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
其他管理笑成了一团,笑完青出于蓝问道:那你们这次有空跑团吗?
这些年陈颂和童一淮偶尔休息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裕也会跑跑团,当然开团是没这个时间了,毕竟想要开好一个团,需要的备团时间也不短。
当歌:小青有团啊。不过应该没空,我就这两天盯一盯,没什么问题的话就要继续研究了,在我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或者放弃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之前,应该都没空跑团。
真的是人类:我也没空,虽然我现在主要在研究所那边,但其实很多工作在学校也可以完成。
虽然童一淮的工作需要对撞机的帮助,但对撞机也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启动的,每进行一次质子对撞,需要的准备时间很长,在此期间童一淮对研究所那边也做不到更多的事情。
栗子:解决或者放弃这么干脆的吗?
当歌:是啊,因为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当然如果能证明最好了。
海纳百川:我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听说是已经证明到了1+2,然后现在要证明1+1。所以,是要证明1+1=2吗?
当歌:不是,1+1=2早就被用皮亚诺公理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1,指的是一个素数加上一个素数,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栗子:所以,1+1=2,原来真的需要证明啊。我从来没有想过,这需要证明!
海纳百川:我知道,素数就是质数,质数一定是奇数,两个奇数相加不是一定是偶数吗?
当歌:1+1=2的证明很简单,你们也能看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看看。
当歌:噗!百川这个就是典型的民科证明方法了。但是你们中学阶段应该都学过数学逻辑,知道什么叫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以及充分必要条件,充分非必要条件,还有必要非充分条件吧?先不说素数一定是奇数这句话就是错的,就算它是对的,奇数一定是素数吗?这个结论可以很容推翻,比如9,这是个奇数,但不是个素数。
当歌:至于前者,最小的素数2是个偶数,虽然它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你的前提错误,所以你的结论也是错的,两个素数相加不一定是偶数,2和任何一个除2以外的素数相加都是奇数。另外,就算不考虑2这个特殊情况,假设两个素数相加一定是偶数,但这能证明一个偶数一定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相加吗?
青鸾:一定要证明它吗?我不是很理解,我不是说它有什么实际作用,而是我们不证明它不可以吗?
当歌:当然,一定要证明。因为虽然这个结论看起来是对的,但在我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它之前,它只是看起来是对的,我们不能说它一定是对的。猜想只是个猜想,虽然我们现在先把它当对的用,但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它其实是错的。就在以前,人们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这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我们现在知道,它是错的。
青鸾:那我有点明白了。就是说有一个结论,它起来是真理,但实际上它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逻辑严密的证明才能确定它是不是真理。
当歌: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在我们数学领域,更愿意把这种陈述称为定理。
玉兔啼血:这个我知道,以前的数学书上见过很多定理。还有当歌之前证明的那些猜想,现在也都是定理了,听说还是用当歌的名字命名的。
当歌:嗯,按照数学界的惯例,会用证明定理的人名字为这个定理命名,但有些时候大家还是会习惯性地叫某某猜想。
长城不倒:说了半天,其实我比较关心,当歌直接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说出来可以吗?我听说你们学术界也有学术竞争的说法。
当歌:有啊,但是没关系。哥德巴赫猜想本来就有一些数学家在研究的,无论我是否在研究这个猜想都一样。而且这个猜想想要证明非常困难,如果这么容易就能被证明出来的话,根本轮不到我,所以无所谓。
青鸾:我看出来了,当歌很自信。
栗子:你在说什么傻话?菲奖得主,科学院院士,自信不是应该的吗?
青鸾:有道理,是我狭隘了。
陈颂哭笑不得,把话题又扯到了跑团上,在群里和他们瞎聊了一个晚上,续上友情。
之后正如陈颂和童一淮计划的那样,没等期末考试结束,他们就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之中,工作之余唯一的闲暇则按照唐院士的安排去准备评选工程院院士的事情了。
次年2月,有浏览预印本网站习惯的数学家们发现这个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的论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谁把该放在民科分类的文章放到了这里。
但很快他们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在论文作者那一栏看到了陈颂的名字,他的名字本身就是论文质量的保证。
预印本网站,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尚未通过期刊审核的论文发布其上的平台,当然发展到现在也并不是只有投稿给期刊的论文才会发布在这里。
--
这些年陈颂和童一淮偶尔休息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裕也会跑跑团,当然开团是没这个时间了,毕竟想要开好一个团,需要的备团时间也不短。
当歌:小青有团啊。不过应该没空,我就这两天盯一盯,没什么问题的话就要继续研究了,在我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或者放弃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之前,应该都没空跑团。
真的是人类:我也没空,虽然我现在主要在研究所那边,但其实很多工作在学校也可以完成。
虽然童一淮的工作需要对撞机的帮助,但对撞机也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启动的,每进行一次质子对撞,需要的准备时间很长,在此期间童一淮对研究所那边也做不到更多的事情。
栗子:解决或者放弃这么干脆的吗?
当歌:是啊,因为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当然如果能证明最好了。
海纳百川:我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听说是已经证明到了1+2,然后现在要证明1+1。所以,是要证明1+1=2吗?
当歌:不是,1+1=2早就被用皮亚诺公理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1,指的是一个素数加上一个素数,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
栗子:所以,1+1=2,原来真的需要证明啊。我从来没有想过,这需要证明!
海纳百川:我知道,素数就是质数,质数一定是奇数,两个奇数相加不是一定是偶数吗?
当歌:1+1=2的证明很简单,你们也能看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看看。
当歌:噗!百川这个就是典型的民科证明方法了。但是你们中学阶段应该都学过数学逻辑,知道什么叫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以及充分必要条件,充分非必要条件,还有必要非充分条件吧?先不说素数一定是奇数这句话就是错的,就算它是对的,奇数一定是素数吗?这个结论可以很容推翻,比如9,这是个奇数,但不是个素数。
当歌:至于前者,最小的素数2是个偶数,虽然它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你的前提错误,所以你的结论也是错的,两个素数相加不一定是偶数,2和任何一个除2以外的素数相加都是奇数。另外,就算不考虑2这个特殊情况,假设两个素数相加一定是偶数,但这能证明一个偶数一定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相加吗?
青鸾:一定要证明它吗?我不是很理解,我不是说它有什么实际作用,而是我们不证明它不可以吗?
当歌:当然,一定要证明。因为虽然这个结论看起来是对的,但在我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它之前,它只是看起来是对的,我们不能说它一定是对的。猜想只是个猜想,虽然我们现在先把它当对的用,但还是有一定的几率,它其实是错的。就在以前,人们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这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我们现在知道,它是错的。
青鸾:那我有点明白了。就是说有一个结论,它起来是真理,但实际上它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逻辑严密的证明才能确定它是不是真理。
当歌: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在我们数学领域,更愿意把这种陈述称为定理。
玉兔啼血:这个我知道,以前的数学书上见过很多定理。还有当歌之前证明的那些猜想,现在也都是定理了,听说还是用当歌的名字命名的。
当歌:嗯,按照数学界的惯例,会用证明定理的人名字为这个定理命名,但有些时候大家还是会习惯性地叫某某猜想。
长城不倒:说了半天,其实我比较关心,当歌直接把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说出来可以吗?我听说你们学术界也有学术竞争的说法。
当歌:有啊,但是没关系。哥德巴赫猜想本来就有一些数学家在研究的,无论我是否在研究这个猜想都一样。而且这个猜想想要证明非常困难,如果这么容易就能被证明出来的话,根本轮不到我,所以无所谓。
青鸾:我看出来了,当歌很自信。
栗子:你在说什么傻话?菲奖得主,科学院院士,自信不是应该的吗?
青鸾:有道理,是我狭隘了。
陈颂哭笑不得,把话题又扯到了跑团上,在群里和他们瞎聊了一个晚上,续上友情。
之后正如陈颂和童一淮计划的那样,没等期末考试结束,他们就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之中,工作之余唯一的闲暇则按照唐院士的安排去准备评选工程院院士的事情了。
次年2月,有浏览预印本网站习惯的数学家们发现这个网站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的论文,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谁把该放在民科分类的文章放到了这里。
但很快他们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在论文作者那一栏看到了陈颂的名字,他的名字本身就是论文质量的保证。
预印本网站,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尚未通过期刊审核的论文发布其上的平台,当然发展到现在也并不是只有投稿给期刊的论文才会发布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