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2
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是换了别人,《三体》写到这个程度,大可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地球、三体和宇宙更高级文明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体结构。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甶四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气势磅确,令人拍案叫绝。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个都可以作为构筑大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对大刘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刘别出心裁地没想了一门“宇宙社会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乍一看这“公理”很俗很平淡很没意思,但等到最后底牌翻出来绝对震撼死你。在《三体2·黑暗森林》的结尾,我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震撼,一种极致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正来自“宇宙社会学公理”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展开和推衍,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铺垫,与作品的开头形成绝妙的呼应,我想,这也就是马克思推崇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吧。在我们的中国文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呢?
当《三体2·黑暗森林》问世的时候,我们这些三体迷的心态相当矛盾,一方面,我们觉得《三体2·黑暗森林》近于完美,难以想象这之后还能整出些什么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大刘能够再整出些什么来。之后,又听说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题,曾经考虑放弃《三体3》的写作,着实令我们担忧不已。但最终,身处僻壤的他,又写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谢天谢地他终于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3》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一片抑制不住的狂喜,不仅是为了这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为了能抢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在一个剧透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三体3》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虚写,第三部就是正面强攻了,这难度极大。我真是很佩服大刘毫不取巧的勇气,更佩服他对宇宙风景得心应手的描写,那真可以说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看到《三体3》的结尾,我忍不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那也是对宇宙终点的描写,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看看淮的想象力走得更远,谁的细节更丰富,谁的宇宙更宏大。
《三体3》很硬科幻,对普通读者来说,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会不如前两部。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涩(如对“神”的描写),但是对科幻爱好者和大刘的粉丝而言,纷至沓来的宇宙细节一定会让他们更加过瘾。而且我们理解,大刘的“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软硬相兼、虚实相间,其内在逻辑可以这样解读:越是疯狂虚幻的想象,越是超越性的思维,背后越是需要坚实的细节和强大的逻辑。刘氏宇宙学的基础是技术,而在这林林总总技术化的冷酷思考背后,有一颗柔软温暖的心。从《三体》开始,大刘越走越远,但他并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人类的关爱。《三体3》始于一个近乎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暗恋的对象买一颗遥远的星星,这故事是如此的寂寞无助、浪漫彻骨。最终这颗星星将为无尽的黑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卑微绝望的单恋也将成为播撒宇宙的大爱。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个人认为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结构最完整,线索最清晰,也最华丽好看;而《三体3》则是把宇宙视野和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这方面目前无人能及。在一个思想淡出文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年代,我们看到中国的科幻界有人在默默地补位,而且远不止大刘一个人。《三体》对历史的反思,《三体2·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3》发展成为对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的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看看斯蒂芬·霍金最近的警告,也许我们会对“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做出全新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假如有一天三体人真的降临,人类应该请大刘出山,参加地球危机委员会的工作。无论是威慑博弈、防卫反击,还是宇宙公关,大刘都是领先一步的专家。如果说天机不可泄露的话,大刘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最知晓天机的人之一了。三体人如果有一份追杀名单的活,他也绝对会名列前茅。小心啊,大刘!
当然,这只不过是幻想,只不过是神活……可是,说到神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吗?坦率地说,系统性的史诗与神话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弱项。在接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作家更是如获至宝,把缺失视为强项,奉行“躲避崇高”的策略,鄙视宏大叙事,消解终极追问。我推崇大刘的作品,也因为他逆流而上,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这种终极的关怀和追问,又建立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这就让浩瀚的幻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当尼采向世界发出“上帝已死”的宣告时,一些价值解体了,但另一些依然存在。旧的神话消失了,新的神话依然在不断诞生。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赶神活的脚步。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无尽的宇宙依然是无尽的神话的无尽的沃壤,而科学与技术已经悄然在这新神话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刘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三体3》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的是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关于宇宙之始,之终,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写了,至于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人类
要是换了别人,《三体》写到这个程度,大可满意收场了,但是对大刘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始。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地球、三体和宇宙更高级文明构成了一个更大规模的三体结构。面对三体人令人难以置信的科技和前来毁灭地球的庞大舰队,人类举全球之力,制订了“面壁计划”,甶四位“面壁人”独立设计四套反击方案。说真的,其中每一套对策都构思独特、气势磅确,令人拍案叫绝。放到其他人的作品中,每个都可以作为构筑大结局的终极解决方案。但对大刘来说,这些都只不过是铺垫和浮云。
假如在太空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它们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刘别出心裁地没想了一门“宇宙社会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宇宙社会学设定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乍一看这“公理”很俗很平淡很没意思,但等到最后底牌翻出来绝对震撼死你。在《三体2·黑暗森林》的结尾,我体验到了多年未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的完美高潮,一种启示性的震撼,一种极致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正来自“宇宙社会学公理”那出人意料的合理展开和推衍,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铺垫,与作品的开头形成绝妙的呼应,我想,这也就是马克思推崇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吧。在我们的中国文学中,又有多少这样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呢?
当《三体2·黑暗森林》问世的时候,我们这些三体迷的心态相当矛盾,一方面,我们觉得《三体2·黑暗森林》近于完美,难以想象这之后还能整出些什么来,另一方面,我们又希望大刘能够再整出些什么来。之后,又听说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题,曾经考虑放弃《三体3》的写作,着实令我们担忧不已。但最终,身处僻壤的他,又写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谢天谢地他终于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3》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一片抑制不住的狂喜,不仅是为了这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为了能抢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在一个剧透被视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三体3》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虚写,第三部就是正面强攻了,这难度极大。我真是很佩服大刘毫不取巧的勇气,更佩服他对宇宙风景得心应手的描写,那真可以说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看到《三体3》的结尾,我忍不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那也是对宇宙终点的描写,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看看淮的想象力走得更远,谁的细节更丰富,谁的宇宙更宏大。
《三体3》很硬科幻,对普通读者来说,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会不如前两部。其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涩(如对“神”的描写),但是对科幻爱好者和大刘的粉丝而言,纷至沓来的宇宙细节一定会让他们更加过瘾。而且我们理解,大刘的“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软硬相兼、虚实相间,其内在逻辑可以这样解读:越是疯狂虚幻的想象,越是超越性的思维,背后越是需要坚实的细节和强大的逻辑。刘氏宇宙学的基础是技术,而在这林林总总技术化的冷酷思考背后,有一颗柔软温暖的心。从《三体》开始,大刘越走越远,但他并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人类的关爱。《三体3》始于一个近乎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暗恋的对象买一颗遥远的星星,这故事是如此的寂寞无助、浪漫彻骨。最终这颗星星将为无尽的黑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卑微绝望的单恋也将成为播撒宇宙的大爱。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个人认为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高,结构最完整,线索最清晰,也最华丽好看;而《三体3》则是把宇宙视野和本质性的思考推向了极致,这方面目前无人能及。在一个思想淡出文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年代,我们看到中国的科幻界有人在默默地补位,而且远不止大刘一个人。《三体》对历史的反思,《三体2·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3》发展成为对全面的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的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看看斯蒂芬·霍金最近的警告,也许我们会对“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做出全新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假如有一天三体人真的降临,人类应该请大刘出山,参加地球危机委员会的工作。无论是威慑博弈、防卫反击,还是宇宙公关,大刘都是领先一步的专家。如果说天机不可泄露的话,大刘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最知晓天机的人之一了。三体人如果有一份追杀名单的活,他也绝对会名列前茅。小心啊,大刘!
当然,这只不过是幻想,只不过是神活……可是,说到神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吗?坦率地说,系统性的史诗与神话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弱项。在接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作家更是如获至宝,把缺失视为强项,奉行“躲避崇高”的策略,鄙视宏大叙事,消解终极追问。我推崇大刘的作品,也因为他逆流而上,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这种终极的关怀和追问,又建立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这就让浩瀚的幻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当尼采向世界发出“上帝已死”的宣告时,一些价值解体了,但另一些依然存在。旧的神话消失了,新的神话依然在不断诞生。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赶神活的脚步。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无尽的宇宙依然是无尽的神话的无尽的沃壤,而科学与技术已经悄然在这新神话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刘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三体3》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有意与西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的是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关于宇宙之始,之终,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写了,至于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