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6
,四书五经变成了国学,成了一个科目。虽说他们没敢改变科举制度,但是国家一些专业部门越来越重视新学的学生,他们不用科举,但是可以应聘。只要他们参加了这些部委的考试,就可以授于低级的官职,然后也有他们自己的升迁通道,这让传统的科举份子们大声的疾呼朝廷这是要亡国之兆。
那次,报上的争论也极大,最后,咸丰在民意上赢得了胜利。因为上新学的人越来越多,而部委的考试,是专业的,对于他们这些专业人来说,更有针对性。当然,也让那些孩子们学新学的家长们都乐开了花,这些人,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开始掌握了话语权,原本让孩子读新学,是为了继承家业,但是有了意外惊喜之后,这只会让他们投入更大。也会更加激烈的打击那些封建士大夫们。
那一次,咸丰和奇瑞心里其实是没底的,但是青妤却按着他们,让他们坚持。因为新兴的阶级现在急需认同,就算现在他们跳出来支持封建士大夫们,他们也会被动的。不如因势利导。
那时奇瑞偷偷的跟咸丰说,青妤是个疯女人,结果竟然每一次还能险中求胜。
咸丰则笑,他不想说,青妤是无所顾忌,她有点急,她怕他们俩很多事都做不完,那么也许可以不管后果,他们只要把一些思想放进百姓的脑子里,哪怕他们现在不懂,不支持,总有一天,他们会懂,会支持的。
过了三年,新学的人越来越多,而上回的科举投考人已经是往年最低了。而那次,他们用了百分比,而不是往年的定制。你们多少人投考,那么我只录取投考人数的百分之几。那个百分比是历代的平均值。他相信,再过几年,不用自己说,也会有人提议,废除科举了。
他以为,现在大家的思维已经越来越新了,当知道曾家长女被虐一事,他只觉得曾国藩迂腐。想想一个朝廷从一品大员的女儿可以被丈夫虐待,而她的父亲却可以说,这是她的命,为了自己的声誉,于是他让女儿忍耐。咸丰之前以为这是少数的想法,毕竟爱孩子的父亲还是大多数。
可是看了报上的争论,他知道,青妤会这这么气,是因为,这是主流的想法,就算说满人重女,但满人重女是因为女儿可以用来联姻,可以为家族带来利益。那与汉官们又有何区别?
第27章 手段与现实
第三更
咸丰不在意女孩的地位,但是他讨厌大家众口一辞。若是说,他们为了女孩子们的权益就能站在一起反对新的观点,那么,之后,自己若提出更新的观点,那些人会不会也这样?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发生。
咸丰叫来了奇瑞和李鸿章,奇瑞没告诉过除了桂喜之外的任何人,那个一直支持青妤的小报是自己的产业。所以听咸丰的布置,也就只能笑笑,表示会组织人有序的反击。
而李鸿章有点无语,不过李鸿章脑子并不坏,他也觉得反对方有些过了,他觉得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他自己写了属名文章,李鸿章原本也是士大夫们的中坚力量,他的署名文章其实也挺有份量的。不过,也不知道他的份量是总理衙门的副大臣,还是别的。
李鸿章写了文章,奇瑞想想,也写了一篇,也谈女性,他是在欧洲晃过的,对于海外女性的一些保护法案还是有所了解的。其实他也知道,欧洲这会女性所谓的自由,也不过比大清好那么一点点。但是,该有的禁固,一点也不比大清少。特别是贵族少女,条条款款有过之无不及。不过,政治需要,他还是别说了。
他还鼓励简冬儿也写了篇文章,就放在自己文章的边上,让简冬儿公开自己观点。女性是什么?首先,她就是个人。无论谁也不能否认,女性是一个人的本质。是人,就得有她作为人的权利。她不该成为父亲,丈夫,甚至于儿子的附属品。
她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她们也有工作的权利,甚至于他们有选择能和自己共渡一生那个人的权利。若是这个人不合适,那么,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任男人三妻四妾,而女人就只能忍气吞声。
不得不说,简冬儿这篇文章有点弄巧成拙,若只是让奇瑞和李鸿章来撰文,大家看总理大臣,副大臣都公开表态了,也就知道,这是皇家的意思了。中国人多少还是有点畏惧皇权的,特别是那些士大夫们,有风骨的,真没几个。有也只会在家吼吼,自己坚决不改,但不代表他们敢公开反对。
可是简冬儿的表态,就是一石击起了千层浪,所有的矛头都对着简冬儿来了。简侍郎都向咸丰递了辞呈。他不能说,他是因为女儿的言论而表示愧疚,只说自己年老力衰。
青妤骂了奇瑞一顿之后,自己带着简冬儿一块出宫了,他们还把京中的一些驻华使节夫人一块带着去参观育婴堂,他们一块坐着马车青妤从头到尾都拉着简冬儿的手。离开时,还不经意的对身边人说,总理夫人在她看来,就是天下第一贤惠之人。
皇后虽说不能像皇帝一样金口玉言,但也是一言九鼎的。皇后当然不可能接受采访,但是她的话,就是皇家的态度,简冬儿说的话,她无条件的支持。
而咸丰在朝上在某位有心人的禀奏中,听到了某些‘疑虑’后,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话可是要进邸报的,五品上官员都是要认真阅读的。
咸丰充分肯定了女性在国,在家里所承担的重要作用,顺便深情的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和养母。顺便说谁又不是人生父母养,为什么承认女子的地位对某些人就那么难?这简直就是忘本!
咸丰都这么说了,也就对这件事定了性,尊重女性是作人基本的道理,不尊重女性就是不承认你是人生父母养的!
这话大家还真不好驳,主要是,也没什么人敢驳。
原本天下的道理是谁声音大,谁有道理。现在咸丰的声音最大,谁还敢说没道理?
青妤都要唾弃了,不过想想也是,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了微||博,主流的声音还是谁也不敢驳,特
那次,报上的争论也极大,最后,咸丰在民意上赢得了胜利。因为上新学的人越来越多,而部委的考试,是专业的,对于他们这些专业人来说,更有针对性。当然,也让那些孩子们学新学的家长们都乐开了花,这些人,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开始掌握了话语权,原本让孩子读新学,是为了继承家业,但是有了意外惊喜之后,这只会让他们投入更大。也会更加激烈的打击那些封建士大夫们。
那一次,咸丰和奇瑞心里其实是没底的,但是青妤却按着他们,让他们坚持。因为新兴的阶级现在急需认同,就算现在他们跳出来支持封建士大夫们,他们也会被动的。不如因势利导。
那时奇瑞偷偷的跟咸丰说,青妤是个疯女人,结果竟然每一次还能险中求胜。
咸丰则笑,他不想说,青妤是无所顾忌,她有点急,她怕他们俩很多事都做不完,那么也许可以不管后果,他们只要把一些思想放进百姓的脑子里,哪怕他们现在不懂,不支持,总有一天,他们会懂,会支持的。
过了三年,新学的人越来越多,而上回的科举投考人已经是往年最低了。而那次,他们用了百分比,而不是往年的定制。你们多少人投考,那么我只录取投考人数的百分之几。那个百分比是历代的平均值。他相信,再过几年,不用自己说,也会有人提议,废除科举了。
他以为,现在大家的思维已经越来越新了,当知道曾家长女被虐一事,他只觉得曾国藩迂腐。想想一个朝廷从一品大员的女儿可以被丈夫虐待,而她的父亲却可以说,这是她的命,为了自己的声誉,于是他让女儿忍耐。咸丰之前以为这是少数的想法,毕竟爱孩子的父亲还是大多数。
可是看了报上的争论,他知道,青妤会这这么气,是因为,这是主流的想法,就算说满人重女,但满人重女是因为女儿可以用来联姻,可以为家族带来利益。那与汉官们又有何区别?
第27章 手段与现实
第三更
咸丰不在意女孩的地位,但是他讨厌大家众口一辞。若是说,他们为了女孩子们的权益就能站在一起反对新的观点,那么,之后,自己若提出更新的观点,那些人会不会也这样?这种情况一定不能发生。
咸丰叫来了奇瑞和李鸿章,奇瑞没告诉过除了桂喜之外的任何人,那个一直支持青妤的小报是自己的产业。所以听咸丰的布置,也就只能笑笑,表示会组织人有序的反击。
而李鸿章有点无语,不过李鸿章脑子并不坏,他也觉得反对方有些过了,他觉得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他自己写了属名文章,李鸿章原本也是士大夫们的中坚力量,他的署名文章其实也挺有份量的。不过,也不知道他的份量是总理衙门的副大臣,还是别的。
李鸿章写了文章,奇瑞想想,也写了一篇,也谈女性,他是在欧洲晃过的,对于海外女性的一些保护法案还是有所了解的。其实他也知道,欧洲这会女性所谓的自由,也不过比大清好那么一点点。但是,该有的禁固,一点也不比大清少。特别是贵族少女,条条款款有过之无不及。不过,政治需要,他还是别说了。
他还鼓励简冬儿也写了篇文章,就放在自己文章的边上,让简冬儿公开自己观点。女性是什么?首先,她就是个人。无论谁也不能否认,女性是一个人的本质。是人,就得有她作为人的权利。她不该成为父亲,丈夫,甚至于儿子的附属品。
她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她们也有工作的权利,甚至于他们有选择能和自己共渡一生那个人的权利。若是这个人不合适,那么,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任男人三妻四妾,而女人就只能忍气吞声。
不得不说,简冬儿这篇文章有点弄巧成拙,若只是让奇瑞和李鸿章来撰文,大家看总理大臣,副大臣都公开表态了,也就知道,这是皇家的意思了。中国人多少还是有点畏惧皇权的,特别是那些士大夫们,有风骨的,真没几个。有也只会在家吼吼,自己坚决不改,但不代表他们敢公开反对。
可是简冬儿的表态,就是一石击起了千层浪,所有的矛头都对着简冬儿来了。简侍郎都向咸丰递了辞呈。他不能说,他是因为女儿的言论而表示愧疚,只说自己年老力衰。
青妤骂了奇瑞一顿之后,自己带着简冬儿一块出宫了,他们还把京中的一些驻华使节夫人一块带着去参观育婴堂,他们一块坐着马车青妤从头到尾都拉着简冬儿的手。离开时,还不经意的对身边人说,总理夫人在她看来,就是天下第一贤惠之人。
皇后虽说不能像皇帝一样金口玉言,但也是一言九鼎的。皇后当然不可能接受采访,但是她的话,就是皇家的态度,简冬儿说的话,她无条件的支持。
而咸丰在朝上在某位有心人的禀奏中,听到了某些‘疑虑’后,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话可是要进邸报的,五品上官员都是要认真阅读的。
咸丰充分肯定了女性在国,在家里所承担的重要作用,顺便深情的回忆了自己的母亲和养母。顺便说谁又不是人生父母养,为什么承认女子的地位对某些人就那么难?这简直就是忘本!
咸丰都这么说了,也就对这件事定了性,尊重女性是作人基本的道理,不尊重女性就是不承认你是人生父母养的!
这话大家还真不好驳,主要是,也没什么人敢驳。
原本天下的道理是谁声音大,谁有道理。现在咸丰的声音最大,谁还敢说没道理?
青妤都要唾弃了,不过想想也是,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了微||博,主流的声音还是谁也不敢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