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灵均只管交了东西,没将他这话当回事,暗想不过是封礼尚往来的回信,又不是以后日日都写,哪里谈得上“奔波”二字。
然而过了没多久,三公主的书信竟又送到了翰林院。
年轻的文士略有些生疑,终于也意识到如此互通文字有些于礼不妥,他打定主意看过信上内容后无论如何决不再回了。
因得这日事忙,方灵均无暇他顾,很快将信笺之事忘在了脑后。
待夜深回府,熄灯更衣,他才摸到那封被自己随手放在怀中的笺纸,小方大人想了想,索性将灯添得再亮了一些,展开来细读。
宇文姝写的文字不长,通篇几乎没什么闲话,她只是诚恳而谦逊地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扇面画技的事,自言近来正在学画,苦思不得解,想请教指点一二。
方灵均摊开了那柄折扇,烛火下描金的线条似乎更为生动。若是别的都还罢了,偏得知三公主竟也是刚刚提笔学画,这样的天赋与技巧,实在是人间少见……
对于丹青工笔的专研他有大把的理论沉在腹中,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方灵均视线落在信中最后一句纯粹却带了点孩子气的话语上,终于没忍住,提笔洋洋洒洒,直抒胸臆,竟写得比上一封还要满。
小太监颠颠儿地将书信带回柔嘉殿内。
宇文姝正坐在窗边用碎米喂雀儿。
宫婢来回禀时,她连头都没怎么抬,仍旧用长匙子逗着野山雀,“是么?”
“是,小方大人回了好几页呢,殿下现在就看吗?”
她说不急,“放着吧,过会儿再读。”
宫女由衷替她高兴,“奴婢瞧着有戏,小方大人八成已经对殿下上心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宇文姝神色冷淡,漠不关心地拾起那厚厚的几页墨笔,一边一目十行,一边开口道,“不过是投其所好,但也实在没想到,他竟这么容易对人掏心掏肺,不设防备。”
末了,把一扎纸卷了卷,掀了灯罩放在烛上引燃。
“去取信纸来,叫上阿梨,一会儿我念,她写。”
底下的人应了,躬身退出去。
那大宫女却有几分不解,公主的字也不难看,作甚么每回都要叫旁人代笔呢。不过此刻不宜说这话来煞风景,她接着恭维:“小方大人乃是朝中年轻文官之首,地位不比隋将军差的,今后成了驸马,公主脸上也有光……”
宇文姝尚没听完,忽然就笑了,她抓了把鸟食洒在窗前,回头道:
“谁要他做驸马了?”
宫女被她问得一懵:“啊?”
“我母后怎么可能让我下嫁给他,自然是得从梁家旁支里找一个年纪相当的,好借此巩固梁氏的根基。”宇文姝波澜不惊地讲出这番话,仿佛对此早有预料,也不生气。
大宫女实在忍不住想问:“那、那殿下你还……”
“我就是好奇。”
她靠在小榻上半撑起头,双眸迎光眯成细线,“她宇文笙那么费尽心思都想攥到手里的男子,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而我若能让他念念不忘,最后再片叶不沾地弃之不要,你说是不是打她宇文笙的脸?”
侍女舔着唇不知如何回应。
而三公主则随手往桌上一扫,看茶杯中烧得仅剩碎片的信纸,很是不以为意。
“如今看来,这方灵均不过如此,稍用些手段就找不着北。还说什么‘紫薇星降世’‘天纵英才’。”
她费解道:
“也不知她究竟瞧上他哪儿了。”
*
今日是三十,隋策拎着两大包甜食,破例往糖水铺后巷走。
正要到拐角之处,迎面却得见同样提溜着糕点、果脯的隋日知擦着颈项薄汗,身形疲累地朝这边而来。
父子俩同时发现了对方,也同时停住了步子。
自从隋策回京做官,每天忙于公干,能抽出空闲来陪杨氏的机会不多,为了不叫她门庭冷清,父子二人便约好时间。除去逢“八”之日,但凡光禄寺不必筹办大宴,隋日知只要得空,都会到这边坐一坐。
而隋策由于尚了公主,为避免遭人非议,杨氏不欲让他常来,说是陪公主更紧要。
一家三口很多年没这样一起吃过饭了。
杨氏脸上的喜悦显而易见,让她整个人气色也跟着红润不少,乐在其中一般里里外外地张罗忙碌。
隋策嘴甜又话多,饭桌上他一个人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台词,热闹得像在唱大戏。而当他不说话时,端碗在边上看,会发现他俩根本没声音。
这二位老人家一个赛一个的闷,捧着碗筷各自垂首专注地进膳,偶尔给对方夹几片菜,时不时抬头眼神交汇了,还挺不好意思地笑笑,仍旧低头继续扒饭。
实在是对“相敬如宾”最好的诠释。
隋策常觉得他俩不可思议,有时脸上的笑没收住,会被隋寺卿呵斥两句。
“好好吃饭!没点规矩。”
晚膳后,父子二人在院中聊着今年户部拨给各司的预算,杨氏过来拍了拍儿子的肩,“正好,你来一趟,我有话同你说。”
后者乖巧地答应:“哦。”
于是利落地翻过石栏杆,亦步亦趋地缀在杨氏身后。
一路进了她的卧房。
杨氏先是碎碎叨叨地念他,“用过饭就早些回府上去,别一天到晚的不着家,老大不小的人了,该懂得什么是轻重缓急。还有啊,待公主殿下要客气些,温柔些,知道吗?”
--
然而过了没多久,三公主的书信竟又送到了翰林院。
年轻的文士略有些生疑,终于也意识到如此互通文字有些于礼不妥,他打定主意看过信上内容后无论如何决不再回了。
因得这日事忙,方灵均无暇他顾,很快将信笺之事忘在了脑后。
待夜深回府,熄灯更衣,他才摸到那封被自己随手放在怀中的笺纸,小方大人想了想,索性将灯添得再亮了一些,展开来细读。
宇文姝写的文字不长,通篇几乎没什么闲话,她只是诚恳而谦逊地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扇面画技的事,自言近来正在学画,苦思不得解,想请教指点一二。
方灵均摊开了那柄折扇,烛火下描金的线条似乎更为生动。若是别的都还罢了,偏得知三公主竟也是刚刚提笔学画,这样的天赋与技巧,实在是人间少见……
对于丹青工笔的专研他有大把的理论沉在腹中,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方灵均视线落在信中最后一句纯粹却带了点孩子气的话语上,终于没忍住,提笔洋洋洒洒,直抒胸臆,竟写得比上一封还要满。
小太监颠颠儿地将书信带回柔嘉殿内。
宇文姝正坐在窗边用碎米喂雀儿。
宫婢来回禀时,她连头都没怎么抬,仍旧用长匙子逗着野山雀,“是么?”
“是,小方大人回了好几页呢,殿下现在就看吗?”
她说不急,“放着吧,过会儿再读。”
宫女由衷替她高兴,“奴婢瞧着有戏,小方大人八成已经对殿下上心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宇文姝神色冷淡,漠不关心地拾起那厚厚的几页墨笔,一边一目十行,一边开口道,“不过是投其所好,但也实在没想到,他竟这么容易对人掏心掏肺,不设防备。”
末了,把一扎纸卷了卷,掀了灯罩放在烛上引燃。
“去取信纸来,叫上阿梨,一会儿我念,她写。”
底下的人应了,躬身退出去。
那大宫女却有几分不解,公主的字也不难看,作甚么每回都要叫旁人代笔呢。不过此刻不宜说这话来煞风景,她接着恭维:“小方大人乃是朝中年轻文官之首,地位不比隋将军差的,今后成了驸马,公主脸上也有光……”
宇文姝尚没听完,忽然就笑了,她抓了把鸟食洒在窗前,回头道:
“谁要他做驸马了?”
宫女被她问得一懵:“啊?”
“我母后怎么可能让我下嫁给他,自然是得从梁家旁支里找一个年纪相当的,好借此巩固梁氏的根基。”宇文姝波澜不惊地讲出这番话,仿佛对此早有预料,也不生气。
大宫女实在忍不住想问:“那、那殿下你还……”
“我就是好奇。”
她靠在小榻上半撑起头,双眸迎光眯成细线,“她宇文笙那么费尽心思都想攥到手里的男子,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而我若能让他念念不忘,最后再片叶不沾地弃之不要,你说是不是打她宇文笙的脸?”
侍女舔着唇不知如何回应。
而三公主则随手往桌上一扫,看茶杯中烧得仅剩碎片的信纸,很是不以为意。
“如今看来,这方灵均不过如此,稍用些手段就找不着北。还说什么‘紫薇星降世’‘天纵英才’。”
她费解道:
“也不知她究竟瞧上他哪儿了。”
*
今日是三十,隋策拎着两大包甜食,破例往糖水铺后巷走。
正要到拐角之处,迎面却得见同样提溜着糕点、果脯的隋日知擦着颈项薄汗,身形疲累地朝这边而来。
父子俩同时发现了对方,也同时停住了步子。
自从隋策回京做官,每天忙于公干,能抽出空闲来陪杨氏的机会不多,为了不叫她门庭冷清,父子二人便约好时间。除去逢“八”之日,但凡光禄寺不必筹办大宴,隋日知只要得空,都会到这边坐一坐。
而隋策由于尚了公主,为避免遭人非议,杨氏不欲让他常来,说是陪公主更紧要。
一家三口很多年没这样一起吃过饭了。
杨氏脸上的喜悦显而易见,让她整个人气色也跟着红润不少,乐在其中一般里里外外地张罗忙碌。
隋策嘴甜又话多,饭桌上他一个人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台词,热闹得像在唱大戏。而当他不说话时,端碗在边上看,会发现他俩根本没声音。
这二位老人家一个赛一个的闷,捧着碗筷各自垂首专注地进膳,偶尔给对方夹几片菜,时不时抬头眼神交汇了,还挺不好意思地笑笑,仍旧低头继续扒饭。
实在是对“相敬如宾”最好的诠释。
隋策常觉得他俩不可思议,有时脸上的笑没收住,会被隋寺卿呵斥两句。
“好好吃饭!没点规矩。”
晚膳后,父子二人在院中聊着今年户部拨给各司的预算,杨氏过来拍了拍儿子的肩,“正好,你来一趟,我有话同你说。”
后者乖巧地答应:“哦。”
于是利落地翻过石栏杆,亦步亦趋地缀在杨氏身后。
一路进了她的卧房。
杨氏先是碎碎叨叨地念他,“用过饭就早些回府上去,别一天到晚的不着家,老大不小的人了,该懂得什么是轻重缓急。还有啊,待公主殿下要客气些,温柔些,知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