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了挖,笑道:“这泥土不错呢,应当能种庄稼。咱俩先试试,随便种点东西呗。”反正也没什么事干,这一趟出门,大郎说了,随便她往哪里走,喜欢到哪里住就到哪里住。
说完,她去包袱里找出一把豌豆和大豆,两人就用菜刀开始挖地,整出一小块地来,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种了一小块豌豆和一小块大豆。
“哎哟,早知道会来种地,应当多带些种子的。”辛湖有些可惜的说。这些豆还是她随便塞进来,准备喂马的饲料。
“没事,咱们先去找城镇,买点种子回来,随便种些。”大郎不以为然的说。这都是临时想起来的,哪里会准备得齐全。
两人快马加鞭,花了三天时间,找到了一条村子,杂七八拉的各买了些种子回来了,甚至还弄了些秧苗回来了。
然后,栽好得之不易的油菜苗与小麦苗高粱苗,包括一些菜苗,然后随便种了些蔬菜。他俩打算在这里过几个月,等这些庄稼成熟。
两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似的,搭了间不大的小屋,住下来了,又过上了刚到芦苇村时的生活。
虽然这里条件很差,但两人兴致挺好的。天天日出而作,而落而息,很有小时候的感觉。只不过,现在的他们能力更加强大了,开田挖地很容易了。
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多月,他们的房子也盖好了,他们种下的庄稼也存活了不少,绿油油的一小块一小块,长势喜人。附近已经被他们打理得有了人烟的样子。
“哎哟,真的可以呢。”辛湖非常开心的给庄稼浇水,除杂草,看着庄稼一天一天长高长壮。两人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平淡而温馨。
白天,两人共同下地干活,再一起煮饭,晚上,两人搂在一起,有时候看着月亮星星,来一场缠绵的夜生活,日子过得不知几快活。快活得,辛湖好象都忘记了他们还得回去。但不管京城也好,还是凉平也好。他们都不可能完全不管了。而且时间长了,这里就他们两人也会觉得有些寂静。
终于有一天,大郎说:“这里不能靠我们俩啊,得找些人来帮忙,再者建立一个村子,总不能就我们一家人吧。我们回去凉平弄几个人过来。”
“不好,燕王带到凉平的人手,怕都是有用途的,哪里有多余的人手给你啊。不如就近找些人呢。”辛湖反对。
大郎想了想,觉得她说的也在理,但是他们不可能老呆在这里,但这里的庄稼也需要看管,他们怕他们一走,就被野兽祸害了,又或者无人打理会全部死掉。
最后,大郎说:“我们去芦苇村找几个人过来帮帮忙吧。”
“行啊,就不知道有没有人肯呢。我好久没回过芦苇村了,还蛮想念的。”辛湖有些兴奋的说。这里离芦苇村不算远,而且芦苇村熟人多,带过来也放心。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收拾收拾明早就出发。”大郎当场拍板了。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209章 新村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出发, 花了五天才到了芦苇村。众人热情欢迎他俩, 虽然离开的时间也不算太久, 但辛湖的变化还是蛮大的,甚至有人都不太敢认他们了。特别辛湖, 她自打离开了芦苇村就没有再回来过了。大郎反倒还回来过。
“哎哟, 难得回来啊。这次回来,可要多住两天。”有人打招呼。
“那可不是。”大郎笑道。
他们家的房子一直都让胡大嫂他们照看着, 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两人才放下了行李, 胡大哥就匆匆从地里回来了。
“哎, 回来了啊。你们家的房子虽然还能住人,但家里总不能烧饭,就到我们家去吃饭吧。”胡大哥摸着满头的汗水, 急切的说道。
喊他俩去吃饭的人, 很多。这里受过他们的恩惠的人不少, 难得他俩回来一趟,大家都恨不得直接拉到自己家去。但因为胡大哥这家也算是最早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家, 有份患难真情在。所以, 他俩就先去胡大哥家吃饭了。
胡大嫂是个麻利人, 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这几年他们家的生活倒是挺不错的, 毕竟占着来的早,家里的土地相对来说多,而且还可以与阿志阿富相约去打个猎什么的再贴补一下, 这三户互为亲戚,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阿湖啊,你先坐会儿啊,今天可得让我好好做几个拿手菜来招待你们。”胡大嫂说着,开始在灶房冬冬的大操大办起来。
胡大哥笑了笑,又去捉了一只肥母鸡,麻利的杀了,说是要炖个汤给他们吃。虽然家里腊肉腊鱼什么的都有,胡大哥却总觉得太简陋了些,又拿着网要去打鱼。
阿志和阿信却各自拿了些家里的好菜过来,他们的妻子也过来给胡大嫂帮助做饭,说是:“咱们三家一起招待大郎和阿湖,人多也热闹热闹。”
“这个主意好。”大郎笑道。
胡大嫂她们三个女人在家里忙活着,大郎辛湖就跟着阿信阿志在村子里转悠。顺道拉拉家常,了解一下村子里其他人的生活状况。
“现在村子里,大半人家的生活都还不错,要说最艰难的,就是那后头来的,又没有什么地,家里人口还多的。”阿志说。
“可不是,别说芦苇村了,外面几条村,还有更穷的人呢。毕竟这周边也就那么多资源,人多了就比不得当初我们可以随便去打猎,随便捕鱼弄莲藕粉等等,都可以赚钱。穷人多着呢。不过再怎么说,还真没有穷到一年到头吃不饱的地步,也算是比其他地方好了。”阿信说。
“哦,那有没有人肯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过日子。就象我们当初在这里落户一样。”大郎直言道。
“肯定有啊,人挪活,树挪死,在本地过不下去了,哪有不乐意出去的。前头我都听说,朱家的想把两个半大的孩子送出去当学徒呢,他们家孩子多,嚼用太大,很是吃不销。”阿志想了想,说。
“那个外头姓张的那家,比朱家的境况还不如呢,我去打听打听,看他们乐不乐意走。”阿信说。
“行,你们回头去问问。如果乐意走,就跟我们走。多几户也要的。”大郎说。
“是去帮你们做生意吗?合家一起走?还是怎么着?”阿信问。
“也一样种田,就是要自己开荒,当然是合家一起走啦。”大郎答。
“那边条件
说完,她去包袱里找出一把豌豆和大豆,两人就用菜刀开始挖地,整出一小块地来,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种了一小块豌豆和一小块大豆。
“哎哟,早知道会来种地,应当多带些种子的。”辛湖有些可惜的说。这些豆还是她随便塞进来,准备喂马的饲料。
“没事,咱们先去找城镇,买点种子回来,随便种些。”大郎不以为然的说。这都是临时想起来的,哪里会准备得齐全。
两人快马加鞭,花了三天时间,找到了一条村子,杂七八拉的各买了些种子回来了,甚至还弄了些秧苗回来了。
然后,栽好得之不易的油菜苗与小麦苗高粱苗,包括一些菜苗,然后随便种了些蔬菜。他俩打算在这里过几个月,等这些庄稼成熟。
两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似的,搭了间不大的小屋,住下来了,又过上了刚到芦苇村时的生活。
虽然这里条件很差,但两人兴致挺好的。天天日出而作,而落而息,很有小时候的感觉。只不过,现在的他们能力更加强大了,开田挖地很容易了。
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多月,他们的房子也盖好了,他们种下的庄稼也存活了不少,绿油油的一小块一小块,长势喜人。附近已经被他们打理得有了人烟的样子。
“哎哟,真的可以呢。”辛湖非常开心的给庄稼浇水,除杂草,看着庄稼一天一天长高长壮。两人每天忙忙碌碌的,日子平淡而温馨。
白天,两人共同下地干活,再一起煮饭,晚上,两人搂在一起,有时候看着月亮星星,来一场缠绵的夜生活,日子过得不知几快活。快活得,辛湖好象都忘记了他们还得回去。但不管京城也好,还是凉平也好。他们都不可能完全不管了。而且时间长了,这里就他们两人也会觉得有些寂静。
终于有一天,大郎说:“这里不能靠我们俩啊,得找些人来帮忙,再者建立一个村子,总不能就我们一家人吧。我们回去凉平弄几个人过来。”
“不好,燕王带到凉平的人手,怕都是有用途的,哪里有多余的人手给你啊。不如就近找些人呢。”辛湖反对。
大郎想了想,觉得她说的也在理,但是他们不可能老呆在这里,但这里的庄稼也需要看管,他们怕他们一走,就被野兽祸害了,又或者无人打理会全部死掉。
最后,大郎说:“我们去芦苇村找几个人过来帮帮忙吧。”
“行啊,就不知道有没有人肯呢。我好久没回过芦苇村了,还蛮想念的。”辛湖有些兴奋的说。这里离芦苇村不算远,而且芦苇村熟人多,带过来也放心。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收拾收拾明早就出发。”大郎当场拍板了。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209章 新村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出发, 花了五天才到了芦苇村。众人热情欢迎他俩, 虽然离开的时间也不算太久, 但辛湖的变化还是蛮大的,甚至有人都不太敢认他们了。特别辛湖, 她自打离开了芦苇村就没有再回来过了。大郎反倒还回来过。
“哎哟, 难得回来啊。这次回来,可要多住两天。”有人打招呼。
“那可不是。”大郎笑道。
他们家的房子一直都让胡大嫂他们照看着, 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两人才放下了行李, 胡大哥就匆匆从地里回来了。
“哎, 回来了啊。你们家的房子虽然还能住人,但家里总不能烧饭,就到我们家去吃饭吧。”胡大哥摸着满头的汗水, 急切的说道。
喊他俩去吃饭的人, 很多。这里受过他们的恩惠的人不少, 难得他俩回来一趟,大家都恨不得直接拉到自己家去。但因为胡大哥这家也算是最早和他们有关系的人家, 有份患难真情在。所以, 他俩就先去胡大哥家吃饭了。
胡大嫂是个麻利人, 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这几年他们家的生活倒是挺不错的, 毕竟占着来的早,家里的土地相对来说多,而且还可以与阿志阿富相约去打个猎什么的再贴补一下, 这三户互为亲戚,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阿湖啊,你先坐会儿啊,今天可得让我好好做几个拿手菜来招待你们。”胡大嫂说着,开始在灶房冬冬的大操大办起来。
胡大哥笑了笑,又去捉了一只肥母鸡,麻利的杀了,说是要炖个汤给他们吃。虽然家里腊肉腊鱼什么的都有,胡大哥却总觉得太简陋了些,又拿着网要去打鱼。
阿志和阿信却各自拿了些家里的好菜过来,他们的妻子也过来给胡大嫂帮助做饭,说是:“咱们三家一起招待大郎和阿湖,人多也热闹热闹。”
“这个主意好。”大郎笑道。
胡大嫂她们三个女人在家里忙活着,大郎辛湖就跟着阿信阿志在村子里转悠。顺道拉拉家常,了解一下村子里其他人的生活状况。
“现在村子里,大半人家的生活都还不错,要说最艰难的,就是那后头来的,又没有什么地,家里人口还多的。”阿志说。
“可不是,别说芦苇村了,外面几条村,还有更穷的人呢。毕竟这周边也就那么多资源,人多了就比不得当初我们可以随便去打猎,随便捕鱼弄莲藕粉等等,都可以赚钱。穷人多着呢。不过再怎么说,还真没有穷到一年到头吃不饱的地步,也算是比其他地方好了。”阿信说。
“哦,那有没有人肯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过日子。就象我们当初在这里落户一样。”大郎直言道。
“肯定有啊,人挪活,树挪死,在本地过不下去了,哪有不乐意出去的。前头我都听说,朱家的想把两个半大的孩子送出去当学徒呢,他们家孩子多,嚼用太大,很是吃不销。”阿志想了想,说。
“那个外头姓张的那家,比朱家的境况还不如呢,我去打听打听,看他们乐不乐意走。”阿信说。
“行,你们回头去问问。如果乐意走,就跟我们走。多几户也要的。”大郎说。
“是去帮你们做生意吗?合家一起走?还是怎么着?”阿信问。
“也一样种田,就是要自己开荒,当然是合家一起走啦。”大郎答。
“那边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