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宋 作者:从小不会爬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
原本,解潜最中意的是岳飞的神武后军,为此还曾多次上书。可是赵构却觉得解潜资历太老、官位太高,怕年轻的岳飞管不住他,便没有应允。而岳飞则将擅长屯田的解潜视为神武后军的“粮仓”,也不想将他带到前线去,结果解潜只能年复一年地与稻田为伍
就在解潜失望透顶的时候,卫军的迅速崛起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卫军名义上的主帅是太子赵旉,官家总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官位和资历的问题而不听话了吧?不过,想到王彦这个老对头也在那里,解潜又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头,他可不想被人以此认为是自己怕了那厮。
就在解潜犹豫不决的时候,赵构的圣旨却发到了荆南,解潜的面子问题被解决了,他立刻按照诏书上的要求率领军中部分敢战能干的年轻人一同前往淮南接受赵旉进一步的安排。本来解潜还打算装出一副自己很不情愿,却碍于圣旨严令,不敢不遵的样子,以免被王彦笑话,结果来到淮南后却发现王彦已经许久不在此地了,心中本该轻松欢喜,却不知何故,反而隐隐有些失落起来
解潜的离开令岳家军的粮草供应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平息岳飞的不满,赵构请出了前任宰相吕颐浩兼任了荆南镇抚使一职,吕颐浩在军方威望极高,即使是岳飞,对其也是敬畏有加,而且吕颐浩理财的能力也相当不俗,岳飞后方大安,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吕颐浩威望太高,言语中对岳飞自然是呼来喝去,而且他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年,所以岳飞总感觉不如解潜在荆南的时候舒心。
而岳飞的幕僚之中,也有几个明白人意识到这或许是赵构对岳飞的圣眷开始减退的表现,不由更是忧虑。只是岳飞忠心耿耿,而性格又迂直泥古,他们这些文人也不好当面点破,只能不时旁敲侧击,希望岳飞能够略微注意一下自己平素的言行。毕竟他不知不觉中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旦失势,不知会有多少人来落井下石
由于郭浩和解潜的到来,卫军的兵力进一步扩充,达到了八万余人,即使只看兵力,也已经成为大宋最强的一支军事力量。可是由于赵旉对精兵策略的偏好,他并没有建立第三师的打算,何况也确实找不到与吴璘、刘陈搭档同一级别的天才将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目前卫军还没有专门的二线部队,赵旉下令成立两个屯田师,即农一师和农二师,这两个师长的职务自然交给了新挖来的两大干才。
和一师二师这样的主力师不同,屯田师因为还有开荒屯垦等非战斗任务,所以人数比起他们来要多得多,满编时可以达到三万左右。不过两位新来的将军虽然手中的兵力大增,心中却并不怎么高兴,因为这两个师并非以他们带来的人马为骨干,而是由一师二师之中抽出部分老兵作为基本的军官框架,再将他们带来的军队充实进去,而他们手下的那些军官则需要经过所谓的“教育”之后才能重新上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位将军在短时间内将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的部队
不仅如此,连这两位老将(指资历,而非年纪。)自己也得参加那所谓的“皇家陆军学校”里开办的什么“短期培训班”,这更是令他们火冒三丈。两人都认为赵旉这个孩童纯粹是寻自己开心,纷纷称病不去。
但赵旉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把戏,派吴璘(注1)和虞允文分别将这两位请了出来,以让其散心为由带着他们在特区各处走了一遍,当然,军营也没落下。这两位宿将都是老江湖了,一下子就看出了特区的不凡之处,但他们观察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郭浩内政上极具才能,但他扬名立万却是以金州这块狭小贫瘠的土地实现上万军队收支上的盈余,所以他首先关注的是特区的财政收支状况。两人现在都已了解到卫军目前的雄厚实力,但郭浩却不明白,特区的面积并不算大,人口也不是很多,百姓的税负更是不重,究竟是怎么维持这样一支庞大军队的?
要知道,吴玠的西军才不到六万人,每年所需的军费就高达两千万贯以上,这还是和平时期,如果是战时,那么这一数额就更是惊人。以郭浩的估计,要维持卫军这么一支精锐之师,没有每年四千万贯的投入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赵旉却告诉他,卫军现在每年的军费只有大约八百万两银子(约合不到两千万贯),而当郭浩问净投入的时候,赵旉很坦然地答道,“我们卫军从来都是赚钱的”
在了解到卫军的缴获是统一分配后,郭浩开始部分理解卫军为何有利可图了,可是要将这么大一块肥肉从前线将士那里挖走而且还不影响他们的士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此时的郭浩只是简单地认为是赵旉的太子身份与其特殊的个人魅力,令其做到了大宋历史上从未做到过的事,直到许多年后,郭浩主修心理学的曾孙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而更为重要的财源,则是卫军可以对新占土地重新分配,事实上卫军也正是因为以土地代替部分金钱作为军饷支付,才大大减轻了短时间内沉重的军费压力。不过郭浩也有些疑惑,土地越分越少,总有分光的一天,以赵旉表现出来的英明睿智,不会意识不到这一严重的隐忧吧?但他却不知道,赵旉从前世记忆中获知了一种非常无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开来。不过目前时机尚未成熟,赵旉打算等到全国范围的改革开始后,再开始推行这一新规定。
而地位日益重要的财源,则是卫军旗下的一些产业,比如军营农场、造船厂、炼铁厂等等。由于军人服从性高、纪律性强,再加上王府的暗中扶持,这些军工企业的效益普遍不错,而且发展极快,逐渐成为军费来源的一个大头。另外,当因为战争等原因而导致军费突然暴涨的时候,王府也可以选择将其中部分企业高价转让给民间资本,以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
不过,卫军的军饷待遇明显低于宋军其他部队(至少表面看是这样),也许才是军费偏低的更主要原因。即使是一师、二师的精锐士卒,每人每月也才十两银子的俸禄,和下等的禁军士卒差不多,但他们的战斗力却要强过太多,明显是给少了。而那些辅兵与新入伍的战兵,俸禄就更低了。
并且与其他各路宋军都搞终身制不同,卫军是有退役制度的,一旦因为老病伤残等原因而影响了战斗力,就必须退出现役。这样一来,卫王府是省下了大笔无用的开支,可卫军官兵的利益看起来却显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但即使如此,卫军的士气却一直十分高昂,而百姓也纷纷踊跃参军,郭浩对此实在是很好奇
注1:吴璘待人谦逊有礼、处事公平,而且心胸也远比他的兄长开阔,所以吴璘在西军之中人望很高。历史上即使在他受到赵构打压的时期,那些官位暂时高过他的西军将领见他时依然是毕恭毕敬。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在线阅读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
原本,解潜最中意的是岳飞的神武后军,为此还曾多次上书。可是赵构却觉得解潜资历太老、官位太高,怕年轻的岳飞管不住他,便没有应允。而岳飞则将擅长屯田的解潜视为神武后军的“粮仓”,也不想将他带到前线去,结果解潜只能年复一年地与稻田为伍
就在解潜失望透顶的时候,卫军的迅速崛起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卫军名义上的主帅是太子赵旉,官家总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官位和资历的问题而不听话了吧?不过,想到王彦这个老对头也在那里,解潜又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头,他可不想被人以此认为是自己怕了那厮。
就在解潜犹豫不决的时候,赵构的圣旨却发到了荆南,解潜的面子问题被解决了,他立刻按照诏书上的要求率领军中部分敢战能干的年轻人一同前往淮南接受赵旉进一步的安排。本来解潜还打算装出一副自己很不情愿,却碍于圣旨严令,不敢不遵的样子,以免被王彦笑话,结果来到淮南后却发现王彦已经许久不在此地了,心中本该轻松欢喜,却不知何故,反而隐隐有些失落起来
解潜的离开令岳家军的粮草供应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平息岳飞的不满,赵构请出了前任宰相吕颐浩兼任了荆南镇抚使一职,吕颐浩在军方威望极高,即使是岳飞,对其也是敬畏有加,而且吕颐浩理财的能力也相当不俗,岳飞后方大安,便不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吕颐浩威望太高,言语中对岳飞自然是呼来喝去,而且他年事已高,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几年,所以岳飞总感觉不如解潜在荆南的时候舒心。
而岳飞的幕僚之中,也有几个明白人意识到这或许是赵构对岳飞的圣眷开始减退的表现,不由更是忧虑。只是岳飞忠心耿耿,而性格又迂直泥古,他们这些文人也不好当面点破,只能不时旁敲侧击,希望岳飞能够略微注意一下自己平素的言行。毕竟他不知不觉中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旦失势,不知会有多少人来落井下石
由于郭浩和解潜的到来,卫军的兵力进一步扩充,达到了八万余人,即使只看兵力,也已经成为大宋最强的一支军事力量。可是由于赵旉对精兵策略的偏好,他并没有建立第三师的打算,何况也确实找不到与吴璘、刘陈搭档同一级别的天才将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目前卫军还没有专门的二线部队,赵旉下令成立两个屯田师,即农一师和农二师,这两个师长的职务自然交给了新挖来的两大干才。
和一师二师这样的主力师不同,屯田师因为还有开荒屯垦等非战斗任务,所以人数比起他们来要多得多,满编时可以达到三万左右。不过两位新来的将军虽然手中的兵力大增,心中却并不怎么高兴,因为这两个师并非以他们带来的人马为骨干,而是由一师二师之中抽出部分老兵作为基本的军官框架,再将他们带来的军队充实进去,而他们手下的那些军官则需要经过所谓的“教育”之后才能重新上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位将军在短时间内将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的部队
不仅如此,连这两位老将(指资历,而非年纪。)自己也得参加那所谓的“皇家陆军学校”里开办的什么“短期培训班”,这更是令他们火冒三丈。两人都认为赵旉这个孩童纯粹是寻自己开心,纷纷称病不去。
但赵旉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把戏,派吴璘(注1)和虞允文分别将这两位请了出来,以让其散心为由带着他们在特区各处走了一遍,当然,军营也没落下。这两位宿将都是老江湖了,一下子就看出了特区的不凡之处,但他们观察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郭浩内政上极具才能,但他扬名立万却是以金州这块狭小贫瘠的土地实现上万军队收支上的盈余,所以他首先关注的是特区的财政收支状况。两人现在都已了解到卫军目前的雄厚实力,但郭浩却不明白,特区的面积并不算大,人口也不是很多,百姓的税负更是不重,究竟是怎么维持这样一支庞大军队的?
要知道,吴玠的西军才不到六万人,每年所需的军费就高达两千万贯以上,这还是和平时期,如果是战时,那么这一数额就更是惊人。以郭浩的估计,要维持卫军这么一支精锐之师,没有每年四千万贯的投入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赵旉却告诉他,卫军现在每年的军费只有大约八百万两银子(约合不到两千万贯),而当郭浩问净投入的时候,赵旉很坦然地答道,“我们卫军从来都是赚钱的”
在了解到卫军的缴获是统一分配后,郭浩开始部分理解卫军为何有利可图了,可是要将这么大一块肥肉从前线将士那里挖走而且还不影响他们的士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此时的郭浩只是简单地认为是赵旉的太子身份与其特殊的个人魅力,令其做到了大宋历史上从未做到过的事,直到许多年后,郭浩主修心理学的曾孙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而更为重要的财源,则是卫军可以对新占土地重新分配,事实上卫军也正是因为以土地代替部分金钱作为军饷支付,才大大减轻了短时间内沉重的军费压力。不过郭浩也有些疑惑,土地越分越少,总有分光的一天,以赵旉表现出来的英明睿智,不会意识不到这一严重的隐忧吧?但他却不知道,赵旉从前世记忆中获知了一种非常无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开来。不过目前时机尚未成熟,赵旉打算等到全国范围的改革开始后,再开始推行这一新规定。
而地位日益重要的财源,则是卫军旗下的一些产业,比如军营农场、造船厂、炼铁厂等等。由于军人服从性高、纪律性强,再加上王府的暗中扶持,这些军工企业的效益普遍不错,而且发展极快,逐渐成为军费来源的一个大头。另外,当因为战争等原因而导致军费突然暴涨的时候,王府也可以选择将其中部分企业高价转让给民间资本,以获得足够的流动资金。
不过,卫军的军饷待遇明显低于宋军其他部队(至少表面看是这样),也许才是军费偏低的更主要原因。即使是一师、二师的精锐士卒,每人每月也才十两银子的俸禄,和下等的禁军士卒差不多,但他们的战斗力却要强过太多,明显是给少了。而那些辅兵与新入伍的战兵,俸禄就更低了。
并且与其他各路宋军都搞终身制不同,卫军是有退役制度的,一旦因为老病伤残等原因而影响了战斗力,就必须退出现役。这样一来,卫王府是省下了大笔无用的开支,可卫军官兵的利益看起来却显然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但即使如此,卫军的士气却一直十分高昂,而百姓也纷纷踊跃参军,郭浩对此实在是很好奇
注1:吴璘待人谦逊有礼、处事公平,而且心胸也远比他的兄长开阔,所以吴璘在西军之中人望很高。历史上即使在他受到赵构打压的时期,那些官位暂时高过他的西军将领见他时依然是毕恭毕敬。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在线阅读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军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