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之瓷 作者:南瓜老妖
分卷阅读22
那老仿的水平,瓷片也具有不低的价值——那么该多么遗憾。
蒋忻摸着下巴说道:“既然这样,就挖吧。但是挖,也不能就这么挖,而是要请专业的考古人员来挖。”
张文钊和郑老板都回头看他,连徐久照也不解的看他,谁挖不都是一样?
蒋忻洒然的一笑,单手插兜说道:“这还不明白,就算这窑场是明代的仿青瓷。也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窑址!就依着那瓷片的水准,比起汝窑丝毫不差。根据统计,汝窑如今在全世界范围的存量不会超过200。而这未知名的窑场作品又有多少?汝窑为什么价值那么高?除了釉色器型之外,更是因为稀少。这下边要是有完整的整器固然好,要是没有就更好了!你说到时候是不是就需要考古修复专家来进行修复了?与其到时候再找人,还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专业人员。”
郑老板眼睛都直了,他喃喃的说道:“你这脑子怎么长的?让你这么一说,这窑场的出品,很可能会成为传说当中的瓷器啊!”
☆、第 17 章
传说当中的瓷器是什么玩意?徐久照不明其意的看着蒋忻。
蒋忻一笑,那笑带着十足十的神采飞扬,自信满满:“人们为什么会那么追捧柴窑,正是因为举世难见。而这品质不下汝窑跟柴窑特征一样的陶瓷一出现,肯定会引起世人的注意。而到时候,这窑场遗址和它所生产的瓷器必然会改写陶瓷历史,增加一个新的种类。”
其他几人听了这话热血沸腾,蒋忻描述的盛大场景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到时候,他们可就是改写历史的参与者了。
徐久照更是听得心头火热。谁不渴望名留青史呢?即使到时候没有人会知道这窑瓷器是他烧制,只是他烧造的瓷器重见天日,历史留名也好。
徐久照一下子积极了起来。然而徐久照再积极,也是用不着他亲手挖掘了。作为地头蛇的张文钊立刻打电话找人。
这两年来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却是称不上真正的古玩界的人。古玩圈子里的人很排外,如果没有人带进圈子,就算是再摸爬滚打也只是在外围晃荡。而真正的进入到这个圈子里边,各行各业的人应有尽有。
张文钊联系的是本地的一个考古协会的教授。那教授听到这件事情立马兴奋了起来,当即联系了自己任教的具有考古挖掘资格的高校,当天就组织了一队20人的队伍来到了封窑镇。
张文钊既然敢把这件事情直接报上去,自然有办法有名目把挖掘出来的出土物截留一部分。而恰逢其会参与这件事情的郑老板和蒋忻则打包好所购买的瓷器,用物流送回了上海的店铺,本人却留在了这里,关注着后续的发展,并且寻找着机会。
对于古玩商来说,一个不知名的东西自然是没有新确立出处的东西有价值。虽然他们可以假冒汝窑作品卖出去,但是买家也不是傻子,拿去做一下碳14年代鉴定立马就戳穿了,砸的还是他们自己的招牌。
到时候真的确立了新窑种,把修复好的瓷器往店里一摆。涨得不只是面子,还有名声。
郑老板这个时候还心存着侥幸,期盼这底下干脆就是柴窑的遗址,或者是留存了部分柴窑的作品。
废弃窑坑周围十米的范围设立了围栏,禁止无关人员进去。
废弃窑坑在韵文瓷器厂场区距离二十多米远的地方,而根据填埋窑坑的位置来判断窑址的走向,正好是向着韵文瓷器厂相反的方向而去。这让韵文瓷器厂并没有收到多么大的影响,还可以正常进行生产工作。
省电视台还有市电视台鼻子非常的灵敏,几乎是在围栏刚刚立起来,他们就开着采访车赶了过来,当天封窑镇发现窑场遗址的事情就上了新闻报道。
因为还没有确定的考古结论,位于新闻界顶端的央视倒是没有动静,他们要等到真正的结论出来之后才会开始报道。
带队的那位张文钊老熟人姓胡,头顶中央的头发都掉光,余下的一圈也全都变白。胡教授见多识广,嘴上也严,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事情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时候不说。
天气已经开始回暖,胡教授穿着一件风衣,手里拿着瓷片对张文钊说道:“根据降沉情况初步判断,窑场属于明代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况且我刚才也让人调阅了本地的历史资料,窑址的来历也很清晰。”
郑老板失望的眉眼都耷拉了下来。
“不过,根据目前发现的瓷片来看,这个窑厂出产的瓷器很有可能是官窑!”胡教授举着瓷片,激动而肯定的说道。
“什么?!”张文钊克制不住的瞪大了眼睛,郑老板的眼睛也意外的要瞪出眼眶,只有蒋忻眼睛眯了眯,紧紧的抿了一下唇。
官窑是什么概念?那是提供给宫廷皇室和赏赐给官员大臣们使用的!一旦被确定为官窑作品,陶瓷的价值顿时就会成倍的增加。
胡教授却是有充分的依据的:“你们也看到了瓷片的品相非常的完美,即使有一点瑕疵也不会影响流通售卖。然而就算是这样的瓷器却还是被砸碎了回填。会这样不计成本而追求陶瓷品相完美的,也只有官窑才能做得到。所以说,这个窑场的瓷器,还不是广义上的官窑,而是狭义上的官窑作品!”
狭义官窑指得是专窑专烧,只为皇室提供瓷器的窑场。而广义上的官窑则是指皇家制定标准,民窑烧造之后,朝廷采购其中合格的,不合格的则退反,一般是供给大臣们使用的。而这些民窑生产的瓷器在“供御捡退”之后,剩余的则会流向民间。
作为第一发现者有幸站在一旁旁听的徐久照听了胡教授的分析,眼睛黯了黯。
也正是因为这严苛的标准,徐久照当时才没有丝毫的怀疑,认为自己是真的为皇室烧造一批高仿瓷。从这批瓷器原本烧成之后应该的去向,说是官窑一点也不错。
官窑,还是新发现的窑场!除了徐久照之外,所有的人心脏嘭嘭的激烈跳动着。
20个考古系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让现场挖掘的速度非常的快,废窑坑里大量的瓷器碎片还有匣钵模具垫圈支钉被清理了出来。
令人遗憾的是,现场挖掘出来的全部都是碎片,没有一件完整的瓷器。
整个窑场的大致范围也浮出了水面,主窑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蛋形窑,整个窑址包括废窑坑、蛋形窑、工作间、库房、生活区等,总共有大约三百多平米大小。
人们为这个窑场的发现而惊叹不已,徐久照却是一阵疑惑,虽然运走了一批成色最完美的瓷器,可是剩下一些稍逊一点的却被留在了库房里。徐久照记得清楚,在被抓捕的那一天,那些被放置在库房里的瓷器都是完好的。
那些瓷器去哪里了?
分卷阅读22
-
分卷阅读22
那老仿的水平,瓷片也具有不低的价值——那么该多么遗憾。
蒋忻摸着下巴说道:“既然这样,就挖吧。但是挖,也不能就这么挖,而是要请专业的考古人员来挖。”
张文钊和郑老板都回头看他,连徐久照也不解的看他,谁挖不都是一样?
蒋忻洒然的一笑,单手插兜说道:“这还不明白,就算这窑场是明代的仿青瓷。也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窑址!就依着那瓷片的水准,比起汝窑丝毫不差。根据统计,汝窑如今在全世界范围的存量不会超过200。而这未知名的窑场作品又有多少?汝窑为什么价值那么高?除了釉色器型之外,更是因为稀少。这下边要是有完整的整器固然好,要是没有就更好了!你说到时候是不是就需要考古修复专家来进行修复了?与其到时候再找人,还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专业人员。”
郑老板眼睛都直了,他喃喃的说道:“你这脑子怎么长的?让你这么一说,这窑场的出品,很可能会成为传说当中的瓷器啊!”
☆、第 17 章
传说当中的瓷器是什么玩意?徐久照不明其意的看着蒋忻。
蒋忻一笑,那笑带着十足十的神采飞扬,自信满满:“人们为什么会那么追捧柴窑,正是因为举世难见。而这品质不下汝窑跟柴窑特征一样的陶瓷一出现,肯定会引起世人的注意。而到时候,这窑场遗址和它所生产的瓷器必然会改写陶瓷历史,增加一个新的种类。”
其他几人听了这话热血沸腾,蒋忻描述的盛大场景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到时候,他们可就是改写历史的参与者了。
徐久照更是听得心头火热。谁不渴望名留青史呢?即使到时候没有人会知道这窑瓷器是他烧制,只是他烧造的瓷器重见天日,历史留名也好。
徐久照一下子积极了起来。然而徐久照再积极,也是用不着他亲手挖掘了。作为地头蛇的张文钊立刻打电话找人。
这两年来爱好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却是称不上真正的古玩界的人。古玩圈子里的人很排外,如果没有人带进圈子,就算是再摸爬滚打也只是在外围晃荡。而真正的进入到这个圈子里边,各行各业的人应有尽有。
张文钊联系的是本地的一个考古协会的教授。那教授听到这件事情立马兴奋了起来,当即联系了自己任教的具有考古挖掘资格的高校,当天就组织了一队20人的队伍来到了封窑镇。
张文钊既然敢把这件事情直接报上去,自然有办法有名目把挖掘出来的出土物截留一部分。而恰逢其会参与这件事情的郑老板和蒋忻则打包好所购买的瓷器,用物流送回了上海的店铺,本人却留在了这里,关注着后续的发展,并且寻找着机会。
对于古玩商来说,一个不知名的东西自然是没有新确立出处的东西有价值。虽然他们可以假冒汝窑作品卖出去,但是买家也不是傻子,拿去做一下碳14年代鉴定立马就戳穿了,砸的还是他们自己的招牌。
到时候真的确立了新窑种,把修复好的瓷器往店里一摆。涨得不只是面子,还有名声。
郑老板这个时候还心存着侥幸,期盼这底下干脆就是柴窑的遗址,或者是留存了部分柴窑的作品。
废弃窑坑周围十米的范围设立了围栏,禁止无关人员进去。
废弃窑坑在韵文瓷器厂场区距离二十多米远的地方,而根据填埋窑坑的位置来判断窑址的走向,正好是向着韵文瓷器厂相反的方向而去。这让韵文瓷器厂并没有收到多么大的影响,还可以正常进行生产工作。
省电视台还有市电视台鼻子非常的灵敏,几乎是在围栏刚刚立起来,他们就开着采访车赶了过来,当天封窑镇发现窑场遗址的事情就上了新闻报道。
因为还没有确定的考古结论,位于新闻界顶端的央视倒是没有动静,他们要等到真正的结论出来之后才会开始报道。
带队的那位张文钊老熟人姓胡,头顶中央的头发都掉光,余下的一圈也全都变白。胡教授见多识广,嘴上也严,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事情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时候不说。
天气已经开始回暖,胡教授穿着一件风衣,手里拿着瓷片对张文钊说道:“根据降沉情况初步判断,窑场属于明代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况且我刚才也让人调阅了本地的历史资料,窑址的来历也很清晰。”
郑老板失望的眉眼都耷拉了下来。
“不过,根据目前发现的瓷片来看,这个窑厂出产的瓷器很有可能是官窑!”胡教授举着瓷片,激动而肯定的说道。
“什么?!”张文钊克制不住的瞪大了眼睛,郑老板的眼睛也意外的要瞪出眼眶,只有蒋忻眼睛眯了眯,紧紧的抿了一下唇。
官窑是什么概念?那是提供给宫廷皇室和赏赐给官员大臣们使用的!一旦被确定为官窑作品,陶瓷的价值顿时就会成倍的增加。
胡教授却是有充分的依据的:“你们也看到了瓷片的品相非常的完美,即使有一点瑕疵也不会影响流通售卖。然而就算是这样的瓷器却还是被砸碎了回填。会这样不计成本而追求陶瓷品相完美的,也只有官窑才能做得到。所以说,这个窑场的瓷器,还不是广义上的官窑,而是狭义上的官窑作品!”
狭义官窑指得是专窑专烧,只为皇室提供瓷器的窑场。而广义上的官窑则是指皇家制定标准,民窑烧造之后,朝廷采购其中合格的,不合格的则退反,一般是供给大臣们使用的。而这些民窑生产的瓷器在“供御捡退”之后,剩余的则会流向民间。
作为第一发现者有幸站在一旁旁听的徐久照听了胡教授的分析,眼睛黯了黯。
也正是因为这严苛的标准,徐久照当时才没有丝毫的怀疑,认为自己是真的为皇室烧造一批高仿瓷。从这批瓷器原本烧成之后应该的去向,说是官窑一点也不错。
官窑,还是新发现的窑场!除了徐久照之外,所有的人心脏嘭嘭的激烈跳动着。
20个考古系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队伍,让现场挖掘的速度非常的快,废窑坑里大量的瓷器碎片还有匣钵模具垫圈支钉被清理了出来。
令人遗憾的是,现场挖掘出来的全部都是碎片,没有一件完整的瓷器。
整个窑场的大致范围也浮出了水面,主窑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蛋形窑,整个窑址包括废窑坑、蛋形窑、工作间、库房、生活区等,总共有大约三百多平米大小。
人们为这个窑场的发现而惊叹不已,徐久照却是一阵疑惑,虽然运走了一批成色最完美的瓷器,可是剩下一些稍逊一点的却被留在了库房里。徐久照记得清楚,在被抓捕的那一天,那些被放置在库房里的瓷器都是完好的。
那些瓷器去哪里了?
分卷阅读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