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身后局势陡变,小殓、大殓都没有亲属参与,只有皇后孤身相送,连徐循都被劝住了,免得一露面,又生波澜。徐循思及此,亦有几分叹息,对襄王离京的消息,也未能打起什么精神。
“一切只看明日了。”她揉着眉心,有一丝疲倦,“内阁那里,应该是会漏夜把消息送往清宁宫。有一个晚上的思量,老娘娘应该也足以下定决心,若要妥协,当然是越早越好,就是不想妥协……”
皇后往内院方向看了一眼,也点了点头,肃然道,“我已经召集忠勇内侍把守宫闱,有冯恩在,应该出不了什么幺蛾子。”
现 在皇位归属不明,皇帝玉玺,已经失去作用,到底是太后印还是皇后印管用,就得看个人分辨了。除非有禁卫做出冲击后宫的蠢事,否则,得了习武内侍的人,便是 得了后宫的安全。在冯恩倒向栓儿这方以后,坤宁宫已经是稳如泰山,甚至有了冲击清宁宫的实力。当然这么做只能落人口实,兼且刺激太后的情绪,更是让天下人 都看后宫的笑话,是以不论皇后还是徐循,都没有为此不智之事,只是调集了一些习武的内侍,把守在坤宁宫外围护身。
“快二更天……宫门早下千两了。”徐循目光有几分幽深,“城门应该也下了锁,夜禁开始,今晚,不会有什么大变动了。”
若 说村庄,那当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一落山,就很少有人在外走动,小城镇内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夜禁一说,但到了晚上,除了个别特殊场所,不然大部分 居民也都不会浪费灯油,泰半也早早入睡。到了通衢大城,便有夜禁制度了,具体时辰因地制宜,至于京城么,每年除了元宵节前后半个月以外,都严格遵守夜禁制 度,一更三点鼓楼暮鼓一响,大路口一律拦上栅栏,要自由通行,那就除非是特权阶级了,直到五更三点钟楼敲了晨钟,栅栏撤去打开,众人方才能够自在出行。
这 夜禁一开始,除非有天大的祸事、急事,不然谁也不会召人进宫。否则,激起的就是全城的惊慌和谈论,京城里生活了这么多人,随便激起一个恐慌,踏死的人怕不 都要有上百,若有人乘势作乱放火烧屋,只怕展眼就是大祸。这样的事,在这时极为多见,皇后等人在民间时,也常听说,闻言便点头道,“不错,都早些休息吧, 且等明日了。”
说着,便和徐循道别,分手往各自的卧室去了。坤宁宫占地广大,多住下三个主子,也完全铺排得下。
徐循回到自己屋里,见钱嬷嬷、齐养娘和韩女史,正看着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写字,便道,“这当口,还不忘记功课呢?”
点点扭过脸来,道,“姆姆说,天冷,咱们不能守灵,便在屋里给爹抄些佛经祈福,也是一样的。”
她 年纪虽幼小,脾气也执拗任性,但却不是愚钝之辈,早在夏天便已经知道什么是死,也知道疟疾会死人,所以她和壮儿要在屋里躲着怕染病。对皇帝去世的消息,接 受得很快,孩童天性赤诚,一旦知道父亲已经离自己而去,再不能回来,初几日黯然神伤,含悲落泪,这几天已经好得多了,虽然没有大说大笑,但唇边已经偶尔露 出微笑。这时说要给父亲抄经,隐隐也透了肃然,仿佛真能因此寄托几分思念似的。
徐循在心里叹了口气,摸了摸她的头,道,“那你们好好写,累了就去休息吧,也别勉强。”
说着,便看了看两个孩子只能勉强说是规整的字迹,又说,“壮儿别和姐姐比,你年纪小,写字慢,少写点也不要紧的。”
壮 儿毕竟比姐姐小了两岁,现在握笔都有点吃力,抄经讲究心诚,字体大小都要一致,大冷的天,他鼻尖上都沁出了汗,听到徐循的话,方才点了点头,放松了下来。 徐循见此,心中也是暗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父亲的去世,壮儿表现出的悲伤,只怕多数都是随个大流,真要说心底有什么太深的触动,却也是没有的。就不 知道皇帝最看重的栓儿,此时又能否为他的去世感到一丝悲伤了。
自从到了坤宁宫,她便欲带儿女们一道睡,不想两个小孩子和自己养娘睡惯了,倒都不愿和徐循睡在一处,这让她又有些安心,又有些不舍。几次三番,想要教导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生怕被儿女们察觉了异状。
别 人不说,就说壮儿,那可是个打探消息的好手,在这样人心浮动的时刻,徐循还真没把握能把他们死死瞒住,而若是提前知晓此事,就怕孩子们慌乱起来,又要闹出 风波,甚或是在心中埋下了对太后、皇后的仇恨种子。——这世道,做小辈的要为难长辈,自己先就要添了无数的烦恼,即使她难逃一死,却也不愿让孩子们怨上长 辈,为日后的生活,种下层层的忧患。
这一晚上,除了几个孩子以外,怕是根本也没人能睡好。徐循睡到半夜,又爬起身来,将自己写给两个孩子的信看了又看,再多添了许多言语。不知不觉间,天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她望了窗子一眼,轻轻叹了口气,又将信纸封好收了,起身梳洗过了,去吃早饭。
吃过早饭,几个孩子又去抄经。徐循和皇后相对而坐,彼此都沉默无言,屋内气氛,仿若夏日午后,雷雨欲下未下时一样,沉闷得让人窒息。也不知等了多久,忽有人奔来道,“娘娘!干清宫有动静了!”
干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不过隔了一个广场而已,有点风吹草动,当然都很好查知。皇后精神一振,“怎么!”
“有人进去洒扫布置。”那宫女匆匆报了出来。
很快,消息连珠价又传了进来——宫里有人声了、宫里摆开仪仗了、诸大臣入宫了了——
最后,仿佛天籁一般的,终于从九天外传来了一句:“老娘娘带着栓儿进去了!”
除 非太后练就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绝世武功,欲在干清宫内把诸大臣和栓儿一起击杀,否则,这奇峰突起、波澜重重的皇位之争,应当是彻底画下句号 了。一旦确认栓儿乃是嗣皇帝,行过登基大典,太后势必不能再把他贴身关在清宁宫里,和外界断绝联系,皇后自然会做出种种布置,确保栓儿的康健。
徐 循和皇后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放松。徐循心里,亦有些惘然——此事终于结束,她到底还是推了一把,帮着大哥的孩子登上了皇位,可要说这孩子 是否就比襄王更适合做一国之君,却是连她自己都无法肯定。未来就像是掩盖在重重迷雾之中,她从未有过现在这样强烈的感觉:正是她的一举一动,影响了天下的 进程。
诚然,没有她,只怕文臣宁愿和太后翻脸,使人强抢栓儿,甚或是拥立壮儿,也不可能令襄王
“一切只看明日了。”她揉着眉心,有一丝疲倦,“内阁那里,应该是会漏夜把消息送往清宁宫。有一个晚上的思量,老娘娘应该也足以下定决心,若要妥协,当然是越早越好,就是不想妥协……”
皇后往内院方向看了一眼,也点了点头,肃然道,“我已经召集忠勇内侍把守宫闱,有冯恩在,应该出不了什么幺蛾子。”
现 在皇位归属不明,皇帝玉玺,已经失去作用,到底是太后印还是皇后印管用,就得看个人分辨了。除非有禁卫做出冲击后宫的蠢事,否则,得了习武内侍的人,便是 得了后宫的安全。在冯恩倒向栓儿这方以后,坤宁宫已经是稳如泰山,甚至有了冲击清宁宫的实力。当然这么做只能落人口实,兼且刺激太后的情绪,更是让天下人 都看后宫的笑话,是以不论皇后还是徐循,都没有为此不智之事,只是调集了一些习武的内侍,把守在坤宁宫外围护身。
“快二更天……宫门早下千两了。”徐循目光有几分幽深,“城门应该也下了锁,夜禁开始,今晚,不会有什么大变动了。”
若 说村庄,那当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一落山,就很少有人在外走动,小城镇内也差不多,虽然没有夜禁一说,但到了晚上,除了个别特殊场所,不然大部分 居民也都不会浪费灯油,泰半也早早入睡。到了通衢大城,便有夜禁制度了,具体时辰因地制宜,至于京城么,每年除了元宵节前后半个月以外,都严格遵守夜禁制 度,一更三点鼓楼暮鼓一响,大路口一律拦上栅栏,要自由通行,那就除非是特权阶级了,直到五更三点钟楼敲了晨钟,栅栏撤去打开,众人方才能够自在出行。
这 夜禁一开始,除非有天大的祸事、急事,不然谁也不会召人进宫。否则,激起的就是全城的惊慌和谈论,京城里生活了这么多人,随便激起一个恐慌,踏死的人怕不 都要有上百,若有人乘势作乱放火烧屋,只怕展眼就是大祸。这样的事,在这时极为多见,皇后等人在民间时,也常听说,闻言便点头道,“不错,都早些休息吧, 且等明日了。”
说着,便和徐循道别,分手往各自的卧室去了。坤宁宫占地广大,多住下三个主子,也完全铺排得下。
徐循回到自己屋里,见钱嬷嬷、齐养娘和韩女史,正看着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写字,便道,“这当口,还不忘记功课呢?”
点点扭过脸来,道,“姆姆说,天冷,咱们不能守灵,便在屋里给爹抄些佛经祈福,也是一样的。”
她 年纪虽幼小,脾气也执拗任性,但却不是愚钝之辈,早在夏天便已经知道什么是死,也知道疟疾会死人,所以她和壮儿要在屋里躲着怕染病。对皇帝去世的消息,接 受得很快,孩童天性赤诚,一旦知道父亲已经离自己而去,再不能回来,初几日黯然神伤,含悲落泪,这几天已经好得多了,虽然没有大说大笑,但唇边已经偶尔露 出微笑。这时说要给父亲抄经,隐隐也透了肃然,仿佛真能因此寄托几分思念似的。
徐循在心里叹了口气,摸了摸她的头,道,“那你们好好写,累了就去休息吧,也别勉强。”
说着,便看了看两个孩子只能勉强说是规整的字迹,又说,“壮儿别和姐姐比,你年纪小,写字慢,少写点也不要紧的。”
壮 儿毕竟比姐姐小了两岁,现在握笔都有点吃力,抄经讲究心诚,字体大小都要一致,大冷的天,他鼻尖上都沁出了汗,听到徐循的话,方才点了点头,放松了下来。 徐循见此,心中也是暗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父亲的去世,壮儿表现出的悲伤,只怕多数都是随个大流,真要说心底有什么太深的触动,却也是没有的。就不 知道皇帝最看重的栓儿,此时又能否为他的去世感到一丝悲伤了。
自从到了坤宁宫,她便欲带儿女们一道睡,不想两个小孩子和自己养娘睡惯了,倒都不愿和徐循睡在一处,这让她又有些安心,又有些不舍。几次三番,想要教导孩子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生怕被儿女们察觉了异状。
别 人不说,就说壮儿,那可是个打探消息的好手,在这样人心浮动的时刻,徐循还真没把握能把他们死死瞒住,而若是提前知晓此事,就怕孩子们慌乱起来,又要闹出 风波,甚或是在心中埋下了对太后、皇后的仇恨种子。——这世道,做小辈的要为难长辈,自己先就要添了无数的烦恼,即使她难逃一死,却也不愿让孩子们怨上长 辈,为日后的生活,种下层层的忧患。
这一晚上,除了几个孩子以外,怕是根本也没人能睡好。徐循睡到半夜,又爬起身来,将自己写给两个孩子的信看了又看,再多添了许多言语。不知不觉间,天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她望了窗子一眼,轻轻叹了口气,又将信纸封好收了,起身梳洗过了,去吃早饭。
吃过早饭,几个孩子又去抄经。徐循和皇后相对而坐,彼此都沉默无言,屋内气氛,仿若夏日午后,雷雨欲下未下时一样,沉闷得让人窒息。也不知等了多久,忽有人奔来道,“娘娘!干清宫有动静了!”
干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不过隔了一个广场而已,有点风吹草动,当然都很好查知。皇后精神一振,“怎么!”
“有人进去洒扫布置。”那宫女匆匆报了出来。
很快,消息连珠价又传了进来——宫里有人声了、宫里摆开仪仗了、诸大臣入宫了了——
最后,仿佛天籁一般的,终于从九天外传来了一句:“老娘娘带着栓儿进去了!”
除 非太后练就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绝世武功,欲在干清宫内把诸大臣和栓儿一起击杀,否则,这奇峰突起、波澜重重的皇位之争,应当是彻底画下句号 了。一旦确认栓儿乃是嗣皇帝,行过登基大典,太后势必不能再把他贴身关在清宁宫里,和外界断绝联系,皇后自然会做出种种布置,确保栓儿的康健。
徐 循和皇后对视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放松。徐循心里,亦有些惘然——此事终于结束,她到底还是推了一把,帮着大哥的孩子登上了皇位,可要说这孩子 是否就比襄王更适合做一国之君,却是连她自己都无法肯定。未来就像是掩盖在重重迷雾之中,她从未有过现在这样强烈的感觉:正是她的一举一动,影响了天下的 进程。
诚然,没有她,只怕文臣宁愿和太后翻脸,使人强抢栓儿,甚或是拥立壮儿,也不可能令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