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已升起了灰白的光,穿透薄薄雾气,洒下淡淡的亮色。
黄菁菁浑身泛软的瘫坐在凳子上,只觉得她想简单了,三文钱太少,五文钱还差不多,她年纪摆着,熬了一宿,脑子晕胀胀的,便是兴奋一宿的周士文三兄弟,都有些累着了,好在村里人不过来吃早饭,否则,还得忙一通,两排蒸笼,五十二桌鱼肉全整装完毕,黄菁菁让周士文他们坐会儿,早上没什么事儿了,待会迎亲的队伍回来,还能去凑凑热闹。
剩下一口锅,黄菁菁摊了二十几张饼子,装在筲箕里,让周士文送去院子给孙氏,刘家亲戚多,有些住在村里别人家去了,早上怕要回来吃点东西。
洗了锅,黄菁菁喊着刘氏回屋换身衣衫,今天是刘青的正日子,穿得隆重些,里正他们看着体面舒服,走之前,她叮嘱周士武他们守着,中午的吃食都在这,别出了岔子。
天色明朗,万里无云,太阳躲在云层里,微风习习,鼻尖充斥着浓浓的肉香。
迎亲队伍一进村,老远便嚷开了,村里的老人,小孩,站在田埂上看热闹,一路敲锣打鼓,甚是热闹。
黄菁菁都忍不住想凑过去看个热闹,想着,脸上就带了些出来,周士文看出她的心思,便道,“娘,您让三弟妹扶着去看看吧,这儿我们守着。”
刘邦把席面交给他们,出不得任何闪失,故而他们得守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了事,不好交代。
黄菁菁站起身,黑压压的人群挡住了视线,只看到刘青坐在马背上,身躯凛凛,笑得如沐春风,身后跟着顶大红的轿子,两侧地里站着人,嬉笑不止,她踟蹰片刻,缓缓点了下头。
刘氏扶着她朝人群走,正逢放鞭炮,洒落了许多铜板,叮当声煞是悦耳,黄菁菁一震,“老三媳妇,听见钱的声音没,走,咱赶紧的。”
庄户人家成亲,办得起酒席的人不多,更别论真撒铜板的了,大多拿花生红枣替代,这也够大家高兴许久了,没料到新娘家有钱到这个份上,她扯着嗓门朝刘青大喊,“刘青,刘青,和你媳妇说说,让婶子也沾点光啊......”
新娘子坐在轿子里,撒钱的是随行的一名老妇人,一般是新娘子的姨母,老妇发髻一丝不苟,衣衫干净整洁,妆容精致,一看就不是乡下人,黄菁菁只敢朝刘青喊。
刘青笑得眉眼弯弯,淡雅的脸上浮起了丝潮红,弄得众人哈哈大笑,皆喊着新郎官的名字,老妇人笑得合不拢嘴,手探进篮子里的布袋子,抓了一捧,朝着黄菁菁的方向撒,黄菁菁抿着唇,举手去接,真接住两个,然后便弯腰捡,七手八手,她靠着力气硬是挤破头捡了两个,撕破喉咙似的说新娘子好话,“新娘子真是心地善良,刘青,你娶了个好媳妇啊,往后一定会大红大紫,明年中了秀才,让婶子办席面啊,婶子在家等你啊。”
这话可说到刘青心坎上了,胀红着脸,朝黄菁菁拱手,“真要中了秀才,一定不会忘了婶子的。”
黄菁菁哈哈大笑,拍着胸脯说刘青一定会中秀才,言之凿凿,像会未卜先知似的。
老妇人听得欢乐,又撒了一捧钱,黄菁菁力气大,总共捡了七个,队伍朝着里正家去,她慢了下来,数着铜板,眉开眼笑,看刘氏站在身侧,问道,“你捡了几个?”
刘氏手足无措,低头摊开手,一个都没有。
黄菁菁气噎,钱是朝着她的方向撒的,刘氏就在她旁边,她都捡了七个,刘氏咋一个都没捡到呢?
“娘,人多,我看有小孩子......”她看着铜板了,伸手捡时,被突然多出来的小手怔住了,便没继续,她是个大人,哪好意思和小孩子争抢。
黄菁菁看她惶惶然的神色就知道咋回事,她才不管那么多呢,凭本事捡钱,还分什么老幼尊卑,把铜板装进兜里,正欲往前,余光瞥到几道身形,众人拥护着队伍走在前,她和刘氏落在了最后,让她惊讶地是,竟然有一群乞丐跟着,是来蹭饭的不是?
她心头疑惑,“大喜之日,怎么有乞丐过来?”
刘氏一愣,抬头看了片刻,然后数了数,乞丐人数不多不少,刚好八人,凑一桌,沉吟道,“里正心善,大喜之日赏他们口饭吃,也算为新郎官和新娘积福。”这种说法刘氏是听村里长辈说的,村里不流行这种规矩,镇上有钱人多,红白喜事都会置办席面施舍给乞丐。
黄菁菁恍然大悟,“里正为了娶儿媳妇还真是用心良苦,走吧,到门口,还要撒铜板,看看有没有这个运气。”
黄菁菁低头走路,抬头便能看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发髻上沾着草屑,不知多久没洗的头发,结成了一小束一小束,风过,便会带来他们身上的味道,黄菁菁蹙了蹙眉,抵了抵刘氏胳膊,示意二人从土里绕过去,别走最后。
刘氏只当她急着捡铜板,没有深想,扶着她走了几步,便绕进了土里,黄菁菁余光瞥到张半遮半掩的侧脸,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人脚上穿着双泛旧的布鞋,裤子全是破洞,披头散发,盖住了大半张脸,不像其他乞丐手里捧着个碗,低着头,追随别人的脚步走着。
黄菁菁摇摇头,心下有些好笑,在这种地方,她能认识什么人?
继续往前走,门口围着的人更多了,刘青下地,拱手感谢大家,然后抱着新娘子跳火盆,进了院子。
院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挤不进去,那几名乞丐识趣,没往里走,而是低头耳语了几句,找了处人少的位置蹲着聊天,黄菁菁见他们声音低沉,特意压着嗓子怕吵着人似的,内心不免升起诸多感慨,听了会儿热闹,便去了屋侧,让周士仁生火蒸肉,成亲的仪式繁琐,怕要闹上大半个时辰。
村里的风俗,拜天地在白天,中午敬酒,晚上新娘子便和公婆一桌吃饭,遇着农忙,第二天新妇就要上山干活,晚上若敬酒闹洞房的话会耽误第二天的活计,而且亲朋好友回家也困难,于是,传下来的风俗便是吃过午饭,酒席就算结束了。
两锅蒸笼,刘氏帮着生火,黄菁菁把捡到铜板的事儿和周士文说,“我看新娘子是个好的,城里人嫁来乡下,没有半点架子,这门亲事,说得好。”
冲着肖氏费尽心思去镇上买宅子,又处心积虑想促成刘桩的亲事就看得出城里人的身份有多高,若户籍迁到城里,做工的话更方便,毕竟,大户人家觉得乡下人粗鄙,贪婪自私,不愿意请乡下人帮工,怕出了事找不着人,住镇上就不同了,出了事有宅子抵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城里人给城里人做帮工,工钱都要高上许多。
这算区域保护,黄菁菁能理解。
城里人多少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新娘子没有架子,从撒钱的
黄菁菁浑身泛软的瘫坐在凳子上,只觉得她想简单了,三文钱太少,五文钱还差不多,她年纪摆着,熬了一宿,脑子晕胀胀的,便是兴奋一宿的周士文三兄弟,都有些累着了,好在村里人不过来吃早饭,否则,还得忙一通,两排蒸笼,五十二桌鱼肉全整装完毕,黄菁菁让周士文他们坐会儿,早上没什么事儿了,待会迎亲的队伍回来,还能去凑凑热闹。
剩下一口锅,黄菁菁摊了二十几张饼子,装在筲箕里,让周士文送去院子给孙氏,刘家亲戚多,有些住在村里别人家去了,早上怕要回来吃点东西。
洗了锅,黄菁菁喊着刘氏回屋换身衣衫,今天是刘青的正日子,穿得隆重些,里正他们看着体面舒服,走之前,她叮嘱周士武他们守着,中午的吃食都在这,别出了岔子。
天色明朗,万里无云,太阳躲在云层里,微风习习,鼻尖充斥着浓浓的肉香。
迎亲队伍一进村,老远便嚷开了,村里的老人,小孩,站在田埂上看热闹,一路敲锣打鼓,甚是热闹。
黄菁菁都忍不住想凑过去看个热闹,想着,脸上就带了些出来,周士文看出她的心思,便道,“娘,您让三弟妹扶着去看看吧,这儿我们守着。”
刘邦把席面交给他们,出不得任何闪失,故而他们得守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了事,不好交代。
黄菁菁站起身,黑压压的人群挡住了视线,只看到刘青坐在马背上,身躯凛凛,笑得如沐春风,身后跟着顶大红的轿子,两侧地里站着人,嬉笑不止,她踟蹰片刻,缓缓点了下头。
刘氏扶着她朝人群走,正逢放鞭炮,洒落了许多铜板,叮当声煞是悦耳,黄菁菁一震,“老三媳妇,听见钱的声音没,走,咱赶紧的。”
庄户人家成亲,办得起酒席的人不多,更别论真撒铜板的了,大多拿花生红枣替代,这也够大家高兴许久了,没料到新娘家有钱到这个份上,她扯着嗓门朝刘青大喊,“刘青,刘青,和你媳妇说说,让婶子也沾点光啊......”
新娘子坐在轿子里,撒钱的是随行的一名老妇人,一般是新娘子的姨母,老妇发髻一丝不苟,衣衫干净整洁,妆容精致,一看就不是乡下人,黄菁菁只敢朝刘青喊。
刘青笑得眉眼弯弯,淡雅的脸上浮起了丝潮红,弄得众人哈哈大笑,皆喊着新郎官的名字,老妇人笑得合不拢嘴,手探进篮子里的布袋子,抓了一捧,朝着黄菁菁的方向撒,黄菁菁抿着唇,举手去接,真接住两个,然后便弯腰捡,七手八手,她靠着力气硬是挤破头捡了两个,撕破喉咙似的说新娘子好话,“新娘子真是心地善良,刘青,你娶了个好媳妇啊,往后一定会大红大紫,明年中了秀才,让婶子办席面啊,婶子在家等你啊。”
这话可说到刘青心坎上了,胀红着脸,朝黄菁菁拱手,“真要中了秀才,一定不会忘了婶子的。”
黄菁菁哈哈大笑,拍着胸脯说刘青一定会中秀才,言之凿凿,像会未卜先知似的。
老妇人听得欢乐,又撒了一捧钱,黄菁菁力气大,总共捡了七个,队伍朝着里正家去,她慢了下来,数着铜板,眉开眼笑,看刘氏站在身侧,问道,“你捡了几个?”
刘氏手足无措,低头摊开手,一个都没有。
黄菁菁气噎,钱是朝着她的方向撒的,刘氏就在她旁边,她都捡了七个,刘氏咋一个都没捡到呢?
“娘,人多,我看有小孩子......”她看着铜板了,伸手捡时,被突然多出来的小手怔住了,便没继续,她是个大人,哪好意思和小孩子争抢。
黄菁菁看她惶惶然的神色就知道咋回事,她才不管那么多呢,凭本事捡钱,还分什么老幼尊卑,把铜板装进兜里,正欲往前,余光瞥到几道身形,众人拥护着队伍走在前,她和刘氏落在了最后,让她惊讶地是,竟然有一群乞丐跟着,是来蹭饭的不是?
她心头疑惑,“大喜之日,怎么有乞丐过来?”
刘氏一愣,抬头看了片刻,然后数了数,乞丐人数不多不少,刚好八人,凑一桌,沉吟道,“里正心善,大喜之日赏他们口饭吃,也算为新郎官和新娘积福。”这种说法刘氏是听村里长辈说的,村里不流行这种规矩,镇上有钱人多,红白喜事都会置办席面施舍给乞丐。
黄菁菁恍然大悟,“里正为了娶儿媳妇还真是用心良苦,走吧,到门口,还要撒铜板,看看有没有这个运气。”
黄菁菁低头走路,抬头便能看见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发髻上沾着草屑,不知多久没洗的头发,结成了一小束一小束,风过,便会带来他们身上的味道,黄菁菁蹙了蹙眉,抵了抵刘氏胳膊,示意二人从土里绕过去,别走最后。
刘氏只当她急着捡铜板,没有深想,扶着她走了几步,便绕进了土里,黄菁菁余光瞥到张半遮半掩的侧脸,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人脚上穿着双泛旧的布鞋,裤子全是破洞,披头散发,盖住了大半张脸,不像其他乞丐手里捧着个碗,低着头,追随别人的脚步走着。
黄菁菁摇摇头,心下有些好笑,在这种地方,她能认识什么人?
继续往前走,门口围着的人更多了,刘青下地,拱手感谢大家,然后抱着新娘子跳火盆,进了院子。
院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挤不进去,那几名乞丐识趣,没往里走,而是低头耳语了几句,找了处人少的位置蹲着聊天,黄菁菁见他们声音低沉,特意压着嗓子怕吵着人似的,内心不免升起诸多感慨,听了会儿热闹,便去了屋侧,让周士仁生火蒸肉,成亲的仪式繁琐,怕要闹上大半个时辰。
村里的风俗,拜天地在白天,中午敬酒,晚上新娘子便和公婆一桌吃饭,遇着农忙,第二天新妇就要上山干活,晚上若敬酒闹洞房的话会耽误第二天的活计,而且亲朋好友回家也困难,于是,传下来的风俗便是吃过午饭,酒席就算结束了。
两锅蒸笼,刘氏帮着生火,黄菁菁把捡到铜板的事儿和周士文说,“我看新娘子是个好的,城里人嫁来乡下,没有半点架子,这门亲事,说得好。”
冲着肖氏费尽心思去镇上买宅子,又处心积虑想促成刘桩的亲事就看得出城里人的身份有多高,若户籍迁到城里,做工的话更方便,毕竟,大户人家觉得乡下人粗鄙,贪婪自私,不愿意请乡下人帮工,怕出了事找不着人,住镇上就不同了,出了事有宅子抵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城里人给城里人做帮工,工钱都要高上许多。
这算区域保护,黄菁菁能理解。
城里人多少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新娘子没有架子,从撒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