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要在故事中尽可能还原历史,但我在写故事大纲的时候发现,我并不能做到完全尊重历史。因为若是真的完全参照历史,这个故事就不可能发生。在称谓、民俗、历史事件的时间等方面,为了提升故事的整体可读性,我还是胆大妄为地对历史进行了一些篡改。调整了一些拗口且生僻的称谓,也改变了一下某些事件发生的时间。甚至为了阅读观感,我还篡改了一些人物的姓名。因而,我本想写的北宋历史文,背景也变成了架空宋朝文。
为了避免人物对话的“穿越”感,我在文章和对话之中的用词基本都经过斟酌筛选。一些在宋朝之后才诞生的成语、俗语,我都能不用就不用,或是找其他相关词语替代了。
每章节后的作话,我会或详或略地说明一下一些历史史实,解释一些名词或年份。如果读者之中,有小说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子孙,并觉得自己祖先的事迹被我胡说八道了的话,敬请关闭阅读界面。
小说毕竟只是一个故事,不可能完全合历史贴合,也不可能完全符合现代价值观。万望读者们理解,一切不符合历史的设定都是为了剧情发展。也万望专攻宋史的学者读者能对文章手下留情,谢谢!
言尽于此,故事也即将开始,请与我同道,一起梦华东京,寻欢汴梁……
注:
景佑四年(1037年)
北宋时期的“圣人”一词专指皇后
经纪为小商贩,黄门即小宦官
第2章 送伞
九曲子周家的对门,隔着街,是一家小货行。
马行街繁盛,临街的铺面都是大店。那小货行虽挂着一个“小”字,却也有两层楼,在附近一带很是知名。
货行货行,便是买卖杂货的地方。从珍宝玉器到秤尺刀剪,但凡是人家百姓要用到的东西,统统能在这里买着。
货行生意不差,伙计们都是精干的,几个人把一家店的客人们都招呼得不错。今日恰好,主人带着小厮也到了店里来,伙计们更是打起了精神,不敢在主人面前出点差错。
这场雨一下,进店买伞的人便多了一些。
店里拥挤,客人们摩肩接踵。
这家店的主人姓许,是东京城里出了名的豪富。像他身后这货楼大小的店面,他在城里开了有百十来家。
按说这样的豪富人家,手里有铺子的店主人是不必时常亲自出门巡店的,可这许大官人跟寻常豪富员外不太一样,他是个当世的陶朱公,惯会打点生意,精通发财之道,常常在自家的店面铺子里查查看看,好交代伙计掌柜们如何挣更多的银子。
今日刚好巡店巡到马行街的货楼,看了看店里的生意。
生意太好,他便不挡着客官们进门的路,站到了门外。
小货行的门口有伸出的屋檐,刚好给他挡住了雨。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多在四处躲雨。
许大官人站在货行门口,看着他们在街上跑动。
天上落下的雨把马行街冲洗了一遍,雨幕淅淅沥沥地淋着地上的一切。
对门的九曲子周家生意也不错,进门出门的客人都挺多。
雨下得不小,他隔着半空里的雨点望向周家门外的彩楼。
马行街是他常到的地方,九曲子周家的点心他也常去吃,那彩楼也常常能瞧见。本是寻常的一眼,他却见着了个不太寻常的人。
彩楼底下,站着一个一身贵气的小娘子。
小娘子华色含光,体美容冶,穿着明灿灿的衣裳,镶着美玉的抹额,站在彩楼底下。
颜色胜于彩楼几分。
看着那小娘子站着躲雨,身边有个女使,外头还停着一架轿子,许衷猜想,她该是乘着凉轿出门来的,身边没带伞。
他就这样站着,许久,跟身畔的小厮低头讲了两句话。
李朝烟在彩楼下等着去买伞的轿夫。他去了好一会儿了,因为货行里人多,还没带了伞回来。
她往街对面看,看见那货行里出来了两个人,一高一矮,站在檐下避雨。
因为街道宽阔,落雨又密,她只隐隐约约看见那两人中,高的那个似乎在看她,却也不怎么真切。
四目在风雨中相接。
仅此一瞬,像是有春日的杏花被风吹落,在马行街上飘飘扬扬,把目光所及之处都染上杏花微雨的柔情。
朝烟目不斜视地看着街的对面,秦桑以为她在看去买伞的轿夫。
她看的却是货行门口站着的人。
见那高的,又低下头跟身边的矮的说了两句话,那矮的便进到店里去了。没一会儿,便拿着三把小伞往街对面跑来了。
朝烟本只瞧着那高的人,看到矮的向自己跑近,才察觉到这人是奔着自己来的。
来者小厮装扮,虽是不怎么高大,但一身衣裳穿得饱有精神,一看便是豪门随从。
“娘子安好。”那小厮在朝烟前头站定,持着伞行了个礼。
秦桑疑惑地看了朝烟一眼,问小厮道:“小哥是哪位?如何认得我们娘子?”
“小的名叫平西,原是跟娘子不认得的。”小厮一笑,转头看了看对面那货行,只跟朝烟讲道:“对面那位是我家大官人。大官人看娘子出门坐了凉轿,怕是没伞回去,便叫我给娘子送雨具来。”
送伞给我?
朝烟看了看对面,遥遥地看见对面站着的那官人朝自己点了点头。
--
为了避免人物对话的“穿越”感,我在文章和对话之中的用词基本都经过斟酌筛选。一些在宋朝之后才诞生的成语、俗语,我都能不用就不用,或是找其他相关词语替代了。
每章节后的作话,我会或详或略地说明一下一些历史史实,解释一些名词或年份。如果读者之中,有小说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子孙,并觉得自己祖先的事迹被我胡说八道了的话,敬请关闭阅读界面。
小说毕竟只是一个故事,不可能完全合历史贴合,也不可能完全符合现代价值观。万望读者们理解,一切不符合历史的设定都是为了剧情发展。也万望专攻宋史的学者读者能对文章手下留情,谢谢!
言尽于此,故事也即将开始,请与我同道,一起梦华东京,寻欢汴梁……
注:
景佑四年(1037年)
北宋时期的“圣人”一词专指皇后
经纪为小商贩,黄门即小宦官
第2章 送伞
九曲子周家的对门,隔着街,是一家小货行。
马行街繁盛,临街的铺面都是大店。那小货行虽挂着一个“小”字,却也有两层楼,在附近一带很是知名。
货行货行,便是买卖杂货的地方。从珍宝玉器到秤尺刀剪,但凡是人家百姓要用到的东西,统统能在这里买着。
货行生意不差,伙计们都是精干的,几个人把一家店的客人们都招呼得不错。今日恰好,主人带着小厮也到了店里来,伙计们更是打起了精神,不敢在主人面前出点差错。
这场雨一下,进店买伞的人便多了一些。
店里拥挤,客人们摩肩接踵。
这家店的主人姓许,是东京城里出了名的豪富。像他身后这货楼大小的店面,他在城里开了有百十来家。
按说这样的豪富人家,手里有铺子的店主人是不必时常亲自出门巡店的,可这许大官人跟寻常豪富员外不太一样,他是个当世的陶朱公,惯会打点生意,精通发财之道,常常在自家的店面铺子里查查看看,好交代伙计掌柜们如何挣更多的银子。
今日刚好巡店巡到马行街的货楼,看了看店里的生意。
生意太好,他便不挡着客官们进门的路,站到了门外。
小货行的门口有伸出的屋檐,刚好给他挡住了雨。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多在四处躲雨。
许大官人站在货行门口,看着他们在街上跑动。
天上落下的雨把马行街冲洗了一遍,雨幕淅淅沥沥地淋着地上的一切。
对门的九曲子周家生意也不错,进门出门的客人都挺多。
雨下得不小,他隔着半空里的雨点望向周家门外的彩楼。
马行街是他常到的地方,九曲子周家的点心他也常去吃,那彩楼也常常能瞧见。本是寻常的一眼,他却见着了个不太寻常的人。
彩楼底下,站着一个一身贵气的小娘子。
小娘子华色含光,体美容冶,穿着明灿灿的衣裳,镶着美玉的抹额,站在彩楼底下。
颜色胜于彩楼几分。
看着那小娘子站着躲雨,身边有个女使,外头还停着一架轿子,许衷猜想,她该是乘着凉轿出门来的,身边没带伞。
他就这样站着,许久,跟身畔的小厮低头讲了两句话。
李朝烟在彩楼下等着去买伞的轿夫。他去了好一会儿了,因为货行里人多,还没带了伞回来。
她往街对面看,看见那货行里出来了两个人,一高一矮,站在檐下避雨。
因为街道宽阔,落雨又密,她只隐隐约约看见那两人中,高的那个似乎在看她,却也不怎么真切。
四目在风雨中相接。
仅此一瞬,像是有春日的杏花被风吹落,在马行街上飘飘扬扬,把目光所及之处都染上杏花微雨的柔情。
朝烟目不斜视地看着街的对面,秦桑以为她在看去买伞的轿夫。
她看的却是货行门口站着的人。
见那高的,又低下头跟身边的矮的说了两句话,那矮的便进到店里去了。没一会儿,便拿着三把小伞往街对面跑来了。
朝烟本只瞧着那高的人,看到矮的向自己跑近,才察觉到这人是奔着自己来的。
来者小厮装扮,虽是不怎么高大,但一身衣裳穿得饱有精神,一看便是豪门随从。
“娘子安好。”那小厮在朝烟前头站定,持着伞行了个礼。
秦桑疑惑地看了朝烟一眼,问小厮道:“小哥是哪位?如何认得我们娘子?”
“小的名叫平西,原是跟娘子不认得的。”小厮一笑,转头看了看对面那货行,只跟朝烟讲道:“对面那位是我家大官人。大官人看娘子出门坐了凉轿,怕是没伞回去,便叫我给娘子送雨具来。”
送伞给我?
朝烟看了看对面,遥遥地看见对面站着的那官人朝自己点了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