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
唉,赵永忠跑得飞快,追出去的赵四娘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见。
赵四娘见这会儿官道上也没几个人,转身再看铺子里也就只剩下三位客人,分别是一对看上去像是去走亲访友的少年夫妇和一个背着货郎架而来的青年货郎。
那对夫妇点了两碗三和面和一碟黄豆炖猪蹄,看样子已经吃到尾声。而那个货郎只点了一碗面汤,就着他自备的烙饼,也快吃完了。
赵四娘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之间,不会再有客人上门点面条了,便打算把锅里用来下面条的水倒掉,空出锅来把剩下的半盆小鱼红烧掉。毕竟待会儿就要忙着做鱼丸了,紧接着午市生意也要开始了。可铺子里就两口锅,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一定能空出来,还是趁早煮掉安心。
赵三娘见了,忙抢着把锅里的水舀掉,又拿起丝瓜络细细刷起锅来,说道:“以后铺子里的这些粗活儿,二姐都包了!你只要负责下厨就行了。忙了一早上,你肯定累了,先坐着歇会儿吧!等我把锅刷好,把锅烧热,你再过来!”
赵四娘不好拂了她二姐的好意,便乖乖地坐下来。心里寻思着:待会儿还要再去和点三和面才行,早上和的已经用掉一大半儿了。
就在这时,赵四娘忽然听到背后的面案那儿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声,回头一看,她娘已经开始往盛着三和面的面盆里倒水,准备开始和面了。
而洗好碗的姜月娥也没有闲着,看到最后三个客人走了,她把两个侄子按在凳子上强行让他俩歇息,自己则开始把所有的桌椅板凳重新擦上一遍。毕竟跑堂时收拾的有限,再擦一次客人看了会觉得清爽得多。
看到一家人相互照应、齐心协力,赵四娘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之前的疲惫感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听到赵三娘唤她过去,她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充满干劲儿地奔向灶台。
c
正文 第三十七章 缺斤短两
赵四娘刚把小鱼烧好正打算往盆里盛,就听见铺子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又传来清晰的人语声:“咦?这儿啥时候开了间铺子?去年经过这儿的时候还不曾有呢?”
马蹄声?能骑马的应当算是有钱人了,那可是潜在的大主户!赵四娘刚反应过来,想要扔掉手里的铲刀,冲出门去招揽客人时,就听见赵三郎人已经在门外道:“客官要不要进来喝口热汤,歇息一下?”
大哥,干得好!不管这笔生意能不能成,赵四娘都在心里为她大哥点了个赞。
“有热汤啊……”刚刚开口的那个青年男子仿佛有些意动。
“嗯,是有鱼汤的气味,还有煎鱼的味道。码头边开的铺子里头也就只能卖这些鱼啊、虾啊的了!这些东西也没啥吃头,我看咱们还是赶紧上船,到静海县城里头吃顿好的吧!”一行中的另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客官,您骑着马,立在离铺子还有好几丈远的地方,就这样还能把味道辨得一清二楚,野猫的鼻子都没您灵!赵四娘腹诽道。
要是别的客人,赵四娘这时候肯定上前热情接待了。可当赵四娘看清这批客人时,她有些犹豫了——这应当是一支商队,共有二三十人,个个人高马大,长得五大三粗,怎么看怎么让赵四娘觉得没有安全感的那种。
呃,客官您走好,客官您静海县城里吃好喝好!向来欺软怕硬的赵四娘决定:这笔生意不做也罢!
“客官,咱家铺子里不仅有鱼汤和煎鱼,还有其它吃食。有热汤,有汤面,就连小菜也有!您要不要进来尝一尝!”赵三郎笑着劝道。
哎呦喂,我的亲大哥呀!你怎么什么客人都敢往里面搂,你不觉得怕怕的吗?小妹我可是小心肝儿乱颤着呢!赵四娘喃喃念道:别进来,别进来……可惜天不遂她愿。
“大哥,咱们昨晚错过了宿头,挤在间破庙里囫囵了一宿。从昨晚到今早吃的都是干粮,连口热水都没喝得上。这铺子再不济,在里头喝口热汤、吃碗汤面也成呀!”另一个青年男子朝那中年男子道。
“是啊,静海县城里虽然有不少好吃好喝的,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那成!就在这儿歇会儿吧!”那中年男子应当是一行中的首领,他发话后,那行人都从马背上下来了。
赵四娘看到一群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进铺子,心里一阵哀嚎。倒不是赵四娘太过大惊小怪,其实用“杀”这个字真不夸张。因为打头的六七个壮汉或提着枪,或持着鞭,更有甚者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自幼在法治社会里长大的赵四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赵四娘忙退回灶台边,打算背着他们继续盛鱼,来个眼不见为净。
谁知能干的赵三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把鱼给盛好了,还把锅给刷干净了,使她只能对着一口空锅装蒜。
“小伙计,给咱们每个人上碗汤面,还有些啥菜,尽管端上来!”那中年男子吩咐道。
“好嘞!客官您要哪种面汤呢?”赵三郎问道。
赵四娘听赵三郎这么问,真想冲上去捂住他的嘴:客人都没挑剔什么面汤不面汤的,既然如此,就给他们一直在锅里炖着的鱼炖豆腐汤呗!多省事儿呀!你现在这么一问,客人说要大骨汤那还好,这汤放在草捂子里保温,直接舀出来就成。可要是点了肚肺汤,这汤早上就盛在木桶里了,到现在早就凉了,那岂不是要把锅里的鱼汤全部盛出来换成肚肺汤加热?
“就你们这个小铺子,还有好几种面汤?”那中年男子奇道。
“是呀,咱们家有鱼炖豆腐汤,大骨汤和肚肺汤三种面汤,任您挑选!”赵三郎笑道。
“那成啊!兄弟们,你们喜欢喝哪种汤,自个儿选!”那中年男子招呼道。
于是一行二十九人中要啥汤的都有,三种汤全点齐了。
就快吐血的赵四娘见赵三郎杵在那儿还想开口问些什么,忙奓着胆子冲过去把他给拉了回来,不再给他开口作孽的机会。
“四娘,我还没问客人是要三和面,还是要白面呢?你怎么就把我给拉了回来?”赵三郎急道。
“这还用问?人家行商的可不像码头上做工的,不在乎那一文钱,直接全部上白面的!”赵四娘回道。她心想:汤已经给你整成了三种,面再分成两样,你
唉,赵永忠跑得飞快,追出去的赵四娘只看到了他的背影,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见。
赵四娘见这会儿官道上也没几个人,转身再看铺子里也就只剩下三位客人,分别是一对看上去像是去走亲访友的少年夫妇和一个背着货郎架而来的青年货郎。
那对夫妇点了两碗三和面和一碟黄豆炖猪蹄,看样子已经吃到尾声。而那个货郎只点了一碗面汤,就着他自备的烙饼,也快吃完了。
赵四娘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之间,不会再有客人上门点面条了,便打算把锅里用来下面条的水倒掉,空出锅来把剩下的半盆小鱼红烧掉。毕竟待会儿就要忙着做鱼丸了,紧接着午市生意也要开始了。可铺子里就两口锅,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一定能空出来,还是趁早煮掉安心。
赵三娘见了,忙抢着把锅里的水舀掉,又拿起丝瓜络细细刷起锅来,说道:“以后铺子里的这些粗活儿,二姐都包了!你只要负责下厨就行了。忙了一早上,你肯定累了,先坐着歇会儿吧!等我把锅刷好,把锅烧热,你再过来!”
赵四娘不好拂了她二姐的好意,便乖乖地坐下来。心里寻思着:待会儿还要再去和点三和面才行,早上和的已经用掉一大半儿了。
就在这时,赵四娘忽然听到背后的面案那儿传来一阵细微的响声,回头一看,她娘已经开始往盛着三和面的面盆里倒水,准备开始和面了。
而洗好碗的姜月娥也没有闲着,看到最后三个客人走了,她把两个侄子按在凳子上强行让他俩歇息,自己则开始把所有的桌椅板凳重新擦上一遍。毕竟跑堂时收拾的有限,再擦一次客人看了会觉得清爽得多。
看到一家人相互照应、齐心协力,赵四娘只觉心底涌起一股暖流,之前的疲惫感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听到赵三娘唤她过去,她中气十足地应了一声,充满干劲儿地奔向灶台。
c
正文 第三十七章 缺斤短两
赵四娘刚把小鱼烧好正打算往盆里盛,就听见铺子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又传来清晰的人语声:“咦?这儿啥时候开了间铺子?去年经过这儿的时候还不曾有呢?”
马蹄声?能骑马的应当算是有钱人了,那可是潜在的大主户!赵四娘刚反应过来,想要扔掉手里的铲刀,冲出门去招揽客人时,就听见赵三郎人已经在门外道:“客官要不要进来喝口热汤,歇息一下?”
大哥,干得好!不管这笔生意能不能成,赵四娘都在心里为她大哥点了个赞。
“有热汤啊……”刚刚开口的那个青年男子仿佛有些意动。
“嗯,是有鱼汤的气味,还有煎鱼的味道。码头边开的铺子里头也就只能卖这些鱼啊、虾啊的了!这些东西也没啥吃头,我看咱们还是赶紧上船,到静海县城里头吃顿好的吧!”一行中的另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客官,您骑着马,立在离铺子还有好几丈远的地方,就这样还能把味道辨得一清二楚,野猫的鼻子都没您灵!赵四娘腹诽道。
要是别的客人,赵四娘这时候肯定上前热情接待了。可当赵四娘看清这批客人时,她有些犹豫了——这应当是一支商队,共有二三十人,个个人高马大,长得五大三粗,怎么看怎么让赵四娘觉得没有安全感的那种。
呃,客官您走好,客官您静海县城里吃好喝好!向来欺软怕硬的赵四娘决定:这笔生意不做也罢!
“客官,咱家铺子里不仅有鱼汤和煎鱼,还有其它吃食。有热汤,有汤面,就连小菜也有!您要不要进来尝一尝!”赵三郎笑着劝道。
哎呦喂,我的亲大哥呀!你怎么什么客人都敢往里面搂,你不觉得怕怕的吗?小妹我可是小心肝儿乱颤着呢!赵四娘喃喃念道:别进来,别进来……可惜天不遂她愿。
“大哥,咱们昨晚错过了宿头,挤在间破庙里囫囵了一宿。从昨晚到今早吃的都是干粮,连口热水都没喝得上。这铺子再不济,在里头喝口热汤、吃碗汤面也成呀!”另一个青年男子朝那中年男子道。
“是啊,静海县城里虽然有不少好吃好喝的,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那成!就在这儿歇会儿吧!”那中年男子应当是一行中的首领,他发话后,那行人都从马背上下来了。
赵四娘看到一群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杀”进铺子,心里一阵哀嚎。倒不是赵四娘太过大惊小怪,其实用“杀”这个字真不夸张。因为打头的六七个壮汉或提着枪,或持着鞭,更有甚者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自幼在法治社会里长大的赵四娘哪里见过这等场面。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赵四娘忙退回灶台边,打算背着他们继续盛鱼,来个眼不见为净。
谁知能干的赵三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把鱼给盛好了,还把锅给刷干净了,使她只能对着一口空锅装蒜。
“小伙计,给咱们每个人上碗汤面,还有些啥菜,尽管端上来!”那中年男子吩咐道。
“好嘞!客官您要哪种面汤呢?”赵三郎问道。
赵四娘听赵三郎这么问,真想冲上去捂住他的嘴:客人都没挑剔什么面汤不面汤的,既然如此,就给他们一直在锅里炖着的鱼炖豆腐汤呗!多省事儿呀!你现在这么一问,客人说要大骨汤那还好,这汤放在草捂子里保温,直接舀出来就成。可要是点了肚肺汤,这汤早上就盛在木桶里了,到现在早就凉了,那岂不是要把锅里的鱼汤全部盛出来换成肚肺汤加热?
“就你们这个小铺子,还有好几种面汤?”那中年男子奇道。
“是呀,咱们家有鱼炖豆腐汤,大骨汤和肚肺汤三种面汤,任您挑选!”赵三郎笑道。
“那成啊!兄弟们,你们喜欢喝哪种汤,自个儿选!”那中年男子招呼道。
于是一行二十九人中要啥汤的都有,三种汤全点齐了。
就快吐血的赵四娘见赵三郎杵在那儿还想开口问些什么,忙奓着胆子冲过去把他给拉了回来,不再给他开口作孽的机会。
“四娘,我还没问客人是要三和面,还是要白面呢?你怎么就把我给拉了回来?”赵三郎急道。
“这还用问?人家行商的可不像码头上做工的,不在乎那一文钱,直接全部上白面的!”赵四娘回道。她心想:汤已经给你整成了三种,面再分成两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