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影红通着脸,走到郑钧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郑先生,还请随我来。”
四爷走到敏宁身边的时候,敏宁正看着郑钧跟碧影走远的身影。
四爷提着鱼篓问她,“刚才那个就是连续两次在海外失踪的郑钧?”对于这个人,四爷可是记忆犹新。
“是啊。”敏宁随口接了一句,然后伸头往鱼篓里看,除了两条鲤鱼之外,还有一条黑鱼。
“黑鱼先养一养,回头煲汤喝,这两条鲤鱼,一条煮汤,一条拿去红烧了。”
敏宁说了处理几条鱼,然后看见四爷身后跑过来的三个孩子一条狗,怪叫一声,“哎呦,这是从哪家跑过来的小花猫?”
第127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27)
通往倭国的商船, 每个月三号就会准时出发,海子原本是船上的一个临时船工, 这个工作别看着不怎么样,可实际上海子费了老牛鼻子劲才托人找到。
足足花费了五两银子, 转了好几道弯子才托人招他上船。
这些年只要是到海外的活全都很吃香, 一来一回赚的比在家里死守着那几亩田赚的还要多。
如今种地越来越没奔头了,一年到头来收的粮食七成都得用来交各种各样的税,只留下三层还不一定能够喂饱一家人的肚子。
穷则思变, 老百姓也开始慢慢转换目光, 种地之余, 也想着进城做工挣点钱。
特别是现在工厂里缺工缺的厉害, 不少工头甚至直接进到村里跟土地抢人, 有一些农民看着被饿的头大身子小的孩子, 咬着牙进城, 慢慢的家底子就一点一点攒了起来,最起码有了钱, 孩子不会挨饿了。
海子心思非常活跃,不像其他人只奔着工厂里, 他直接看中了那海边的大船。
偶然一次,他听亲戚嘘说跟港口那边的船长有几分交情,海子听到时, 心里就惦记上了, 后来软磨硬泡, 硬是让那个亲戚帮忙走路子打通了关系, 前前后后扔下了不下五两银子,才给他换来这么一个临时工,也就是帮船上装卸货物,算是船上最底层的人。
可就算这份临时的工作,海子也是愿意干的,这船一个月跑一趟,一趟来回就能够赚上三两银子,只要做上两个月,就能将之前的投入全都赚回来了。
累是累了点,可咬咬牙不是不能撑过去。
而且海子到了船上之后,既勤快又会来事,见到人就是个笑脸,不停的跟人打招呼,时间一长就跟船上的人混熟了。
连那繁忙的船长也能够认出他,看到时他时偶然跟他打声招呼。
这对于海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船长对于他来说高高在上,竟然还能够记住他这个无名小卒的名字,这如何不让海子感觉到脸上有光?
海子很满意这样的生活,花做了半年之后,船上就给他转了正,逐渐的有一些他以前未能接触的活也转移到他手中。
海子从名字就能够看出,他与海很有渊源。
没错,海子就住在海边,他出生的时候,他爹正出海,回来之后儿子已经生了,想着在大海讨生活,索性直接叫儿子叫海子。
海子自幼在海边长大,来到船上做工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这一日,船靠在码头或已经被搬上,正准备前往出发,船长就带了一个人上了船。
“大家都来认识一下,这一位是咱们船上新来的账房,姓吴,大家以后可要好好相处。”
船长说完话之后,下面的船员很给面子的拍掌。
海子混在船员之中,看着那姓吴的账房,总觉得这人跟他们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海子觉得说不上来,大概是船长表现得太客气,那位账房一身气势也不像是一个船上账房应该有的。
心里有了那么一点怀疑,海子接下来的日子,便注意起了这位姓吴的账房。
说实话这位还真没什么好关注的,整日里呆在船舱里并不怎么出来。
转眼十几天过去就到了倭国,进了倭国之后就靠了岸。这个港口是大清商船专门停靠的地方,以前商业还没有繁荣的时候,就被大清的船队从倭国手中给租了下来。
到了后来,凡是来到倭国的大清船队基本上都停靠在这边。
那位吴账房上了岸之后,没多久就辞去了船上的工作,也不知道改换到哪一家去,船长倒是松了一口气,看着不像是送走了账房,而更像是送走了祖宗。
将船上的货物卸下之后,没多久船就回程,船上的人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成一个小插曲给忘了,海子还记着,然而时间一长,再加上日益繁忙的工作,他也将这件事给淡忘了。直到几年之后,倭国爆发了一项恶劣事件,导火线便是一位姓吴大清百姓跟倭国某个武士起了摩擦,越演越烈,逐渐将两国上下都卷了进去,直到最后大清出兵讨伐倭国,平叛了倭国的叛乱。
那个时候海子已经置办了自己的船跑海,因为战事,他们这群跑倭国的商船暂时停止跑船,跟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直觉认为掀起倭国反叛序幕的吴姓之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初船上的那个账房。
四爷随手将皇帝安插的人送上船之后就没有多管了,现在他另有一桩烦恼。
皇帝从官员手中拿来了“西洋”先进的火铳,立时警惕起来,随后又叫来几个儿子,询问他们该怎么处理火铳一事?
火铳要是在民间肆无忌惮起来,很有可能影响满人的统治权,这东西要是用来刺杀,防都防不住,可要是虽然这样禁止火铳发展,那么洋人迟早会凭借着武器之利打上门来,这一点没人会怀疑。
那么眼下的禁火器,无异于饮鹫止渴,结果就是给后世子孙埋下灾祸。
不同于其他皇子纷纷给皇帝出主意,四爷看到所谓的“西洋”先进火铳时心里就起了疑。
盖因这些火铳,十分像他前两年从辽东地带缴收到的。
那批火铳也是钢铁打造,火弹连珠,之前他一直怀疑这批火器跟安佳氏有关,所以便将这件事给隐藏了起来,就算呈给皇帝的折子也是避重就轻,只说这些火器远远不如大清所研制的,都是从罗刹鬼那边走私过来的。
这回四爷再次从皇帝手中看到了这些火铳,且这些火铳还是在新大陆发现的,四爷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安佳氏的手笔。
不同于其他人想要在皇帝面前露脸积极出主意,四爷闷不吭声一言不发。
几位皇子积极踊跃的发言,皇帝被吵得有些脑疼,便让几个儿子回去,将各自的想法整理出来,呈折子给他。
四爷离开畅春园之后就回到了圆明园,回到圆明园时他脸色很是凝重,特别是他来到敏宁院子的时候,那脸色阴沉的都快滴出水来。
敏宁一脸
碧影红通着脸,走到郑钧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郑先生,还请随我来。”
四爷走到敏宁身边的时候,敏宁正看着郑钧跟碧影走远的身影。
四爷提着鱼篓问她,“刚才那个就是连续两次在海外失踪的郑钧?”对于这个人,四爷可是记忆犹新。
“是啊。”敏宁随口接了一句,然后伸头往鱼篓里看,除了两条鲤鱼之外,还有一条黑鱼。
“黑鱼先养一养,回头煲汤喝,这两条鲤鱼,一条煮汤,一条拿去红烧了。”
敏宁说了处理几条鱼,然后看见四爷身后跑过来的三个孩子一条狗,怪叫一声,“哎呦,这是从哪家跑过来的小花猫?”
第127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27)
通往倭国的商船, 每个月三号就会准时出发,海子原本是船上的一个临时船工, 这个工作别看着不怎么样,可实际上海子费了老牛鼻子劲才托人找到。
足足花费了五两银子, 转了好几道弯子才托人招他上船。
这些年只要是到海外的活全都很吃香, 一来一回赚的比在家里死守着那几亩田赚的还要多。
如今种地越来越没奔头了,一年到头来收的粮食七成都得用来交各种各样的税,只留下三层还不一定能够喂饱一家人的肚子。
穷则思变, 老百姓也开始慢慢转换目光, 种地之余, 也想着进城做工挣点钱。
特别是现在工厂里缺工缺的厉害, 不少工头甚至直接进到村里跟土地抢人, 有一些农民看着被饿的头大身子小的孩子, 咬着牙进城, 慢慢的家底子就一点一点攒了起来,最起码有了钱, 孩子不会挨饿了。
海子心思非常活跃,不像其他人只奔着工厂里, 他直接看中了那海边的大船。
偶然一次,他听亲戚嘘说跟港口那边的船长有几分交情,海子听到时, 心里就惦记上了, 后来软磨硬泡, 硬是让那个亲戚帮忙走路子打通了关系, 前前后后扔下了不下五两银子,才给他换来这么一个临时工,也就是帮船上装卸货物,算是船上最底层的人。
可就算这份临时的工作,海子也是愿意干的,这船一个月跑一趟,一趟来回就能够赚上三两银子,只要做上两个月,就能将之前的投入全都赚回来了。
累是累了点,可咬咬牙不是不能撑过去。
而且海子到了船上之后,既勤快又会来事,见到人就是个笑脸,不停的跟人打招呼,时间一长就跟船上的人混熟了。
连那繁忙的船长也能够认出他,看到时他时偶然跟他打声招呼。
这对于海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船长对于他来说高高在上,竟然还能够记住他这个无名小卒的名字,这如何不让海子感觉到脸上有光?
海子很满意这样的生活,花做了半年之后,船上就给他转了正,逐渐的有一些他以前未能接触的活也转移到他手中。
海子从名字就能够看出,他与海很有渊源。
没错,海子就住在海边,他出生的时候,他爹正出海,回来之后儿子已经生了,想着在大海讨生活,索性直接叫儿子叫海子。
海子自幼在海边长大,来到船上做工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这一日,船靠在码头或已经被搬上,正准备前往出发,船长就带了一个人上了船。
“大家都来认识一下,这一位是咱们船上新来的账房,姓吴,大家以后可要好好相处。”
船长说完话之后,下面的船员很给面子的拍掌。
海子混在船员之中,看着那姓吴的账房,总觉得这人跟他们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海子觉得说不上来,大概是船长表现得太客气,那位账房一身气势也不像是一个船上账房应该有的。
心里有了那么一点怀疑,海子接下来的日子,便注意起了这位姓吴的账房。
说实话这位还真没什么好关注的,整日里呆在船舱里并不怎么出来。
转眼十几天过去就到了倭国,进了倭国之后就靠了岸。这个港口是大清商船专门停靠的地方,以前商业还没有繁荣的时候,就被大清的船队从倭国手中给租了下来。
到了后来,凡是来到倭国的大清船队基本上都停靠在这边。
那位吴账房上了岸之后,没多久就辞去了船上的工作,也不知道改换到哪一家去,船长倒是松了一口气,看着不像是送走了账房,而更像是送走了祖宗。
将船上的货物卸下之后,没多久船就回程,船上的人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当成一个小插曲给忘了,海子还记着,然而时间一长,再加上日益繁忙的工作,他也将这件事给淡忘了。直到几年之后,倭国爆发了一项恶劣事件,导火线便是一位姓吴大清百姓跟倭国某个武士起了摩擦,越演越烈,逐渐将两国上下都卷了进去,直到最后大清出兵讨伐倭国,平叛了倭国的叛乱。
那个时候海子已经置办了自己的船跑海,因为战事,他们这群跑倭国的商船暂时停止跑船,跟人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他直觉认为掀起倭国反叛序幕的吴姓之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初船上的那个账房。
四爷随手将皇帝安插的人送上船之后就没有多管了,现在他另有一桩烦恼。
皇帝从官员手中拿来了“西洋”先进的火铳,立时警惕起来,随后又叫来几个儿子,询问他们该怎么处理火铳一事?
火铳要是在民间肆无忌惮起来,很有可能影响满人的统治权,这东西要是用来刺杀,防都防不住,可要是虽然这样禁止火铳发展,那么洋人迟早会凭借着武器之利打上门来,这一点没人会怀疑。
那么眼下的禁火器,无异于饮鹫止渴,结果就是给后世子孙埋下灾祸。
不同于其他皇子纷纷给皇帝出主意,四爷看到所谓的“西洋”先进火铳时心里就起了疑。
盖因这些火铳,十分像他前两年从辽东地带缴收到的。
那批火铳也是钢铁打造,火弹连珠,之前他一直怀疑这批火器跟安佳氏有关,所以便将这件事给隐藏了起来,就算呈给皇帝的折子也是避重就轻,只说这些火器远远不如大清所研制的,都是从罗刹鬼那边走私过来的。
这回四爷再次从皇帝手中看到了这些火铳,且这些火铳还是在新大陆发现的,四爷不得不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安佳氏的手笔。
不同于其他人想要在皇帝面前露脸积极出主意,四爷闷不吭声一言不发。
几位皇子积极踊跃的发言,皇帝被吵得有些脑疼,便让几个儿子回去,将各自的想法整理出来,呈折子给他。
四爷离开畅春园之后就回到了圆明园,回到圆明园时他脸色很是凝重,特别是他来到敏宁院子的时候,那脸色阴沉的都快滴出水来。
敏宁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