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宋青远也没有观测星空,探求宇宙奥秘的需求。
作者有话说:
今天头疼得厉害,所以更新短短,明天补上,么么
第92章
不过是看着下面的工地, 防止发生什么意外,最普通的望远镜也能满足了这个需求。
宋青远想了想,还是决定用最简单的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 只用单个的透镜作为目镜和物镜,做一个普通的单筒望远镜就好。
毕竟更高级的望远镜对技术要求更高不说,寻常也并不一定用得上。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了光线的折射原理, 先将远处的事物经过物镜的折射, 然后在目镜后方成像。形成的实像再经过目镜的放大,人眼看到的便是最终形成的那个被放大了的虚像。
但若是想清晰地看到所成的像,就需要清楚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这在后世并不是什么大事, 但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显然有着不小的难度。
而这也是宋青远要江铎多找些水晶备下的原因, 他估计匠人们要经过不少尝试,才能做出一个能清晰成像的望远镜。
宋青远回忆了一下前世用过的望远镜,能满足日常需求的望远镜,它的放大倍率在七到十倍之间就足够了。
若是倍数太高,虽然从原理上来说, 确实能看到能远的地方。
但相应的, 物镜的直径也要随之而增大,不然看到的画面就很容易是模糊不清的。
可若是物镜口径太大, 就不能手持使用,还必须给望远镜配置一个支架, 借助支架固定使用。
宋青远想象了一下自己抱着支架满山跑的那个画面, 顿时否决了这个想法。
七倍的望远镜在看向五公里之外的景象时, 就像在看几百米处的事物一样清晰。这对于观测山下的爆破现场来说, 已经足够了。
要不是考虑到望远镜之后还可能在别的场合发挥用处, 宋青远甚至想要做一个三四倍的望远镜凑合用,这样在打磨镜片时,还能更省些力气。
但直到画图纸时,宋青远才突然发现,他们现在根本没有用金属制作望远镜外面的那一层空心圆筒的技术。
至于做两个可以拼合到一起半圆筒,以现在的技术要做到紧密贴合估计也要费些功夫。
宋青远纠结了片刻,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初想要制作那种精巧得可以做装饰品的黄铜望远镜的打算,让人从木匠坊叫几个工匠回来。
木头壳子的望远镜还要轻便些。宋青远自我安慰道。
等到宋青远把图纸画出来的第五日,江铎才带着水玉到了营帐。
江铎办事向来周全,即使宋青远没有吩咐,他还是带了几个技艺精湛的琢玉师回来。
再加上木匠坊的工匠也一并赶了过来,明明是最宽敞的主帐,现在却显出了几分逼仄。
宋青远将两份图纸分别递给几个工匠,问道:能看懂吗?
被派来的木匠中,除了一个最年长的是随宋青远从南周来的以外,剩下的三人都是在工匠学校毕业的学生。
工匠学校开了不过一年,便有许多学生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考验,进入各个工坊做工。
光是每月的工钱就足够他们生活得富裕有余了,更别提还能在外面接些私活。
因为在书院时就专门学习过绘图的知识,现在看到宋青远递过来的图纸时也不觉得陌生,很轻快地便应了下来。
面露难色的反倒是几个要负责给水晶打磨抛光的琢玉师。
在宋青远告诉他们即使多费几块水玉,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过后,几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技艺不够自信,主要是面前的水玉晶莹通透,一看就是难得的上品。
再加上图纸上画的又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样式,一时间便害怕毁了这么好的料子被宋青远责罚。
但有了这句话做保证,他们便敢放心大胆地去雕琢了。
好在单筒望远镜对技术的要求确实不高,除了最开始做出两个视野比较模糊的失败品以外,他们很快便做出了一个符合宋青远要求的望远镜出来。
负责制作圆筒的几个木匠还不忘在上面篆刻了一圈花纹,又涂了一层木漆防止木头沾水变形。
宋青远看着远比他想象的光秃秃的木筒精巧万倍的望远镜,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天下午便把它带近了雪山山谷。
在制作望远镜的这几天,工地这边也在马不停蹄地修路。
宋青远看了一眼图纸,发现他们竟然已经铺出了一半的路基。
就连一旁挖出来的荒地,也在管事的指挥下,齐齐整整地种上了一排排的树苗。
这个进度即使在后世也算得上及格了。宋青远不由地看向在缓坡上挥舞着各种工具的罪奴。
天气还没有回暖,他今天还在衣服里加了一件羊绒衫,底下的工人们头上却已经冒起了热气。
宋青远看了一会儿忙碌的人群,扭头给了江铎一个眼神。
江铎立马心领神会,跑下去对管事吩咐道:这段时间里给他们供给的饭食都好一些,多加些肉。工程结束后再给他们每人都拿一份钱,就说是我们殿下赏的。
管事赶忙应下,抬头看了一眼远处坡顶上站着的人,由衷感叹道:殿下心善啊。
--
作者有话说:
今天头疼得厉害,所以更新短短,明天补上,么么
第92章
不过是看着下面的工地, 防止发生什么意外,最普通的望远镜也能满足了这个需求。
宋青远想了想,还是决定用最简单的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 只用单个的透镜作为目镜和物镜,做一个普通的单筒望远镜就好。
毕竟更高级的望远镜对技术要求更高不说,寻常也并不一定用得上。
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了光线的折射原理, 先将远处的事物经过物镜的折射, 然后在目镜后方成像。形成的实像再经过目镜的放大,人眼看到的便是最终形成的那个被放大了的虚像。
但若是想清晰地看到所成的像,就需要清楚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这在后世并不是什么大事, 但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时代,显然有着不小的难度。
而这也是宋青远要江铎多找些水晶备下的原因, 他估计匠人们要经过不少尝试,才能做出一个能清晰成像的望远镜。
宋青远回忆了一下前世用过的望远镜,能满足日常需求的望远镜,它的放大倍率在七到十倍之间就足够了。
若是倍数太高,虽然从原理上来说, 确实能看到能远的地方。
但相应的, 物镜的直径也要随之而增大,不然看到的画面就很容易是模糊不清的。
可若是物镜口径太大, 就不能手持使用,还必须给望远镜配置一个支架, 借助支架固定使用。
宋青远想象了一下自己抱着支架满山跑的那个画面, 顿时否决了这个想法。
七倍的望远镜在看向五公里之外的景象时, 就像在看几百米处的事物一样清晰。这对于观测山下的爆破现场来说, 已经足够了。
要不是考虑到望远镜之后还可能在别的场合发挥用处, 宋青远甚至想要做一个三四倍的望远镜凑合用,这样在打磨镜片时,还能更省些力气。
但直到画图纸时,宋青远才突然发现,他们现在根本没有用金属制作望远镜外面的那一层空心圆筒的技术。
至于做两个可以拼合到一起半圆筒,以现在的技术要做到紧密贴合估计也要费些功夫。
宋青远纠结了片刻,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初想要制作那种精巧得可以做装饰品的黄铜望远镜的打算,让人从木匠坊叫几个工匠回来。
木头壳子的望远镜还要轻便些。宋青远自我安慰道。
等到宋青远把图纸画出来的第五日,江铎才带着水玉到了营帐。
江铎办事向来周全,即使宋青远没有吩咐,他还是带了几个技艺精湛的琢玉师回来。
再加上木匠坊的工匠也一并赶了过来,明明是最宽敞的主帐,现在却显出了几分逼仄。
宋青远将两份图纸分别递给几个工匠,问道:能看懂吗?
被派来的木匠中,除了一个最年长的是随宋青远从南周来的以外,剩下的三人都是在工匠学校毕业的学生。
工匠学校开了不过一年,便有许多学生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考验,进入各个工坊做工。
光是每月的工钱就足够他们生活得富裕有余了,更别提还能在外面接些私活。
因为在书院时就专门学习过绘图的知识,现在看到宋青远递过来的图纸时也不觉得陌生,很轻快地便应了下来。
面露难色的反倒是几个要负责给水晶打磨抛光的琢玉师。
在宋青远告诉他们即使多费几块水玉,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过后,几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技艺不够自信,主要是面前的水玉晶莹通透,一看就是难得的上品。
再加上图纸上画的又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样式,一时间便害怕毁了这么好的料子被宋青远责罚。
但有了这句话做保证,他们便敢放心大胆地去雕琢了。
好在单筒望远镜对技术的要求确实不高,除了最开始做出两个视野比较模糊的失败品以外,他们很快便做出了一个符合宋青远要求的望远镜出来。
负责制作圆筒的几个木匠还不忘在上面篆刻了一圈花纹,又涂了一层木漆防止木头沾水变形。
宋青远看着远比他想象的光秃秃的木筒精巧万倍的望远镜,满意地点了点头,当天下午便把它带近了雪山山谷。
在制作望远镜的这几天,工地这边也在马不停蹄地修路。
宋青远看了一眼图纸,发现他们竟然已经铺出了一半的路基。
就连一旁挖出来的荒地,也在管事的指挥下,齐齐整整地种上了一排排的树苗。
这个进度即使在后世也算得上及格了。宋青远不由地看向在缓坡上挥舞着各种工具的罪奴。
天气还没有回暖,他今天还在衣服里加了一件羊绒衫,底下的工人们头上却已经冒起了热气。
宋青远看了一会儿忙碌的人群,扭头给了江铎一个眼神。
江铎立马心领神会,跑下去对管事吩咐道:这段时间里给他们供给的饭食都好一些,多加些肉。工程结束后再给他们每人都拿一份钱,就说是我们殿下赏的。
管事赶忙应下,抬头看了一眼远处坡顶上站着的人,由衷感叹道:殿下心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