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天魔老人不由稍显沉默。
    他真没想到,祁林王居然是这种想法。
    还真是有点与众不同啊。
    能成为大夏王爷的人,果然都不是普通人。
    此时此刻。
    大夏京都。
    顾锦年收回了仙王玉辇,他不想太过于高调,故此与孔轩在京都百里之外。
    两人一路前行,而这一路上,顾锦年都在琢磨一件事情。
    那就是溺水之事。
    当初自己溺水,最大的嫌疑是杨寒柔还有张赟,但随着后面的调查发现,这两人反而没有任何动机。
    所以这件事情有一种悬案的感觉。
    随着李冷秋的告知,顾锦年大致明白了前因后果。
    西北边境,发生了杀民充匪的事情,这种事情早晚是纸包不住火,而且涉及的人,绝对不少。
    类似于徐建这样的官员也不少,总有一天会闹出事来。
    故此,这帮人为了自保,所以将苗头放在了‘战争’上。
    这就完美诠释,为什么有人想要打仗了,一但打仗,大夏王朝发动战争,那么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情。
    都要先放在后面去,等战争结束后,再来一一处理。
    可战争一但结束,大夏王朝要是输了,这些武将就更不能动弹,再动他们的话,于大夏王朝不利。
    倘若赢了,则拥有了免死金牌,毕竟他们是功臣,刚刚打仗赢了,渲染一下,就是天大的功臣,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
    如果责罚或者一并牵连的话,那就是杀功臣,毕竟杀民充匪,你没有完全的证据,只是知道部分消息罢了。
    绝对不能贸然出手。
    结合以上种种,想要发动战争,找自己下手是最好的。
    自己要是死了。
    顾家必然雷霆大怒,一定会与文官撕破脸面,到时候无差别针对,管他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嫌疑,老爷子都会出手。
    如此一来,整个大夏朝廷一定会极其紧张,永盛大帝为了稳固朝廷,就必须要将老爷子送到边境,对战匈奴国。
    倘若老爷子不答应,内部战争一触即发,倘若老爷子答应,外部战争一触即发。
    这就是让自己溺水的好处。
    想通了这点以后,顾锦年就彻底明白了一切的前因后果。
    射阳侯参与杀民充匪之事,而且不是简单的参与,是头目之一。
    所以为了引起大夏战争,射阳侯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吴安,给自己下毒。
    然而让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活下来了,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变数。
    接下来的事情,顾锦年大差不差也能想到,那就是江宁郡的事情。
    洪灾爆发,引发内乱,再配合匈奴国前来和亲,这一切的事情,其目的都是为了‘战争’。
    只可惜啊。
    这些计划都被自己一一粉碎掉了。
    明白前因后果,顾锦年也总算是明白,这个局有多大了。
    果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不过,这件事情顾锦年打算告知陛下和老爷子,让他们亲自来处理吧。
    涉及的官员只怕比想象中要多,而且这种争斗,自己要是参与进来,反而不好。
    以自己的脾气,那就是一路横推,见人就杀。
    杀可以解决部分麻烦,但无法解决所有的麻烦,而且会让陛下难做,也会让老爷子不好去处理。
    眼下,自己回京之后,参加完册封大典,全心全意去发展经济就好。
    这才是根本。
    当然,头一批人还是要杀,不可能假装不知道,不然的话,只怕会有更多的无辜百姓葬身在这帮畜生手中。
    收回心神,抬头望去,也快到抵达京都。
    官道上。
    孔轩一直保持沉默,与自己并行。
    “孔兄,可曾去过稷下学宫?”
    两人行走在官道上,或许是因为无聊,顾锦年开口,询问孔轩这件事情,找出一个话题。
    “去过一次。”
    孔轩点了点头,如此说道。
    “感觉如何?”
    顾锦年出声询问,算起来过段时间就要去稷下学宫了,自然而然,他要提前准备一二。
    “稷下学宫,乃是天下读书圣地,学宫每一位都是当代大儒,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且学宫当中,更是有诸多先贤手札,妙不可言,是我儒道第一圣地,哪怕是孔府也比不过稷下学宫。”
    “孔家当年甚至也想临摹一个学宫,但发现很难做到,也就放弃了。”
    孔轩给予回答。
    对于稷下学宫,顾锦年只有零星半点的信息,只知道这地方是天下读书人都梦寐以求想要去的地方。
    如今听闻孔轩所言,顾锦年心里是有数的。
    稷下学宫围绕的还是学术之争,孔府最大的优势,是孔圣。
    这是孔府的金字招牌,两者的路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圣人世家,一个这是学宫,天下读书人自然想要前往孔家朝圣,若是能成为孔家一脉,这是最好的,可以借助孔家的势力,帮助自己。
    然而稷下学宫则是读书人最纯正之地,在这里读书人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有人会给予解惑。
    亦或者发表自己的学术文章,从而自成一派。
    相当于是试炼之地。
    所有读书人,成为大儒之后,或者是有儒道心得,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要前往稷下学宫。
    倒不是说,稷下学宫认可,这文章才被天下人认可,而是稷下学宫是一个大舞台,读书人的舞台。
    天下读书人都关注的地方,一举一动,天下读书人都会关注。
    总比你默默无闻,在一个村庄发表自己的文章一般。
    就算文章再怎么好,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
    “锦年兄,这次去稷下学宫,愚弟很期待兄长颠覆文坛。”
    孔轩出声,眼神当中满是期盼。
    “颠覆文坛就算了。”
    “我第一次去稷下学宫,多看看多学学就好。”
    顾锦年不做这种美梦。
    稷下学宫,不是什么诗词大会,念两句诗词就行的通。
    你的学问说出之后。
    就必须要解释清楚,至少能将逻辑解释通来,然后会有一群人来质问,说直接点就是挑你的刺。
    还不是那种客客气气的跟你挑刺,而是非常阴险的挑刺,证明你说的东西,一文不值。
    没错,就是打击你。
    并且你绝对不能生气,或者是说你可以生气,但不可以不允许别人挑刺。
    毕竟在天下人看来,一个新的学问,必须要得到锤炼,如果禁不起敲打,那这个学问本身就有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难会出现新学术的原因,往往想到了几个不错的东西,你说出来,面临的就是各种打击。
    然后每年都去,其结果就是两个。
    要么,你最终发现你的学问的确有问题,所以放弃。
    要么,你最终补全你的学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名气是有了,但问题来了,有几个人愿意跟着你学?
    有肯定是有,数量决定一切啊。
    你呕心沥血,千辛万苦,得到认可后却弘扬不出去,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新学难以出世,大部分读书人还是追寻着前面四位圣人的路。
    摆在面前有现成的学问,跑来跟你学新的学问,成功了还好,这不成功那就是荒废一生,没有人敢拿自己的前途来赌。
    “锦年兄长。”
    “您太谦虚了,能说出为天地立心者,岂能没有新学?”
    “不过第一趟过去,的的确确好好学习为佳,毕竟兄长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孔轩典型就是顾锦年的小迷弟。
    顾锦年到没有说什么。
    如此。
    两人来到大夏京都。
    “孔兄,愚兄去一趟皇宫,有什么事的话,可以去书院找我。”
    到了京都。
    顾锦年与孔轩告别。
    --

章节目录


大夏文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七月未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未时并收藏大夏文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