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
东北王大元帅却一身戎装的坐在书房里,他腰背挺直,目光囧囧,胸章佩刀配枪一件都没有落下,可见是有极强的戒备心理,处在十分危险的状态下。
书房里还坐着几个同样装束的军人,一个长袍马褂,一个西装革履。其中的西装革履正在回报:
“俄国方面,卑职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他们的大使透露,有可能把中东铁路卖给我们。”
现在国内的铁路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出资修建的,他们不赚回百倍的利润是不会放手的,所以各地的保路运动都闹得很激烈。罢工算是小事情,武装暴动每年也能有几次。
中东铁路是沙俄修建在东北一地的铁路,这条铁路影响重大,使得满洲里和哈尔滨从普通小城发展成商贸兴旺的一线城市。
苏俄已经继承了沙俄对这条铁路的权益。通过这条铁路,每天源源不断的把收集到的物资运回苏俄去。
长袍马褂说了一句丧气的话:
“鄙人也有所耳闻,现在日本和苏俄都要主张铁路国有化的。除了价钱之外,恐怕也有很多的额外要求。”
东北王也露出吃惊的表情来:
“卖铁路,他们有什么条件?”
西装革履详细的解释:
“那个大使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甚至价格也是好商量的,他提议过找银行贷款或者干脆分期付款都可以,诚意十分充足。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大使已经回复了大帅的帖子,会准时过来参加,到时候大帅可以亲自做决定。”
东北王以海陆空三军大元帅的名义向东北舞台上的各路牛鬼蛇神发了帖子,邀请他们参加官邸的中秋宴会,每年都会来上这样三两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宣示,他才是东北一地的主人。
东北王点头:
“那你就和他们先谈着,尽量把底细都问出来。”
西装革履继续评点说:
“要说俄国人的底细,他们一直是拉拢我们来对抗日本人的,但是日本人的开出的价格貌似要更高一些。”
东北王再次询问:
“日本大使回复中秋宴会的请帖了吗?”
长袍马褂回报:
“不光是大使回复了,就连他们的商贸总会,轮船邮电局,佛教协会,中日名媛慈善会都表示会过来的,他们每年都这样。所以我们宴会上还准备了日本歌舞。”
东北王站起来,把一条条的命令发布出去:
“再发电给小六子,让他一定要把大庆的高校长带来参加宴会,他也要全程陪同过来,以后就不必回去大庆了。”
小六子是东北王大公子的昵称。
“发电给郭松龄,让他再多添加三个师的兵力,布防在山海关!”
在东北王的心目中,日俄都是来送礼的后援,他主要防备的,居然是关内的国民军。
------------
478东北舞台上的牛鬼蛇神们(十)
苏俄,克林姆林宫第一领袖的红色办公室,斯太林抽着一根大烟斗,翻看今天的笑话。
斯太林正在一个小礼堂里发表讲话。一次停顿的时候,听众里有人打喷嚏。
斯太林抬起头问:“谁打的喷嚏?”
没人应答。
斯太林命令卫兵将最后一排的人押出礼堂,全部枪毙。
斯太林继续问:“现在告诉我,谁打的喷嚏?“
还是没有人应答。
斯太林又命令卫兵将最后三排人押出礼堂,枪声再次大作。
斯太林又问:“现在告诉我!谁打的喷嚏?”
第二排一个戴眼镜的小个子举起手来说:“呃,是我打的,同志。”
对此,斯太林回应说:“注意身体,多补充水分。”
对革命的同志表达了关心之后,斯太林继续他的讲话了。
……
斯太林很不喜欢这个笑话,他觉得这个消息一定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流传出来了,可见思想问题还需要再抓紧一下。
比较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今天笑话的数量不算多,可以快速的看完。再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和日本的谈判进行的很顺利。
处理完了最要紧的几份文件,斯太林在他的红色办公室召见了一些亲密下属,把和日本谈判的最新进程公布了一遍。
大部分同志都比较高兴:
“尽快处理完远东满洲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不听话的波兰身上。”
波兰也是一个大而穷的邻国,一战前后一直跟苏俄有争执。
另外还有一些同志是比较务实的:
“如果不能在谈判协议最后签署之前卖掉满洲的铁路,铁路的问题还需要另签协议。”
铁路是苏俄在中国满洲的重要资产,他们当然不喜欢被日本人觊觎。
斯太林点头,拿出一份文件传给大家:
“铁路也谈的差不多了,可以卖给满洲的东北王,他很有兴趣。”
同志们互相看看,最后才有一个出头鸟站了出来:
“我们真的要放弃中国吗?越来越多的叛徒跑去了那里,他们甚至在谋划成立一支反扑部队。而且中国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山东先生的制药和油田。”
斯太林放下烟斗,忽然鼓起掌来:
“你考虑的很周到,我们当然不会放弃中国的利益。暂时技术性的退出远东的满洲之后,我们还会投资支持他们南部地区的革命军。”
在场所有的同志都站立起来,对斯太林表示倾佩之情:
“高瞻远瞩,见识卓越,斯太林同志万岁!”
斯太林算是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物,可以驾驭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目前正在国内推行个人崇拜。他的亲信们肯定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支持这种个人崇拜。
斯太林还给了众人一个军礼:
“为人民服务!”
一场小仪式结束,大家重新坐下,斯太林接着说道:
“山东先生对俄国人表达出很多好感,他的药厂和油田大量使用了俄国人做工程师和工人,他到底是想支持那些叛徒,还是对我们
东北王大元帅却一身戎装的坐在书房里,他腰背挺直,目光囧囧,胸章佩刀配枪一件都没有落下,可见是有极强的戒备心理,处在十分危险的状态下。
书房里还坐着几个同样装束的军人,一个长袍马褂,一个西装革履。其中的西装革履正在回报:
“俄国方面,卑职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他们的大使透露,有可能把中东铁路卖给我们。”
现在国内的铁路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出资修建的,他们不赚回百倍的利润是不会放手的,所以各地的保路运动都闹得很激烈。罢工算是小事情,武装暴动每年也能有几次。
中东铁路是沙俄修建在东北一地的铁路,这条铁路影响重大,使得满洲里和哈尔滨从普通小城发展成商贸兴旺的一线城市。
苏俄已经继承了沙俄对这条铁路的权益。通过这条铁路,每天源源不断的把收集到的物资运回苏俄去。
长袍马褂说了一句丧气的话:
“鄙人也有所耳闻,现在日本和苏俄都要主张铁路国有化的。除了价钱之外,恐怕也有很多的额外要求。”
东北王也露出吃惊的表情来:
“卖铁路,他们有什么条件?”
西装革履详细的解释:
“那个大使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甚至价格也是好商量的,他提议过找银行贷款或者干脆分期付款都可以,诚意十分充足。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大使已经回复了大帅的帖子,会准时过来参加,到时候大帅可以亲自做决定。”
东北王以海陆空三军大元帅的名义向东北舞台上的各路牛鬼蛇神发了帖子,邀请他们参加官邸的中秋宴会,每年都会来上这样三两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宣示,他才是东北一地的主人。
东北王点头:
“那你就和他们先谈着,尽量把底细都问出来。”
西装革履继续评点说:
“要说俄国人的底细,他们一直是拉拢我们来对抗日本人的,但是日本人的开出的价格貌似要更高一些。”
东北王再次询问:
“日本大使回复中秋宴会的请帖了吗?”
长袍马褂回报:
“不光是大使回复了,就连他们的商贸总会,轮船邮电局,佛教协会,中日名媛慈善会都表示会过来的,他们每年都这样。所以我们宴会上还准备了日本歌舞。”
东北王站起来,把一条条的命令发布出去:
“再发电给小六子,让他一定要把大庆的高校长带来参加宴会,他也要全程陪同过来,以后就不必回去大庆了。”
小六子是东北王大公子的昵称。
“发电给郭松龄,让他再多添加三个师的兵力,布防在山海关!”
在东北王的心目中,日俄都是来送礼的后援,他主要防备的,居然是关内的国民军。
------------
478东北舞台上的牛鬼蛇神们(十)
苏俄,克林姆林宫第一领袖的红色办公室,斯太林抽着一根大烟斗,翻看今天的笑话。
斯太林正在一个小礼堂里发表讲话。一次停顿的时候,听众里有人打喷嚏。
斯太林抬起头问:“谁打的喷嚏?”
没人应答。
斯太林命令卫兵将最后一排的人押出礼堂,全部枪毙。
斯太林继续问:“现在告诉我,谁打的喷嚏?“
还是没有人应答。
斯太林又命令卫兵将最后三排人押出礼堂,枪声再次大作。
斯太林又问:“现在告诉我!谁打的喷嚏?”
第二排一个戴眼镜的小个子举起手来说:“呃,是我打的,同志。”
对此,斯太林回应说:“注意身体,多补充水分。”
对革命的同志表达了关心之后,斯太林继续他的讲话了。
……
斯太林很不喜欢这个笑话,他觉得这个消息一定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流传出来了,可见思想问题还需要再抓紧一下。
比较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今天笑话的数量不算多,可以快速的看完。再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和日本的谈判进行的很顺利。
处理完了最要紧的几份文件,斯太林在他的红色办公室召见了一些亲密下属,把和日本谈判的最新进程公布了一遍。
大部分同志都比较高兴:
“尽快处理完远东满洲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不听话的波兰身上。”
波兰也是一个大而穷的邻国,一战前后一直跟苏俄有争执。
另外还有一些同志是比较务实的:
“如果不能在谈判协议最后签署之前卖掉满洲的铁路,铁路的问题还需要另签协议。”
铁路是苏俄在中国满洲的重要资产,他们当然不喜欢被日本人觊觎。
斯太林点头,拿出一份文件传给大家:
“铁路也谈的差不多了,可以卖给满洲的东北王,他很有兴趣。”
同志们互相看看,最后才有一个出头鸟站了出来:
“我们真的要放弃中国吗?越来越多的叛徒跑去了那里,他们甚至在谋划成立一支反扑部队。而且中国的利润也越来越丰厚,山东先生的制药和油田。”
斯太林放下烟斗,忽然鼓起掌来:
“你考虑的很周到,我们当然不会放弃中国的利益。暂时技术性的退出远东的满洲之后,我们还会投资支持他们南部地区的革命军。”
在场所有的同志都站立起来,对斯太林表示倾佩之情:
“高瞻远瞩,见识卓越,斯太林同志万岁!”
斯太林算是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物,可以驾驭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目前正在国内推行个人崇拜。他的亲信们肯定会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支持这种个人崇拜。
斯太林还给了众人一个军礼:
“为人民服务!”
一场小仪式结束,大家重新坐下,斯太林接着说道:
“山东先生对俄国人表达出很多好感,他的药厂和油田大量使用了俄国人做工程师和工人,他到底是想支持那些叛徒,还是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