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娘子和六娘子的欢声笑语,已是透过玻璃窗,传进了东次间。
大太太和大老爷也就收住了话头,起身进了堂屋,一左一右上首端坐,受了三个女儿的礼。
大老爷公务繁忙,又是小半个月不进内院,乍然见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不由感慨,“只是半个月没见,六娘子又漂亮了几分。”
众人就都看着六娘子笑。
六娘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正是才发身长大的年纪,昔年的孩童态,渐渐被少女的青涩婉约取代。
六娘子的艳色,也就丝丝缕缕地尽数展开。
杨家几个女儿里,要数六娘子长得最出色。
就连五娘子的娇艳明朗、七娘子的沉静秀丽,都比不上她,又有七姨娘的婉约,举手投足间,又有大老爷的风流典雅。
就连大太太都不止一次感慨,“这样的容色,也不知将来是哪个儿郎有福。”
此时脸上稍微一露羞涩,更是千娇百媚,直如异花初胎、千树堆雪。
偏偏又那样天真,说话做事的时候,那一股娇憨动人的姿态,更多了几分可爱。
“父亲只会笑话人呢!”六娘子就被众人看得不好意思,藏到了五娘子身后。
众人就又发一笑。
“女儿们现在发身长大,太太不要小气,也常常叫纤秀坊来家给她们裁些新衣。”大老爷就来了兴致,随意交代大太太,“我们杨家也就这几个女儿,不要亏待了她们。”
这三个女儿倒有两个是正院的嫡女,还有一个,也是大太太素来喜爱的庶女。
大太太又怎么不肯。
就笑,“老爷这样说,倒是显得我日常苛刻,不肯给她们做新衣了。”
几个人都笑,“娘若是苛刻,天下就没有不苛刻的主母了。”
大太太在钱财上也的确大方。
自从三娘子、四娘子出嫁,几个姨娘搬到了小花园,二太太回了西北老家,这两年来,杨家内部就再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
兄弟姐妹彼此和睦,大太太面上又做得公充,就连大老爷,得了闲也都爱往正院跑,叫了儿女绕膝围坐,享一享天伦之乐。
却是一扫几年前的乌烟瘴气,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清明,越来越舒坦。
连带了大太太的身子骨,也一日好似一日,许久都没有犯过哮喘。
大家请过安,就又都进了东次间,大老爷和大太太在榻上歪着,五娘子、六娘子轮流说笑话逗乐,大老爷又叫七娘子背几首诗来听。
天伦之乐,不言而喻。
到了向晚时分,伴着辚辚车声,九哥就进了正院。
“爹、娘!”
九哥今年也十三岁了。
身量就较之七娘子抽高了好些,饭量更是大得像无底洞,连说话的声音都嘶哑了起来。
有个少年的样子了。
大老爷看着儿子一脸的宁洽庄重,心下就止不住的喜欢。
却故意板起脸,“你的那篇时文,张先生怎么说?”
今年春天,九哥也考了秀才的名分,他自从开蒙,就屡受名师教诲,平时相与的无不是饱学之士,一个秀才功名,自然是手到擒来。
十三岁的小秀才,却也是可以夸耀一番的了,当年大老爷中秀才时,亦不过十三岁。
却偏偏越是出息,大老爷就越怕他骄傲轻狂,对了九哥,总没有好脸色,就是鸡蛋里都要挑出骨头来。
九哥新写的时文,大老爷公务就算再繁忙,也是篇篇都看,看了还要挑出毛病,让九哥改了再给张先生挑一遍。一篇时文就要这样轮流改上三四次,才能令他满意。
几个姐妹也都惯见大老爷训子,就彼此使眼色,又对九哥做鬼脸,笑他的这篇文改了三次,大老爷看着像是还不满意。
九哥却是一脸的庄重。
“关陇有信到,张先生的父亲去世,先生很伤心,正预备举家奔丧,就没有给我们上课。”
全家人都吃了一惊。
张先生老家在关陇一带,他多年来孤身在外游学,在江南扎根,也不过是近十多年的事。
如今遇到父丧,举家奔丧,也是理所应当。
“那三娘子岂不是也要跟着动身?”大老爷不禁叮问了一句。
九哥就点了点头,“听先生的意思,已是送信往江西命三姐夫丁忧,直接和三姐从江西回老家守制读书。”
张家二少爷很争气,昭明十一年就考上了进士,眼下在江西做了官。三娘子自然是随到了任上。
“江南这么大的家业,也就丢在这不理了?”大太太关心的却是别的事儿。“他们张家的田土可也不少啊。”
像这样在外安家立户的人家,遇有丧事,往往不是举家奔丧。
张先生如果只是带着大儿子回家奔丧,吩咐家人在江南闭门守孝,也还算合乎情理。毕竟张家的家业也不能算小。
这一门都撤回老家去守制读书,就让人有点回不过味来了。
大老爷和大太太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古怪。
“唯亭这是……”大老爷若有所思。
七娘子欲言又止,露出了沉吟之色。
大老爷就问七娘子,“怎么,你想到什么了?”
和两三年前相比,他对七娘子说话的态度,已随意多了。
“女儿是想,”七娘子就犹豫着开了口,“张先生虽然没有出仕,几个兄弟,却都或多或少和官道有所牵连。他们人在京城左近,或许,也是收到了什么风声……”
这句话,就道破了大老爷的猜疑。
大老爷和大太太都泛起了沉思之色。
108殷勤
到底是亲戚家的事,大老爷和大太太也只能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不好问出口。
到了晚上,又赶着派人送了丧仪过去,全了亲家的礼。
张家连声道谢,又托管家传话,说是要合家奔丧,在本家守孝三年,江南的产业,就由管家照料,到时候有什么为难的事儿,势必是要请亲家多多看顾。
大老爷现管着江南,放着张家是姻亲,张家又怎么会在江南
大太太和大老爷也就收住了话头,起身进了堂屋,一左一右上首端坐,受了三个女儿的礼。
大老爷公务繁忙,又是小半个月不进内院,乍然见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不由感慨,“只是半个月没见,六娘子又漂亮了几分。”
众人就都看着六娘子笑。
六娘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正是才发身长大的年纪,昔年的孩童态,渐渐被少女的青涩婉约取代。
六娘子的艳色,也就丝丝缕缕地尽数展开。
杨家几个女儿里,要数六娘子长得最出色。
就连五娘子的娇艳明朗、七娘子的沉静秀丽,都比不上她,又有七姨娘的婉约,举手投足间,又有大老爷的风流典雅。
就连大太太都不止一次感慨,“这样的容色,也不知将来是哪个儿郎有福。”
此时脸上稍微一露羞涩,更是千娇百媚,直如异花初胎、千树堆雪。
偏偏又那样天真,说话做事的时候,那一股娇憨动人的姿态,更多了几分可爱。
“父亲只会笑话人呢!”六娘子就被众人看得不好意思,藏到了五娘子身后。
众人就又发一笑。
“女儿们现在发身长大,太太不要小气,也常常叫纤秀坊来家给她们裁些新衣。”大老爷就来了兴致,随意交代大太太,“我们杨家也就这几个女儿,不要亏待了她们。”
这三个女儿倒有两个是正院的嫡女,还有一个,也是大太太素来喜爱的庶女。
大太太又怎么不肯。
就笑,“老爷这样说,倒是显得我日常苛刻,不肯给她们做新衣了。”
几个人都笑,“娘若是苛刻,天下就没有不苛刻的主母了。”
大太太在钱财上也的确大方。
自从三娘子、四娘子出嫁,几个姨娘搬到了小花园,二太太回了西北老家,这两年来,杨家内部就再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
兄弟姐妹彼此和睦,大太太面上又做得公充,就连大老爷,得了闲也都爱往正院跑,叫了儿女绕膝围坐,享一享天伦之乐。
却是一扫几年前的乌烟瘴气,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清明,越来越舒坦。
连带了大太太的身子骨,也一日好似一日,许久都没有犯过哮喘。
大家请过安,就又都进了东次间,大老爷和大太太在榻上歪着,五娘子、六娘子轮流说笑话逗乐,大老爷又叫七娘子背几首诗来听。
天伦之乐,不言而喻。
到了向晚时分,伴着辚辚车声,九哥就进了正院。
“爹、娘!”
九哥今年也十三岁了。
身量就较之七娘子抽高了好些,饭量更是大得像无底洞,连说话的声音都嘶哑了起来。
有个少年的样子了。
大老爷看着儿子一脸的宁洽庄重,心下就止不住的喜欢。
却故意板起脸,“你的那篇时文,张先生怎么说?”
今年春天,九哥也考了秀才的名分,他自从开蒙,就屡受名师教诲,平时相与的无不是饱学之士,一个秀才功名,自然是手到擒来。
十三岁的小秀才,却也是可以夸耀一番的了,当年大老爷中秀才时,亦不过十三岁。
却偏偏越是出息,大老爷就越怕他骄傲轻狂,对了九哥,总没有好脸色,就是鸡蛋里都要挑出骨头来。
九哥新写的时文,大老爷公务就算再繁忙,也是篇篇都看,看了还要挑出毛病,让九哥改了再给张先生挑一遍。一篇时文就要这样轮流改上三四次,才能令他满意。
几个姐妹也都惯见大老爷训子,就彼此使眼色,又对九哥做鬼脸,笑他的这篇文改了三次,大老爷看着像是还不满意。
九哥却是一脸的庄重。
“关陇有信到,张先生的父亲去世,先生很伤心,正预备举家奔丧,就没有给我们上课。”
全家人都吃了一惊。
张先生老家在关陇一带,他多年来孤身在外游学,在江南扎根,也不过是近十多年的事。
如今遇到父丧,举家奔丧,也是理所应当。
“那三娘子岂不是也要跟着动身?”大老爷不禁叮问了一句。
九哥就点了点头,“听先生的意思,已是送信往江西命三姐夫丁忧,直接和三姐从江西回老家守制读书。”
张家二少爷很争气,昭明十一年就考上了进士,眼下在江西做了官。三娘子自然是随到了任上。
“江南这么大的家业,也就丢在这不理了?”大太太关心的却是别的事儿。“他们张家的田土可也不少啊。”
像这样在外安家立户的人家,遇有丧事,往往不是举家奔丧。
张先生如果只是带着大儿子回家奔丧,吩咐家人在江南闭门守孝,也还算合乎情理。毕竟张家的家业也不能算小。
这一门都撤回老家去守制读书,就让人有点回不过味来了。
大老爷和大太太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古怪。
“唯亭这是……”大老爷若有所思。
七娘子欲言又止,露出了沉吟之色。
大老爷就问七娘子,“怎么,你想到什么了?”
和两三年前相比,他对七娘子说话的态度,已随意多了。
“女儿是想,”七娘子就犹豫着开了口,“张先生虽然没有出仕,几个兄弟,却都或多或少和官道有所牵连。他们人在京城左近,或许,也是收到了什么风声……”
这句话,就道破了大老爷的猜疑。
大老爷和大太太都泛起了沉思之色。
108殷勤
到底是亲戚家的事,大老爷和大太太也只能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不好问出口。
到了晚上,又赶着派人送了丧仪过去,全了亲家的礼。
张家连声道谢,又托管家传话,说是要合家奔丧,在本家守孝三年,江南的产业,就由管家照料,到时候有什么为难的事儿,势必是要请亲家多多看顾。
大老爷现管着江南,放着张家是姻亲,张家又怎么会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