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就哈哈大笑,说你这也叫店名啊,该怎么断句啊,小曼,的店;还是,小曼的,店。反正不伦不类。
何小曼却觉得,言简意赅嘛,这名字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一家有雄心壮志的店,这个名字格局不是特别大,比较适合街头里弄的小店面。
大气,要大气。何立华仰天三分钟,觉得这种有文化的事,是时候让自己出马了。
何家的客厅里,那块写字板还在。曾经的过去,何小曼在立下雄心壮志要给何家翻建房子的时候,曾在这写字板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过筹款的进度。
这写字板是何家兴旺的见证。
今天,何立华要让写字板再一次见证一个品牌的创立。
如何。
何立华郑重地写下两个字。
“如何。”王秀珍念了一遍,有点难以置信。
“到底如何?”何玉华不明所以,等着下文。
“就是如何。”王欣抱着王振宇,一脸“只有我明白,你们都是愚蠢的人类”的表情。
王振宇小朋友不说话,继续专注地滋口水。因为他不识字。
何小曼却被震住,半晌才开口,崇拜地望着父亲:“爸,这名字真好。”
“什么名字?”王秀珍还没反应过来。
“就是啊,什么名字?”何玉华跟着追问。
“就是如何。”王欣重复着自己的台词。
而王振宇小朋友继续专注地滋口水。
“如何。何小曼的‘何’,我们‘何家’的‘何’。”何立华激动的道,“我们不怕别人追问‘如何’,更有勇气问别人,到底‘如何’。这个‘如何’,不由自己来下定义,让顾客来书写。”
王秀珍和何玉华终于明白,原来何立华给服装订制店起的名称,就是“如何”。
第132章 双赢
很多时候, 何小曼真觉得自己要□□才好。
好在,“培优印刷”有史培军;“如何订制”也有了曹敏敏。何小曼的重点, 终究还在崇光棉织厂。
这是她母亲奋斗了一辈子的厂, 也是她职业生涯开启的地方。两年多时间,她和崇光厂一起成长。
她从一枚跑断肠的织布车间挡车小青工,变成今天半脱产读书的销售科长;崇光厂也由一家数百人的区属纺织企业变成两千多人的全市排名第四的纺织厂。
要知道,排在崇光厂之前的可都是国营企业,占尽政策优势和政府便利, 只有崇光棉织厂是区属集体企业。他的发展当然是让老大哥们警惕的。
虽然何小曼在国纺大读完了一学期的书, 但她丝毫没有放下崇光棉织厂的工作。每次上完课回到厂里,她都会积极地与外经贸委联系, 而她与瞿逸兴的良好关系也让她在纺工局的各项竞争中不至于吃亏。
这次放寒假,她终于可以完全脱开学业, 认认真真地为崇光厂做点儿什么。
但年底了,厂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总结和结算, 付账、要账,结算工人们的年终奖,以及各口子的总结。
写总结是个特别繁琐的事儿。何小曼能写,但不喜欢写这种官样文章, 还好她把顾峰从仓库调了出来。
顾峰爱看书,虽然学历不太高,但在那次的全厂文化考试中倒也名列前茅, 而且他还在外头上夜校, 比何小曼底了一级, 今年要参加高考了。不过他舍不得放弃工作,又不像何小曼那样有话语权可以让厂里放他出去上课,所以他打算考国家承认学历的函授。
就这么一个人,坐得住。能写,还喜欢摄影,放在科室里是一个很好的科室内勤人才。
何小曼回来后,看了顾峰写的总结报告,真心觉得自己这个销售科科长到底是当得太脱离群众了,很多琐碎的事务其实都由科室里的其他同志给认认真真的完成。于是何小曼请全体销售科成员去c州最好的饭店吃了一顿,花掉了自己年终奖的一半。
邱勤业带她去看了刚批下来的新厂区。那是一块广茅的空地,前期的征地工作已由政府牵头完成,现在这块地已经正式属于崇光棉织厂,它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崇光人去书写一幅壮丽的篇章。
“年后就开始着手建设了。”邱勤业壮志满满。
“真想立刻回来,看到设计图纸上的厂区,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冷冽的寒风吹散了何小曼的秀发,冻得她鼻尖通红。但她内心热血沸腾,完全忘却了周身的寒冷。
“有什么新想法?摊子铺得越大,你的责任可也越重啊。”邱勤业挑眉望着她。
“汤丹在学习国际贸易,已经考到了相关证书。我们要接外贸订单,牛仔布和卡其布在国外的市场相当大。”
何小曼突然望向邱勤业:“特区要开国际贸易会展,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参与。”
“哦?”邱勤业来了兴趣。特区国际贸易交流会展今年是第一年筹办,邱勤业在报纸上看到过新闻,但却并没有很在意,毕竟离自己很远。
“你倒说说,我们怎么个出击法?”
“这样的会展,会云集世界各地的客商,与其我们一个一个去找、去自荐,不如借着会展的东风,直接去搭展台,把我们的牛仔布推荐出去。另外,在会展期间办一场服饰展示会,就如去年在s市看到的那样,以我们的牛仔和卡其面料为设计面料,直接展示成品。”
“这个想法有点儿大胆,听起来很诱.人,可我们完全没有经验啊。”邱勤业看着她。
邱勤业说这话,当然不是想打退堂鼓。恰恰相反,他是在抛出问题,等着何小曼来解决。
“专业人,办专业事。去年的服饰展览是天鹰文化公司承办的,谷德求办事能力强,也很专业,我们还是可以把发布会交给他来办。而且天鹰文化背后的母公司是香江娱乐,特区就在他们的业务辐射范围,从场地到跑前期手续,他们肯定都可以搞定。”
“那服装呢?有了厨师,还得有米啊?虽然你的私人订制很成功,但总不至于你一个人设计一台服装吧?”
“哈哈,那我肯定不成,没这能耐。”何小曼笑了起来。她有“私人业务”,也从不隐瞒单位,毕竟她的私人业务并非借着单位的东风,所以邱勤业还常常拿这个打趣。
“国纺大虽是第一年更名,但往届的服饰设计专业一直很强大。特交会恰逢春天,也是国纺大学生筹备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如我们跟国纺大合作,举办一场以‘丝路’为主题的国纺大毕业设计展,我们出钱搭台,他们出设计展示。而且国纺大的设计展所能吸引的媒体和客商,必定比我们崇光棉织厂所能吸引的多得多。”
看着何小曼脸色平静地叙述,一看就是心中已经盘算了很久,早就有了腹稿。
邱勤业叹服,指了指她
何小曼却觉得,言简意赅嘛,这名字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一家有雄心壮志的店,这个名字格局不是特别大,比较适合街头里弄的小店面。
大气,要大气。何立华仰天三分钟,觉得这种有文化的事,是时候让自己出马了。
何家的客厅里,那块写字板还在。曾经的过去,何小曼在立下雄心壮志要给何家翻建房子的时候,曾在这写字板上一笔一笔地写下过筹款的进度。
这写字板是何家兴旺的见证。
今天,何立华要让写字板再一次见证一个品牌的创立。
如何。
何立华郑重地写下两个字。
“如何。”王秀珍念了一遍,有点难以置信。
“到底如何?”何玉华不明所以,等着下文。
“就是如何。”王欣抱着王振宇,一脸“只有我明白,你们都是愚蠢的人类”的表情。
王振宇小朋友不说话,继续专注地滋口水。因为他不识字。
何小曼却被震住,半晌才开口,崇拜地望着父亲:“爸,这名字真好。”
“什么名字?”王秀珍还没反应过来。
“就是啊,什么名字?”何玉华跟着追问。
“就是如何。”王欣重复着自己的台词。
而王振宇小朋友继续专注地滋口水。
“如何。何小曼的‘何’,我们‘何家’的‘何’。”何立华激动的道,“我们不怕别人追问‘如何’,更有勇气问别人,到底‘如何’。这个‘如何’,不由自己来下定义,让顾客来书写。”
王秀珍和何玉华终于明白,原来何立华给服装订制店起的名称,就是“如何”。
第132章 双赢
很多时候, 何小曼真觉得自己要□□才好。
好在,“培优印刷”有史培军;“如何订制”也有了曹敏敏。何小曼的重点, 终究还在崇光棉织厂。
这是她母亲奋斗了一辈子的厂, 也是她职业生涯开启的地方。两年多时间,她和崇光厂一起成长。
她从一枚跑断肠的织布车间挡车小青工,变成今天半脱产读书的销售科长;崇光厂也由一家数百人的区属纺织企业变成两千多人的全市排名第四的纺织厂。
要知道,排在崇光厂之前的可都是国营企业,占尽政策优势和政府便利, 只有崇光棉织厂是区属集体企业。他的发展当然是让老大哥们警惕的。
虽然何小曼在国纺大读完了一学期的书, 但她丝毫没有放下崇光棉织厂的工作。每次上完课回到厂里,她都会积极地与外经贸委联系, 而她与瞿逸兴的良好关系也让她在纺工局的各项竞争中不至于吃亏。
这次放寒假,她终于可以完全脱开学业, 认认真真地为崇光厂做点儿什么。
但年底了,厂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总结和结算, 付账、要账,结算工人们的年终奖,以及各口子的总结。
写总结是个特别繁琐的事儿。何小曼能写,但不喜欢写这种官样文章, 还好她把顾峰从仓库调了出来。
顾峰爱看书,虽然学历不太高,但在那次的全厂文化考试中倒也名列前茅, 而且他还在外头上夜校, 比何小曼底了一级, 今年要参加高考了。不过他舍不得放弃工作,又不像何小曼那样有话语权可以让厂里放他出去上课,所以他打算考国家承认学历的函授。
就这么一个人,坐得住。能写,还喜欢摄影,放在科室里是一个很好的科室内勤人才。
何小曼回来后,看了顾峰写的总结报告,真心觉得自己这个销售科科长到底是当得太脱离群众了,很多琐碎的事务其实都由科室里的其他同志给认认真真的完成。于是何小曼请全体销售科成员去c州最好的饭店吃了一顿,花掉了自己年终奖的一半。
邱勤业带她去看了刚批下来的新厂区。那是一块广茅的空地,前期的征地工作已由政府牵头完成,现在这块地已经正式属于崇光棉织厂,它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崇光人去书写一幅壮丽的篇章。
“年后就开始着手建设了。”邱勤业壮志满满。
“真想立刻回来,看到设计图纸上的厂区,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冷冽的寒风吹散了何小曼的秀发,冻得她鼻尖通红。但她内心热血沸腾,完全忘却了周身的寒冷。
“有什么新想法?摊子铺得越大,你的责任可也越重啊。”邱勤业挑眉望着她。
“汤丹在学习国际贸易,已经考到了相关证书。我们要接外贸订单,牛仔布和卡其布在国外的市场相当大。”
何小曼突然望向邱勤业:“特区要开国际贸易会展,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参与。”
“哦?”邱勤业来了兴趣。特区国际贸易交流会展今年是第一年筹办,邱勤业在报纸上看到过新闻,但却并没有很在意,毕竟离自己很远。
“你倒说说,我们怎么个出击法?”
“这样的会展,会云集世界各地的客商,与其我们一个一个去找、去自荐,不如借着会展的东风,直接去搭展台,把我们的牛仔布推荐出去。另外,在会展期间办一场服饰展示会,就如去年在s市看到的那样,以我们的牛仔和卡其面料为设计面料,直接展示成品。”
“这个想法有点儿大胆,听起来很诱.人,可我们完全没有经验啊。”邱勤业看着她。
邱勤业说这话,当然不是想打退堂鼓。恰恰相反,他是在抛出问题,等着何小曼来解决。
“专业人,办专业事。去年的服饰展览是天鹰文化公司承办的,谷德求办事能力强,也很专业,我们还是可以把发布会交给他来办。而且天鹰文化背后的母公司是香江娱乐,特区就在他们的业务辐射范围,从场地到跑前期手续,他们肯定都可以搞定。”
“那服装呢?有了厨师,还得有米啊?虽然你的私人订制很成功,但总不至于你一个人设计一台服装吧?”
“哈哈,那我肯定不成,没这能耐。”何小曼笑了起来。她有“私人业务”,也从不隐瞒单位,毕竟她的私人业务并非借着单位的东风,所以邱勤业还常常拿这个打趣。
“国纺大虽是第一年更名,但往届的服饰设计专业一直很强大。特交会恰逢春天,也是国纺大学生筹备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如我们跟国纺大合作,举办一场以‘丝路’为主题的国纺大毕业设计展,我们出钱搭台,他们出设计展示。而且国纺大的设计展所能吸引的媒体和客商,必定比我们崇光棉织厂所能吸引的多得多。”
看着何小曼脸色平静地叙述,一看就是心中已经盘算了很久,早就有了腹稿。
邱勤业叹服,指了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