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都是人托人,同一个圈子往外延伸就能找到新的熟人。
毛晓光痛快地接了表扬信,表示今天就可以在农业之声节目播出去。
听他们提到想把信寄到报社去,毛晓光直接拍手:“那行,我给你们牵这个桥吧。刚好我在工农兵大学的同学就在市里的日报社工作,我把信寄给他。现在国家很重视知青工作,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同志,国家也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那就麻烦您了,我们正是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所以才想写这个表扬信的。”
有熟人帮忙,效率当真不一样。
当天傍晚,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赵家沟的社员们激动坏了,因为他们从广播里听到了他们大队的名字。
哎呀,真是长脸了。这下子全县的人都知道他们赵家沟大队了吧。就该多说说的,他们除了养猪,还酿酒做糖呢。
赵家沟的村民乐呵,养猪场的领导也高兴。
因为第3天,市里的日报上就登了表扬信。赵家沟的知青和社员大大夸奖了养猪场的工作,就是说他们的猪苗好,特别肯吃,身体健壮,又是说他们的服务到家,不仅帮忙送猪苗,还指点如何养殖。
表扬信的最后,知青和社员还动情地表示,有养猪场的支持,他们有信心今年超额完成生猪上交任务。
供销科科长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本来这两天大风吹的厉害,他也懒得再辛辛苦苦跑下乡。结果被这么一夸,他就觉得很有必要跑完全县所有的公社,跟公社干部做好交接工作,起码要统计出各个大队需要的猪苗数量,好实现今年的生猪养殖指标。
一封表扬信,居然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可见人都是要被肯定的生物。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三冬寒。多夸夸别人,总没坏事。
出乎田蓝和陈立恒意料的是,这事居然还有后续。
日报登完了表扬信,又收到了不少读者反馈信息,反应的是本地留守知青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如意。还有知青因此发生的恶□□件,影响很不好。
报社内部开了会,觉得应该反馈一些正能量,多让大家看看,即便留在农村,只要你脚踏实地,还是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所以,他们需要推出典型留守知青的形象。
写表扬信的赵家沟的知青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报社有自己的车,记者扛着价值昂贵的摄像机拿着介绍信,一路坐车穿过县城又绕过公社,直接杀去了赵家沟。
这回小车引发的轰动效应远远胜过养猪场的货车。不是因为车里装的生物品种不同,而是因为照相机呀。
赵家沟的社员还是头回看到这种气派的匣子呢,这玩意儿居然能把人录进去?哎呀,别对着我拍,太可怕了。听说照相机能收魂。
田蓝趁机又给人讲述照相机拍摄的原理,算是上了一堂物理课。
记者看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模样,可高兴了。采访时不怕对方话多,就怕采访对象不说话,到时候稿子都不好写。
记者询问赵家沟社员对知青们的看法,收获了一片夸奖声。
热情的村民不仅带他参观大棚,看里面已经长出芽的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以及欢快吃食的小猪苗;还领着他去防空洞,看他们的糖坊。
他们到的时候,刚好碰上食品厂过来拖糖。记者又成功收获了一大波对知青的彩虹屁。县里工厂的干部夸人有讲究,简直把人往天上夸。
记者听的都晕晕乎乎的了,感觉这个先进典型稳了。
他赶紧采访田蓝、陈立恒和胡长荣这三位留守知青,重点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在大家都急着返城的时候,他们还选择坚守农村?
胡长荣十分现实:“我在赵家沟成家了,我有两个小孩。回城解决不了我爱人和孩子的户口问题。”
咳咳,怎么能净说大实话呢?一点也不高大上。
记者赶紧询问田蓝和陈立恒:“你们呢?你们为什么要留下?”
陈立恒也说实话:“我不想和我爱人分开,我们不是同一个城市的人,想要回去就只能离婚。我们都不愿意。”
记者都要吹胡子瞪眼睛了。你们这帮人,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吗?比方说,你们立志扎根建设农村,广袤的农村还是大有可作为的嘛。
他黑着脸,将最后的希望放在唯一的女同志身上:“你是为什么呢?听说你是上海人,你的父母都希望你尽快回城。”
田蓝满脸无辜:“他是我爱人啊,我也不想跟他离婚。”
就在记者绝望的时候,她总算说了句能上场面的话:“我喜欢种田啊,我就喜欢土地。不管养猪还是酿酒制糖,我都喜欢,所有地农副业我全都喜欢。而且我也相信,不是说未来的希望都在城市,农村也可以飞速发展。只要找准自己愿意奋斗终生的事业,并且积极投入进去,所有人都可以有辉煌的未来,灿烂的明天,问心无愧的人生,阳光明媚的世界。”
记者感动的都要掉眼泪了。可算有个配合的采访对象了。
听听,这话说的多好啊,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发在报纸上。
记者特地为田蓝多拍了几张单人照。
至于那两位男同志,不好意思,思想境界还需要升华,你们就在三人合照里当好背景板吧。
--
毛晓光痛快地接了表扬信,表示今天就可以在农业之声节目播出去。
听他们提到想把信寄到报社去,毛晓光直接拍手:“那行,我给你们牵这个桥吧。刚好我在工农兵大学的同学就在市里的日报社工作,我把信寄给他。现在国家很重视知青工作,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同志,国家也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那就麻烦您了,我们正是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所以才想写这个表扬信的。”
有熟人帮忙,效率当真不一样。
当天傍晚,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赵家沟的社员们激动坏了,因为他们从广播里听到了他们大队的名字。
哎呀,真是长脸了。这下子全县的人都知道他们赵家沟大队了吧。就该多说说的,他们除了养猪,还酿酒做糖呢。
赵家沟的村民乐呵,养猪场的领导也高兴。
因为第3天,市里的日报上就登了表扬信。赵家沟的知青和社员大大夸奖了养猪场的工作,就是说他们的猪苗好,特别肯吃,身体健壮,又是说他们的服务到家,不仅帮忙送猪苗,还指点如何养殖。
表扬信的最后,知青和社员还动情地表示,有养猪场的支持,他们有信心今年超额完成生猪上交任务。
供销科科长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本来这两天大风吹的厉害,他也懒得再辛辛苦苦跑下乡。结果被这么一夸,他就觉得很有必要跑完全县所有的公社,跟公社干部做好交接工作,起码要统计出各个大队需要的猪苗数量,好实现今年的生猪养殖指标。
一封表扬信,居然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可见人都是要被肯定的生物。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三冬寒。多夸夸别人,总没坏事。
出乎田蓝和陈立恒意料的是,这事居然还有后续。
日报登完了表扬信,又收到了不少读者反馈信息,反应的是本地留守知青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如意。还有知青因此发生的恶□□件,影响很不好。
报社内部开了会,觉得应该反馈一些正能量,多让大家看看,即便留在农村,只要你脚踏实地,还是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所以,他们需要推出典型留守知青的形象。
写表扬信的赵家沟的知青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报社有自己的车,记者扛着价值昂贵的摄像机拿着介绍信,一路坐车穿过县城又绕过公社,直接杀去了赵家沟。
这回小车引发的轰动效应远远胜过养猪场的货车。不是因为车里装的生物品种不同,而是因为照相机呀。
赵家沟的社员还是头回看到这种气派的匣子呢,这玩意儿居然能把人录进去?哎呀,别对着我拍,太可怕了。听说照相机能收魂。
田蓝趁机又给人讲述照相机拍摄的原理,算是上了一堂物理课。
记者看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模样,可高兴了。采访时不怕对方话多,就怕采访对象不说话,到时候稿子都不好写。
记者询问赵家沟社员对知青们的看法,收获了一片夸奖声。
热情的村民不仅带他参观大棚,看里面已经长出芽的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以及欢快吃食的小猪苗;还领着他去防空洞,看他们的糖坊。
他们到的时候,刚好碰上食品厂过来拖糖。记者又成功收获了一大波对知青的彩虹屁。县里工厂的干部夸人有讲究,简直把人往天上夸。
记者听的都晕晕乎乎的了,感觉这个先进典型稳了。
他赶紧采访田蓝、陈立恒和胡长荣这三位留守知青,重点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在大家都急着返城的时候,他们还选择坚守农村?
胡长荣十分现实:“我在赵家沟成家了,我有两个小孩。回城解决不了我爱人和孩子的户口问题。”
咳咳,怎么能净说大实话呢?一点也不高大上。
记者赶紧询问田蓝和陈立恒:“你们呢?你们为什么要留下?”
陈立恒也说实话:“我不想和我爱人分开,我们不是同一个城市的人,想要回去就只能离婚。我们都不愿意。”
记者都要吹胡子瞪眼睛了。你们这帮人,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吗?比方说,你们立志扎根建设农村,广袤的农村还是大有可作为的嘛。
他黑着脸,将最后的希望放在唯一的女同志身上:“你是为什么呢?听说你是上海人,你的父母都希望你尽快回城。”
田蓝满脸无辜:“他是我爱人啊,我也不想跟他离婚。”
就在记者绝望的时候,她总算说了句能上场面的话:“我喜欢种田啊,我就喜欢土地。不管养猪还是酿酒制糖,我都喜欢,所有地农副业我全都喜欢。而且我也相信,不是说未来的希望都在城市,农村也可以飞速发展。只要找准自己愿意奋斗终生的事业,并且积极投入进去,所有人都可以有辉煌的未来,灿烂的明天,问心无愧的人生,阳光明媚的世界。”
记者感动的都要掉眼泪了。可算有个配合的采访对象了。
听听,这话说的多好啊,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发在报纸上。
记者特地为田蓝多拍了几张单人照。
至于那两位男同志,不好意思,思想境界还需要升华,你们就在三人合照里当好背景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