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纪事 作者:冬月青
分卷阅读37
的男人立在他师叔身后,他师叔告诉他要离开京城再也不回来,这座宅子便留给他了,让他在京城好好求学,好好为官。若是可以,要离这继位的新帝远些,离那些是是非非远些,出仕为官只求能兼济天下、无愧于心;若是不行,离了京、离了这朝堂也是好的,有些人、有些事,招惹不得,招惹了也只是徒然给自己带来痛苦。
钟离意在临行前与楚归细细说了很多,待天色堪堪未明时,好像被什么催着一样,终是离开了京城。
到很久的很久的以后,楚归才能明白他师叔给他说的这番,是如何的有道理,真乃金玉良言;只可惜,现在的他,完全被这短短几日来发生的事情冲击的一脸懵逼,根本啥都反映不过来。
钟离意的离开,给楚归带来巨大的茫然无措和不安的感觉。他对自己留在京城,对他这辈子的一生所求,产生了巨大的疑惑。他都是活了两辈子的人了,他留在京城,也不知道是为了追求点什么,可是让他就这样离开,他却觉得自己更什么都不是了。当不如最初想得简单想得单纯时,他便再也想不明白。
但是来不及等他理清楚,天子谕令便到了他手中,他要入尚书台任职,随侍天子左右。他在尚书台不过是个普通给事而已,又是天子钦点,并无定职,更多是随侍天子左右,打理点文书类似的活。
如今天子还未及冠,诸多政事都要仰仗马太后及太傅赵憙、太尉牟融,以及新从蜀郡太守迁至司空的第五伦等老臣,即使如此,到达圣听的政事也不可谓少。
六月时,戊己校尉耿恭被北匈奴及车师后王围攻。等消息传来时,再添先帝驾崩,竟到十一月,朝廷才派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遣酒泉太守段彭援救戊己校尉耿恭。却说这耿恭乃是云台二十八将第四好畤侯耿弇之侄,耿秉亦是耿恭堂兄。
同时,京师及兖、豫、徐三州大旱,又有人疫,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一片惶然。
作者有话要说: 从中秋最后一晚加班到凌晨两点半开始,基本上一直在加班,眼看第一卷都完了,存稿也快完了,泪奔┭┮﹏┭┮这周末又加了两天的班,感觉心好累,啥都干不动了。。。求虎摸,求评求花,求收藏。。。这加班一直基本上要持续到十月底,这苦逼的人生啊,好想仰天长啸(好像也没卵用)。。。
☆、27.选后
27
朝政事务虽颇多繁杂,但前面有太傅三公九卿顶着,再不济有马太后坐镇,讲真的,新帝也充其量还在见习中,至多在决断朝政大事时当先生考究学生似的,问问新帝的意见,意见独到合理便夸赞一番,顺水推舟按新帝的意见来办,若是有不成熟之处,便要教导一番,直至新帝长成能乾纲独断的合格君王。
因而现在虽是多事之秋,倒没立后一事来得引人注目。
现在新帝后宫有马太后外家侄孙女宋氏姐妹为贵人,便也再无其他勋贵子女。按马太后之意,若是可以,大概也有扶持自己外加侄孙女当皇后的意思,只是宋家家世和大世家相较起来,毕竟还差许多,皇后家世薄弱,从后来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定不是件好事,只是从当时看去,帝王姻亲不力,对治理天下来说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宋氏与马太后的确也隔了很多,马太后便也没有一力主张立宋氏为后,而是从阴、邓、窦、梁以及一些清贵世家挑选适龄女子。
窦宪的一对妹妹赫然便在名单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梁氏姐妹,大概因是阴太后与马太后的原因,阴家、马家的嫡系女子,未在名单之中。楚归心里还是有点庆幸的,天子并非马太后亲生,生母为贾贵人,生了他后便早早去世了。马太后无子,太子从小便养在马太后膝下。如若不是这层关系,如今的天子是谁都不好说。虽说马太后与天子之间没有亲生母子之间的那份亲近,可是马太后对天子的抚养之恩,天子对太后的敬重,却是一点也不差的。
也正是如此,太后希望天子继位后早早确立后位人选,当今天子便也没有像亲生孩子一般拒绝敷衍的资本。在他还是太子时,马太后将外家侄孙女的一对姐妹放在太子东宫,他也无可无不可;这是迟早都会来到的,都是太后给他选好,再说宋氏姐妹温柔端庄,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这次立后的事,即使他早就料到了,心里却不再像当初纳宋氏姐妹入宫时那般漠然无畏,心里总是不甘、难受的很。可是那个令他不甘、难受的人,却一脸置身事外,连脸上的庆幸甚至都太过明显。他不禁觉得自己有些傻,既然已身处到如今的位置上,这些便是必须要面对的,他还有那么点和心爱的人一生一世的奢望显得越发可笑,尤其这人对他更是如避虎狼一般。
楚归不清楚当今天子心中这些百转千回的心思,虽说这人也只比他大一岁,可那城府,已甩他好几条街,就凭他那点道行,整天还怀着伴君如伴虎的忐忑,哪能知道那么清楚,而且就算他能想明白,他也宁愿看不懂好嘛!这立后事宜,他一点也不想掺合,这人历史上就爱娶姐妹花,好几对呢,他爸也有娶姐妹花的传统,而且娶来的姐妹花一个个都不是好惹的,他巴不得离这档子事远一点。
比起这些,他对京师,兖、豫、徐三州大旱,发生人疫的事情更关心。虽然选后事宜占据了朝廷和百姓大部分注意力,可是大旱带来的饥荒、人疫、牛疫,粮价上涨的事情,情势越来越严峻,楚归整天在尚书台跟在几位大臣身后转,录录文书,看他们争来争去,弄得也很是疲累,但是他却一点力也使不上。他人微言轻,没人听他的,而且这种情势之下,多说不如多干,这些大臣吵来吵去想争出个什么尽善尽美的法子,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在一旁看得更是心慌。
本来那人让他到尚书台是要随侍左右的,他整日跟在那些一把年纪的老臣后面转,那人也没说啥,便也随他去了,只是一天的早上和晚上,要在那人身边侍候几个时辰。
如今太傅赵憙总录尚书事,因着最近事情很多,经常赵太傅要将太尉、司徒、司空、司农等相关府门的大臣召集起来,要先商量个章程出来。楚归近水楼台,便每次在左右录录文书、端茶倒水之类的,一股脑倒很是上心忙碌。
毕竟,发生这么大的天灾人祸,虽然京城里天子脚下还看不出什么,再稍微走远点,甚至包括京畿之地,灾害带来的影响便很明显了。农田大幅度减产,流民数
分卷阅读37
-
分卷阅读37
的男人立在他师叔身后,他师叔告诉他要离开京城再也不回来,这座宅子便留给他了,让他在京城好好求学,好好为官。若是可以,要离这继位的新帝远些,离那些是是非非远些,出仕为官只求能兼济天下、无愧于心;若是不行,离了京、离了这朝堂也是好的,有些人、有些事,招惹不得,招惹了也只是徒然给自己带来痛苦。
钟离意在临行前与楚归细细说了很多,待天色堪堪未明时,好像被什么催着一样,终是离开了京城。
到很久的很久的以后,楚归才能明白他师叔给他说的这番,是如何的有道理,真乃金玉良言;只可惜,现在的他,完全被这短短几日来发生的事情冲击的一脸懵逼,根本啥都反映不过来。
钟离意的离开,给楚归带来巨大的茫然无措和不安的感觉。他对自己留在京城,对他这辈子的一生所求,产生了巨大的疑惑。他都是活了两辈子的人了,他留在京城,也不知道是为了追求点什么,可是让他就这样离开,他却觉得自己更什么都不是了。当不如最初想得简单想得单纯时,他便再也想不明白。
但是来不及等他理清楚,天子谕令便到了他手中,他要入尚书台任职,随侍天子左右。他在尚书台不过是个普通给事而已,又是天子钦点,并无定职,更多是随侍天子左右,打理点文书类似的活。
如今天子还未及冠,诸多政事都要仰仗马太后及太傅赵憙、太尉牟融,以及新从蜀郡太守迁至司空的第五伦等老臣,即使如此,到达圣听的政事也不可谓少。
六月时,戊己校尉耿恭被北匈奴及车师后王围攻。等消息传来时,再添先帝驾崩,竟到十一月,朝廷才派征西将军耿秉屯酒泉,遣酒泉太守段彭援救戊己校尉耿恭。却说这耿恭乃是云台二十八将第四好畤侯耿弇之侄,耿秉亦是耿恭堂兄。
同时,京师及兖、豫、徐三州大旱,又有人疫,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一片惶然。
作者有话要说: 从中秋最后一晚加班到凌晨两点半开始,基本上一直在加班,眼看第一卷都完了,存稿也快完了,泪奔┭┮﹏┭┮这周末又加了两天的班,感觉心好累,啥都干不动了。。。求虎摸,求评求花,求收藏。。。这加班一直基本上要持续到十月底,这苦逼的人生啊,好想仰天长啸(好像也没卵用)。。。
☆、27.选后
27
朝政事务虽颇多繁杂,但前面有太傅三公九卿顶着,再不济有马太后坐镇,讲真的,新帝也充其量还在见习中,至多在决断朝政大事时当先生考究学生似的,问问新帝的意见,意见独到合理便夸赞一番,顺水推舟按新帝的意见来办,若是有不成熟之处,便要教导一番,直至新帝长成能乾纲独断的合格君王。
因而现在虽是多事之秋,倒没立后一事来得引人注目。
现在新帝后宫有马太后外家侄孙女宋氏姐妹为贵人,便也再无其他勋贵子女。按马太后之意,若是可以,大概也有扶持自己外加侄孙女当皇后的意思,只是宋家家世和大世家相较起来,毕竟还差许多,皇后家世薄弱,从后来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定不是件好事,只是从当时看去,帝王姻亲不力,对治理天下来说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宋氏与马太后的确也隔了很多,马太后便也没有一力主张立宋氏为后,而是从阴、邓、窦、梁以及一些清贵世家挑选适龄女子。
窦宪的一对妹妹赫然便在名单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梁氏姐妹,大概因是阴太后与马太后的原因,阴家、马家的嫡系女子,未在名单之中。楚归心里还是有点庆幸的,天子并非马太后亲生,生母为贾贵人,生了他后便早早去世了。马太后无子,太子从小便养在马太后膝下。如若不是这层关系,如今的天子是谁都不好说。虽说马太后与天子之间没有亲生母子之间的那份亲近,可是马太后对天子的抚养之恩,天子对太后的敬重,却是一点也不差的。
也正是如此,太后希望天子继位后早早确立后位人选,当今天子便也没有像亲生孩子一般拒绝敷衍的资本。在他还是太子时,马太后将外家侄孙女的一对姐妹放在太子东宫,他也无可无不可;这是迟早都会来到的,都是太后给他选好,再说宋氏姐妹温柔端庄,也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这次立后的事,即使他早就料到了,心里却不再像当初纳宋氏姐妹入宫时那般漠然无畏,心里总是不甘、难受的很。可是那个令他不甘、难受的人,却一脸置身事外,连脸上的庆幸甚至都太过明显。他不禁觉得自己有些傻,既然已身处到如今的位置上,这些便是必须要面对的,他还有那么点和心爱的人一生一世的奢望显得越发可笑,尤其这人对他更是如避虎狼一般。
楚归不清楚当今天子心中这些百转千回的心思,虽说这人也只比他大一岁,可那城府,已甩他好几条街,就凭他那点道行,整天还怀着伴君如伴虎的忐忑,哪能知道那么清楚,而且就算他能想明白,他也宁愿看不懂好嘛!这立后事宜,他一点也不想掺合,这人历史上就爱娶姐妹花,好几对呢,他爸也有娶姐妹花的传统,而且娶来的姐妹花一个个都不是好惹的,他巴不得离这档子事远一点。
比起这些,他对京师,兖、豫、徐三州大旱,发生人疫的事情更关心。虽然选后事宜占据了朝廷和百姓大部分注意力,可是大旱带来的饥荒、人疫、牛疫,粮价上涨的事情,情势越来越严峻,楚归整天在尚书台跟在几位大臣身后转,录录文书,看他们争来争去,弄得也很是疲累,但是他却一点力也使不上。他人微言轻,没人听他的,而且这种情势之下,多说不如多干,这些大臣吵来吵去想争出个什么尽善尽美的法子,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他在一旁看得更是心慌。
本来那人让他到尚书台是要随侍左右的,他整日跟在那些一把年纪的老臣后面转,那人也没说啥,便也随他去了,只是一天的早上和晚上,要在那人身边侍候几个时辰。
如今太傅赵憙总录尚书事,因着最近事情很多,经常赵太傅要将太尉、司徒、司空、司农等相关府门的大臣召集起来,要先商量个章程出来。楚归近水楼台,便每次在左右录录文书、端茶倒水之类的,一股脑倒很是上心忙碌。
毕竟,发生这么大的天灾人祸,虽然京城里天子脚下还看不出什么,再稍微走远点,甚至包括京畿之地,灾害带来的影响便很明显了。农田大幅度减产,流民数
分卷阅读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