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雁回几乎没怎么回过老家。
    严格来说,这里不是他的老家,连他的家人们也全都不是这里出生的,只是短暂地留在这里几年,如今与这里最大的牵连,就是扎根在此的大伯一家。
    从小,父母就对这个地方很少提及,多有逃避,然而当他的叛逆越过了父母的界限时,他们选择放逐他的流放地,却恰好是这个地方。
    大概是这里的闭塞给青年时期的父母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他们觉得,这是让为非作歹、不走正路的韩雁回能老实待着的最佳牢笼。
    但对十五岁的韩雁回来说,这里刚刚好。
    来的时候,家里没收了他的笔记本和黑莓手机。
    韩雁回没反抗,只是干脆利落地把他们精心打包的那些衣服鞋子全扔下了车,然后把自己也扔下了车,用身上剩下的一点钞票,一个人打车去了火车站。
    他坐了快二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正如几十年前的父母一样,在火车碰撞铁轨那规律而缓慢的哐啷哐啷声中,来到了这个陌生的“老家”。
    韩雁回身上除了一个屏幕只够显示四行字的老手机,连最后的毛票都在火车上买水和方便面用光了。
    为了省电,他临到快下车才开机,涌进来的是妈妈连篇的短信。
    他不想看,手指立刻按在了退出键上,最后却还是打下“到了”两个字发出去,才退出了信箱。
    大伯人很好,长了一张圆盘子脸,见到他就是笑,见到他什么都没带,没骂也没问,反而有些憨地笑着说:“早知道你这么方便,我就不开车,骑摩托来接你,还不用停车。”
    大伯娘和大伯一样,也是乐呵的人,堂姐比他大不少,早已经出去上大学了。
    不过家里还是保留着她的房间,这次韩雁回过来,大伯特意收拾出来了阁楼,没有动女儿的房间。
    韩雁回看着早已上大学的堂姐房门上依然贴着的笔触稚嫩的简笔画,还有大伯那张与自己父亲有些相似、却也决然不同的圆脸,韩雁回忽然觉得,这个地方也没那么糟。
    睡在阁楼算不上方便,上下还要靠嘎吱嘎吱的木梯子,水泥墙简单刷了白,除了一扇屋顶斜斜开的天窗外没有别的光源。
    床头没有开关,睡前要爬起来去门口关灯,大伯家没有浴缸,没有马桶,没有微波炉和烤箱。
    但他依然觉得很好。
    那扇斜斜的天窗恰好能印出天空,除了云和切割了天空的高压电线,什么也没有。
    不会像他那间宽敞的卧室一样,墙上的磨砂玻璃直接透到客厅,爸妈不用敲门、不用打扰,也能知道他关在房里干什么。
    行李全被他扔了个干净,他连换洗衣服都没大伯的衣服又不合身,大伯娘要带他去买衣服。
    但韩雁回虽然混,却一直是个只坑自己的人,所以没要大伯出钱,反而捡了大伯衣柜里的十几年前的旧衣服来穿。
    他从印了海南椰子树的衬衫、破了边的皮衣、能拖地的喇叭裤,和写了“不到长城非好汉”、“青春飞扬,庆祝电力公司10周年”的一堆文化衫里,挑了些黑白色的T恤、外套和牛仔裤。
    他的入学手续办得相当随性,基本就是快开学的时候,大伯才记起来给学校当教导主任的熟人打了个电话。
    小地方的好处是人人都彼此认识,连借读费都能到开学之后再交,从头到尾,韩雁回连自己之后到底要去哪个班都不知道。
    来的时候还是寒假,刚过完年,也没什么事做,他不出去的时候,就会陪着大伯大伯娘看电视。
    上午看中央台过年七天乐的回放,下午看湖南台播的《传闻中的七公主》,晚上看完《焦点访谈》再看本地台重放的《春天后母心》,过得相当充实。
    充实过头的结果,就是直到这一刻,眼前这个眼睛亮亮的女生问他,韩雁回才知道有寒假作业这回事。
    “你是新来的吧,你还不知道,我们得交寒假作业吧。”
    那个女生笑眯眯地对他说。
    但韩雁回并没有立刻回答,他那双黑眼睛看着面前的人,心里只想着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她的头发,好像一个钢丝球。
    韩雁回并不怎么在乎外貌,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但他的头发自小粗硬,都是妈妈带去发廊打理,一段时间不去,就会像海胆一样各长各的。
    爱美的妈妈最在意这个,从小学起,韩雁回记忆里总有母亲带自己去理发店时,动辄困在围布里一个小时的无聊经历。
    其实,韩雁回自己并不介意自己的头发到底是柔顺还是支棱。
    如今,看到面前这个头顶卷毛,像是顶了一个钢丝球的陌生人,韩雁回忽然有了一种微妙的熟悉感。
    这也是一个不在意头发的怪人。
    和他一样。
    --

章节目录


春天不是读书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满河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满河星并收藏春天不是读书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