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时,小内侍们抬着巨大的盘子走了过来,小心翼翼的摆在殿内早就准备好的桌子上。
那么大一个盘子,上面盖着罩子,看不清是什么,但朝臣们的兴趣都已经被勾起来了。毕竟看皇帝的样子,应该是得了什么好东西,想跟大家炫耀。有鼻子灵的人已经闻到了油炸之后的香气,思量着莫不是陛下这次要炫耀的是吃食?
“今日朕有一物,要请诸卿共同品尝。”虞景说着摆手,让人将上面的罩子取下来。
大臣们跟着看过去,便见巨大的盘子正中央摆着一只五彩辉煌的凤凰,四周则散落着各种禽鸟,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心生赞叹。不过,在赞叹过后,定睛一看,他们才会发现,拼成这些鸟雀凤凰的,其实是一只只炸得金黄的蝗虫!只不过下面用食材雕了底座,上面又覆着各色的“鳞片羽毛”,一时看不真切罢了。
“这道菜叫百鸟朝凰。”虞景扫了一眼殿内交头接耳的大臣,开口道,“用上万只蝗虫拼成,诸卿都来尝尝吧。”
说着又让人送上筷子,分发给所有朝臣。
大臣们已经被这个出乎预料的结果打蒙了,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拿到筷子,也只站在原地,踌躇不动。虞景见状,表情十分平静的从张芳手里接过筷子,走过去夹起了凤凰身上的一只蝗虫,放入口中。
尚书令崔绍见状,连忙跟上,然后是其他尚书阁的重臣。他们都动了,其他人就是心有疑虑,也不得不上前品尝。吃完之后,还得绞尽脑汁想出些吉祥话来夸赞。
艰难的将嘴里的蝗虫咽下去,虞景忍着恶心,面上带着笑意,看着所有朝臣都尝过了这道菜,这才道,“这上万只蝗虫,都是昨日从城外采购回来的。张芳,你将昨日所见场景一一道来。”
“是。”张芳朝虞景躬身,然后上前一步道,“昨日咱家奉皇命出城采买蝗虫,共购得五桶蝗虫近百斤,所费一贯钱。咱家到时,市面上还在售卖的蝗虫,共有二百多桶,听说比前日已是多了二十多桶,仍旧被抢购一空。听卖虫之人所言,这几日蝗虫的价钱已有回落,之前曾卖出过一桶一贯的高价。他们都是附近乡里百姓,只因蝗虫价贵,从自家地里捕来出售。而据他们所说,即便每日出售的蝗虫越来越多,地里的蝗虫亦不见少。”
说完之后,张芳退回虞景身后,殿内陷入沉默之中。
能够站在这里的,谁不是宦海沉浮多年,到这时候若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那这官也不必当了。
数量,价钱,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为官之人要看到的,是这种表象下所隐藏着的真相:今年十之□□会有蝗灾,而且已经在酝酿之中!百姓们被利益蒙蔽,还看不清这一点,但这些朝臣自然不会。
“诸卿可有话要说?”过了一会儿,虞景开口问。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任谁都知道,这绝不可能是因为他不生气,恰恰相反,皇帝怕是气得狠了!毕竟蝗灾这么大的事,整个大魏上下都没有人发现,还是食蝗的事情闹大了之后,才显露出几分端倪。更可笑的是,先发现这端倪的竟然是皇帝!
皇帝那句话问得平淡,不过话里的意思其实是:要你们这帮朝臣干什么吃的?
作者有话要说: 虞景:蝗虫我都吃了,谁还想跟我对着干,尽管试试。
第60章 润物无声
片刻的沉默过后, 赵定方见崔绍没有行动的意思, 只能出列道, “臣请陛下下旨,命各州县督促百姓捕捉蝗虫, 遏制灾情。同时准备调派粮食前往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赈济。此举要快,非如此不足以安民心!”
虞景点头, 视线从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语气没什么起伏的问, “赵卿所言, 诸卿可有异议?”
原本如果出现蝗灾,消息应该是自下往上传递, 这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普通州县官员的奏折, 是不能直达天听的,中间几经周转,自然给了朝臣们反应的时间。然后在皇帝得知此事之前,他们就能够率先在意见上达成一致。这样一来, 不管是救灾还是赈济, 朝臣们便都能够取得主动权。因为各种方案, 都是由他们提出来的,皇帝只是负责盖印而已。
而这个正常的流程,就算皇帝不满, 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虞景首先得知了消息并且发难,就让朝臣们在这件事情里陷入了被动之中。皇帝直接把蝗虫做成菜送到殿上来, 而且自己动了筷子,很显然已经气急,而且在这件事上决心已定。这时候,朝臣们除了附和,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在场的朝臣并非人人都不知情。毕竟总有亲民官触觉敏锐,从中察觉到不对劲。只是消息送上来之后,他们还得先商量好应对之策,然后才能上报,这中间就耽搁了。而现在皇帝既然发难,再站出来说“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有及时处理”根本没有意义,还会让皇帝的怒气指向自己。
毕竟皇帝本来是在斥责所有朝臣,这时候站出来,就是要主动承担责任了。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不如让皇帝骂几句,反□□不责众,也只能责令他们积极救灾赈灾罢了。
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于是所有朝臣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异议。”
“既如此,那就今天之内拿出个章程来吧。”虞景这才将手里拿着的筷子放下,对张芳吩咐道,“这‘百鸟朝凰’也不要浪费了,就分赐给诸位臣工,以资勉励。还望诸位要牢记为官之本,明白百姓疾苦才好!”
然后才起身离开了。
朝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幸而皇帝刚才没问事情具体是谁负责,显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上别的,赶快将治理蝗灾的事情落实下去才是要紧。
只有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虽然有了灾情,朝廷肯定要赈灾,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对朝臣和皇帝而言,主动与被动之间,差之千里。
虞景从上位起就一直在表现自己的强硬,彰显出独揽大权的雄主之姿。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甘心的朝臣们联合起来,希望能遏制这样的势头。原以为这位年轻的帝王经验不足,要糊弄他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几次三番的行动,非但没能将虞景压下去,反而是他们自己这一边损兵折将。尤其是上回庆王逆案之后,不少人都龟缩了起来,不愿再出头。就连尚书令崔绍也不例外。
到现在,虞景已经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再难遏制。照这个势头下去,要不了多久,偌大个朝堂就会成为这位帝王的一言堂,再没有人能够辖制他。
这不但让文官们有权力旁落的
那么大一个盘子,上面盖着罩子,看不清是什么,但朝臣们的兴趣都已经被勾起来了。毕竟看皇帝的样子,应该是得了什么好东西,想跟大家炫耀。有鼻子灵的人已经闻到了油炸之后的香气,思量着莫不是陛下这次要炫耀的是吃食?
“今日朕有一物,要请诸卿共同品尝。”虞景说着摆手,让人将上面的罩子取下来。
大臣们跟着看过去,便见巨大的盘子正中央摆着一只五彩辉煌的凤凰,四周则散落着各种禽鸟,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心生赞叹。不过,在赞叹过后,定睛一看,他们才会发现,拼成这些鸟雀凤凰的,其实是一只只炸得金黄的蝗虫!只不过下面用食材雕了底座,上面又覆着各色的“鳞片羽毛”,一时看不真切罢了。
“这道菜叫百鸟朝凰。”虞景扫了一眼殿内交头接耳的大臣,开口道,“用上万只蝗虫拼成,诸卿都来尝尝吧。”
说着又让人送上筷子,分发给所有朝臣。
大臣们已经被这个出乎预料的结果打蒙了,不明白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拿到筷子,也只站在原地,踌躇不动。虞景见状,表情十分平静的从张芳手里接过筷子,走过去夹起了凤凰身上的一只蝗虫,放入口中。
尚书令崔绍见状,连忙跟上,然后是其他尚书阁的重臣。他们都动了,其他人就是心有疑虑,也不得不上前品尝。吃完之后,还得绞尽脑汁想出些吉祥话来夸赞。
艰难的将嘴里的蝗虫咽下去,虞景忍着恶心,面上带着笑意,看着所有朝臣都尝过了这道菜,这才道,“这上万只蝗虫,都是昨日从城外采购回来的。张芳,你将昨日所见场景一一道来。”
“是。”张芳朝虞景躬身,然后上前一步道,“昨日咱家奉皇命出城采买蝗虫,共购得五桶蝗虫近百斤,所费一贯钱。咱家到时,市面上还在售卖的蝗虫,共有二百多桶,听说比前日已是多了二十多桶,仍旧被抢购一空。听卖虫之人所言,这几日蝗虫的价钱已有回落,之前曾卖出过一桶一贯的高价。他们都是附近乡里百姓,只因蝗虫价贵,从自家地里捕来出售。而据他们所说,即便每日出售的蝗虫越来越多,地里的蝗虫亦不见少。”
说完之后,张芳退回虞景身后,殿内陷入沉默之中。
能够站在这里的,谁不是宦海沉浮多年,到这时候若还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那这官也不必当了。
数量,价钱,这些都只是表象,而为官之人要看到的,是这种表象下所隐藏着的真相:今年十之□□会有蝗灾,而且已经在酝酿之中!百姓们被利益蒙蔽,还看不清这一点,但这些朝臣自然不会。
“诸卿可有话要说?”过了一会儿,虞景开口问。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任谁都知道,这绝不可能是因为他不生气,恰恰相反,皇帝怕是气得狠了!毕竟蝗灾这么大的事,整个大魏上下都没有人发现,还是食蝗的事情闹大了之后,才显露出几分端倪。更可笑的是,先发现这端倪的竟然是皇帝!
皇帝那句话问得平淡,不过话里的意思其实是:要你们这帮朝臣干什么吃的?
作者有话要说: 虞景:蝗虫我都吃了,谁还想跟我对着干,尽管试试。
第60章 润物无声
片刻的沉默过后, 赵定方见崔绍没有行动的意思, 只能出列道, “臣请陛下下旨,命各州县督促百姓捕捉蝗虫, 遏制灾情。同时准备调派粮食前往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赈济。此举要快,非如此不足以安民心!”
虞景点头, 视线从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语气没什么起伏的问, “赵卿所言, 诸卿可有异议?”
原本如果出现蝗灾,消息应该是自下往上传递, 这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普通州县官员的奏折, 是不能直达天听的,中间几经周转,自然给了朝臣们反应的时间。然后在皇帝得知此事之前,他们就能够率先在意见上达成一致。这样一来, 不管是救灾还是赈济, 朝臣们便都能够取得主动权。因为各种方案, 都是由他们提出来的,皇帝只是负责盖印而已。
而这个正常的流程,就算皇帝不满, 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虞景首先得知了消息并且发难,就让朝臣们在这件事情里陷入了被动之中。皇帝直接把蝗虫做成菜送到殿上来, 而且自己动了筷子,很显然已经气急,而且在这件事上决心已定。这时候,朝臣们除了附和,还能说什么?
事实上,在场的朝臣并非人人都不知情。毕竟总有亲民官触觉敏锐,从中察觉到不对劲。只是消息送上来之后,他们还得先商量好应对之策,然后才能上报,这中间就耽搁了。而现在皇帝既然发难,再站出来说“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只是没有及时处理”根本没有意义,还会让皇帝的怒气指向自己。
毕竟皇帝本来是在斥责所有朝臣,这时候站出来,就是要主动承担责任了。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不如让皇帝骂几句,反□□不责众,也只能责令他们积极救灾赈灾罢了。
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于是所有朝臣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异议。”
“既如此,那就今天之内拿出个章程来吧。”虞景这才将手里拿着的筷子放下,对张芳吩咐道,“这‘百鸟朝凰’也不要浪费了,就分赐给诸位臣工,以资勉励。还望诸位要牢记为官之本,明白百姓疾苦才好!”
然后才起身离开了。
朝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幸而皇帝刚才没问事情具体是谁负责,显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上别的,赶快将治理蝗灾的事情落实下去才是要紧。
只有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虽然有了灾情,朝廷肯定要赈灾,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对朝臣和皇帝而言,主动与被动之间,差之千里。
虞景从上位起就一直在表现自己的强硬,彰显出独揽大权的雄主之姿。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甘心的朝臣们联合起来,希望能遏制这样的势头。原以为这位年轻的帝王经验不足,要糊弄他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几次三番的行动,非但没能将虞景压下去,反而是他们自己这一边损兵折将。尤其是上回庆王逆案之后,不少人都龟缩了起来,不愿再出头。就连尚书令崔绍也不例外。
到现在,虞景已经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再难遏制。照这个势头下去,要不了多久,偌大个朝堂就会成为这位帝王的一言堂,再没有人能够辖制他。
这不但让文官们有权力旁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