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怕卫氏又要招呼他吃晚饭,给人添了麻烦,他定是要在柳家多赖上一会儿的,哪怕是跟柳晏平聊天呢,和柳渔呆在一间宅子里的两个院子也是格外满足的。
然而看看时辰,还是只能沾一沾茶水便告辞。
卫氏见他刚来就要走,自是挽留,可陆承骁想到每每自己来,卫氏和柳渔都要在厨房忙一个多时辰,便果断摇头,交待柳渔一声别太累了,匆匆告辞走了。
等把人送走,卫氏笑着打趣柳渔:“大伯娘怕是留不住你多久喽。”
柳渔抱着卫氏手臂笑道:“那不成,铺子没经营好之前我是要赖着大伯娘的,可是答应了给三个哥哥赚媳妇本的。”
柳晏平抱臂调侃:“是备你的嫁妆吧。”
卫氏失笑,不过倒是正经问柳渔:“今天在陆家铺子里,可看出什么来了?”
柳渔挑眉:“您是说陆家二郎?”
卫氏点头。
柳渔笑笑,道:“人有百样,陆承骁好,他爹娘好,这就很可以了,至于其他人,大面上不错就行,我觉得没什么关系。”
卫氏拍拍她手,道:“你有数就行,往后再往陆家拿布,还是跟今回一样,单次至少十匹,也省得落了人口舌。”
至于十几匹一拿,陆家二郎如果还觉得不舒服的话,卫氏和柳渔都懒得在意,无视更好。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27 19:19:24~2022-04-28 00:08: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满月i 50瓶;30748969 40瓶;北荼 5瓶;ee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2章
自安宜县回来, 柳渔把两件事安排上了,这头一桩就是“识字”。
崔二娘给写的尺寸、陆承骁写的货单,柳渔都应该是不认识的, 回来后就找卫氏拿主意了,原想着是找柳晏平、柳晏安教她,倒没想到卫氏也是识字的,先就给柳渔念了一遍。
到此时卫氏才意识到侄女不识字,这若是嫁寻常农户没什么,嫁到陆家,她自己又想做生意, 不识字可是不成,当下就不知从哪翻找出柳晏清哥儿三个幼时用过的千字文来,指了柳晏平、柳晏安每天抽空给柳渔上课。
柳晏安对这事倒是特别积极, 二话没说先去给柳渔做了个沙盘,献宝一样送到了西次间。
柳渔瞧得发愣,柳晏安道:“初学字就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啊,比用毛笔容易, 也省笔墨。”
农家的孩子多是这样过来的。
柳渔眉一挑,觉得挺好, 用毛笔容易暴露她不是初学者的事实,用树枝的话则好些。
这之后每天午饭后的半个时辰就固定是柳渔的识字时间, 夫子便由柳晏平、柳晏安轮番担任。
第二桩, 便是陆承骁提出的那个请人的建议。
柳渔与卫氏商量过后,卫氏也觉可以, 衣裳由柳渔做裁剪和刺绣部分, 再从村里请两个针线好的妇人来家里帮着卫氏一起做相对简单的缝制, 每套裙裳按难易程度给三十到五十文的工钱。
要求只两点, 针线好,手细嫩,因为柳渔进来的料子大多以易刮坏的纱、绢、罗等为主,手若是很糙这活还真干不了。
有这样的事自然是先关照同族,卫氏想了想,去问了族里的柳春山媳妇和柳大田媳妇,这两个都还是新媳妇,针线做得好,平时也较少做地里的活计,手不会跟常做粗活的农妇一般粗糙。
一听帮着缝一身剪裁好的衣裳给三十到五十文工钱,两人哪有不乐意的,做衣裳对村里很多妇人来说,难的是剪裁那一步,出来的衣型实在谈不上好看,加之不够熟练,又怕剪坏了布,往往剪裁都要折腾去了大半天。
可如果有人给裁好衣片,只是缝制的话,活做得再细,两天也能做出一套来了,做两天针线就能得三五十文工钱,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文到七百文的进项,这于乡村妇人而言可是再划算没有的事情。
两边说定,两个媳妇子第二日就到了柳家,柳渔看过做事确实仔细,针脚也均匀细密,便放下了心。
柳渔工钱是做一套一发,两妇人干劲十足,每天白天吃完饭就到柳家院子里做衣裳,傍晚才各自归家,照此一来,效率果然大增,刺绣部分少的裙裳,四人合力,两天就出了三套,其中一套正是先前顾客定下的那一件。
不想耽误卖货,也怕让顾客等得久,索性就让柳晏安抽空跑了一趟,只带个小包袱,坐船来回便宜也比赶骡车快。
他这一趟,还给柳渔把上回让绣娘捎过去的那身衣服卖了的钱给带了回来,一千二百文,崔二娘那边得二百四十文,柳渔得九百六十文,合上次挂在账上的一百六十文,是一千一百二十文。
崔二娘听柳晏安说柳渔请了村里两个媳妇帮着做简单缝制,这一回没给银子,而是直接给的铜钱,说是柳渔发工钱方便,如此一来,扣除前回拿布料的十五两,柳渔现今手中已有三十八两的存银和十五匹布。
而崔二娘那边,听说柳渔请人也极是高兴,直叫柳晏安带话回去,让送款可以再快些。
因崔二娘发现,卖柳渔的衣裳虽只二成利,可因为单价高,她赚到的并不比自己绣铺里单件衣裳利润少,且因为柳渔的衣裳款式好,基本是挂上醒目位置就能招揽来生意,不止是吸引来了镇上少数的高消费人群,更是因为进店的人增多,把她店里中低端成衣的生意也带了起来,她尝到了甜头,巴不得柳渔款式能供得再快一些,不要总是断层,至少保证店里时时能有三五款吸睛的高端货。
--
然而看看时辰,还是只能沾一沾茶水便告辞。
卫氏见他刚来就要走,自是挽留,可陆承骁想到每每自己来,卫氏和柳渔都要在厨房忙一个多时辰,便果断摇头,交待柳渔一声别太累了,匆匆告辞走了。
等把人送走,卫氏笑着打趣柳渔:“大伯娘怕是留不住你多久喽。”
柳渔抱着卫氏手臂笑道:“那不成,铺子没经营好之前我是要赖着大伯娘的,可是答应了给三个哥哥赚媳妇本的。”
柳晏平抱臂调侃:“是备你的嫁妆吧。”
卫氏失笑,不过倒是正经问柳渔:“今天在陆家铺子里,可看出什么来了?”
柳渔挑眉:“您是说陆家二郎?”
卫氏点头。
柳渔笑笑,道:“人有百样,陆承骁好,他爹娘好,这就很可以了,至于其他人,大面上不错就行,我觉得没什么关系。”
卫氏拍拍她手,道:“你有数就行,往后再往陆家拿布,还是跟今回一样,单次至少十匹,也省得落了人口舌。”
至于十几匹一拿,陆家二郎如果还觉得不舒服的话,卫氏和柳渔都懒得在意,无视更好。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27 19:19:24~2022-04-28 00:08: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满月i 50瓶;30748969 40瓶;北荼 5瓶;ee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2章
自安宜县回来, 柳渔把两件事安排上了,这头一桩就是“识字”。
崔二娘给写的尺寸、陆承骁写的货单,柳渔都应该是不认识的, 回来后就找卫氏拿主意了,原想着是找柳晏平、柳晏安教她,倒没想到卫氏也是识字的,先就给柳渔念了一遍。
到此时卫氏才意识到侄女不识字,这若是嫁寻常农户没什么,嫁到陆家,她自己又想做生意, 不识字可是不成,当下就不知从哪翻找出柳晏清哥儿三个幼时用过的千字文来,指了柳晏平、柳晏安每天抽空给柳渔上课。
柳晏安对这事倒是特别积极, 二话没说先去给柳渔做了个沙盘,献宝一样送到了西次间。
柳渔瞧得发愣,柳晏安道:“初学字就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啊,比用毛笔容易, 也省笔墨。”
农家的孩子多是这样过来的。
柳渔眉一挑,觉得挺好, 用毛笔容易暴露她不是初学者的事实,用树枝的话则好些。
这之后每天午饭后的半个时辰就固定是柳渔的识字时间, 夫子便由柳晏平、柳晏安轮番担任。
第二桩, 便是陆承骁提出的那个请人的建议。
柳渔与卫氏商量过后,卫氏也觉可以, 衣裳由柳渔做裁剪和刺绣部分, 再从村里请两个针线好的妇人来家里帮着卫氏一起做相对简单的缝制, 每套裙裳按难易程度给三十到五十文的工钱。
要求只两点, 针线好,手细嫩,因为柳渔进来的料子大多以易刮坏的纱、绢、罗等为主,手若是很糙这活还真干不了。
有这样的事自然是先关照同族,卫氏想了想,去问了族里的柳春山媳妇和柳大田媳妇,这两个都还是新媳妇,针线做得好,平时也较少做地里的活计,手不会跟常做粗活的农妇一般粗糙。
一听帮着缝一身剪裁好的衣裳给三十到五十文工钱,两人哪有不乐意的,做衣裳对村里很多妇人来说,难的是剪裁那一步,出来的衣型实在谈不上好看,加之不够熟练,又怕剪坏了布,往往剪裁都要折腾去了大半天。
可如果有人给裁好衣片,只是缝制的话,活做得再细,两天也能做出一套来了,做两天针线就能得三五十文工钱,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文到七百文的进项,这于乡村妇人而言可是再划算没有的事情。
两边说定,两个媳妇子第二日就到了柳家,柳渔看过做事确实仔细,针脚也均匀细密,便放下了心。
柳渔工钱是做一套一发,两妇人干劲十足,每天白天吃完饭就到柳家院子里做衣裳,傍晚才各自归家,照此一来,效率果然大增,刺绣部分少的裙裳,四人合力,两天就出了三套,其中一套正是先前顾客定下的那一件。
不想耽误卖货,也怕让顾客等得久,索性就让柳晏安抽空跑了一趟,只带个小包袱,坐船来回便宜也比赶骡车快。
他这一趟,还给柳渔把上回让绣娘捎过去的那身衣服卖了的钱给带了回来,一千二百文,崔二娘那边得二百四十文,柳渔得九百六十文,合上次挂在账上的一百六十文,是一千一百二十文。
崔二娘听柳晏安说柳渔请了村里两个媳妇帮着做简单缝制,这一回没给银子,而是直接给的铜钱,说是柳渔发工钱方便,如此一来,扣除前回拿布料的十五两,柳渔现今手中已有三十八两的存银和十五匹布。
而崔二娘那边,听说柳渔请人也极是高兴,直叫柳晏安带话回去,让送款可以再快些。
因崔二娘发现,卖柳渔的衣裳虽只二成利,可因为单价高,她赚到的并不比自己绣铺里单件衣裳利润少,且因为柳渔的衣裳款式好,基本是挂上醒目位置就能招揽来生意,不止是吸引来了镇上少数的高消费人群,更是因为进店的人增多,把她店里中低端成衣的生意也带了起来,她尝到了甜头,巴不得柳渔款式能供得再快一些,不要总是断层,至少保证店里时时能有三五款吸睛的高端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