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正正经经的全家福,家里一个人都不缺,全都在。
    初三早起,许世先他们都各自跟着媳妇回娘家,许世彦也跟苏安瑛俩人,领着四个孩子回苏家。
    如今,苏家姐妹六个里头,有五个都在东岗,只有秦美玲一个人在浑江住着,姐妹六个的日子都过得不错。
    上辈子这个时候,秦美玲的男人隋宏志已经承包了浑江百货商店,有钱,在外面找了三儿,跟秦美玲俩人正闹离婚呢。
    结果这辈子,也不知道隋宏志怎么就消停了,老老实实的跟秦美玲过日子。
    两口子感情不错,隋宏志对丈人家也是特别热情。
    对此,许世彦倒没啥想法,不离最好,也省的苏维忠和韩彩娥跟着闹心。
    过了正月初三,许世彦就没在家待过。
    初四参业公司和林业局两边的领导凑一起喝酒。
    酒桌上许世彦提出来,要在松江河办一个实木复合地板厂。
    林业局那边一听,来了兴致,非得要掺一股。
    许世彦也没拒绝,具体合作事宜,后面慢慢商议就是。
    正月初五,许世彦被常宏发叫去了县里,原来是管恩学、林启越、陈建章都在县里呢。
    正好这一群人凑一块儿,又聊了很久。
    尤其是对抚松地区甚至浑江地区的人参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番非正式的讨论。
    “往后,咱们的人参,要走精品化、品牌化、高端化路线。
    不能再发展大路货了,卖不上价钱。”许世彦借机会,说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放开承包山林,发展林下参。
    这个之前我们场就试过,但是我们场没有属于自己的山,林地所有权不归我们,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林下参还是很有前景的,当然时间也长。
    所以最好是配合着承包河段养殖林蛙、冷水鱼、种植一些药材之类,这样前期也能有收入。
    这个需要林业部门配合。
    咱这儿就赶不上集安、桓仁那边儿,人家那边都是自留山,自家的想干啥都行。”
    林下参发展周期长,一般都得十几二十年才见效益,所以这个承包期必须长,短了根本没用。
    “再一个,是发展低农残人参。
    咱们现在参业上用的农药,太多有药物残留了,这也是很多棒槌卖不上价钱的原因。
    我们参场的棒槌为啥一直都卖的还行,也有这个原因。
    林哥知道,自打我到了参场,就一直提倡不使用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五氯硝基苯、甲拌磷等这些农药。
    咱的人参拿去化验,没有这些有害残留,品质有保障。
    这件事儿,必须赶紧规范起来,把咱长白山无农残人参的名头打出去,价钱还能往上涨一涨。”
    这些,是自打去年秋天出事后,许世彦就一直在琢磨的。
    “之前我就一直强调,要控制人参过快发展,现在也还是那句话,越多越不值钱。
    县里头,得出台政策,压缩面积、调整规模、控制发展。
    尤其是那些企事业单位,拿着公家的钱栽参,这种事儿尽量杜绝。
    把规模控制住了,不要发展那么快,避免市场上供大于求,人参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之前许世彦就建议过多少次了,上头就是不听。
    但凡能控制控制,也不至于一下子崩的这么厉害。
    “世彦啊,我听人家说,国外现在流行西洋参。
    那玩意儿价钱高,而且人家外商都收。二参场、三参场都栽了不少西洋参呢。
    你说咱县里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结构,除了压缩园参种植面积之外,逐步发展一下西洋参啊。”高云峰有点儿不同的意见。
    “高县长,这事儿咋说呢,西洋参价钱高低,一样是掌握在外商手里。
    今天他说价钱高,咱就多种,等咱种的多了,产量大了,他说不收了呢?这套路不就跟咱的棒槌是一样么?”
    许世彦摇头,不管是西洋参还是本地参,只要他们自己不掌握价格自主权,那就是资本眼里的韭菜,人家想啥时候割就啥时候割。
    现在看着西洋参挣钱,都一窝蜂去种西洋参。
    等着西洋参产量大了,人家一句品质不行,就啥都白扯了。
    前世就这样,本地人参不行了,好多人都改种西洋参。
    刚开始几年确实挣着钱了,后来呢?不也是一样的套路?
    所以说,根本不在于种的是本地参还是西洋参,关键问题是,他们得有掌控价格的能力。
    “我一直都说,咱们要往品牌化发展,咱们要打造一个知名的品牌。
    让所有人提起人参和人参产品,就想起咱的牌子来,这才是最要紧的。
    就像南韩现在,只要一说高丽参那必须是正官庄,对吧?
    明明都是同样的参,甚至咱的红参比他们的品质更高,可咱就是卖不过人家。
    为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许世彦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理念上的缺失太大,很多人根本就不重视这方面。
    不说别的,县里这几个参场都是各自为政,自己有自己的商标。
    以前,一参场有东林牌、二参场有辰讴牌、三参场有入云龙牌。
    根本无法形成统一,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品牌效应。
    “人家南韩那边特别注重这些,不管是大型超市还是机场免税店,甚至一些旅游景点,卖的都是这一个品牌。
    我觉得,咱也应该学一学,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一个咱本土的品牌,这样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要不然,咱永远都是人家外商的原材料基地。
    人家说给咱多钱,就得多钱。谁叫咱腰杆子不硬呢?”
    这些话,许世先早就想说了。
    “我上次跟领导提了,说是要发展新型合作社,组建一个人参协会啥的,也没动静。
    这个是最好的发展路子,把所有参农联合起来,一起走品牌化高端化的路线,才能跟国外资本抗衡。”
    所以说,这就是承包到户的弊端,参农各自为政,力量分散,人家想对付你太简单了。
    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起去羊城
    “世彦,回头把你今天这些话,写一份完整的报告给我。”
    以管恩学对许世彦的了解和信任来说,这一番话,必须受到重视。
    “之前那份报告其实我也看见了,写的挺好。
    要是跟你今天说的结合,真的执行下来,肯定能扭转局面。”
    两次的报告,可以说一个着眼于目前,另一个放眼未来。
    这就跟治病似的,第一次的报告治标、解燃眉之急,今天的这些话,治本、防范于未来。
    两者如果结合起来,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上级加大力度管理,再给予参农一定优惠,本地的人参产业还是能再起来的。
    当然,这个不是三年两年能奏效,必须得持之以恒。
    就怕有些领导心急,一看没啥效果,就打了退堂鼓。
    “好,回去我就写一份完整的。”
    许世彦没推辞,身在这个位置上,有些觉悟还是要有的。
    领导让写,那就必须写,至于写完了,上头认可不认可,那就不是许世彦能做主的了。
    他只在参业公司这一亩三分地儿说了算,出了公司,人家听他的那是给他面子,不听才是常形。
    毕竟,这些计划要实施起来都不容易,需要大笔的钱做后盾,上级有上级的考量,都明白。
    许世彦和管恩学等人在县里呆了一天,到傍晚,司机开车把他送回家。
    正月初六,许世彦摆酒请客,把赵建设、黄胜利、杨钧显、周庆国等人全都叫来。
    大家伙在一起热闹一天,也把接下来的事情,做了个简单的规划。
    正月初七,许世彦陪着苏安瑛、许世琴、韩立伟他们,一起坐火车出发。
    许世琴不是说想去羊城看看,弄个门市或者开个厂子么?
    之前回家来,听说哥哥嫂子在那边买了房重建,打算开店,许世琴就说,年后跟着苏安瑛一起去羊城。
    韩立伟原本还有几天假期,可许世琴要走,他也只能跟着一起。
    苏安瑛回来过年的这几天,陆续还有人打电话说是要货。
    苏安瑛寻思着,她和季玉凤先过去安顿下来,家里这边收货了继续发。
    趁着开春之前这段日子,能挣就再挣点儿,不然这一年的花销挺大,光出不进哪行啊?
    再一个,羊城那边的房子已经封顶了,接下来还有内外墙、门窗安装、室内装修啥的,要忙的事情很多。
    自家的房子,从买到盖,许世彦都没过去看一眼。
    月里单位的事情少,他正好去羊城一趟,看一看自家的房子盖得如何,顺道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
    一行人坐火车到沈阳,许世彦几个坐飞机去羊城。
    韩立伟带着俩孩子,先坐车去凤城,看一看老领导,过两天再坐车回广水就行。
    自打俩孩子断奶之后,许世琴经常各处去办事开店啥的,俩孩子都习惯了跟爸爸在一起。
    --

章节目录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参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娃并收藏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