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郎笑道:“小妹,待会儿走累了,哥哥背你好不好?”
哎,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她还能怎么办?只能认命地随着家人向镇上进发。
赵四娘还是很有骨气的。虽然一路上家人数次提出要背她,都被她严词拒绝了,硬是迈着自己的小短腿,坚持走到了镇上。
到了镇上,一家人先去了济生堂,想看看能不能把蜂窝卖给他们家。
可谁知到了药铺门口,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好意思进去。都是老实巴交的乡里人,虽然也偶尔会进城买点东西,可直接拿东西进人家铺子里推销,这还是第一次,都有点缩手缩脚的,就连一向泼辣的赵三娘也没有站出来。
赵四娘叹口气,硬着头皮往里进。说实话,赵四娘其实不想来这家铺子,因为上次的事儿,多少有点觉得不好意思。可没有办法,长乐镇就只有这一家药铺,只能厚着脸皮再次上门了。
“孙爷爷,你们药铺家收蜂窝吗?”赵四娘见孙大夫正坐在柜台上看账簿,笑着问道。
孙大夫抬头一看,原来是上回大难不死的小姑娘,奇道:“蜂窝?”
“是呀,您看可新鲜着呢!”赵四娘一见有门儿,忙让赵永忠进来,把蜂窝从麻袋里取出来给孙大夫瞧。
“嗯,是挺新鲜的。不过这么大的蜂窝怕是有二十几斤吧,我们家药铺用不了这么多呀!”孙大夫捻着她的山羊胡须道。
“那您看你们家能要多少,我们零着卖给您。”赵四娘笑眯眯地说道。
“那也成,就少要点吧!”孙大夫见小姑娘听说愿意买她家东西,眼睛发亮,那神情可真有意思,为老不尊的他忍不住想要卖个关子,沉吟道:“东西虽然不错,不过这个蜂窝还没有炮制,卖不上价呀!我看……”
原来是想要压价呀,唉,压就压吧,总比卖不掉强呀!想到卖了蜂窝多少能赚点钱,贴补贴补家用,又很是兴奋。总之,赵四娘一时喜一时愁,变个不停,加上她本来就是个美人坯子,那表情要多可爱有多可爱,把孙大夫的心都萌翻了,心里不停埋怨儿子怎么就没有给他生个这么可爱的小孙女呢!一时又想自家孙子也和这小姑娘差不多大了吧?这都多久没见了,臭小子也不把孙子送过来给他瞧瞧!
思绪早不知到飘到哪儿去的孙大夫,忽然发现小姑娘还在用那她双饱含期待的大眼睛望着他,等着他的下文,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两声,正色道:“这蜂窝确实不错,一斤就给你四十文吧!你看成不?”
说实话,赵四娘也不知道这蜂窝该卖多少钱一斤。不过心想赵永忠干一天活儿也就赚四十文,应该是高价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卖掉。
“成的。孙爷爷,那您这蜂窝既然不错,不如多要几斤吧?”赵四娘一脸期待。
“好吧,虽说我们铺子用不了这么多,不过济生堂在幽州还有其它铺子,就把这些蜂窝都要了吧!”孙大夫见一直都是小姑娘独自在谈生意,他爹在旁边都不敢出声,又想起前几天她家为了治病花了不少钱,心想,小姑娘怪不容易的,不如就顺手帮她这个忙吧!
赵四娘一听,连声感激,就连一旁一直装木头的赵永忠闻言也赶来道谢。
不一会儿,伙计把蜂窝称了,足足有二十八斤九两,按照说好的每斤四十文的价钱,该给赵四娘家一千一百五十六文钱。
赵四娘主动提出把六文钱抹零,想了想,又让赵永忠去外面把蜂蜜捧进来,对孙大夫笑道:“孙爷爷,谢谢您上次救了我一命,咱家也没什么拿出手的,这坛子就当是谢仪,您老可一定要收下!”
赵永忠听了,心中赞道,还是女儿想得周全,懂得礼数,也忙跟着劝孙大夫收下。
孙大夫知道小姑娘家并不富裕,这坛子蜂蜜她家是要用来换钱的,一开始怎么都不肯收下,不过挨不住赵永忠和赵四娘的盛情,推辞不下只得收下了。后来赵四娘求他,要是有人来问她家花了多少药费,就告诉人家是五贯钱,他一口应下。就连后来赵四娘在药铺买了几样东西,也死活不肯收她的钱。又见一堆铜钱实在是不方便携带,就热心地把一贯钱换成了银子。
正文 第十四章 长乐南街
见到赵永忠和赵四娘走出了药铺,姜氏娘儿几个忙围了上来。
“爹,蜂窝和蜂蜜都没拿出来,是卖掉了吗?”赵三娘急切地问道。
赵永忠“嘿嘿”傻笑几声,他摸了摸揣在怀里的一两银子,觉得还是不太真实,怎么一下子就有了一两银子了呢?他这辈子都没有赚过这么多钱啊!
“蜂窝卖了一千一百五十个大钱,蜂蜜做谢礼送给孙大夫了。”赵四娘见四周没人,轻声说道。说罢,先不管愣在那儿的姜氏和仨姐弟,猛摇赵永忠,央求道:“爹,好不容易赚钱了,去买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老赵家的早饭实在是太寒碜了,她就分到了两个番薯和一小碗照得见人影的黄米粥。走了那么长的路,早就饿得不行了。
被摇醒过来的赵永忠,连声答应,生平第一次领着妻儿去街上买吃食。
长乐镇离静海县城并不太远,是一座颇为繁华的小镇。镇上最热闹的两条街是南大街和北大街,济生堂就坐落北大街上,而赵记老铺也在这条街上的不远处。赵四娘可不想遇上老赵家的人,于是拉着赵永忠去了南大街。
南大街和北大街一样,道路也是用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林立着各种各样的商铺,光酒楼就有好几家。
赵四娘家当然是吃不起酒楼的,赵永忠原本想在一个饼摊上买两张烙饼给赵四娘垫饥的,赵四娘却没答应,而是硬拉着赵永忠,要去一家看上去是老字号的面馆。赵永忠摸了摸口袋里的银钱,又看了看赵四娘略显消瘦的小脸,一咬牙便由着赵四娘把自个儿拉了进去。
这家面馆的生意相当不错,赵永忠父女好不容易才在角落里找到一张空桌子,这时一直忙活着的伙计才有空赶了过来。
虽然赵永忠父女都穿着粗布衣裳,赵永忠的衣服上还打了好几个补丁,伙计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笑道:“两位客官是头一回来咱们小店吧?咱们有卤肉面、大排面、猪腰面、鸡丝面、鸭肉面、五香面……两位要吃点什么面?
赵四娘环顾四周,见柜台那儿挂着一排写着面条名字和价钱的小木牌,发现上面写的都是繁体字,自己基
哎,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她还能怎么办?只能认命地随着家人向镇上进发。
赵四娘还是很有骨气的。虽然一路上家人数次提出要背她,都被她严词拒绝了,硬是迈着自己的小短腿,坚持走到了镇上。
到了镇上,一家人先去了济生堂,想看看能不能把蜂窝卖给他们家。
可谁知到了药铺门口,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好意思进去。都是老实巴交的乡里人,虽然也偶尔会进城买点东西,可直接拿东西进人家铺子里推销,这还是第一次,都有点缩手缩脚的,就连一向泼辣的赵三娘也没有站出来。
赵四娘叹口气,硬着头皮往里进。说实话,赵四娘其实不想来这家铺子,因为上次的事儿,多少有点觉得不好意思。可没有办法,长乐镇就只有这一家药铺,只能厚着脸皮再次上门了。
“孙爷爷,你们药铺家收蜂窝吗?”赵四娘见孙大夫正坐在柜台上看账簿,笑着问道。
孙大夫抬头一看,原来是上回大难不死的小姑娘,奇道:“蜂窝?”
“是呀,您看可新鲜着呢!”赵四娘一见有门儿,忙让赵永忠进来,把蜂窝从麻袋里取出来给孙大夫瞧。
“嗯,是挺新鲜的。不过这么大的蜂窝怕是有二十几斤吧,我们家药铺用不了这么多呀!”孙大夫捻着她的山羊胡须道。
“那您看你们家能要多少,我们零着卖给您。”赵四娘笑眯眯地说道。
“那也成,就少要点吧!”孙大夫见小姑娘听说愿意买她家东西,眼睛发亮,那神情可真有意思,为老不尊的他忍不住想要卖个关子,沉吟道:“东西虽然不错,不过这个蜂窝还没有炮制,卖不上价呀!我看……”
原来是想要压价呀,唉,压就压吧,总比卖不掉强呀!想到卖了蜂窝多少能赚点钱,贴补贴补家用,又很是兴奋。总之,赵四娘一时喜一时愁,变个不停,加上她本来就是个美人坯子,那表情要多可爱有多可爱,把孙大夫的心都萌翻了,心里不停埋怨儿子怎么就没有给他生个这么可爱的小孙女呢!一时又想自家孙子也和这小姑娘差不多大了吧?这都多久没见了,臭小子也不把孙子送过来给他瞧瞧!
思绪早不知到飘到哪儿去的孙大夫,忽然发现小姑娘还在用那她双饱含期待的大眼睛望着他,等着他的下文,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两声,正色道:“这蜂窝确实不错,一斤就给你四十文吧!你看成不?”
说实话,赵四娘也不知道这蜂窝该卖多少钱一斤。不过心想赵永忠干一天活儿也就赚四十文,应该是高价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卖掉。
“成的。孙爷爷,那您这蜂窝既然不错,不如多要几斤吧?”赵四娘一脸期待。
“好吧,虽说我们铺子用不了这么多,不过济生堂在幽州还有其它铺子,就把这些蜂窝都要了吧!”孙大夫见一直都是小姑娘独自在谈生意,他爹在旁边都不敢出声,又想起前几天她家为了治病花了不少钱,心想,小姑娘怪不容易的,不如就顺手帮她这个忙吧!
赵四娘一听,连声感激,就连一旁一直装木头的赵永忠闻言也赶来道谢。
不一会儿,伙计把蜂窝称了,足足有二十八斤九两,按照说好的每斤四十文的价钱,该给赵四娘家一千一百五十六文钱。
赵四娘主动提出把六文钱抹零,想了想,又让赵永忠去外面把蜂蜜捧进来,对孙大夫笑道:“孙爷爷,谢谢您上次救了我一命,咱家也没什么拿出手的,这坛子就当是谢仪,您老可一定要收下!”
赵永忠听了,心中赞道,还是女儿想得周全,懂得礼数,也忙跟着劝孙大夫收下。
孙大夫知道小姑娘家并不富裕,这坛子蜂蜜她家是要用来换钱的,一开始怎么都不肯收下,不过挨不住赵永忠和赵四娘的盛情,推辞不下只得收下了。后来赵四娘求他,要是有人来问她家花了多少药费,就告诉人家是五贯钱,他一口应下。就连后来赵四娘在药铺买了几样东西,也死活不肯收她的钱。又见一堆铜钱实在是不方便携带,就热心地把一贯钱换成了银子。
正文 第十四章 长乐南街
见到赵永忠和赵四娘走出了药铺,姜氏娘儿几个忙围了上来。
“爹,蜂窝和蜂蜜都没拿出来,是卖掉了吗?”赵三娘急切地问道。
赵永忠“嘿嘿”傻笑几声,他摸了摸揣在怀里的一两银子,觉得还是不太真实,怎么一下子就有了一两银子了呢?他这辈子都没有赚过这么多钱啊!
“蜂窝卖了一千一百五十个大钱,蜂蜜做谢礼送给孙大夫了。”赵四娘见四周没人,轻声说道。说罢,先不管愣在那儿的姜氏和仨姐弟,猛摇赵永忠,央求道:“爹,好不容易赚钱了,去买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老赵家的早饭实在是太寒碜了,她就分到了两个番薯和一小碗照得见人影的黄米粥。走了那么长的路,早就饿得不行了。
被摇醒过来的赵永忠,连声答应,生平第一次领着妻儿去街上买吃食。
长乐镇离静海县城并不太远,是一座颇为繁华的小镇。镇上最热闹的两条街是南大街和北大街,济生堂就坐落北大街上,而赵记老铺也在这条街上的不远处。赵四娘可不想遇上老赵家的人,于是拉着赵永忠去了南大街。
南大街和北大街一样,道路也是用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林立着各种各样的商铺,光酒楼就有好几家。
赵四娘家当然是吃不起酒楼的,赵永忠原本想在一个饼摊上买两张烙饼给赵四娘垫饥的,赵四娘却没答应,而是硬拉着赵永忠,要去一家看上去是老字号的面馆。赵永忠摸了摸口袋里的银钱,又看了看赵四娘略显消瘦的小脸,一咬牙便由着赵四娘把自个儿拉了进去。
这家面馆的生意相当不错,赵永忠父女好不容易才在角落里找到一张空桌子,这时一直忙活着的伙计才有空赶了过来。
虽然赵永忠父女都穿着粗布衣裳,赵永忠的衣服上还打了好几个补丁,伙计还是热情地招呼他们,笑道:“两位客官是头一回来咱们小店吧?咱们有卤肉面、大排面、猪腰面、鸡丝面、鸭肉面、五香面……两位要吃点什么面?
赵四娘环顾四周,见柜台那儿挂着一排写着面条名字和价钱的小木牌,发现上面写的都是繁体字,自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