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鸦片战争 作者:海之舟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
小雪以后十五天是大雪,这一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七公历1823年十二月八号。。
今天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可却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随同英吉利使者去西洋的是第一批五百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今年会试的举人,也有朝廷中低级的官员和附近各省第一批送来的秀才。这些人大多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来送行的家人凄凄切切的哭声加重这种不安的气氛。
今年会试第一名的杜受田应当属于前一类的人,这一年35岁的杜受田,没有想到自己以会试第一名的成绩,居然被派遣到西洋去考察。在杜受田看来自己甚至有种被流放的感觉,那些流放琼州或者是乌苏雅里台的人还有可能回来,可这一出洋能不能回来在杜受田的心中都是个疑问。
当然这里面也有对未来充满了好奇的人,他们渴望知道红夷们生活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魏源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是去年1822年考中的进士,这名29岁的青年很注意研究当世的社会经济,对来到中国的洋人,求知欲很强的魏源也渴望了解他们,这次召集士人到西洋去,无疑是魏源的一次机会,他要看看世界究竟有多大,海洋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这一大群中的领队是派遣到英吉利成立驻外领事馆的戴兰芬。在刘寄的手中的资料里,戴兰芬现年42岁,任职翰林院侍读,是一个知书达理廉洁奉公的官员。把他派去英国,在其他人看来似乎是被流放了。其实被派出去的官员正是今后刘寄要重用的官员,在临走前刘寄专门和戴兰芬长谈了一次。这位安徽人好诗及酒,也十分健谈。听到刘寄口中讲到的雄伟的巴黎圣母院,街道奔跑的四轮马车,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树枝,这位诗人打消了顾虑,决定去作一次冒险。
天津码头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武装帆船和一些福船,岸边的小船来往于大船和岸边搬运着补给。从远处看这艘数层高的远洋帆船高大雄伟,主帆上挂着一面米字旗。林立的桅杆中间,那名了望的水手芝麻般大小。隐约可以看见炮位上黑漆漆的炮管面对着岸边的中国领土。
刘寄亲自到了天津送这些出洋的官员和生员,他看着英国人的武装舰船默默的一言不发。直到萨克雷前来告别,刘寄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萨克雷神色有些黯然的将一个木盒递给了刘寄,刘寄打开木盒一看,这是一本莎士比亚的英文版全集。
刘寄收下礼物对着萨克雷笑了笑,他勾了勾手指,一名跟在刘寄身后的侍卫将一幅装裱精美的水墨山水画递了过来。刘寄接过画卷交给萨克雷,一边说道:“这是一位意大利米兰人画的中国画,他的名字叫郎世宁。”说到这里刘寄笑了起来,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他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
送给璞鼎查的是一只精美的官窑粉彩花瓶,上面红艳艳的寿桃洋溢着富贵的气息。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名气,让璞鼎查小心的抱着花瓶“噢、噢”的叫了两声,这位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英国绅士在估量着花瓶的价值,在璞鼎查看来出自皇帝手中的一定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比起萨克雷手中的画,璞鼎查更喜欢这个摸得着的东西。
准备离开中国的五百名拖着辫子的老少爷们自觉的集合到了刘寄的面前,他们黑压压的跪在刘寄这位天子的脚下。许多人失声痛哭起来,压过了海岸边的海浪声。那浩瀚无边的大海将分隔生育他们的故乡,背井离乡是一个中国人最不愿意面对的情景。
刘寄静静的面向着跪满了一地的士子官员们,望过他们的头顶是一望无垠的大海,那海的尽头是一条和蓝天连成一片的水线,再远处站在岸上终归是无法看到了。他想起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而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今天郑和的话已经开始灵验了,而现时代的中国人却毫无知觉一般,守着祖宗留下的名望不思进取,以为关起门来就可以永承太平,不知道别人都要打上门来了。
刘寄想到轻轻叹了口气,数千年的轮回,两百年的承平,中国人必须感受“疼”的滋味了。他在呜呜的哭泣声中平静的说道:“诸位兄弟同胞们,你们还不出去看看世界,你们流下的将不是眼泪,而是鲜血。”说完刘寄在众人奇怪的目光中转身离去。
许多人在心里奇怪而又感动的想到,皇上为何称呼我们这些卑微的臣下为兄弟和同胞。这个问题也许他们到了西洋的一天,会有人明白过来。
送别第一批离开的国人回来,刘寄的心中有一丝伤感,他自己也不清楚在伤感什么。但是他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做着这些事情让他的伤感渐渐的消失了。
刘寄在新加入通商口岸的城市设立新的海关,又排了包世臣到广州和萨克雷介绍的英国商人联系购买枪支和机器的事宜。接着派出陶澍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整顿广州海关和衙门私自增收洋商关税的事情。又在北京城东交民巷划一块地给英国人修建商务领事馆。
不久法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还有一些欧洲小国都联系到北京,希望和中国签署和英国人同等的条约。刘寄对这些国家大都采取认可的态度,只是在谈条件时,要他们提供对等的通商口岸,允许派遣留学生。这些条约一签署完,刘寄派遣出去的留洋生员多达数千人,这其中还有一些孩童。
这些人出洋的费用让王鼎伤透了脑筋,内务府支出的大宗还有新近购买火炮机器的费用。为了买回军火物资送出留洋人等,这段时间王鼎几乎花完了宫中内务府的所有积蓄。
王鼎实在没法了,建议所有皇家园林、陵墓、宫殿的修建和修缮工作都停止下来。王鼎这事和刘寄一拍即合,刘寄立即下令停止了内务府所属的一切工程,把资金让了出来。这才让事情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在线阅读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
-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
小雪以后十五天是大雪,这一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七公历1823年十二月八号。。
今天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可却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随同英吉利使者去西洋的是第一批五百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今年会试的举人,也有朝廷中低级的官员和附近各省第一批送来的秀才。这些人大多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来送行的家人凄凄切切的哭声加重这种不安的气氛。
今年会试第一名的杜受田应当属于前一类的人,这一年35岁的杜受田,没有想到自己以会试第一名的成绩,居然被派遣到西洋去考察。在杜受田看来自己甚至有种被流放的感觉,那些流放琼州或者是乌苏雅里台的人还有可能回来,可这一出洋能不能回来在杜受田的心中都是个疑问。
当然这里面也有对未来充满了好奇的人,他们渴望知道红夷们生活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魏源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是去年1822年考中的进士,这名29岁的青年很注意研究当世的社会经济,对来到中国的洋人,求知欲很强的魏源也渴望了解他们,这次召集士人到西洋去,无疑是魏源的一次机会,他要看看世界究竟有多大,海洋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这一大群中的领队是派遣到英吉利成立驻外领事馆的戴兰芬。在刘寄的手中的资料里,戴兰芬现年42岁,任职翰林院侍读,是一个知书达理廉洁奉公的官员。把他派去英国,在其他人看来似乎是被流放了。其实被派出去的官员正是今后刘寄要重用的官员,在临走前刘寄专门和戴兰芬长谈了一次。这位安徽人好诗及酒,也十分健谈。听到刘寄口中讲到的雄伟的巴黎圣母院,街道奔跑的四轮马车,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树枝,这位诗人打消了顾虑,决定去作一次冒险。
天津码头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武装帆船和一些福船,岸边的小船来往于大船和岸边搬运着补给。从远处看这艘数层高的远洋帆船高大雄伟,主帆上挂着一面米字旗。林立的桅杆中间,那名了望的水手芝麻般大小。隐约可以看见炮位上黑漆漆的炮管面对着岸边的中国领土。
刘寄亲自到了天津送这些出洋的官员和生员,他看着英国人的武装舰船默默的一言不发。直到萨克雷前来告别,刘寄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萨克雷神色有些黯然的将一个木盒递给了刘寄,刘寄打开木盒一看,这是一本莎士比亚的英文版全集。
刘寄收下礼物对着萨克雷笑了笑,他勾了勾手指,一名跟在刘寄身后的侍卫将一幅装裱精美的水墨山水画递了过来。刘寄接过画卷交给萨克雷,一边说道:“这是一位意大利米兰人画的中国画,他的名字叫郎世宁。”说到这里刘寄笑了起来,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他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
送给璞鼎查的是一只精美的官窑粉彩花瓶,上面红艳艳的寿桃洋溢着富贵的气息。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名气,让璞鼎查小心的抱着花瓶“噢、噢”的叫了两声,这位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英国绅士在估量着花瓶的价值,在璞鼎查看来出自皇帝手中的一定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比起萨克雷手中的画,璞鼎查更喜欢这个摸得着的东西。
准备离开中国的五百名拖着辫子的老少爷们自觉的集合到了刘寄的面前,他们黑压压的跪在刘寄这位天子的脚下。许多人失声痛哭起来,压过了海岸边的海浪声。那浩瀚无边的大海将分隔生育他们的故乡,背井离乡是一个中国人最不愿意面对的情景。
刘寄静静的面向着跪满了一地的士子官员们,望过他们的头顶是一望无垠的大海,那海的尽头是一条和蓝天连成一片的水线,再远处站在岸上终归是无法看到了。他想起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而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今天郑和的话已经开始灵验了,而现时代的中国人却毫无知觉一般,守着祖宗留下的名望不思进取,以为关起门来就可以永承太平,不知道别人都要打上门来了。
刘寄想到轻轻叹了口气,数千年的轮回,两百年的承平,中国人必须感受“疼”的滋味了。他在呜呜的哭泣声中平静的说道:“诸位兄弟同胞们,你们还不出去看看世界,你们流下的将不是眼泪,而是鲜血。”说完刘寄在众人奇怪的目光中转身离去。
许多人在心里奇怪而又感动的想到,皇上为何称呼我们这些卑微的臣下为兄弟和同胞。这个问题也许他们到了西洋的一天,会有人明白过来。
送别第一批离开的国人回来,刘寄的心中有一丝伤感,他自己也不清楚在伤感什么。但是他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做着这些事情让他的伤感渐渐的消失了。
刘寄在新加入通商口岸的城市设立新的海关,又排了包世臣到广州和萨克雷介绍的英国商人联系购买枪支和机器的事宜。接着派出陶澍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整顿广州海关和衙门私自增收洋商关税的事情。又在北京城东交民巷划一块地给英国人修建商务领事馆。
不久法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还有一些欧洲小国都联系到北京,希望和中国签署和英国人同等的条约。刘寄对这些国家大都采取认可的态度,只是在谈条件时,要他们提供对等的通商口岸,允许派遣留学生。这些条约一签署完,刘寄派遣出去的留洋生员多达数千人,这其中还有一些孩童。
这些人出洋的费用让王鼎伤透了脑筋,内务府支出的大宗还有新近购买火炮机器的费用。为了买回军火物资送出留洋人等,这段时间王鼎几乎花完了宫中内务府的所有积蓄。
王鼎实在没法了,建议所有皇家园林、陵墓、宫殿的修建和修缮工作都停止下来。王鼎这事和刘寄一拍即合,刘寄立即下令停止了内务府所属的一切工程,把资金让了出来。这才让事情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在线阅读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