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
“我和你说啊,”冯翊公主兴奋得脸都发红,真是许久没这样的热闹了,“都说是兰陵藏了人在闺房……”
“谁说的?”济北王笑了。
“大伙儿都这么说。”
“这话也就阿姐信了,”济北王摇头道,“兰陵藏个李九娘也就罢了,藏李御史,当王妃死了么?她还有妹子呢,先前……先前南平王府二娘子嫁得可不光彩,兰陵又不傻,王妃忍她是有底线的。”
“那、那还有谁能藏李御史……”冯翊公主微微有些失望,喃喃道。
济北王微仰了面孔,李十一郎如今人在哪里,是洛阳人都想知道。这风口浪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藏匿他的可不会太多,不是姻亲故旧,谁肯冒这个险--然而李家的姻亲故旧,朝中那位焉能不派人盯着。
已经过去半个月,毫无消息,也是不容易。
连兰陵肯收留李九娘都是不容易的。
“七郎?”冯翊公主见济北王又不吭声了,忍不住问,“七郎今儿什么事,频频走神?”
济北王笑道:“哪里走神,我不过是在想,如有那一日,这满京里人,却谁肯收留我……”
冯翊公主“吓”了一声:“净胡说,你身上又没个一官半职,也不能造反,清算到谁头上也都轮不到你。”
济北王轻笑。他这个堂姐就是天真。
从来人与人之间,他所知道的,他所熟悉的,是利用,是投资,是交易,是买卖。那些传说中的美好品质,不过纸上空言。如果一个人不肯出卖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筹码不够,就是赏金不够。
无一例外。
人间污浊如此,他是早已深知。只不知道为什么,总还希冀有人例外--就如同李十一的逃亡,有人肯冒险庇护他,有人肯伸出援手……然而不,李十一郎能藏匿到如今,多半不过是仗着运气。
他又哪里有这个运气,他连靠近的运气都没有。
“七郎?”
“如果呢?”济北王淡淡地道。
“什么?”
“如果就轮到了我呢?”
“阿姐救你就是。”冯翊公主毫不犹豫地应道,又自失一笑,“你我姐弟,要连你都……我还能置身事外?”
这句话竟难得得到济北王的认同:“阿姐说得是……今儿就为阿姐这句,浮一大白……如烟,上酒来!”
“也就七郎想得多!”冯翊公主道,“七郎既不参政,也不为官,见事就躲,还成天怕东怕西,瞧瞧人家,广怀王叔祖可不这样,我阿爷退了回来,人家顶上去两个孙子……一个也就罢了,他家一回压上两个,嫌九郎灰头土脸得不够么……”
济北王静然笑道:“那也是人家的本事--便圣人太后要用我,我还顶不上呢。”
广怀王这回可是下了重注在皇帝身上,都琢磨着太后这么胡闹,长久不了。大概洛阳有点眼光的人都这么看,他也不例外,只不过,除了不看好太后之外,他对于朝廷的这次出兵,也同样不看好。
第337章出城(上)
要说谁会在这风口浪尖上冒着送命的风险搭救,莫说济北王想不到,就是李十一郎自个儿,也没有想到。
他当时转身就逃。不敢走大路,转入到小巷子里,后头追兵的呼喝声逼了近来,十一郎估算了下自己的战斗力--他虽然说不上文弱书生,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是懂的,忽然不知道哪扇门里伸出一只手,一把把他拉了进去。
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那人却说自己不过奉命而为。十一郎心里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一些熟悉的名字,然而也想不起来,到底谁有这样的神机妙算,知道今儿李家要出事,知道他今儿会逃入此间--世间当真有这等未卜先知之人么?
要问主人家是谁,仆役却只管摇头,笑道:“到时候郎君就知道了。”
待主人现身,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李十一郎提心吊胆了十天,连睡觉都不敢睡太实,可恨身边并无武器,战战整日整夜,食物摆到面前,也要再三思虑过方才下箸。仆役道:“我家主人要是想谋害郎君,我如今出去喊一嗓子就行了,何必浪费呢?”
李十一郎答道:“兴许你家主人想着奇货可居。”
“……倒叫李兄猜中了。”话音才落,有人推门而进,逆着光,李十一郎看清楚来人,不由“啊”了一声。
他想过几十个名字,没有想到他。
祖二郎祖望之在他的交际圈里,不是个多起眼的人物,诚然他学识渊博,机变有趣,然而门第这道槛,并不那么好跨越。他很清楚祖二郎巴结他,取悦他,为着什么,他不吝于提携,但是那也不等于他多么看重他。
祖望之说道:“李兄也知道我是个商人,从来商人逐利,我救李兄并不是白救,图的是日后李兄的报答。”
日后……李十一郎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个话不过是教他心里好过一点罢了,他还有没有以后,他还回不回得来洛阳,都是个未可知的事。
祖望之在他对面坐下:“迟来几日,李兄莫怪。”
李十一郎笑道:“二郎大恩,我会铭记于心。”
“我等着李兄回报呢。”祖望之随口笑道,却往下说:“这几日奔走,打听消息,想来李兄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这里有份朝廷邸报。”
李十一郎心里一荡,这小子果然周到。
接过邸报来看,首先映入眼帘祖父的名讳,眼眶就是一热。他不同于李九娘,他是宗子,祖父对他寄予厚望,家族事务,朝里动向,自然知道得比九娘、十二娘都要多得多。譬如……与郑家的恩怨。
李十一郎很难形容自己知道李郑氏那段事情时候的心情,如果是别人家的事,兴许他脱口就骂“禽兽!”然而轮到自己身上,犹如晋明帝听到司马宣王起家一段过往,只能伏床掩面,痛哭晋祚不久。
他知道是郑三在背后捣鬼,包括去年的西山遇袭,祖父也知道,只是秘而不宣--不然能怎样呢?能逼得太后杀了郑林?不不,不会的,如果要在郑林与他们李家之间选一个,太后定然不会选他们李家。
这不过是一个证明。便纵然这年余,祖父致力于与郑家修好,把九娘许给崔家也是出于这种考量。
“我和你说啊,”冯翊公主兴奋得脸都发红,真是许久没这样的热闹了,“都说是兰陵藏了人在闺房……”
“谁说的?”济北王笑了。
“大伙儿都这么说。”
“这话也就阿姐信了,”济北王摇头道,“兰陵藏个李九娘也就罢了,藏李御史,当王妃死了么?她还有妹子呢,先前……先前南平王府二娘子嫁得可不光彩,兰陵又不傻,王妃忍她是有底线的。”
“那、那还有谁能藏李御史……”冯翊公主微微有些失望,喃喃道。
济北王微仰了面孔,李十一郎如今人在哪里,是洛阳人都想知道。这风口浪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藏匿他的可不会太多,不是姻亲故旧,谁肯冒这个险--然而李家的姻亲故旧,朝中那位焉能不派人盯着。
已经过去半个月,毫无消息,也是不容易。
连兰陵肯收留李九娘都是不容易的。
“七郎?”冯翊公主见济北王又不吭声了,忍不住问,“七郎今儿什么事,频频走神?”
济北王笑道:“哪里走神,我不过是在想,如有那一日,这满京里人,却谁肯收留我……”
冯翊公主“吓”了一声:“净胡说,你身上又没个一官半职,也不能造反,清算到谁头上也都轮不到你。”
济北王轻笑。他这个堂姐就是天真。
从来人与人之间,他所知道的,他所熟悉的,是利用,是投资,是交易,是买卖。那些传说中的美好品质,不过纸上空言。如果一个人不肯出卖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筹码不够,就是赏金不够。
无一例外。
人间污浊如此,他是早已深知。只不知道为什么,总还希冀有人例外--就如同李十一的逃亡,有人肯冒险庇护他,有人肯伸出援手……然而不,李十一郎能藏匿到如今,多半不过是仗着运气。
他又哪里有这个运气,他连靠近的运气都没有。
“七郎?”
“如果呢?”济北王淡淡地道。
“什么?”
“如果就轮到了我呢?”
“阿姐救你就是。”冯翊公主毫不犹豫地应道,又自失一笑,“你我姐弟,要连你都……我还能置身事外?”
这句话竟难得得到济北王的认同:“阿姐说得是……今儿就为阿姐这句,浮一大白……如烟,上酒来!”
“也就七郎想得多!”冯翊公主道,“七郎既不参政,也不为官,见事就躲,还成天怕东怕西,瞧瞧人家,广怀王叔祖可不这样,我阿爷退了回来,人家顶上去两个孙子……一个也就罢了,他家一回压上两个,嫌九郎灰头土脸得不够么……”
济北王静然笑道:“那也是人家的本事--便圣人太后要用我,我还顶不上呢。”
广怀王这回可是下了重注在皇帝身上,都琢磨着太后这么胡闹,长久不了。大概洛阳有点眼光的人都这么看,他也不例外,只不过,除了不看好太后之外,他对于朝廷的这次出兵,也同样不看好。
第337章出城(上)
要说谁会在这风口浪尖上冒着送命的风险搭救,莫说济北王想不到,就是李十一郎自个儿,也没有想到。
他当时转身就逃。不敢走大路,转入到小巷子里,后头追兵的呼喝声逼了近来,十一郎估算了下自己的战斗力--他虽然说不上文弱书生,但是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是懂的,忽然不知道哪扇门里伸出一只手,一把把他拉了进去。
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那人却说自己不过奉命而为。十一郎心里咕嘟咕嘟地往外冒一些熟悉的名字,然而也想不起来,到底谁有这样的神机妙算,知道今儿李家要出事,知道他今儿会逃入此间--世间当真有这等未卜先知之人么?
要问主人家是谁,仆役却只管摇头,笑道:“到时候郎君就知道了。”
待主人现身,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李十一郎提心吊胆了十天,连睡觉都不敢睡太实,可恨身边并无武器,战战整日整夜,食物摆到面前,也要再三思虑过方才下箸。仆役道:“我家主人要是想谋害郎君,我如今出去喊一嗓子就行了,何必浪费呢?”
李十一郎答道:“兴许你家主人想着奇货可居。”
“……倒叫李兄猜中了。”话音才落,有人推门而进,逆着光,李十一郎看清楚来人,不由“啊”了一声。
他想过几十个名字,没有想到他。
祖二郎祖望之在他的交际圈里,不是个多起眼的人物,诚然他学识渊博,机变有趣,然而门第这道槛,并不那么好跨越。他很清楚祖二郎巴结他,取悦他,为着什么,他不吝于提携,但是那也不等于他多么看重他。
祖望之说道:“李兄也知道我是个商人,从来商人逐利,我救李兄并不是白救,图的是日后李兄的报答。”
日后……李十一郎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个话不过是教他心里好过一点罢了,他还有没有以后,他还回不回得来洛阳,都是个未可知的事。
祖望之在他对面坐下:“迟来几日,李兄莫怪。”
李十一郎笑道:“二郎大恩,我会铭记于心。”
“我等着李兄回报呢。”祖望之随口笑道,却往下说:“这几日奔走,打听消息,想来李兄也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这里有份朝廷邸报。”
李十一郎心里一荡,这小子果然周到。
接过邸报来看,首先映入眼帘祖父的名讳,眼眶就是一热。他不同于李九娘,他是宗子,祖父对他寄予厚望,家族事务,朝里动向,自然知道得比九娘、十二娘都要多得多。譬如……与郑家的恩怨。
李十一郎很难形容自己知道李郑氏那段事情时候的心情,如果是别人家的事,兴许他脱口就骂“禽兽!”然而轮到自己身上,犹如晋明帝听到司马宣王起家一段过往,只能伏床掩面,痛哭晋祚不久。
他知道是郑三在背后捣鬼,包括去年的西山遇袭,祖父也知道,只是秘而不宣--不然能怎样呢?能逼得太后杀了郑林?不不,不会的,如果要在郑林与他们李家之间选一个,太后定然不会选他们李家。
这不过是一个证明。便纵然这年余,祖父致力于与郑家修好,把九娘许给崔家也是出于这种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