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王从武觉得,张崇明不可信,信谁都不能信他。这人眼里就没有江山社稷、家国天下,你跟他谈国家他只跟你谈钱,简直奸诈得无以复加。若是信这样的人,他们不得被坑死?
    顾淮南没吱声。
    他反而觉得,燕国一定会帮忙:自古多是远交近攻,哪有近交远攻的道理?想必燕国那位新君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王从武跺着脚:你怎么也向着他了?
    得了,是他的错,顾淮南干脆闭嘴不说话了,反正这会儿说什么都是错。
    萧瑾却将王从武劝住:如今也没有什么更坏的情况了,再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是瞻前顾后谁都不信,那么朝中有几个能用得上的人?
    巧了,一墙之隔,冯慨之也在跟张丞相咬着耳朵,责怪他这回行事或许鲁莽,苦口婆心地规劝:
    咱们在外那是什么名声您又不是不知道?小皇帝如今对我是改观了,可是对您却还是跟从前一样。您就这么自曝其短,把别国的探子给摆到了明面上,这不是给别人留了一个天大的把柄吗?万一小皇帝要是真不信您,你岂不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亏大了!
    张崇明反问:他就算不信,也不能拿我怎么样。
    冯慨之一脸迷糊,挠了挠下巴:这又为何?
    蠢死你算了!张崇明冷冷一笑:想想他为什么要咱们到这儿来。
    不就是怕他们揣着钱远走高飞么,这才把他们牢牢绑在身边。只要钱还在他手上,小皇帝是不会对他怎么样的。不得不说,虽然这法子挺无耻,但胜在有用。起码张崇明现在确实走不掉。要是他还在京城,是绝对不会掺合这些事情。
    明哲保身,一直是张崇明的为官处事之道。但如今已经开口了,那他也不后悔。这小皇帝最近表现的确实还行,若是这回依旧处理得当,那么稍稍给他一些信任也无妨。只盼着,这小皇帝不要让他失望得好
    萧瑾还真没叫张崇明失望。
    写好信,让那位叫陈三的暗卫送出去之后,萧瑾便绝口不提张崇明与那探子的事,一心一意只盯着齐国。
    张崇明这才满意了些。
    不过情况比他们当初预料的还要凶险。袁征意识到夏国的确没有那可怕的火药武器之后,便不再收着打了。
    战事如今已经到这个份儿上,唯有一举攻城,才是正好的破局之道。
    齐军说是调派了百万军师来一次,但其实这里面的袁家军不过才二三十万,精兵强将便更要少一半儿,只有十万左右。剩下的这些人,要么只是个充数的,要么就是一些负责管理伙食、军粮的士兵,虽然也叫兵,但却没有什么作战能力。只在人数上死死地压到对面罢了。
    但哪怕如此,齐国也强了夏国太多。
    夏国也就在那三弓床弩的帮衬下,勉强又度过了两日。
    但此时,齐国的援军也陆陆续续都到了。
    袁征直接指挥军队,从侧面登岸。临淮关的确是他们南下入下国的必经之路。但是如今情况紧急,夏国死守之下,他们想要迅速拿下临淮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袁征另辟蹊径,从淮河南岸守卫力量薄弱的其他地方入手,指挥军队抢占临淮关周围的几个县镇。临淮关如今是夏国守卫的重点。夏国朝廷没钱,养不了多少兵,把兵从别的地方抽调过来镇守临淮关,那别的地方的守卫自然也就弱了。
    刚好也方便了袁征谋划。
    如此,临淮关便被三面夹击了。萧瑾等人被围困在中间,进退两难。
    一天两天萧瑾始终没有等到燕国的回复。明明送信过去的时候只需五日,怎么回复还需这么久,难道他想错了,这个男主只想独自吞下齐国跟夏国,并不愿同他联手?
    萧瑾也问过张崇明,只是一向精明的张丞相如今也不知该如何回复了。
    显然意见,如今的情况对他们十分不利。
    这段时间,萧瑾急的没睡过一天的好觉。他上辈子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着急。毕竟那时候他只要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便足矣,如今,却得想着如何保住千千万万人的命。
    继续靠他们严防死守肯定是不行的,再这么围困下去,他们迟早都可以弹尽粮绝。然而燕国那边却迟迟没有消息,萧瑾没办法,已经决定寻求安王的帮助了。
    不管萧元涣怎么算计他都认了,只要肯出兵,那一切都好说。
    可结果是,京城那边的援军也迟迟未至。不仅兵没到,连粮草都没到。
    萧瑾气得破口大骂,要不是如今抽不开身,他恨不得直接转回京城,把那些人都给砍了。
    终究是鞭长莫及,还是眼前事要紧。
    萧瑾私下问王从武:王大人你说,如今咱们到底还能撑多久?
    王从武没了前些日子的亢奋,胡子拉碴,哪里像是的意气风发的将军?听到萧瑾的话,王从武哑着嗓子回道:若是朝廷的援军还不来,兴许只能挺个三日了。
    他们折掉的士兵实在是太多了,后方粮草也不足,继续熬着也熬不住了。
    除非他们能直接反打,可是两边兵力悬殊,直接反打,那是死路一条。
    萧瑾唉声叹气,头发都白了两根。
    --

章节目录


穿到古代搞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七令并收藏穿到古代搞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