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不像去年的《钢琴师》那样从开始拍摄就引起过无数争议,可无论是喜欢安吉拉的人还是讨厌安吉拉的人全都在翘首以盼,并且第一时间买票进场观看。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预料的差不多,赞扬的和批评的几乎持平。不少批评完全是为反对而反对,比如之前那位以辛辣批评著称的名叫克洛弗·拉姆上影评人一反之前的含蓄,在自己的专栏里大肆的嘲讽:“莫名其妙的剧情,总是神经质的主角,天才小姐似乎已经耗尽了她的才华。五角大楼或许应该考虑向安吉拉提出抗议,因为他们逼疯了一位数学天才;普林斯顿也应该发表声明,告诉大家他们不鼓励学生在生气后发泄到公共财物上面。
好吧,以上有些过于的挑剔,可剧情确实就在这样一种不知所谓当中发展着。我们看不出纳什是如何出众,博奕论竟然是在追求女孩当中诞生的,不知道纳什本人看到这里该哭还是该笑——虽然这个点子很有趣……”
除了这些,这个家伙对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尽极嘲讽。说什么罗素从头到尾都是副眼神游弋模样,完全没有投入到表演中去;而凯特无论表演得多么夸张,依然是个花瓶;保罗和埃德则除了神经质还是神经质。所有演员当中只有达科塔幸免于难,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小。
总之,在他看来这电影处处是漏洞,完全不值得花上数美元到电影院里去坐上两小时。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意见,《纽约邮报》的一遍文章就这样写道:“这是部出色的电影,人性的力量贯穿整个故事。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残零乱的状况下,在狂乱和绝望的挣扎中依然没有放弃理性之光,没有放弃一个智慧生物对世界的观察能力和思辫能力,这种坚强既温暖又激励人心,值得每个人再三回味。”
同样,那些被拉讽刺的地方也备受称赞:“不得不承认,用追女孩来解释博奕论是个绝妙的注意,这种深入浅出的手法能让观众更容易了解纳什的理论。
看得出安吉拉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很完整很顺利的给出了纳什发疯以及清醒的理由。至于事实怎样就不用过多追究了,毕竟这部电影不是纪录片。”
有意思的是,虽然叫好的人不少,可两种观点却意外的呈势均力敌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评人的评论都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在赞扬的同时也没有无视缺点:“虽然天才小姐早早就宣称会避开那些过于争议的地方,但她做得还是有些过了。我们看不到纳什先生那反社会的暴躁脾气以及他那些残忍而危险的侮辱和恶作剧,我们也看不到纳什在和艾丽西亚结婚前的那些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他的私生子。整部电影将普林斯顿变成了一个甜蜜的世外桃源,虽然人们为着自己的命运奔波着,可在最后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过,这依然是部出色的电影。罗素克罗用他过人的专注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几乎完全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中的人,他对人物心灵的戏剧化展现处理的旁若无人:一个模糊的微笑挂在纳什的嘴边,演讲时声音轻微而吞吞吐吐,带有南方音韵的口吻(纳什正在西弗吉尼亚长大)。随着罗素·克劳的表演,你不会认为这是演员有意为之,反而会认为这是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吸收后自然生发出来的……”
总之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在媒体上你来我往争论得不亦乐乎。当然,是否有人因为某种目的而在背后进行操纵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从公映开始票房数据就在不断刷新。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安吉拉仅在博客上寥寥写了几句:“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意拍摄那些具有争议的细节的原因,那样只会让人们将注意力放到人物的八卦上面去而不是故事的本身。传记电影不是纪录片,有个好故事永远是必须的。”
“我非常同意艾德的话,电影就是给大家讲故事。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即使再真实也只会让人觉得别扭。”安吉拉这么对娜塔莉说道。
在圣诞后的约会中,两人特意跑去电影院里看了《美丽心灵》,在讨论起最近的评论以及安吉拉在博客上的留言时,她们就电影细节与主体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论。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编造故事,否则的话和你讨厌的《狂恋大提琴》有什么区别?”娜塔莉抱着双臂似笑非笑的看着安吉拉问道。
虽然知道她并不是那些挑刺的家伙的支持者,少女依然认真的回答道:“当然有区别,我承认有不少地方都是编造的,可这都有事实做基础——难道艾丽西亚夫人没有爱着纳什教授,没有不离不弃的守在他身边吗?难道纳什教授能清醒过来不是因为艾丽西亚夫人吗?”
看着她竭力想要说服自己的模样,娜塔莉笑了起来:“好吧,好吧,你总是对的。坦白的说,我觉得你将观众代入纳什内心的手法简单而有趣,而且你用三个人物形象来诠释他的内心也非常巧妙,让我想想大学校友应该代表……”
“停停停!”安吉拉赶紧举手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一副头疼的模样,“约会的时候可以不讨论和心理学有关的东西吗?”
“怎么能这样?”娜塔莉立即做出一副受伤的模样,“为什么约会的时候可以讨论你的电影,却不能讨论我的心理学?”
“嗯……这个……”安吉拉顾左右的挠了挠脸蛋,最后还是泄气般的老实承认:“因为每次讨论这个,我总会被你说得哑口无言。”
“讨论电影的时候我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吧?”娜塔莉挑了挑眉。
“那不一样,”安吉拉撇撇嘴,似乎很不甘心,“你总是要和我争论许久才会认输,而我说不到两句就会举手投降。”
“是这样吗?”娜塔莉眨了眨眼睛开始回忆起来,脸上的困感可不是装出来的。
安吉拉不由为之气结,不由捏紧拳头想要说些什么,还好娜塔莉这时转移了话题:“好吧,说些其他的……如果几年前你能做得现在这个地步,《偷抢拐骗》或许就不会失败了。”
“很遗憾,我不得不告诉你,nat,”安吉拉好整以暇的抱起了双臂,“《偷抢拐骗》失败的原因在于讲故事,而不是编故事。”
“嗯……”娜塔莉咂了咂嘴巴,忽然手搭凉棚的望向海边:“我们或许可以换个地方,你不觉得有些冷飕飕的吗?继续在这里吹海风的话说不定会感冒的。”
安吉拉轻轻哼了句,伸手从后面将她抱进了怀里将脑袋放在她的肩膀上,闻着娜塔莉的发香在耳边低声问道:“这下还冷吗?”
娜塔莉扭动了下身体却并不坚决:“当心被人看见。”
“我特意装扮过,而且朋友之间亲密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安吉拉不以为然的耸耸肩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预料的差不多,赞扬的和批评的几乎持平。不少批评完全是为反对而反对,比如之前那位以辛辣批评著称的名叫克洛弗·拉姆上影评人一反之前的含蓄,在自己的专栏里大肆的嘲讽:“莫名其妙的剧情,总是神经质的主角,天才小姐似乎已经耗尽了她的才华。五角大楼或许应该考虑向安吉拉提出抗议,因为他们逼疯了一位数学天才;普林斯顿也应该发表声明,告诉大家他们不鼓励学生在生气后发泄到公共财物上面。
好吧,以上有些过于的挑剔,可剧情确实就在这样一种不知所谓当中发展着。我们看不出纳什是如何出众,博奕论竟然是在追求女孩当中诞生的,不知道纳什本人看到这里该哭还是该笑——虽然这个点子很有趣……”
除了这些,这个家伙对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尽极嘲讽。说什么罗素从头到尾都是副眼神游弋模样,完全没有投入到表演中去;而凯特无论表演得多么夸张,依然是个花瓶;保罗和埃德则除了神经质还是神经质。所有演员当中只有达科塔幸免于难,或许是因为她年纪小。
总之,在他看来这电影处处是漏洞,完全不值得花上数美元到电影院里去坐上两小时。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持肯定意见,《纽约邮报》的一遍文章就这样写道:“这是部出色的电影,人性的力量贯穿整个故事。一个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残零乱的状况下,在狂乱和绝望的挣扎中依然没有放弃理性之光,没有放弃一个智慧生物对世界的观察能力和思辫能力,这种坚强既温暖又激励人心,值得每个人再三回味。”
同样,那些被拉讽刺的地方也备受称赞:“不得不承认,用追女孩来解释博奕论是个绝妙的注意,这种深入浅出的手法能让观众更容易了解纳什的理论。
看得出安吉拉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很完整很顺利的给出了纳什发疯以及清醒的理由。至于事实怎样就不用过多追究了,毕竟这部电影不是纪录片。”
有意思的是,虽然叫好的人不少,可两种观点却意外的呈势均力敌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影评人的评论都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在赞扬的同时也没有无视缺点:“虽然天才小姐早早就宣称会避开那些过于争议的地方,但她做得还是有些过了。我们看不到纳什先生那反社会的暴躁脾气以及他那些残忍而危险的侮辱和恶作剧,我们也看不到纳什在和艾丽西亚结婚前的那些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他的私生子。整部电影将普林斯顿变成了一个甜蜜的世外桃源,虽然人们为着自己的命运奔波着,可在最后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过,这依然是部出色的电影。罗素克罗用他过人的专注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几乎完全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中的人,他对人物心灵的戏剧化展现处理的旁若无人:一个模糊的微笑挂在纳什的嘴边,演讲时声音轻微而吞吞吐吐,带有南方音韵的口吻(纳什正在西弗吉尼亚长大)。随着罗素·克劳的表演,你不会认为这是演员有意为之,反而会认为这是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吸收后自然生发出来的……”
总之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在媒体上你来我往争论得不亦乐乎。当然,是否有人因为某种目的而在背后进行操纵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从公映开始票房数据就在不断刷新。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安吉拉仅在博客上寥寥写了几句:“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愿意拍摄那些具有争议的细节的原因,那样只会让人们将注意力放到人物的八卦上面去而不是故事的本身。传记电影不是纪录片,有个好故事永远是必须的。”
“我非常同意艾德的话,电影就是给大家讲故事。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即使再真实也只会让人觉得别扭。”安吉拉这么对娜塔莉说道。
在圣诞后的约会中,两人特意跑去电影院里看了《美丽心灵》,在讨论起最近的评论以及安吉拉在博客上的留言时,她们就电影细节与主体发生了一次小小的争论。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编造故事,否则的话和你讨厌的《狂恋大提琴》有什么区别?”娜塔莉抱着双臂似笑非笑的看着安吉拉问道。
虽然知道她并不是那些挑刺的家伙的支持者,少女依然认真的回答道:“当然有区别,我承认有不少地方都是编造的,可这都有事实做基础——难道艾丽西亚夫人没有爱着纳什教授,没有不离不弃的守在他身边吗?难道纳什教授能清醒过来不是因为艾丽西亚夫人吗?”
看着她竭力想要说服自己的模样,娜塔莉笑了起来:“好吧,好吧,你总是对的。坦白的说,我觉得你将观众代入纳什内心的手法简单而有趣,而且你用三个人物形象来诠释他的内心也非常巧妙,让我想想大学校友应该代表……”
“停停停!”安吉拉赶紧举手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一副头疼的模样,“约会的时候可以不讨论和心理学有关的东西吗?”
“怎么能这样?”娜塔莉立即做出一副受伤的模样,“为什么约会的时候可以讨论你的电影,却不能讨论我的心理学?”
“嗯……这个……”安吉拉顾左右的挠了挠脸蛋,最后还是泄气般的老实承认:“因为每次讨论这个,我总会被你说得哑口无言。”
“讨论电影的时候我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吧?”娜塔莉挑了挑眉。
“那不一样,”安吉拉撇撇嘴,似乎很不甘心,“你总是要和我争论许久才会认输,而我说不到两句就会举手投降。”
“是这样吗?”娜塔莉眨了眨眼睛开始回忆起来,脸上的困感可不是装出来的。
安吉拉不由为之气结,不由捏紧拳头想要说些什么,还好娜塔莉这时转移了话题:“好吧,说些其他的……如果几年前你能做得现在这个地步,《偷抢拐骗》或许就不会失败了。”
“很遗憾,我不得不告诉你,nat,”安吉拉好整以暇的抱起了双臂,“《偷抢拐骗》失败的原因在于讲故事,而不是编故事。”
“嗯……”娜塔莉咂了咂嘴巴,忽然手搭凉棚的望向海边:“我们或许可以换个地方,你不觉得有些冷飕飕的吗?继续在这里吹海风的话说不定会感冒的。”
安吉拉轻轻哼了句,伸手从后面将她抱进了怀里将脑袋放在她的肩膀上,闻着娜塔莉的发香在耳边低声问道:“这下还冷吗?”
娜塔莉扭动了下身体却并不坚决:“当心被人看见。”
“我特意装扮过,而且朋友之间亲密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安吉拉不以为然的耸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