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6
廉被套了话。欧罗巴的天主教势力之猖狂很快让大晋君臣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她出于前世的记忆而见了窦安东一面的同时,她的臣子已经从威廉的嘴巴里面捞出了一切。
窦安东和威廉很快就被秘密处死,连尸首也丢到了安乐堂,一把火,烧成了骨灰。
因为这两个人,原先对扩建南海水师的大晋臣子们闭上了嘴巴。之前他们可是以国库收入严重不足为由,坚决抵制贾琰的扩张南海水师的主张。
不过,传教士被囚禁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印度洋上。这个时候,在欧罗巴可以说是天主教一家独大,就是作为新教教宗的女儿,英吉利的女王也不得不摆出自己既不是天主教徒也不是新教徒,利用政|府的力量来运作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说有传教士在远东受难,那些商人哪里受得了?
因此他们气势汹汹地集结起来,往大晋的南海而来。
事后,大晋的枢密院对这次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大晋方面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方,完全是因为对方不过是一群商人,而不是真正的军队。就跟大晋的民船用的是普通的帆船,而大晋的军方用的是桨轮船一样,对方也很有可能如此:军队用铁甲船,而民船用帆船。
此其一。大晋靠的是铁甲船的铁甲和速度硬生生地撞沉了对方。
其二,对方的武器比大晋方面更加先进,尤其是火炮。
因为是装载在民船上的,所以弹药是实心的,可是也难说欧罗巴没有会炸裂的弹药。
不是没有人高呼着“你们没有证据”,但是很多大臣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家都把船开到大晋的家门口了,大晋却连人家的大本营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危机。
当然,每一任的户部尚书,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也永远只有一个:没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为薛宝钗的丈夫,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元寿终于放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南洋有很多名贵的木料和香料,尤其是小叶紫檀、沉香,这些珍贵的树木需要上百年才能够长成,在大晋,包括琼州之地已经近乎枯竭,反而是南洋,那些岛屿之上,遍地都是。南洋和西洋的色目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木头的价值,直接拿这些珍贵的木料用来烧火,种植什么豆子……
这一报告,让群臣目瞪口呆。
太上皇禅位之前就已经开了海禁,如今,大晋沿海各市舶司每年岁入超过七百万白银。这还是明面上的赋税,还不算其他的。比方说,皇家船队每年给皇家内库带来的收入。
南洋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小叶紫檀、沉香、黄花梨等名贵的木料,鉴于大晋的婚嫁风俗,以及火轮船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想象大晋可以得到的利润。
“……户部担心的军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些岛屿上的出产,足够扩建水师所需。而色目人若是在这些岛屿上安营扎寨,他们完全可以就近补给,骚扰我大晋海疆,就跟过去的倭寇一样。”
陈元寿最后如此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的话,引起了福宁殿内一片窃窃私语。
皇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大臣们,有摇头的,也有点头的,但是,反对明显没有方才那么激烈了。
至少,枢密院那边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须占领这些岛屿。
问题是:人口。
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人口呢?南洋的那些岛屿看着不大,可数量不少啊。若是少少地只迁徙几百人过去,怕是根本就没什么用。怎么也要迁徙两三百户吧。
那么,人口怎么来呢?
而大臣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原的人口大量外迁,那么,作为国内的大地主的他们,手里的国土会不会贬值呢?
对,大晋的土地价格在波动性地涨了一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的兆头了。在过去,大晋的土地价格不是没有降价的情况,可是,那都是灾荒之年,百姓逃难之后才出现的情况。而且局限于某处地域。而如今却是太平之年,没有任何的灾荒,大晋的土地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降价之兆,这如何叫在座的这些读作臣子写作大地主的家伙不着急呢?
第312章
大晋朝野上下再度出现了分裂。在贾琰从这两个传教士的口中知道了正确的时间线的同时, 大晋朝野上上下下, 尤其是那些臣子们, 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最聪明和最愚蠢的地主阶层联合了起来。这中间的愚者认为,那些平民们离开了大晋本土去了海外, 就等于这些平民的土地空了出来, 而这些土地, 最后肯定会落到他们这些地主的手里。这就等于说,给了他们土地扩张的机会。而最聪明的地主阶层出来的官员,以及接近他们这个阶层的官员们则认为,自古以来,土地兼并, 最后的结果, 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土地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即便一样程度的灾荒, 包括旱灾和水灾,到了王朝后期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就越大, 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就越多,最后给国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因为被饥饿逼疯了的百姓,最后肯定会铤而走险,走上吃人的道路。
所以, 才会有王朝越是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王朝末路的时候人民的生活就越加凄惨的话。
而避免王朝没落的办法是什么?要么, 就是让国家的土地变多,要么,就是让人口降下来。
前者,在历史上只出现于王朝的上升期,而后者,除了灾荒对人口的消耗之外,似乎也只有发动战争?
只不过,在今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在王朝中兴时期,同时达到增加国家土地面积和让人口密度下降这两件事。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智者和愚者是最难说服的,不过,后者也许不能去说服别人,但是坚守自己的想法却是可以的,而前者,他们不但能够坚守自己的想法,要他们做到说服别人也不是不可能。
经过激烈的长达半个月的争吵之后,大晋的朝廷终于拿出了一致的方案。跟贾琰的期望不同,贾琰希望大晋能够在满啦噶建立港口和军港,把整个南海正式地、彻底地纳入大晋的掌控之中。可是她的臣子们并不同意她的观点。他们只同意在南海投放五支舰队,协助中原百姓往海外诸岛的迁徙。
当皇帝来跟贾琰汇报的时候,贾琰正在给太上皇擦脸。十年前还能够去宁寿宫花园里散散步的太上皇,如今就跟植物人差不多,每天的梳洗、吃饭都需要人伺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的现状,让大多数人都不忍目睹,就连皇帝都不忍看到这样的父亲。皇
在她出于前世的记忆而见了窦安东一面的同时,她的臣子已经从威廉的嘴巴里面捞出了一切。
窦安东和威廉很快就被秘密处死,连尸首也丢到了安乐堂,一把火,烧成了骨灰。
因为这两个人,原先对扩建南海水师的大晋臣子们闭上了嘴巴。之前他们可是以国库收入严重不足为由,坚决抵制贾琰的扩张南海水师的主张。
不过,传教士被囚禁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印度洋上。这个时候,在欧罗巴可以说是天主教一家独大,就是作为新教教宗的女儿,英吉利的女王也不得不摆出自己既不是天主教徒也不是新教徒,利用政|府的力量来运作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说有传教士在远东受难,那些商人哪里受得了?
因此他们气势汹汹地集结起来,往大晋的南海而来。
事后,大晋的枢密院对这次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大晋方面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方,完全是因为对方不过是一群商人,而不是真正的军队。就跟大晋的民船用的是普通的帆船,而大晋的军方用的是桨轮船一样,对方也很有可能如此:军队用铁甲船,而民船用帆船。
此其一。大晋靠的是铁甲船的铁甲和速度硬生生地撞沉了对方。
其二,对方的武器比大晋方面更加先进,尤其是火炮。
因为是装载在民船上的,所以弹药是实心的,可是也难说欧罗巴没有会炸裂的弹药。
不是没有人高呼着“你们没有证据”,但是很多大臣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家都把船开到大晋的家门口了,大晋却连人家的大本营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危机。
当然,每一任的户部尚书,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也永远只有一个:没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为薛宝钗的丈夫,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元寿终于放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南洋有很多名贵的木料和香料,尤其是小叶紫檀、沉香,这些珍贵的树木需要上百年才能够长成,在大晋,包括琼州之地已经近乎枯竭,反而是南洋,那些岛屿之上,遍地都是。南洋和西洋的色目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木头的价值,直接拿这些珍贵的木料用来烧火,种植什么豆子……
这一报告,让群臣目瞪口呆。
太上皇禅位之前就已经开了海禁,如今,大晋沿海各市舶司每年岁入超过七百万白银。这还是明面上的赋税,还不算其他的。比方说,皇家船队每年给皇家内库带来的收入。
南洋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小叶紫檀、沉香、黄花梨等名贵的木料,鉴于大晋的婚嫁风俗,以及火轮船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想象大晋可以得到的利润。
“……户部担心的军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些岛屿上的出产,足够扩建水师所需。而色目人若是在这些岛屿上安营扎寨,他们完全可以就近补给,骚扰我大晋海疆,就跟过去的倭寇一样。”
陈元寿最后如此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的话,引起了福宁殿内一片窃窃私语。
皇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大臣们,有摇头的,也有点头的,但是,反对明显没有方才那么激烈了。
至少,枢密院那边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须占领这些岛屿。
问题是:人口。
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人口呢?南洋的那些岛屿看着不大,可数量不少啊。若是少少地只迁徙几百人过去,怕是根本就没什么用。怎么也要迁徙两三百户吧。
那么,人口怎么来呢?
而大臣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原的人口大量外迁,那么,作为国内的大地主的他们,手里的国土会不会贬值呢?
对,大晋的土地价格在波动性地涨了一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的兆头了。在过去,大晋的土地价格不是没有降价的情况,可是,那都是灾荒之年,百姓逃难之后才出现的情况。而且局限于某处地域。而如今却是太平之年,没有任何的灾荒,大晋的土地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降价之兆,这如何叫在座的这些读作臣子写作大地主的家伙不着急呢?
第312章
大晋朝野上下再度出现了分裂。在贾琰从这两个传教士的口中知道了正确的时间线的同时, 大晋朝野上上下下, 尤其是那些臣子们, 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最聪明和最愚蠢的地主阶层联合了起来。这中间的愚者认为,那些平民们离开了大晋本土去了海外, 就等于这些平民的土地空了出来, 而这些土地, 最后肯定会落到他们这些地主的手里。这就等于说,给了他们土地扩张的机会。而最聪明的地主阶层出来的官员,以及接近他们这个阶层的官员们则认为,自古以来,土地兼并, 最后的结果, 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土地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即便一样程度的灾荒, 包括旱灾和水灾,到了王朝后期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就越大, 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就越多,最后给国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因为被饥饿逼疯了的百姓,最后肯定会铤而走险,走上吃人的道路。
所以, 才会有王朝越是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王朝末路的时候人民的生活就越加凄惨的话。
而避免王朝没落的办法是什么?要么, 就是让国家的土地变多,要么,就是让人口降下来。
前者,在历史上只出现于王朝的上升期,而后者,除了灾荒对人口的消耗之外,似乎也只有发动战争?
只不过,在今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在王朝中兴时期,同时达到增加国家土地面积和让人口密度下降这两件事。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智者和愚者是最难说服的,不过,后者也许不能去说服别人,但是坚守自己的想法却是可以的,而前者,他们不但能够坚守自己的想法,要他们做到说服别人也不是不可能。
经过激烈的长达半个月的争吵之后,大晋的朝廷终于拿出了一致的方案。跟贾琰的期望不同,贾琰希望大晋能够在满啦噶建立港口和军港,把整个南海正式地、彻底地纳入大晋的掌控之中。可是她的臣子们并不同意她的观点。他们只同意在南海投放五支舰队,协助中原百姓往海外诸岛的迁徙。
当皇帝来跟贾琰汇报的时候,贾琰正在给太上皇擦脸。十年前还能够去宁寿宫花园里散散步的太上皇,如今就跟植物人差不多,每天的梳洗、吃饭都需要人伺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的现状,让大多数人都不忍目睹,就连皇帝都不忍看到这样的父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