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
[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 作者:司晨客
分卷阅读241
布速度快了,棉纱供应量不足又该如何?
宝钗正在蹙眉沉思间,孙穆已经敲门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帖子,尚未开口,同她一道来的姚静已经嚷道:“你愁眉苦脸的在发愁些什么?既然海运的路子走不通,咱们另外干别的便是!我就不信凭了你的才华能力见识,只能走海运这一条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今有我们这么多人支持你,你还怕什么?”
宝钗莞尔微笑,摇头道:“海运的路子并非行不通,只是眼下仍旧有一桩难处。此事暂且不提,你来的正好。看你谈吐见识,也想是个出过远门见识过些异域风情的,我且问你,西洋有个什么岛国唤作英吉利,你可知道?”
姚静一愣道:“太知道了!英国嘛!不过仔细算来,英国还在搞什么工业革命,隔着这大老远的路,万里迢迢的,整整两座海洋,应该打不过来吧。”一面说一面下意识缩了缩肩膀。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想起鸦片战争后头那些糟心事,姚静就觉得痛苦烦躁,不愿意深想。
宝钗看了姚静这个样子,倒笑了:“你怕什么?就算真有什么岛国打过来,难道咱们朝廷里的军队是干吃军饷不干活的?西洋长毛难道是会吃人的妖怪不成?前些日子咱们跟北边打了那么一仗,不也打赢了?”她到底没有经历过那个冷兵器和大炮相抗衡的那个年代,虽然知道朝廷的军队里那些供职的王孙公子游手好闲,其实拿不得枪,但一来料得天下乌鸦一般黑,西洋长毛也未必多么军纪严明,二来知道低级将官里总有干实事的人,故而仍旧对朝廷军队充满了信心。
姚静欲言又止,到底不敢在此时说什么丧气的话,宝钗就又问道:“听说那英吉利有人造了什么飞梭织布,速度比往日快上许多,不知道你可知晓?”
其实宝钗也就是见姚静过来,随口这么一问,她觉得姚静固然见识广博,但是除了医术之外,大多是泛泛而谈,似是而非,中间多有谬误之处,做不得准,更不可以为做事情的依据。谁知道姚静这次却如同亲见一般,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飞梭的事情我倒不是很清楚。不过屈指算来,这时候英吉利有人发明了什么珍妮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件之一。”
姚静说话向来如此神神叨叨,无论是宝钗还是孙穆,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此时宝钗听姚静说什么纺纱机,眼前一亮道:“如此说来倒有几分应景。我原先还想着,若是用那什么飞梭织布,棉纱的产量跟不上又该如何是好。如今你却说他们造了什么纺纱机,想来也是能增加产量的神.器.两相放在一起,事情就有谱了。只可惜英吉利同我们到底路途太远,若非如此,我们亲自过去看一趟,岂不更好?”
姚静道:“纺纱机的关键不过是把横着的纱锭变成竖着的,故而用一个纱轮带动更多纱锭纺纱,增进生产效率。这又有什么难的,咱们去寻个纺纱机,依言炮制便是。”
宝钗仔细回想平日所见的纺纱机,仍旧想不出该如何炮制,想来那英吉利的纺纱机和这边的纺纱机有些许不同,虽异曲同工,此时却无法有样学样。正为难间,孙穆已经在旁边开口笑道:“说来说去,你无非是嫌如今纺纱织布速度太慢,想改进罢了。这又有何难?何必学西洋长毛的法子?咱们老祖宗原本也传下来不少宝贝,不过后来改朝换代,许多做法如今不时兴罢了。”孙穆本是江南人士,便将幼时老家流传的说法讲与宝钗听,说将纺织工坊扩大规模,招揽许多工人,令其各负责其中一部分,道:“常言道熟能生巧,那些工人只负责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一来不易出错,二来速度也快。”
姚静在旁边卖弄道:“无非是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者工坊化,流水线作业,集约化管理罢了,这个我也知道。说起来,江南正是纺织圣地,前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这种工坊也是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后来改朝换代了,嗯,一切就被打回原形了。”
宝钗听她说话俏皮有趣,但听在耳中却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沉重沧桑感。她到底年轻,一时尚未反应过来,追问道:“既是这样纺纱织布速度快,为何本朝不效仿?”
孙穆微微一笑:“这个嘛。当年太.祖皇帝起兵入关之时,江南等地起义者众,几次杀戮,血流成河,屡教不改。故而官府难免杯弓蛇影,有些许风吹草动,都担心是有人聚众谋逆。工坊招收许多工人,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在密谋造反,故而严禁过几回。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这么做了。如今官府倒不像先前那么惊弓之鸟,不过斗升小民都怕麻烦,这种做法一时半会就没有重新被推行开来。”
宝钗闻言禁不住叹息,问道:“官府怕工坊里工人太多,误会说密谋造反,但若我们尽数以女儿家为工坊女工,想来他们总不至于误会了罢。”
孙穆和姚静直到此时方敢确定宝钗的意思,姚静不由得喜道:“原来你竟是在打这个主意。这个好,今后咱们女儿谷里的人多了,常年无所事事、不事生产总是不行的,难道我们养得她们一时,还能养得她们一世不成,少不得为她们谋个生路。如此倒好,一来不算抛头露面,全了那些愚顽不灵的女人三从四德的恭顺之心,二来也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一高,这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利润就多了。真个一举两得!”
第172章
孙穆见姚静只顾得高兴,冷不丁泼冷水说:“你且别先忙着高兴,此事说来容易,倘若要做成时,少说也要两三年的工夫,等到三年五载,方成气候,如今还早着呢。”又问宝钗道:“你先前说那海运之事,虽然长公主执意退伙,你却仍有别的法子,不如说说看。”
宝钗点头道:“正是。姚先生既然有壮志豪情,想救拔情天孽海之中的无辜女儿家,我别无是处,惟有这经营上头,倒还有几分小聪明,少不得竭尽全力筹划着。如今我想着,若依了姚先生先前的想法,只怕咱们这女儿谷之中用钱之处甚多,粗略一算,没有几万两银子,决计难成绵绵不息、周而复始的规模。这还未算被官府衙门打秋风的那份,若他们以为此间有利可图,赶来盘剥,便是再多及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用的。少不得都得预备着。难得海运来钱快,既是做了几铺这样的生意,有了些同官府衙门打交道的经验,少不得硬着头皮再做几回,便是日后造房子买地,也不至于囊中羞涩。”
姚静听见她说怕被官府衙门以为其中有利可图,赶来盘剥,不免大大不以为然,道:“这个你放心。如今
分卷阅读241
-
分卷阅读241
布速度快了,棉纱供应量不足又该如何?
宝钗正在蹙眉沉思间,孙穆已经敲门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帖子,尚未开口,同她一道来的姚静已经嚷道:“你愁眉苦脸的在发愁些什么?既然海运的路子走不通,咱们另外干别的便是!我就不信凭了你的才华能力见识,只能走海运这一条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今有我们这么多人支持你,你还怕什么?”
宝钗莞尔微笑,摇头道:“海运的路子并非行不通,只是眼下仍旧有一桩难处。此事暂且不提,你来的正好。看你谈吐见识,也想是个出过远门见识过些异域风情的,我且问你,西洋有个什么岛国唤作英吉利,你可知道?”
姚静一愣道:“太知道了!英国嘛!不过仔细算来,英国还在搞什么工业革命,隔着这大老远的路,万里迢迢的,整整两座海洋,应该打不过来吧。”一面说一面下意识缩了缩肩膀。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想起鸦片战争后头那些糟心事,姚静就觉得痛苦烦躁,不愿意深想。
宝钗看了姚静这个样子,倒笑了:“你怕什么?就算真有什么岛国打过来,难道咱们朝廷里的军队是干吃军饷不干活的?西洋长毛难道是会吃人的妖怪不成?前些日子咱们跟北边打了那么一仗,不也打赢了?”她到底没有经历过那个冷兵器和大炮相抗衡的那个年代,虽然知道朝廷的军队里那些供职的王孙公子游手好闲,其实拿不得枪,但一来料得天下乌鸦一般黑,西洋长毛也未必多么军纪严明,二来知道低级将官里总有干实事的人,故而仍旧对朝廷军队充满了信心。
姚静欲言又止,到底不敢在此时说什么丧气的话,宝钗就又问道:“听说那英吉利有人造了什么飞梭织布,速度比往日快上许多,不知道你可知晓?”
其实宝钗也就是见姚静过来,随口这么一问,她觉得姚静固然见识广博,但是除了医术之外,大多是泛泛而谈,似是而非,中间多有谬误之处,做不得准,更不可以为做事情的依据。谁知道姚静这次却如同亲见一般,滔滔不绝,如数家珍:“飞梭的事情我倒不是很清楚。不过屈指算来,这时候英吉利有人发明了什么珍妮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件之一。”
姚静说话向来如此神神叨叨,无论是宝钗还是孙穆,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此时宝钗听姚静说什么纺纱机,眼前一亮道:“如此说来倒有几分应景。我原先还想着,若是用那什么飞梭织布,棉纱的产量跟不上又该如何是好。如今你却说他们造了什么纺纱机,想来也是能增加产量的神.器.两相放在一起,事情就有谱了。只可惜英吉利同我们到底路途太远,若非如此,我们亲自过去看一趟,岂不更好?”
姚静道:“纺纱机的关键不过是把横着的纱锭变成竖着的,故而用一个纱轮带动更多纱锭纺纱,增进生产效率。这又有什么难的,咱们去寻个纺纱机,依言炮制便是。”
宝钗仔细回想平日所见的纺纱机,仍旧想不出该如何炮制,想来那英吉利的纺纱机和这边的纺纱机有些许不同,虽异曲同工,此时却无法有样学样。正为难间,孙穆已经在旁边开口笑道:“说来说去,你无非是嫌如今纺纱织布速度太慢,想改进罢了。这又有何难?何必学西洋长毛的法子?咱们老祖宗原本也传下来不少宝贝,不过后来改朝换代,许多做法如今不时兴罢了。”孙穆本是江南人士,便将幼时老家流传的说法讲与宝钗听,说将纺织工坊扩大规模,招揽许多工人,令其各负责其中一部分,道:“常言道熟能生巧,那些工人只负责其中极微小的一部分,一来不易出错,二来速度也快。”
姚静在旁边卖弄道:“无非是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者工坊化,流水线作业,集约化管理罢了,这个我也知道。说起来,江南正是纺织圣地,前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这种工坊也是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后来改朝换代了,嗯,一切就被打回原形了。”
宝钗听她说话俏皮有趣,但听在耳中却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沉重沧桑感。她到底年轻,一时尚未反应过来,追问道:“既是这样纺纱织布速度快,为何本朝不效仿?”
孙穆微微一笑:“这个嘛。当年太.祖皇帝起兵入关之时,江南等地起义者众,几次杀戮,血流成河,屡教不改。故而官府难免杯弓蛇影,有些许风吹草动,都担心是有人聚众谋逆。工坊招收许多工人,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在密谋造反,故而严禁过几回。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这么做了。如今官府倒不像先前那么惊弓之鸟,不过斗升小民都怕麻烦,这种做法一时半会就没有重新被推行开来。”
宝钗闻言禁不住叹息,问道:“官府怕工坊里工人太多,误会说密谋造反,但若我们尽数以女儿家为工坊女工,想来他们总不至于误会了罢。”
孙穆和姚静直到此时方敢确定宝钗的意思,姚静不由得喜道:“原来你竟是在打这个主意。这个好,今后咱们女儿谷里的人多了,常年无所事事、不事生产总是不行的,难道我们养得她们一时,还能养得她们一世不成,少不得为她们谋个生路。如此倒好,一来不算抛头露面,全了那些愚顽不灵的女人三从四德的恭顺之心,二来也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一高,这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利润就多了。真个一举两得!”
第172章
孙穆见姚静只顾得高兴,冷不丁泼冷水说:“你且别先忙着高兴,此事说来容易,倘若要做成时,少说也要两三年的工夫,等到三年五载,方成气候,如今还早着呢。”又问宝钗道:“你先前说那海运之事,虽然长公主执意退伙,你却仍有别的法子,不如说说看。”
宝钗点头道:“正是。姚先生既然有壮志豪情,想救拔情天孽海之中的无辜女儿家,我别无是处,惟有这经营上头,倒还有几分小聪明,少不得竭尽全力筹划着。如今我想着,若依了姚先生先前的想法,只怕咱们这女儿谷之中用钱之处甚多,粗略一算,没有几万两银子,决计难成绵绵不息、周而复始的规模。这还未算被官府衙门打秋风的那份,若他们以为此间有利可图,赶来盘剥,便是再多及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用的。少不得都得预备着。难得海运来钱快,既是做了几铺这样的生意,有了些同官府衙门打交道的经验,少不得硬着头皮再做几回,便是日后造房子买地,也不至于囊中羞涩。”
姚静听见她说怕被官府衙门以为其中有利可图,赶来盘剥,不免大大不以为然,道:“这个你放心。如今
分卷阅读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