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杨宜君不太一样,播州第一美人,甚至西南第一美人的名头是值钱的。真要是低嫁了,不说她自己、杨家甘心不甘心,就是甘心,男方那边也该犯嘀咕了...一个女子生的貌美是好事,可是如果这份美貌超过了相宜的程度,就有可能招来祸患。
历史上有齐大非偶的故事,女子身份尊贵尚且能成为不宜结亲的理由,更别说是超出限度的美貌了。
美貌而破家、祸国的例子,史书上向来屡见不鲜——即使女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人们也不吝惜将一切的祸端推到她们头上。
“老身说的这位郎君,是夔州李家的郎君,在家行三,今年才上二十岁,生的一表人物,与贵家小娘子正是天作之合。”
夔州是西南重镇,准确的说是西南向东的门户。若是想由南入川,用兵就要先对夔州。也因此,夔州拥有南方少见的正规城墙,高墙大城、经营几百年,不是播州能够相比的!
在如今这天下,夔州还拥有不小的自主权——南吴要拉拢夔州,可蜀国名义上是夔州的主人。而实际上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蜀国对夔州的控制是很不牢固的。这种情况下,夔州态度暧昧,可是占了不少好处。
李家是夔州第一大族,这等门户,与杨家可说是旗鼓相当。而考虑到夔州在此时可比播州重要多了,李家向杨家求亲,其实是有些居高临下的意思的。
“夔州李氏,与杨氏交往也不多,这李家三郎是那一支的?是嫡是庶?在外是个什么名声?”杨段还不说话,周氏就先有了一大堆问题。女儿翻过年去就要十七了,这个年纪别说成亲,连定亲都没有,她着实是有些着急了。
媒人听她这样问,心里觉得事情有希望,脸上堆起更多的笑来,道:“好叫夫人知道,这李三郎是嫡支一脉,父亲正是夔州刺史...至于嫡庶,自然是嫡出的,庶出子弟哪里敢和夫人说!”
这世上好多人都挑嫡庶,但公正的说,小娘子的嫡庶挑剔的没那么厉害——大户人家的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很多时候都有双方交换资源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女儿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其实不那么重要。
所以一些人家嫁女儿联姻,用庶女没问题,甚至用侄女也没问题。
但子弟就不同了,子弟们貌似可以自己奋斗,没有女子那样受出身束缚,实际却不一定是那样。家族之中,嫡出子弟获得的资源与庶出子弟相比,一个是天,一个就是地!这不只是因为嫡出子弟母家给力,更重要的是家族本身也不会想太过分散家族的财产与权势。
所以,在传承的时候,将大多数的东西集中在嫡出子弟,甚至单单集中在嫡长子身上,是很常见的做法。
按照规定,庶出子可以获得的家产其实不比嫡出兄弟们少多少,但那就是表面的浮财罢了!且不说不会分,只会传到当家人手里的‘祖产’。就说祖产之外,家族真正的财富也根本不在那么点儿浮财,而这些,分财产的时候家老往往会做手脚,让庶出子只分到很少一部分。
所以,如果嫁给一个庶出子,除非这个庶出子真的太出色了,是家族的‘麒麟儿’,不然那就是个坑!
媒人之后还断断续续说了很多,都是好话,将那李家三郎直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一般。周氏听的很认真,杨段没有像周氏那样起劲,但也是听着的。等到了最后,他开口道:“婚姻大事,关乎小儿女一生,李家又是我家所不知的,着实不能随意定下。你自家去,过几日成或不成,都有说法。”
杨段没有媒人一说就昏了头了,他虽然没有周氏那样,常思量着儿女婚事,但他也不是那等什么都不知道的。这等媒人,说亲的时候如何夸大好处、遮掩问题,都是早有耳闻的。
李家什么情况,李家三郎什么情况,他们了解的都不多,现在只能听她说...谁知道她添油加醋了多少?哪怕真想嫁女儿,也得打听清楚,合适才行。
媒人虽然一早知道这媒不那么好做——夔州李家的门第不低,这门亲事说得上是门当户对。但问题是,‘杨十七娘’的名声在外,她家一家有女百家求,又不是最近的事!没有一上门,表明男方身份,就能干脆定下姻亲的好事。
但她还是难免往好处想,觉得这么好的条件,杨十七娘又眼看着就要十七了,自己用心去说,说不得差不多就应下了呢!
眼下事情没能一下就成,难免有些‘失落’。她只能讪讪笑了,由着管事送出了门。
“夫君如何说?”媒人一走,周氏就问杨段:“这李家三郎,夫君可有所耳闻?”
杨段沉吟了一声,慢慢道:“仿佛是听说过的,李定国的嫡次子,这事是真的,方才那说媒的并未说假的。”
媒人撒谎是很常见的,她们不只是在小细节上常常文过饰非,在一些关键事情上也敢胡说呢!将庶出的说成嫡出的,将三十岁说成二十岁,将面貌丑陋,说成仪表堂堂,都是有的!甚至有大胆的,将婚配过,说成尚未娶妻,直到女方进了门,才知道自己成了续弦。
此时交通不便,若是婚配在外地,这种事作假了,还真没那么容易被揭穿。等到一切都清楚了,往往也就生米煮成熟饭了,悔之晚矣。
不过,这类事在高门大户少一些,一个是高门大户的消息渠道多。稍微讲究一些的,都会自己打听下情况,说谎被揭穿的可能性很大。另一个,高门大户要整一个媒人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生米成熟饭了,女儿已经不能回来了,也不妨碍他们处理愚弄过自家的媒人。
--
历史上有齐大非偶的故事,女子身份尊贵尚且能成为不宜结亲的理由,更别说是超出限度的美貌了。
美貌而破家、祸国的例子,史书上向来屡见不鲜——即使女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人们也不吝惜将一切的祸端推到她们头上。
“老身说的这位郎君,是夔州李家的郎君,在家行三,今年才上二十岁,生的一表人物,与贵家小娘子正是天作之合。”
夔州是西南重镇,准确的说是西南向东的门户。若是想由南入川,用兵就要先对夔州。也因此,夔州拥有南方少见的正规城墙,高墙大城、经营几百年,不是播州能够相比的!
在如今这天下,夔州还拥有不小的自主权——南吴要拉拢夔州,可蜀国名义上是夔州的主人。而实际上呢,‘将在外军令有所不从’,蜀国对夔州的控制是很不牢固的。这种情况下,夔州态度暧昧,可是占了不少好处。
李家是夔州第一大族,这等门户,与杨家可说是旗鼓相当。而考虑到夔州在此时可比播州重要多了,李家向杨家求亲,其实是有些居高临下的意思的。
“夔州李氏,与杨氏交往也不多,这李家三郎是那一支的?是嫡是庶?在外是个什么名声?”杨段还不说话,周氏就先有了一大堆问题。女儿翻过年去就要十七了,这个年纪别说成亲,连定亲都没有,她着实是有些着急了。
媒人听她这样问,心里觉得事情有希望,脸上堆起更多的笑来,道:“好叫夫人知道,这李三郎是嫡支一脉,父亲正是夔州刺史...至于嫡庶,自然是嫡出的,庶出子弟哪里敢和夫人说!”
这世上好多人都挑嫡庶,但公正的说,小娘子的嫡庶挑剔的没那么厉害——大户人家的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很多时候都有双方交换资源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女儿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其实不那么重要。
所以一些人家嫁女儿联姻,用庶女没问题,甚至用侄女也没问题。
但子弟就不同了,子弟们貌似可以自己奋斗,没有女子那样受出身束缚,实际却不一定是那样。家族之中,嫡出子弟获得的资源与庶出子弟相比,一个是天,一个就是地!这不只是因为嫡出子弟母家给力,更重要的是家族本身也不会想太过分散家族的财产与权势。
所以,在传承的时候,将大多数的东西集中在嫡出子弟,甚至单单集中在嫡长子身上,是很常见的做法。
按照规定,庶出子可以获得的家产其实不比嫡出兄弟们少多少,但那就是表面的浮财罢了!且不说不会分,只会传到当家人手里的‘祖产’。就说祖产之外,家族真正的财富也根本不在那么点儿浮财,而这些,分财产的时候家老往往会做手脚,让庶出子只分到很少一部分。
所以,如果嫁给一个庶出子,除非这个庶出子真的太出色了,是家族的‘麒麟儿’,不然那就是个坑!
媒人之后还断断续续说了很多,都是好话,将那李家三郎直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一般。周氏听的很认真,杨段没有像周氏那样起劲,但也是听着的。等到了最后,他开口道:“婚姻大事,关乎小儿女一生,李家又是我家所不知的,着实不能随意定下。你自家去,过几日成或不成,都有说法。”
杨段没有媒人一说就昏了头了,他虽然没有周氏那样,常思量着儿女婚事,但他也不是那等什么都不知道的。这等媒人,说亲的时候如何夸大好处、遮掩问题,都是早有耳闻的。
李家什么情况,李家三郎什么情况,他们了解的都不多,现在只能听她说...谁知道她添油加醋了多少?哪怕真想嫁女儿,也得打听清楚,合适才行。
媒人虽然一早知道这媒不那么好做——夔州李家的门第不低,这门亲事说得上是门当户对。但问题是,‘杨十七娘’的名声在外,她家一家有女百家求,又不是最近的事!没有一上门,表明男方身份,就能干脆定下姻亲的好事。
但她还是难免往好处想,觉得这么好的条件,杨十七娘又眼看着就要十七了,自己用心去说,说不得差不多就应下了呢!
眼下事情没能一下就成,难免有些‘失落’。她只能讪讪笑了,由着管事送出了门。
“夫君如何说?”媒人一走,周氏就问杨段:“这李家三郎,夫君可有所耳闻?”
杨段沉吟了一声,慢慢道:“仿佛是听说过的,李定国的嫡次子,这事是真的,方才那说媒的并未说假的。”
媒人撒谎是很常见的,她们不只是在小细节上常常文过饰非,在一些关键事情上也敢胡说呢!将庶出的说成嫡出的,将三十岁说成二十岁,将面貌丑陋,说成仪表堂堂,都是有的!甚至有大胆的,将婚配过,说成尚未娶妻,直到女方进了门,才知道自己成了续弦。
此时交通不便,若是婚配在外地,这种事作假了,还真没那么容易被揭穿。等到一切都清楚了,往往也就生米煮成熟饭了,悔之晚矣。
不过,这类事在高门大户少一些,一个是高门大户的消息渠道多。稍微讲究一些的,都会自己打听下情况,说谎被揭穿的可能性很大。另一个,高门大户要整一个媒人实在是太容易了!就算是生米成熟饭了,女儿已经不能回来了,也不妨碍他们处理愚弄过自家的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