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以姓氏加一个“宗”字为敬称。此前桓子澄说的鲁宗,还有这位孟宗,便都在此列,他们都是只听命于桓子澄的。
第332章 火凤印
桓子澄的话音落下,哑奴敛眉颌首,神情郑重,眸中的疑虑却仍在。
行刺大陈诸皇子,此等行径虽说大胆,到底还是在自己的国度里,以桓氏之能,未必算是什么大事。
再者说,此事郎主桓道非亦是默许了的。
为了桓氏一族今后的起复,以此雷霆手段激一激中元帝,令他早日下旨赦免桓氏,实可谓四两拨千金之举,初闻此计时,桓道非便已赞过“大妙”。
然而,远赴大唐行事,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在他国,诸事不便,纵然桓子澄将接下来的每一步筹划得极细,却终是叫人心中不安。
且,此事亦是瞒着桓道非的。
这一点,尤其令哑奴忧心。
可是,桓家内部如今的情势,却又令他不得不紧随桓子澄左右,不敢有片刻松懈。
说到底,桓道非对自己的长子桓子澄,并无多少喜爱。在桓道非的心里,唯有幼子桓子瑜,才是他心之所系。
哑奴的眉头一点点皱了起来,目中忧虑更甚。
阿爷爱小儿,在大族中,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而桓子澄纵然再是出众,却因了母族羸弱,在野心勃勃的桓道非眼中,便不如母族为范阳卢氏的幼子有价值了。
子强而母弱,这样的桓子澄,于冠族桓氏而言,确实不是最理想的下任郎主人选。十余年的流放生活,令桓氏急需外力襄助,而桓子瑜显然比桓子澄更具备这样的能力。
再者说,桓子瑜本身也不差,容貌清俊、清雅温和,比之冰冷的桓子澄,更多了一份温润。
此外,桓子澄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这也是他的短处。
桓道非如今正值壮年,还能再管上二、三十年的事甚至更久,到得那时,桓子澄也有些老了。
在桓道非看来,自己的长子目今的作用便只剩下了一个联姻,为幼子桓子瑜拉拢住一方势力。
而桓子瑜却胜在正当年少,且母族势强,再有一众族老的帮助以及桓道非本人耳提面命,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成长,待桓道非去后,桓子瑜便能以盛年之龄,接下新一任郎主的位置了。
哑奴无声地叹了口气,看向桓子澄的眸光里,含了一丝疼爱。
桓子澄并不知晓身边忠仆的感慨。
此刻的他,正凝眉思忖着什么,沉默良久,方才轻声语道:“父亲……一定有事情瞒着我,而我……却不能多问。我自知,此举极冒险,然,桓氏之局,唯此可解。”
他仍在说派人赴大唐之事。
此举可解桓氏之局,却也只是暂解而已,桓氏最难破解之局,仍在大都。
桓子澄的眉峰往下压了压,冰冷的眸子里,全无一丝表情。
宝藏、墨三,还有对墨氏诸事的知悉,这一切,不过是托了死过一次的福罢了。
前世吕时行叛逃赵国时,中元帝曾很隐晦地提及过墨氏,以及墨氏在赵国的那个神秘组织。这几者之间,似是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这些事,桓子澄也是在后来桓家入猜狱之后,方才看明白的。
不过,桓氏最大的、亦是几乎无解的危机,即便是死过了一次,他却仍旧无法彻底看清。
前世时,那个告发桓氏的人究竟是谁,他始终不知。
他唯一知晓的是,出首告发桓氏之人,来自于桓氏家族的内部,而这个人在告密时出示的重要证物,便是一枚形制奇特的火凤印。
那枚印章,桓子澄在临刑前曾看过一眼。
一眼,即是永诀。
他从未想过,他还有翻回头重来的机会,令这枚火凤印,提前面世。
桓子澄冰一般的眼眸里,划过了一丝淡淡的茫然。
火凤之印,到底代表了什么?
前世时,事情发生得实在太快,他只知道桓家的覆灭,是因勾结他人而犯下了谋逆大罪,而最主要的铁证,便是从桓家搜出来的各样信件与信物。
说起来,这些证物之中的相当一部分,的确就是事实。
当年桓氏重返大都的前因,便是因为中元十五年夏,陈赵两国于边境交锋,陈国损了数万最精锐的兵马。
此一役,正是桓氏与赵国大将联手合谋所致。
中元帝忧心赵**力之强盛,于是重于动了将最擅诡战的桓氏召回大都的念头。
可以说,桓氏是以一场阴谋得来的战败,换得了重返大都的机会。
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一计最后害的,却是他们桓氏一力扶持的太子殿下。
李树堂的冒死进谏,直接便将太子殿下与桓氏之间的关系,摆在了中元帝的面前。
中元帝如何不忌讳?
他还没死了,他的儿子就谋划着要把自己背后的靠山请回来了,且还是如此地迫不急待。
正因为出了个李树堂,桓氏的谋划几乎半数落空,亦令中元帝在桓家尚未返京之前,便提前布了后手,这后手便是阆中江氏、襄垣杜氏与沔阳周氏。
三姓联合抗桓,分去了本该属于桓家的大块兵权,再加上旁观的薛氏与卫氏,前世的桓家返京之初,便已显露败局。
一念及此,桓子澄冷寂的面容上,便划过了一丝讽意。
可惜他醒来得太迟,三个月的时间,仅够他寻找宝藏、联络墨三、说动桓郡公,并派出桓家高手与墨家死士,将李树堂诛杀于城外,先期解去太子之危,而别的事,桓子澄几乎无暇顾及。
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也只能以决然一击,破去桓家最初的败局。
李树堂,至为关键!
此人身为太子府詹事丞,小小的七品官,他哪来的胆子,居然敢贸然觐见中元帝,呈上了萧家的那封请罪表书,且献书之后立即失踪?
这绝对是阴谋。
前世时,桓家也曾派人追杀过李树堂,只是他那时失踪已久,难以寻访,直到桓氏阖族覆灭,此人依旧行踪成谜。
所以,重生之后,桓子澄第一个要对付的人,便是李树堂。
此人必须死!
再者说,太子
第332章 火凤印
桓子澄的话音落下,哑奴敛眉颌首,神情郑重,眸中的疑虑却仍在。
行刺大陈诸皇子,此等行径虽说大胆,到底还是在自己的国度里,以桓氏之能,未必算是什么大事。
再者说,此事郎主桓道非亦是默许了的。
为了桓氏一族今后的起复,以此雷霆手段激一激中元帝,令他早日下旨赦免桓氏,实可谓四两拨千金之举,初闻此计时,桓道非便已赞过“大妙”。
然而,远赴大唐行事,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在他国,诸事不便,纵然桓子澄将接下来的每一步筹划得极细,却终是叫人心中不安。
且,此事亦是瞒着桓道非的。
这一点,尤其令哑奴忧心。
可是,桓家内部如今的情势,却又令他不得不紧随桓子澄左右,不敢有片刻松懈。
说到底,桓道非对自己的长子桓子澄,并无多少喜爱。在桓道非的心里,唯有幼子桓子瑜,才是他心之所系。
哑奴的眉头一点点皱了起来,目中忧虑更甚。
阿爷爱小儿,在大族中,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而桓子澄纵然再是出众,却因了母族羸弱,在野心勃勃的桓道非眼中,便不如母族为范阳卢氏的幼子有价值了。
子强而母弱,这样的桓子澄,于冠族桓氏而言,确实不是最理想的下任郎主人选。十余年的流放生活,令桓氏急需外力襄助,而桓子瑜显然比桓子澄更具备这样的能力。
再者说,桓子瑜本身也不差,容貌清俊、清雅温和,比之冰冷的桓子澄,更多了一份温润。
此外,桓子澄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这也是他的短处。
桓道非如今正值壮年,还能再管上二、三十年的事甚至更久,到得那时,桓子澄也有些老了。
在桓道非看来,自己的长子目今的作用便只剩下了一个联姻,为幼子桓子瑜拉拢住一方势力。
而桓子瑜却胜在正当年少,且母族势强,再有一众族老的帮助以及桓道非本人耳提面命,他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成长,待桓道非去后,桓子瑜便能以盛年之龄,接下新一任郎主的位置了。
哑奴无声地叹了口气,看向桓子澄的眸光里,含了一丝疼爱。
桓子澄并不知晓身边忠仆的感慨。
此刻的他,正凝眉思忖着什么,沉默良久,方才轻声语道:“父亲……一定有事情瞒着我,而我……却不能多问。我自知,此举极冒险,然,桓氏之局,唯此可解。”
他仍在说派人赴大唐之事。
此举可解桓氏之局,却也只是暂解而已,桓氏最难破解之局,仍在大都。
桓子澄的眉峰往下压了压,冰冷的眸子里,全无一丝表情。
宝藏、墨三,还有对墨氏诸事的知悉,这一切,不过是托了死过一次的福罢了。
前世吕时行叛逃赵国时,中元帝曾很隐晦地提及过墨氏,以及墨氏在赵国的那个神秘组织。这几者之间,似是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这些事,桓子澄也是在后来桓家入猜狱之后,方才看明白的。
不过,桓氏最大的、亦是几乎无解的危机,即便是死过了一次,他却仍旧无法彻底看清。
前世时,那个告发桓氏的人究竟是谁,他始终不知。
他唯一知晓的是,出首告发桓氏之人,来自于桓氏家族的内部,而这个人在告密时出示的重要证物,便是一枚形制奇特的火凤印。
那枚印章,桓子澄在临刑前曾看过一眼。
一眼,即是永诀。
他从未想过,他还有翻回头重来的机会,令这枚火凤印,提前面世。
桓子澄冰一般的眼眸里,划过了一丝淡淡的茫然。
火凤之印,到底代表了什么?
前世时,事情发生得实在太快,他只知道桓家的覆灭,是因勾结他人而犯下了谋逆大罪,而最主要的铁证,便是从桓家搜出来的各样信件与信物。
说起来,这些证物之中的相当一部分,的确就是事实。
当年桓氏重返大都的前因,便是因为中元十五年夏,陈赵两国于边境交锋,陈国损了数万最精锐的兵马。
此一役,正是桓氏与赵国大将联手合谋所致。
中元帝忧心赵**力之强盛,于是重于动了将最擅诡战的桓氏召回大都的念头。
可以说,桓氏是以一场阴谋得来的战败,换得了重返大都的机会。
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一计最后害的,却是他们桓氏一力扶持的太子殿下。
李树堂的冒死进谏,直接便将太子殿下与桓氏之间的关系,摆在了中元帝的面前。
中元帝如何不忌讳?
他还没死了,他的儿子就谋划着要把自己背后的靠山请回来了,且还是如此地迫不急待。
正因为出了个李树堂,桓氏的谋划几乎半数落空,亦令中元帝在桓家尚未返京之前,便提前布了后手,这后手便是阆中江氏、襄垣杜氏与沔阳周氏。
三姓联合抗桓,分去了本该属于桓家的大块兵权,再加上旁观的薛氏与卫氏,前世的桓家返京之初,便已显露败局。
一念及此,桓子澄冷寂的面容上,便划过了一丝讽意。
可惜他醒来得太迟,三个月的时间,仅够他寻找宝藏、联络墨三、说动桓郡公,并派出桓家高手与墨家死士,将李树堂诛杀于城外,先期解去太子之危,而别的事,桓子澄几乎无暇顾及。
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也只能以决然一击,破去桓家最初的败局。
李树堂,至为关键!
此人身为太子府詹事丞,小小的七品官,他哪来的胆子,居然敢贸然觐见中元帝,呈上了萧家的那封请罪表书,且献书之后立即失踪?
这绝对是阴谋。
前世时,桓家也曾派人追杀过李树堂,只是他那时失踪已久,难以寻访,直到桓氏阖族覆灭,此人依旧行踪成谜。
所以,重生之后,桓子澄第一个要对付的人,便是李树堂。
此人必须死!
再者说,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