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危险,动不动就抄家砍头,流放千里,他没有那个能力从政,毕竟他前世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小科员,连里面的道道都没有摸清楚就到了这里。
他现在就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这样在县城做个小官也是有一点希望的,做个技术型的官员貌似要好一点。
不过这些离他都太远了,暂且不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好算学。
是的,在进入学堂两个月后,顾青云就开始学算数了。首先就是学乘法口诀,据何秀才说无论是谁都是先学这个的,这是入门级的。
顾青云一听,都愣住了,都六年了,大爷爷一次都没教过他这个。
大爷爷到底有多恨算学啊?还是他觉得自己先不必学这个?
直到问了何谦竹后才明白,一般的人一开始只会学些简单的加减,其他的是不会马上学的,因为启蒙首先要读圣贤书,确立自己的基本三观后才能学其他的,算学就相当于选修课,由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两个考试:县试和府试都不考算学,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场前一年才开始,那时学习就很有针对性了。
而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快两千年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顾青云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晕,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国古代啊?难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诀了?亏他还以为自己会在这一科上很占便宜,还美滋滋地想着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诀炮制出来,一鸣惊人?
没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过顾青云学这个还是学得很快,因为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后世使用的顺序相反。
对于顾青云的学习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惊讶,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样子。等到了《九章算术》,顾青云的头就有点大了。
这本书他早已久仰大名,顾伯山就是因为算学极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后就成了厌恶算学,因此他也没想过教他,他还从来没有读过此书。
现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里面的题目: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注]
顾青云听完何秀才的讲解后,才知道答题格式该如何写,毕竟现在没有阿拉伯数字,要用古代数学的格式来做。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题目,也是里面很浅显的,顾青云学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题目就需要他动一点脑子了。
《九章算术》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何秀才就单单在里面讲了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后就结束了,剩下的让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顾青云苦着脸。亏他还以为自己掌握算学要花的时间肯定很少,所以一点也不急,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
于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阵,又询问了下赵文轩等同窗几个问题后,顾青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差不多吃透了。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只要他把题目解读成现代的式样,他就会做了,毕竟是经历过高考独木桥的人,做一些以算数、代数为主的数学题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的重点就是要把古代的这些数学用语换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现在的格式做出来,这才是算学的难点。
学完《九章算术》后,何秀才惊讶于他的学习速度,就建议顾青云自学《九章算术注》和《缀术》,这样也能差不多够院试用了。
像何谦竹他们就只学了《九章算术》,其他两本都只是略略看了下。现在,偶尔他们还要反过头来询问顾青云数学题了。
通过这次交流,他发现赵文轩是几人中学习最好的,他的记忆力也极好,前几天顾青云无意中和他说过的话他都会记得,还顺便把当时的情境一一说出来,免得顾青云不认账。
此刻他就深刻领教到了他记忆力到底有多好。
当时他向对方请教一句诗文,对方解答得很清楚,完了后顾青云就顺口说等自己这次把《古唐诗合解》抄一遍后就借给他看,没想到他就一直记得。
“青云,这可是你说的。”赵文轩挑挑眉,语气有点不好了,说道,“难道你不认账?”他可是看着他抄完的。
顾青云当然否认,苦笑道:“当然要认账。”
《古唐诗合解》是他在书店里找到的,是何掌柜刚进的新书,科举同样要考作诗,当然,作词也行。如果说在算学方面顾青云花的心思最少,那在诗词上他花的心思就多了。
可惜,这是要讲天赋。明显的,被后世教育制度摧残过的他面对此时的科考制度,他照样饱受摧残。
吟诗作对就是他的死穴。只恨现在没有《声韵启蒙》、《弟子规》和《笠翁对韵》这三本书,前世听说读了这三本书,作诗会容易一点。可惜这三本书是清朝才有的,现在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想找这些书只怕要靠奇迹了。
在学完声韵后,读《诗经》就是学会作诗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有时间还要看看唐诗宋词,最好能背下来,当中的有些诗词他前世早已学过,现在重新学习又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因此,在看到一本《古唐诗合解》后,他才借着抄写的机会,自己买纸也抄写了一本,准备留着自己读。
“只能借给你十天。”顾青云和他定好时间,忍不住劝道,“要不然你就去书店和我一样抄书,这样赚下的钱可以买纸再抄一本,这书就是你自己的了。”这是古代贫穷学子获得书本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的确是花费最少了。
起码这三个月,顾青云家中的书架上就多了四五本新书,钱也挣了一点。
“青云,不是为兄的说你,你现在有时间就应该好好读书,不要沉迷于小道,应该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明年就要下场了,只要你读书好,你以后想要什么样的书没有?想要多少银两没有?”赵文轩语重心长。
顾青云深吸一口气,赵文轩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忠实簇拥,他承认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他一样心安理得地一直读书的。
他听赵玉堂说过,赵文轩的母亲刺绣手艺是高超,可是做那个很伤眼睛的,现在她的眼睛看东西都有点模糊不清了,所以最近做的
他现在就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这样在县城做个小官也是有一点希望的,做个技术型的官员貌似要好一点。
不过这些离他都太远了,暂且不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好算学。
是的,在进入学堂两个月后,顾青云就开始学算数了。首先就是学乘法口诀,据何秀才说无论是谁都是先学这个的,这是入门级的。
顾青云一听,都愣住了,都六年了,大爷爷一次都没教过他这个。
大爷爷到底有多恨算学啊?还是他觉得自己先不必学这个?
直到问了何谦竹后才明白,一般的人一开始只会学些简单的加减,其他的是不会马上学的,因为启蒙首先要读圣贤书,确立自己的基本三观后才能学其他的,算学就相当于选修课,由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两个考试:县试和府试都不考算学,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场前一年才开始,那时学习就很有针对性了。
而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快两千年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顾青云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晕,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国古代啊?难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诀了?亏他还以为自己会在这一科上很占便宜,还美滋滋地想着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诀炮制出来,一鸣惊人?
没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过顾青云学这个还是学得很快,因为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后世使用的顺序相反。
对于顾青云的学习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惊讶,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样子。等到了《九章算术》,顾青云的头就有点大了。
这本书他早已久仰大名,顾伯山就是因为算学极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后就成了厌恶算学,因此他也没想过教他,他还从来没有读过此书。
现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里面的题目: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注]
顾青云听完何秀才的讲解后,才知道答题格式该如何写,毕竟现在没有阿拉伯数字,要用古代数学的格式来做。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题目,也是里面很浅显的,顾青云学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题目就需要他动一点脑子了。
《九章算术》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何秀才就单单在里面讲了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后就结束了,剩下的让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顾青云苦着脸。亏他还以为自己掌握算学要花的时间肯定很少,所以一点也不急,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
于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阵,又询问了下赵文轩等同窗几个问题后,顾青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差不多吃透了。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只要他把题目解读成现代的式样,他就会做了,毕竟是经历过高考独木桥的人,做一些以算数、代数为主的数学题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的重点就是要把古代的这些数学用语换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现在的格式做出来,这才是算学的难点。
学完《九章算术》后,何秀才惊讶于他的学习速度,就建议顾青云自学《九章算术注》和《缀术》,这样也能差不多够院试用了。
像何谦竹他们就只学了《九章算术》,其他两本都只是略略看了下。现在,偶尔他们还要反过头来询问顾青云数学题了。
通过这次交流,他发现赵文轩是几人中学习最好的,他的记忆力也极好,前几天顾青云无意中和他说过的话他都会记得,还顺便把当时的情境一一说出来,免得顾青云不认账。
此刻他就深刻领教到了他记忆力到底有多好。
当时他向对方请教一句诗文,对方解答得很清楚,完了后顾青云就顺口说等自己这次把《古唐诗合解》抄一遍后就借给他看,没想到他就一直记得。
“青云,这可是你说的。”赵文轩挑挑眉,语气有点不好了,说道,“难道你不认账?”他可是看着他抄完的。
顾青云当然否认,苦笑道:“当然要认账。”
《古唐诗合解》是他在书店里找到的,是何掌柜刚进的新书,科举同样要考作诗,当然,作词也行。如果说在算学方面顾青云花的心思最少,那在诗词上他花的心思就多了。
可惜,这是要讲天赋。明显的,被后世教育制度摧残过的他面对此时的科考制度,他照样饱受摧残。
吟诗作对就是他的死穴。只恨现在没有《声韵启蒙》、《弟子规》和《笠翁对韵》这三本书,前世听说读了这三本书,作诗会容易一点。可惜这三本书是清朝才有的,现在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想找这些书只怕要靠奇迹了。
在学完声韵后,读《诗经》就是学会作诗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有时间还要看看唐诗宋词,最好能背下来,当中的有些诗词他前世早已学过,现在重新学习又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因此,在看到一本《古唐诗合解》后,他才借着抄写的机会,自己买纸也抄写了一本,准备留着自己读。
“只能借给你十天。”顾青云和他定好时间,忍不住劝道,“要不然你就去书店和我一样抄书,这样赚下的钱可以买纸再抄一本,这书就是你自己的了。”这是古代贫穷学子获得书本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的确是花费最少了。
起码这三个月,顾青云家中的书架上就多了四五本新书,钱也挣了一点。
“青云,不是为兄的说你,你现在有时间就应该好好读书,不要沉迷于小道,应该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明年就要下场了,只要你读书好,你以后想要什么样的书没有?想要多少银两没有?”赵文轩语重心长。
顾青云深吸一口气,赵文轩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忠实簇拥,他承认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他一样心安理得地一直读书的。
他听赵玉堂说过,赵文轩的母亲刺绣手艺是高超,可是做那个很伤眼睛的,现在她的眼睛看东西都有点模糊不清了,所以最近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