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远好歹在政府机关工作,瞬间反应过来:“社会闲散人员,主要是待业青年。”
他话音一落,自己先猛地一拍巴掌:“对呀,就是他们最闲。”
这些待业青年有中学毕业生,也有回城知青。
因为社会生产力有限,各地能够提供给青年的工作岗位也有限。找不到活干的他们就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几乎各地打架斗殴逞凶斗狠乃至偷鸡摸狗甚至拦路抢劫的事,都不跟他们脱不了关系。
人就这样,感觉活的没奔头又肆无忌惮,那就啥都敢做。
既然这样,不如找个地方将他们集中起来学习,起码不让他们闹事。到时候依据学习考核情况,再给他们安排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
辅导员摇头,没给待业青年们留面子:“他们的文化水平应该一般,起码普遍考不上大学。现在电大的课程已经很深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如果指望他们的话,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师资?效率也太低了。”
何秀莲深以为然,她现在为了跟上电大的医学课,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认真学习,完全不敢松懈。
田蓝笑道:“他们学不了的部分,可以抽调大学生去专门学习呀。国家现在不是在选拔留学生吗?就按照选留学生的流程,选出一批大学生去上这些专业课。到时候不就不愁没人能听懂课程了。”
胡长荣笑出了声:“照这么说,我没考上大学,反而占了大便宜呀。”
桌上的人笑成一团。
隔着一堵墙,坐在椅子上的人拿下了耳机,长时间监听,也很累人。
他抬头询问陶处长:“有什么收获吗?”
陶处长摇头:“她应该什么都不知道。”
不仅田蓝和陈立恒,这些接触过电视机课程的人似乎对其中的秘密都一无所知。
他们之中有人产生过疑惑,找不到答案就放弃了。
但更多的人压根就没想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相信国家就是这么强大,电大课程就是这么厉害。
搞得他调查的时候都感觉面上无光,莫名其妙就成了那个戳穿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
陶处长询问他的意见:“那我们后面要怎么办?”
坐在椅子上的人轻轻敲着桌子,下定了决心:“继续观察,尤其是陈立恒和田蓝夫妇,他们所有的事情和周边人物关系都不要放松。”
陶处长领命:“那是让他们回去,然后我们暗中观察,还是继续留下人?”
他的上司抬起手,突然间开口:“选拔一批人,专门学习这些电大课程?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要不,干脆就从他们开始试验吧。”
既然这些课程丢是舍不得丢,大规模开放给民众学习又可能存在隐患,那就将他们都集中起来吧。
第145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局长放话要求将所有看过电视大学课程的学生都抽调出来, 集中上课,陶处长当然得领命行动。
然而他只出去了不到两天时间,回来时脸色已经是青白交错, 活像被五雷轰顶招待过又经历了三昧真火的熬制, 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脚步有千斤重, 几乎是一步一挪地移到局长办公室门口。
领导见了人, 连寒暄都没寒暄,劈头便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通知都到位了吗?人什么时候聚齐?”
陶处长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脸,直接摇头:“没办法聚集,找不到这么大的地方。”
局长奇怪:“西北那边已经有专人负责, 你只要管好北京城的情况就行了。”
陶处长已经要哭了:“就是因为北京管不了啊。全京城所有的大专院校,几乎所有学生都上过电视大学的课。”
“什么?”局长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他们是怎么上的?从向阳公社流通到北京的电视机。一共是540台。即便扩散得再快, 也不至于所有大学的学生都上过电视机上的课了吧?”
陶处长有苦难言,简直咬牙切齿:“是农大, 他们自己弄了个服务公司, 专门做电视机往外卖。”
那生产线跟流水似的,一个个元件流淌下去,就变成了一台电视机。
等到再喷上“为人民服务”的标签后,就成了流通向市场的商品。
他们那位学生会主席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金牌销售员, 通过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将电视机销往京城各大高校。
以前学生们节衣缩食,拿省下的津贴买书看。
现在大家鸟.枪换炮, 三四个宿舍联合起来,一人掏10块钱, 就拼出一台电视机了。这可是活动的书本, 里面的课程讲的比书记载的清楚多了。
而其他宿舍看过课程的人也心痒痒, 觉得自己老是蹭课过意不去不说,还不方便。反正每个月都有津贴,咬咬牙,狠狠心,将所有非必须开支都砍掉,还是能够攒下10块钱的。
那不如自己宿舍也买一台。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去农大买电视机已经变成了京城高校的新时尚。
除了京城的各大高校之外,还有各家工厂,尤其是青年工人,他们是买电视机的大户。
会议室里,陶处长按照局长的吩咐,向整个领导班子通报了他们处调查得到的情况。
政委抽着烟,忍不住骂出声:“这帮大学生,国家和人民花这么多钱培养他们,她们一个个不好好学习,居然走街串巷地倒卖电视机,简直不知所谓!”
--
他话音一落,自己先猛地一拍巴掌:“对呀,就是他们最闲。”
这些待业青年有中学毕业生,也有回城知青。
因为社会生产力有限,各地能够提供给青年的工作岗位也有限。找不到活干的他们就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几乎各地打架斗殴逞凶斗狠乃至偷鸡摸狗甚至拦路抢劫的事,都不跟他们脱不了关系。
人就这样,感觉活的没奔头又肆无忌惮,那就啥都敢做。
既然这样,不如找个地方将他们集中起来学习,起码不让他们闹事。到时候依据学习考核情况,再给他们安排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
辅导员摇头,没给待业青年们留面子:“他们的文化水平应该一般,起码普遍考不上大学。现在电大的课程已经很深了。他们根本理解不了。如果指望他们的话,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师资?效率也太低了。”
何秀莲深以为然,她现在为了跟上电大的医学课,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认真学习,完全不敢松懈。
田蓝笑道:“他们学不了的部分,可以抽调大学生去专门学习呀。国家现在不是在选拔留学生吗?就按照选留学生的流程,选出一批大学生去上这些专业课。到时候不就不愁没人能听懂课程了。”
胡长荣笑出了声:“照这么说,我没考上大学,反而占了大便宜呀。”
桌上的人笑成一团。
隔着一堵墙,坐在椅子上的人拿下了耳机,长时间监听,也很累人。
他抬头询问陶处长:“有什么收获吗?”
陶处长摇头:“她应该什么都不知道。”
不仅田蓝和陈立恒,这些接触过电视机课程的人似乎对其中的秘密都一无所知。
他们之中有人产生过疑惑,找不到答案就放弃了。
但更多的人压根就没想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相信国家就是这么强大,电大课程就是这么厉害。
搞得他调查的时候都感觉面上无光,莫名其妙就成了那个戳穿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
陶处长询问他的意见:“那我们后面要怎么办?”
坐在椅子上的人轻轻敲着桌子,下定了决心:“继续观察,尤其是陈立恒和田蓝夫妇,他们所有的事情和周边人物关系都不要放松。”
陶处长领命:“那是让他们回去,然后我们暗中观察,还是继续留下人?”
他的上司抬起手,突然间开口:“选拔一批人,专门学习这些电大课程?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要不,干脆就从他们开始试验吧。”
既然这些课程丢是舍不得丢,大规模开放给民众学习又可能存在隐患,那就将他们都集中起来吧。
第145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局长放话要求将所有看过电视大学课程的学生都抽调出来, 集中上课,陶处长当然得领命行动。
然而他只出去了不到两天时间,回来时脸色已经是青白交错, 活像被五雷轰顶招待过又经历了三昧真火的熬制, 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脚步有千斤重, 几乎是一步一挪地移到局长办公室门口。
领导见了人, 连寒暄都没寒暄,劈头便问:“事情办得怎么样了?通知都到位了吗?人什么时候聚齐?”
陶处长露出了比哭还难看的笑脸,直接摇头:“没办法聚集,找不到这么大的地方。”
局长奇怪:“西北那边已经有专人负责, 你只要管好北京城的情况就行了。”
陶处长已经要哭了:“就是因为北京管不了啊。全京城所有的大专院校,几乎所有学生都上过电视大学的课。”
“什么?”局长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他们是怎么上的?从向阳公社流通到北京的电视机。一共是540台。即便扩散得再快, 也不至于所有大学的学生都上过电视机上的课了吧?”
陶处长有苦难言,简直咬牙切齿:“是农大, 他们自己弄了个服务公司, 专门做电视机往外卖。”
那生产线跟流水似的,一个个元件流淌下去,就变成了一台电视机。
等到再喷上“为人民服务”的标签后,就成了流通向市场的商品。
他们那位学生会主席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金牌销售员, 通过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将电视机销往京城各大高校。
以前学生们节衣缩食,拿省下的津贴买书看。
现在大家鸟.枪换炮, 三四个宿舍联合起来,一人掏10块钱, 就拼出一台电视机了。这可是活动的书本, 里面的课程讲的比书记载的清楚多了。
而其他宿舍看过课程的人也心痒痒, 觉得自己老是蹭课过意不去不说,还不方便。反正每个月都有津贴,咬咬牙,狠狠心,将所有非必须开支都砍掉,还是能够攒下10块钱的。
那不如自己宿舍也买一台。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去农大买电视机已经变成了京城高校的新时尚。
除了京城的各大高校之外,还有各家工厂,尤其是青年工人,他们是买电视机的大户。
会议室里,陶处长按照局长的吩咐,向整个领导班子通报了他们处调查得到的情况。
政委抽着烟,忍不住骂出声:“这帮大学生,国家和人民花这么多钱培养他们,她们一个个不好好学习,居然走街串巷地倒卖电视机,简直不知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