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分卷阅读224
这让不少举子心生向往。
谁都知道官场其实也靠人情。但余柏林这种毫无根基的寒门士子仅凭才华就能站立在大部分豪门世族子弟之上,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
当然,余柏林的才华是众人所不能比的,俗话说天下才气十分,余柏林六元及第,至少独占八分。别的人想靠才华,也达不到余柏林这种程度。
但是他们想得一个公正的、符合自己才学的前途和地位,是不是也不是特别难?
当然,若是此番想法被京中权贵得知,他们一定嗤之以鼻。
六元及第的那是普通人吗?别谁都想和余柏林比。再来,谁说余柏林没身份没地位,只是不拿到明面上来说而已。
余柏林的出身地位,就算没有六元及第的名头和才华,也是妥妥的年轻一代官员第一任,看看德王就知道了。
皇帝陛下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能一样吗?即使余柏林不是皇帝陛下胞弟,也因为历史遗留原因甚至不能认祖归宗,但余柏林和其余人,也是不同的。
甚至正因为如此,皇帝陛下说不定对余柏林还更愧疚一些。
不过,余柏林的才华和能力也的确有目共睹,难道说,龙子龙孙,就是和常人不一样吗?
大概,六元及第,还真非凡人能及吧。
但京中权贵所心知肚明的皇室秘密,在京城之外,就是真的大秘密。就算是京中明白之人,也绝对不可能将此事外传。亲朋好友都不可能。毕竟是皇室秘闻,他们最多只提点一句对余柏林需小心谨慎不可得罪而已。
不过余柏林现在地位,本来就需小心谨慎不可得罪,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提点,也不会让人联想太多。
所以现在这里的人都在惊叹余柏林能从寒门短时间不靠任何人爬到这种地位的难得。
余柏林若是听到了两种说法,肯定都得扶额苦笑。
皇帝陛下放出的谣言真的快成为别人深信不疑的“事实”了,他好端端的就被安上了这么个出身。明明只要查一查,就知道他和皇室根本没关系。毕竟他的原身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从出生开始,就是有人看着长大的。
只是这些人被传言迷惑了眼睛,无论查到什么事,都认为是皇帝陛下掩盖真相的手段。
至于寒门无根基,那也是无稽之谈。
若没有意外救下封蔚和小宝之事,想来他的仕途也不会如此顺利。至少他不可能拜张岳为师,受到张岳教导。那六元及第,也无从谈起了。
余柏林和曾毓在上首坐下之后,宴会重新开始。
由余柏林起身敬酒,诸位回敬。从余柏林主导此次宴会上便可看出,虽然是同品阶,但布政使地位上比按察使其实高一些。
当敬酒结束之后,鹿鸣宴才进入重头戏。
举子们要和上首长官敬酒,也会相互敬酒。
而且,他们还要在宴会上作诗,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按照惯例,余柏林首先点了这一届解元,吴怀作诗。
那吴怀在这些举人中,年岁也不大,似乎还差一两年到而立。所以也算得上青年才俊。
吴怀本治《诗经》,他的卷子便是考官们交口称赞,并被余柏林和曾毓所知晓的佳作之一。
所以对于吴怀的作诗,余柏林还是有些期待。
第95章
或许是鹿鸣宴诗内容限制太死,也或许是这一届举子并不是很擅长诗词,当解元以及几位经魁一一吟诵完自己所做诗词诗,余柏林和曾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失望之色。
几位经魁吟诗之后,便是举人们自荐吟诗。余柏林和曾毓听了一阵子,仍旧没有听到能入耳的诗词。
或许是他们两人层次过高,也可能是他们所处环境的层次过高,这些举人所做鹿鸣诗最多只是中规中矩,连半点出彩地方都没有。
虽然历代鹿鸣诗都很少有佳作传世,但好歹都知道会有鹿鸣宴,都会提前准备,若连半点闪光点都无,也实在是太令人失望。
不仅是余柏林和曾毓感到失望,同席考官也有些面上无光。
在余柏林和曾毓问起之时,他们信誓旦旦,道这一届有不少出色的考生应试。
当然他们并未说谎,只是这些在乡试时都表现不错的人,在鹿鸣宴上就像是突然失去了所有光彩一样,变得黯淡无光。
或许是余柏林和曾毓失望的神色太明显,又或许是考官们失落的神色太刺眼,台下举子们脸色也十分不好看。
特别是最先点名的五经魁,更是红透了脸,既感到羞愧,又感到……受辱。
北疆向来被称为贫瘠之地,无论是经济,土壤,还是文化。
从北疆出来的读书人,多半会被人瞧不起。他们看着这里的读书人,都会鄙视道,蛮荒之地,能出什么读书人。
余柏林和曾毓乃是大魁天下之人,整个大晖朝最顶尖的读书人,在他们两面前,这群举子难免露怯。
何况他们还是本地一把手,封疆大吏,即使两人都表现得十分可亲,但在众人看来,那是不怒自威,旁的人扫一眼,就觉得腿软了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连出风头的心都没有。
一般而言,举子参加鹿鸣宴,都不会只准备一首诗。这些举子也是一样。他们也曾想过要大出风头,求得余柏林和曾毓的赏识,若是能被这两人看中才华,收做弟子,甚至只是指点两句,对他们今后科举之路甚至仕途,都受益匪浅。
但他们在见到余柏林和曾毓后,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最中规中矩的诗词,完全抛弃了出风头的想法。
他们因为露怯,放弃了出风头,只求不出错便好。
但看着上首诸位大人的神情,他们心中十分不好过。
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是有一股傲气在心中。即使已经露怯,但见着人明显失望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想要争一口气。
特别是作为桂榜五经魁之人。
他们是这一届榜单的翘楚,理应作为表率。
北疆因少有书院,读书人多集中在县学府学,因此这些考生基本都认识。五经魁也不但是同榜,还是府学同窗,这次鹿鸣宴也坐在一起。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下定决心,即使会有些失礼,会有可能得罪上官,他们也要重新要求再做一次鹿鸣诗,不能让上官小瞧了他们北疆的人。
余柏林坐在上首,这些人的神色自然被他落在眼里。他微笑着对着曾毓点点头,曾毓也露出
分卷阅读224
-
分卷阅读224
这让不少举子心生向往。
谁都知道官场其实也靠人情。但余柏林这种毫无根基的寒门士子仅凭才华就能站立在大部分豪门世族子弟之上,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
当然,余柏林的才华是众人所不能比的,俗话说天下才气十分,余柏林六元及第,至少独占八分。别的人想靠才华,也达不到余柏林这种程度。
但是他们想得一个公正的、符合自己才学的前途和地位,是不是也不是特别难?
当然,若是此番想法被京中权贵得知,他们一定嗤之以鼻。
六元及第的那是普通人吗?别谁都想和余柏林比。再来,谁说余柏林没身份没地位,只是不拿到明面上来说而已。
余柏林的出身地位,就算没有六元及第的名头和才华,也是妥妥的年轻一代官员第一任,看看德王就知道了。
皇帝陛下对待自己的亲弟弟,能一样吗?即使余柏林不是皇帝陛下胞弟,也因为历史遗留原因甚至不能认祖归宗,但余柏林和其余人,也是不同的。
甚至正因为如此,皇帝陛下说不定对余柏林还更愧疚一些。
不过,余柏林的才华和能力也的确有目共睹,难道说,龙子龙孙,就是和常人不一样吗?
大概,六元及第,还真非凡人能及吧。
但京中权贵所心知肚明的皇室秘密,在京城之外,就是真的大秘密。就算是京中明白之人,也绝对不可能将此事外传。亲朋好友都不可能。毕竟是皇室秘闻,他们最多只提点一句对余柏林需小心谨慎不可得罪而已。
不过余柏林现在地位,本来就需小心谨慎不可得罪,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提点,也不会让人联想太多。
所以现在这里的人都在惊叹余柏林能从寒门短时间不靠任何人爬到这种地位的难得。
余柏林若是听到了两种说法,肯定都得扶额苦笑。
皇帝陛下放出的谣言真的快成为别人深信不疑的“事实”了,他好端端的就被安上了这么个出身。明明只要查一查,就知道他和皇室根本没关系。毕竟他的原身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从出生开始,就是有人看着长大的。
只是这些人被传言迷惑了眼睛,无论查到什么事,都认为是皇帝陛下掩盖真相的手段。
至于寒门无根基,那也是无稽之谈。
若没有意外救下封蔚和小宝之事,想来他的仕途也不会如此顺利。至少他不可能拜张岳为师,受到张岳教导。那六元及第,也无从谈起了。
余柏林和曾毓在上首坐下之后,宴会重新开始。
由余柏林起身敬酒,诸位回敬。从余柏林主导此次宴会上便可看出,虽然是同品阶,但布政使地位上比按察使其实高一些。
当敬酒结束之后,鹿鸣宴才进入重头戏。
举子们要和上首长官敬酒,也会相互敬酒。
而且,他们还要在宴会上作诗,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按照惯例,余柏林首先点了这一届解元,吴怀作诗。
那吴怀在这些举人中,年岁也不大,似乎还差一两年到而立。所以也算得上青年才俊。
吴怀本治《诗经》,他的卷子便是考官们交口称赞,并被余柏林和曾毓所知晓的佳作之一。
所以对于吴怀的作诗,余柏林还是有些期待。
第95章
或许是鹿鸣宴诗内容限制太死,也或许是这一届举子并不是很擅长诗词,当解元以及几位经魁一一吟诵完自己所做诗词诗,余柏林和曾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失望之色。
几位经魁吟诗之后,便是举人们自荐吟诗。余柏林和曾毓听了一阵子,仍旧没有听到能入耳的诗词。
或许是他们两人层次过高,也可能是他们所处环境的层次过高,这些举人所做鹿鸣诗最多只是中规中矩,连半点出彩地方都没有。
虽然历代鹿鸣诗都很少有佳作传世,但好歹都知道会有鹿鸣宴,都会提前准备,若连半点闪光点都无,也实在是太令人失望。
不仅是余柏林和曾毓感到失望,同席考官也有些面上无光。
在余柏林和曾毓问起之时,他们信誓旦旦,道这一届有不少出色的考生应试。
当然他们并未说谎,只是这些在乡试时都表现不错的人,在鹿鸣宴上就像是突然失去了所有光彩一样,变得黯淡无光。
或许是余柏林和曾毓失望的神色太明显,又或许是考官们失落的神色太刺眼,台下举子们脸色也十分不好看。
特别是最先点名的五经魁,更是红透了脸,既感到羞愧,又感到……受辱。
北疆向来被称为贫瘠之地,无论是经济,土壤,还是文化。
从北疆出来的读书人,多半会被人瞧不起。他们看着这里的读书人,都会鄙视道,蛮荒之地,能出什么读书人。
余柏林和曾毓乃是大魁天下之人,整个大晖朝最顶尖的读书人,在他们两面前,这群举子难免露怯。
何况他们还是本地一把手,封疆大吏,即使两人都表现得十分可亲,但在众人看来,那是不怒自威,旁的人扫一眼,就觉得腿软了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众人连出风头的心都没有。
一般而言,举子参加鹿鸣宴,都不会只准备一首诗。这些举子也是一样。他们也曾想过要大出风头,求得余柏林和曾毓的赏识,若是能被这两人看中才华,收做弟子,甚至只是指点两句,对他们今后科举之路甚至仕途,都受益匪浅。
但他们在见到余柏林和曾毓后,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最中规中矩的诗词,完全抛弃了出风头的想法。
他们因为露怯,放弃了出风头,只求不出错便好。
但看着上首诸位大人的神情,他们心中十分不好过。
这年头的读书人,都是有一股傲气在心中。即使已经露怯,但见着人明显失望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想要争一口气。
特别是作为桂榜五经魁之人。
他们是这一届榜单的翘楚,理应作为表率。
北疆因少有书院,读书人多集中在县学府学,因此这些考生基本都认识。五经魁也不但是同榜,还是府学同窗,这次鹿鸣宴也坐在一起。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下定决心,即使会有些失礼,会有可能得罪上官,他们也要重新要求再做一次鹿鸣诗,不能让上官小瞧了他们北疆的人。
余柏林坐在上首,这些人的神色自然被他落在眼里。他微笑着对着曾毓点点头,曾毓也露出
分卷阅读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