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些担心。
这刀枪无眼,而那场战争打得格外艰苦,伤亡人数可是不少。所以开过去的队
伍,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写了遗书的。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也令人振奋。
可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了,还是令人感到惋惜。
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建国初期,就是这么一仗,却打出了世界级的威风。
也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
后世的老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与这场战争有关。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该忘却
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
他们永远值得敬仰,也值得后人缅怀。
担心也好,牵挂也罢。
对农户们来说,这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一连踅摸了几个月,章存林在镇子上终于寻到了一处宅子。
本来是想寻两处的,可合适的只有那么一处。
他想了个法子,在宅子中间拉了一道篱笆,又开了个小门,算是两处。还找人
丈量了一下,把地契和房契也给分成了两份。
这事是瞒着村里人的。
虽然早晚会被人知晓,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到了十一月初,家里忽然收到了叶先生的来信。
说他在报馆里工作,一切安好。
又问了他们一家。
包括冬娃在内,都问候了一圈。
还邀请他们,有机会了来省城逛逛。
章存林读了信,高兴得不得了。
这叶先生还记得他们一家?
这是去报馆工作了?
百忙之中,还写了信过来?
崔腊梅呢,在登记那天也见过这位年轻俊气的教书先生。
心里也着实感激。
结婚前,存林收到了叶先生从省城寄过来的一份礼物——一幅绸子被面,红彤彤
的,透着一股喜气儿。
就把被面送给了她。
她拿这被面做了一床棉被,当嫁妆带了过来。
现在就在床上摆着呢。
每日看着,就会念叨两句。
徐甜甜也读了信。
虽然她是被问候的一员,可还是能看出他的感激。
她想,这就足够了。
他提到的那场战争,已经开始了。
至于何时才能结束?
她只记得一个大概时间。
而叶先生似乎很关心那个时间?
她想,要不要写封回信说一下?
只是贸然写信,恐怕不妥。
得想出个法子才好。
*
在期盼中,叶抒文终于收到了回信。
信是启康写的,用的是章大叔的语气。他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也问候
了他这边,希望他有机会了再回来看看。
他把信细细读了一遍,未看到任何关于战争的字眼。
他不肯死心,又读了一遍。
可还是没什么发现。
难道,她未看懂他的意思?
可她那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叶抒文摊开信,看了又看。
终于在信的背面发现了几个用铅笔写的小字:1950年—1953年。接着,在信的
右下角也发现了“1953年”的字样。
原来,她看明白了。
是他未发现而已。
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做地下工作的。
而她做起来,似乎更加老练。
这是天生的吗?
对她的钦佩,不禁又多了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青年,都纷纷报了名。
当然,也不是报了名就能被录用的。
一场严格的审核开始了。
对叶抒文而言,前一阵跟着主编去京城参加业务培训,给他增加了不少筹码。
政审时,他家里虽然挂着个富农名号,可还算可靠。
这时候,还没有“海外关系”的说法。
他也有幸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这个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可比起那些在一线拼杀的指战员们,又算得了什么?
叶抒文和几位年轻记者一起上了光荣榜。
在文化界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林美华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心里一揪。
想立刻跑去阻止他。
抒文这是想干啥?
别人躲还来不及呢,可他竟上赶着自愿报名参加?
这不是去送死吗?
可到了叶家大门外,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她没有勇气去面对他。
她也没那个资格去阻止他。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她躲在树后,望着院里的那栋红砖小楼。
二楼的那扇窗户是那么熟悉,飘着两幅白纱窗帘,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这是昔日,她亲手挑选的。
可这一切,已离她远去了。
*
到了十二月初,这批文化青年被集中到了一起,参加封闭集训。
集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战地报导,一个是安全防护和自卫能力。
负责集训的教官,神情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组织上批
准你们奔赴前线,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的,而是希望你们能亲身体验一下战争的残
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你们的价值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把一
线的战况及时发回国内,从而鼓舞后方的士气……所以在集训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
动作规范,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知道枪炮是不长眼睛的,唯有自
这刀枪无眼,而那场战争打得格外艰苦,伤亡人数可是不少。所以开过去的队
伍,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是写了遗书的。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也令人振奋。
可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了,还是令人感到惋惜。
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
建国初期,就是这么一仗,却打出了世界级的威风。
也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
后世的老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与这场战争有关。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该忘却
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雄们。
他们永远值得敬仰,也值得后人缅怀。
担心也好,牵挂也罢。
对农户们来说,这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一连踅摸了几个月,章存林在镇子上终于寻到了一处宅子。
本来是想寻两处的,可合适的只有那么一处。
他想了个法子,在宅子中间拉了一道篱笆,又开了个小门,算是两处。还找人
丈量了一下,把地契和房契也给分成了两份。
这事是瞒着村里人的。
虽然早晚会被人知晓,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到了十一月初,家里忽然收到了叶先生的来信。
说他在报馆里工作,一切安好。
又问了他们一家。
包括冬娃在内,都问候了一圈。
还邀请他们,有机会了来省城逛逛。
章存林读了信,高兴得不得了。
这叶先生还记得他们一家?
这是去报馆工作了?
百忙之中,还写了信过来?
崔腊梅呢,在登记那天也见过这位年轻俊气的教书先生。
心里也着实感激。
结婚前,存林收到了叶先生从省城寄过来的一份礼物——一幅绸子被面,红彤彤
的,透着一股喜气儿。
就把被面送给了她。
她拿这被面做了一床棉被,当嫁妆带了过来。
现在就在床上摆着呢。
每日看着,就会念叨两句。
徐甜甜也读了信。
虽然她是被问候的一员,可还是能看出他的感激。
她想,这就足够了。
他提到的那场战争,已经开始了。
至于何时才能结束?
她只记得一个大概时间。
而叶先生似乎很关心那个时间?
她想,要不要写封回信说一下?
只是贸然写信,恐怕不妥。
得想出个法子才好。
*
在期盼中,叶抒文终于收到了回信。
信是启康写的,用的是章大叔的语气。他把家里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也问候
了他这边,希望他有机会了再回来看看。
他把信细细读了一遍,未看到任何关于战争的字眼。
他不肯死心,又读了一遍。
可还是没什么发现。
难道,她未看懂他的意思?
可她那么聪明,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
叶抒文摊开信,看了又看。
终于在信的背面发现了几个用铅笔写的小字:1950年—1953年。接着,在信的
右下角也发现了“1953年”的字样。
原来,她看明白了。
是他未发现而已。
这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做地下工作的。
而她做起来,似乎更加老练。
这是天生的吗?
对她的钦佩,不禁又多了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青年,都纷纷报了名。
当然,也不是报了名就能被录用的。
一场严格的审核开始了。
对叶抒文而言,前一阵跟着主编去京城参加业务培训,给他增加了不少筹码。
政审时,他家里虽然挂着个富农名号,可还算可靠。
这时候,还没有“海外关系”的说法。
他也有幸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这个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可比起那些在一线拼杀的指战员们,又算得了什么?
叶抒文和几位年轻记者一起上了光荣榜。
在文化界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林美华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心里一揪。
想立刻跑去阻止他。
抒文这是想干啥?
别人躲还来不及呢,可他竟上赶着自愿报名参加?
这不是去送死吗?
可到了叶家大门外,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她没有勇气去面对他。
她也没那个资格去阻止他。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她躲在树后,望着院里的那栋红砖小楼。
二楼的那扇窗户是那么熟悉,飘着两幅白纱窗帘,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这是昔日,她亲手挑选的。
可这一切,已离她远去了。
*
到了十二月初,这批文化青年被集中到了一起,参加封闭集训。
集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战地报导,一个是安全防护和自卫能力。
负责集训的教官,神情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组织上批
准你们奔赴前线,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的,而是希望你们能亲身体验一下战争的残
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你们的价值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把一
线的战况及时发回国内,从而鼓舞后方的士气……所以在集训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
动作规范,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知道枪炮是不长眼睛的,唯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