思路确定下来,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工作,没搞明白可不行。老辰你有什么问题,你先说吧。
老辰放下手,迫不及待地问道:童博士,你用来计算临界温度的那个公式我以前没有见过,好像也不在你们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里,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推演过程?
陈颂起身微笑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陈颂走到会议室前面,另外拉了一块白板挂上去,就开始写了起来,我大致给大家写一下简略的推演过程,这个公式其实是从论文里的其中一个公式推演出来的,如果是不太擅长数学的,可能确实不太能一下子理解。
陈颂的字很漂亮,能看得出来是很习惯板书的,一行行公式无论是从字形上来说,还是从数学的美感上来说,都非常漂亮。
在座的人,即便不是很擅长数学的,也不至于完全不了解,陈颂写下的简略推演过程已经足够他们恍然大悟。
提问的老辰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步骤抄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由看着年轻得过分的陈颂,不由感慨道:我记得陈同学是物理学专业的,而且才大二而已,没想到数学功底这么深,比我强。
陈颂谦逊地说道:您过誉了,我只是正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些研究而已,我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老辰还想说什么,就被另外一个研究人员打断了,陈同学,我发现你们用来计算材料应力的公式,好像是论文中另外一个公式的变形。请问为什么要用变形公式,而不是原公式呢?看起来在计算方面,似乎并没有更加简便。
陈颂说道:是的,您看的没错,这个公式确实是论文上公式的变形。变形之后的公式虽然在计算方面并不会更加简略,但是
陈颂花费了许多时间用来解答研究员们的疑问,虽然在座研究员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越是高深的科学知识,细分学科越是详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领域里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
比如说同是数学家,数论领域的数学家,对于代数领域比较艰深的知识可能就完全不了解。
第056章 选址考察 二合一
早上的会议结束之后, 童一淮和陈颂就得到了本组所有研究员的认可,因为他们提出的解决思路确实比其他研究员目前的想法更好。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个思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但科研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在得到追踪的答案之前,本来就没有人能够打包票。
而能够给出这样的解决思路,已经足够说明童一淮和陈颂的水平了, 足以证明他们虽然年轻能力却不像是普通的年轻人那样平庸,完全有资格和他们共事。
--
一时之间,激动的有,怀疑的也有。
不过还是怀疑的居多,毕竟这两个年轻人到研究所来也才不过三天时间而已,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查看此前的项目文件,说就这么点时间,他们就想到了难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在让人很难不怀疑。
王院士伸手压了压,说道:大家先安静,着什么急?听小童和小陈说完,你们不就都明白了吗?
研究员们一听也是,都安静下来,看着童一淮和陈颂。
接下来,是能够得到研究员们的认可打消他们的一切质疑,还是得到研究员果然是不靠谱的年轻人的眼神,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童一淮和陈颂相视一笑,都没有任何怯场,按照原先说好的,由童一淮主讲,陈颂补充并解答可能会有疑问。
童一淮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想把自己和陈颂讨论过的对这个临界值问题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下。
研究员虽然对他们还不信任,但出于自身的素质,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听着听着,不免就对他们多了一分认可。
他们研究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项目,而童一淮和陈颂以前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有三天时间,能够把问题搞清白说清楚,就已经超过那些虽然虚长一些年头却平庸无奇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了。
注意到下面的研究员们都在微微点头,童一淮微微一笑,开始讲解他和陈颂的思路,并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写在了白板上。
随着他的讲解,一开始还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的研究员们,目光变得越来越郑重,并且纷纷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拿出笔飞快地记录起来。
他们越听就越是心惊,这个年轻人说的思路,好像还真有点东西啊,比他们这段时间研究论文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更加适合当下的情况,计算的时候明显也更加简洁。
一开始研究员们还带着高高在上的指点想法,后来就变成了被指教的心情,有些还没有把那篇论文研究透的研究员听完之后还有些地方无法理解,见童一淮停下,顿时举手想要提问。
童一淮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见有人举手,不由看了王院士一眼。
虽说他们其实做好了解答疑问的准备,但这毕竟不是报告会,也不是讲座,并且主持会议的人是王院士。
王院士点点头,说道:有问题就问清楚,如果思路确定下来,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工作,没搞明白可不行。老辰你有什么问题,你先说吧。
老辰放下手,迫不及待地问道:童博士,你用来计算临界温度的那个公式我以前没有见过,好像也不在你们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里,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推演过程?
陈颂起身微笑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陈颂走到会议室前面,另外拉了一块白板挂上去,就开始写了起来,我大致给大家写一下简略的推演过程,这个公式其实是从论文里的其中一个公式推演出来的,如果是不太擅长数学的,可能确实不太能一下子理解。
陈颂的字很漂亮,能看得出来是很习惯板书的,一行行公式无论是从字形上来说,还是从数学的美感上来说,都非常漂亮。
在座的人,即便不是很擅长数学的,也不至于完全不了解,陈颂写下的简略推演过程已经足够他们恍然大悟。
提问的老辰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步骤抄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由看着年轻得过分的陈颂,不由感慨道:我记得陈同学是物理学专业的,而且才大二而已,没想到数学功底这么深,比我强。
陈颂谦逊地说道:您过誉了,我只是正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些研究而已,我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老辰还想说什么,就被另外一个研究人员打断了,陈同学,我发现你们用来计算材料应力的公式,好像是论文中另外一个公式的变形。请问为什么要用变形公式,而不是原公式呢?看起来在计算方面,似乎并没有更加简便。
陈颂说道:是的,您看的没错,这个公式确实是论文上公式的变形。变形之后的公式虽然在计算方面并不会更加简略,但是
陈颂花费了许多时间用来解答研究员们的疑问,虽然在座研究员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越是高深的科学知识,细分学科越是详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领域里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
比如说同是数学家,数论领域的数学家,对于代数领域比较艰深的知识可能就完全不了解。
第056章 选址考察 二合一
早上的会议结束之后, 童一淮和陈颂就得到了本组所有研究员的认可,因为他们提出的解决思路确实比其他研究员目前的想法更好。
虽然现在还不确定这个思路真的能够解决问题,但科研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在得到追踪的答案之前,本来就没有人能够打包票。
而能够给出这样的解决思路,已经足够说明童一淮和陈颂的水平了, 足以证明他们虽然年轻能力却不像是普通的年轻人那样平庸,完全有资格和他们共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