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芸草有心问袁宁的情况,心里却又明白对方出于拿捏自己的需要不会轻易告知,只好打住自讨没趣的念想,点了点头,一派安分地等待对方发问。

    这人配合,李意阑也就不摆架子和脸色,平和地问道:“恕我直言,先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却对袁宁的性命牵肠挂肚,我想问问,他对你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刘芸草缓慢地说:“这个问题,和案子有什么关系吗?”

    犯人除非是桀骜不驯或不肯认罪,轻易不会反问刑讼官,逢问必答才是保全自己的上策。不过刘芸草嗓音细婉,人又虚弱,问话不像问话,倒是不至于让人觉得冒昧。

    李意阑不以为意,笑了笑猜测道:“有没有关系,要取决于先生的答案是什么。”

    “他姓袁,二十出头,正好是能给奉天年间在平乐案中丧命的长乐太仆袁祁莲当晚辈的年纪,先生见不得他死在眼前,是因为他是故友之子吗?”

    刘芸草似乎料得到他会这么想,淡然地扯了下嘴角,将目光移了开去,盯着重重的栅栏说:“不是,挽之去世的时候还没有成家,哪能有子嗣呢?”

    顿了顿他忽然又用一种更轻的语气说:“不过即使他成家了,有孩子,也决计活不到如今。”

    所谓斩草除根,这倒是句让人无法反驳的实话,李意阑从他话里听出了一种心如死灰的意味,莫名就有些讪讪,觉得自己问错了问题。

    不过人心诡谲、真假难辨,太过怀仁比声色俱厉还糟,他连忙整顿好心绪继续问道:“挽之是指袁祁莲吗?”

    刘芸草:“是,那是他的表字。”

    袁祁莲生在边城的一个铁匠家中,按理来说不该有表字,但他那个外族母亲很在意这些东西,打小就将他当成书香子弟在养。这在冥冥之中为他的飞黄腾达铺了路,也为之后的噩运埋下了祸根。

    可在一切的开始,那位倔强的番邦女人却没法知道这些,她只是希望她的儿子能够读书写字,不要终生都蜷缩在这个巴掌大的小城池,她们路苏人骨子里流着草原上奔腾不息的血液,从来不愿意在同一块地方待一辈子。

    刘芸草记得袁祁莲曾经跟自己说过,他母亲找先生给他取字做“挽”的初衷,就是希望他能当个挽弓如月、铁臂铜拳的壮汉子。

    然而也许是这名字太斯文,又或者汉人总归是不如马上民族体格彪悍,袁祁莲虽然身形还算高大,但跟膀阔腰圆还是有些距离,只能说他娘的期望应验了一半,他半辈子都在弓弩堆里生活。

    当年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就站在军器监的靶场上,注视着新出炉的排弩被拉成满月,箭簇在炫目的烈日下闪出点点寒光。

    那天挽之心情不错,提起弓弩堆的模样仿佛是金窝银窝,刘芸草当时觉得他们果然就是贱命,常年窝在那种铁气森森又荒凉的地方竟然也心甘情愿。

    但那时他的确发自心底地相信过,军器监就是他们天生该在的地方,而他们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只可惜世事难料,曾经的信念到了最后竟然碎到连渣都没剩下,刘芸草走了一小会儿神,眼底再有灵光的时候就沾染上了一份凄凉。

    李意阑听他说到一半越说越慢,抬眼一扫对面的神情,就知道这人是三魂不见了七魄,像是落进自己的思绪里去了。

    不过他没有立刻出声去催,因为刘芸草满脸都泛着一种悲哀的气息,让人不忍心对他步步紧逼。

    他等了等,刚准备去和知辛交换一个眼神,耳朵就突然一动,捕捉到了正在逐渐靠近的脚步声。紧接着不到几个眨眼的功夫,一行人陆续从门口钻进来,彻底打破了扇贩子走神的局面。

    江秋萍凑上来和李意阑窃窃私语:“大人,审得怎么样了?”

    “才开始,”李意阑言简意赅地小声总结,“刚得知袁祁莲的表字叫挽之。”

    江秋萍好笑地站了起来:“那我们来得还挺及时。”

    牢中不如正厅宽大,不可能给每个人都摆个凳子,再说全都坐下也不太严肃,牢头上来请示了一番,得到不需要再添凳子的答复后欣然退下了。

    李意阑寒暄地笑了笑,续上了话题:“刘先生,那咱们接着说,袁宁到底是谁?和你又是什么关系?”

    刘芸草回答每一个问题之前都会沉默片刻,可见坦白从宽对他并不容易,但他只要开了口,就言语顺畅、神色坦荡,从不会出现那种编不下去似的支吾和结巴。

    这时众人纷纷凝神,听他因为被净了身而雌雄莫辨的男声在牢房里徐徐散开。

    “阿宁是奉天七年稷南城被破,我们在城中清捡尸体的时候,从尸堆里刨出来的孤儿,尚存一息、神志不清,问他叫什么只说阿宁,姓什么却忘了。”

    说到这里刘芸草忽然抬起眼睛,目光沉沉地从众人身上扫过,眼底那团漆黑的情绪让人不自觉想闪避。

    知辛却在那抹匆匆而过的对视中,蓦然感受到了对方的沉痛和哀悯。

    一将功成万骨枯,同一句话对于远离战场的黎民和亲眼目睹过尸山血海的将士来说,绝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悟。而只有那些真正见识过人命是如何像草芥或露珠一样脆弱的人,才会有这么绝望却又慎重的眼神。

    “那年城里死了太多的百姓,”刘芸草轻描淡写地说,“我就将他带回了军营,后来又带回了江陵,冠了个新的姓氏。”

    江秋萍心想你带回去的孩子跟着袁祁莲姓,这是什么古怪的习俗。

    可刘芸草像是看得穿他心中所想一样,不待被问就已经开始解谜了。

    他用一种哭笑不得的神情说:“本来他是要随我姓的,但那会儿正赶上圣上要给挽之赐婚,他又无意迎娶长公主,就跟我商量让阿宁暂时跟他姓,接着又让弟兄们回京城去散播谣言,说这傻孩子是他的私生子。”

    “消息传到宫里也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但前前后后也费去了三个多月,等他来说孩子的姓氏还给我的时候,袁宁就已经叫熟了。我那时还年轻,无意给人当爹,再说袁宁也比刘宁好听,也就那么着了。”

    “谁知道后来他却因为姓氏和住址两边不靠,在株连的时候成了漏网之鱼,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天意吧。”

    “袁宁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虽然叫我先生,但是论感情,大人可以当我们是养父子,所以我在乎他的生死,这是为父的本心。”

    李意阑看着他,用点头来表示自己在听,心里却飞快地想到,如果有父子的情分在,那么袁宁要死了他忽然松口,和袁宁在寒衣案中动作最多也就都说得通。

    再说自己养的孩子跟着别人姓,李意阑初听觉得荒谬,可细细一想又觉得只要是感情到了那份上,这也没什么。

    就好比他

章节目录


清平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若花辞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花辞树并收藏清平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