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在想:
顾觉非为什么隐居雪翠顶六年?
指不定也是为了陆锦惜啊。
时间那么凑巧,前脚薛况出事,陆锦惜守寡,后脚顾觉非就跟家里闹翻,隐居大昭寺。
极有可能是当时的老太师不同意这门亲事啊。
还别说,这歪门邪道的猜测结合着今日的事实看,还真有那么几分说不清道不楚的道理。
什么贤妃娘娘卫仪……
怕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吧!
总而言之,京城里过了年一般热闹,有关于陆锦惜先后引得两大青年才俊尽折腰的美貌与手段,更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
当然,身处于风暴与旋涡中心的太师府和将军府,可就没那么热闹了。
太师府暂且不论。
陆锦惜这里,才如梦初醒似的从宫里回到将军府,就感觉到了来自府中所有人那奇异的目光,艳羡的有,震惊的有,好奇的有……
她一路走着,只觉得脚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轻轻的,空空的。
总让她有一种随时都会踏空的错觉,可偏偏每一步落下去,踩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地面,一点一点将她恍惚游荡的神思拉回。
走到东院门口,看见道旁树枝上那几颗小小的青杏时,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回忆里,是庆安帝萧彻那不敢相信的眼神。
毕竟他已经劝告过了,明摆着是暗示她不要答应顾觉非,可她依旧答应了。
皇帝应该很意外吧?
“其实我自己也很意外……”
脚步忽然停下,陆锦惜没有侧过眼眸去看旁边的白鹭和青雀一眼,仿佛她们都已经不存在,她的世界只有自己一人般,自语了起来。
“这就要嫁人了。”
这就要嫁人了啊。
睡都还没能睡上一回呢。
她想着竟嗤笑了一声,眼底透着几分莫测的神光,只伸出手来,将那枝头一只还青的杏子摘了下来,放在掌心。
小小的一颗。
青色。
阳光照落下来,那一层细细的绒毛好似在她白玉似的手掌中,隐隐发亮。
陆锦惜看了半晌。
于是耳边,忽然回荡起了不久前离开宫门时,顾觉非眼眸弯弯、含着促狭笑意的一句话。
他说:“陆锦惜,你完了。”
是的。
现在陆锦惜也知道了:她完了。
她走过最深的路,真的是顾觉非的套路。
第154章 成婚
皇帝赐婚,金口玉言。
当年的陆九龄反对不了,如今的将军府与太师府就算有一万的委屈也只能憋着。
陆锦惜出嫁,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头天消息传出,次日钦天监就拟好了良辰吉日,且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就定在七月初七。
这可巧了,真赶上乞巧。
有人就戏称,时间定得这样急,这样巧,铁定有顾觉非插手。
这话真假自然是无从得知。
但看得见的却是,钦天监的时辰一下来,从太师府到将军府再到尚书府,全都跟着忙碌起来了。
毕竟是寡妇出嫁,牵扯太多了。
头一件事,便是搬出将军府。
陆锦惜没出嫁之前可是大将军夫人,有着朝廷的一品诰命,当初诰命的服制、诏书都是要收回的。
且府内还有她儿女与仆妇,要怎么处理又成了问题。
薛明璃、薛明琅、薛迟包括薛廷之在内,其实都算她的孩子,但前面三个乃是她自己生养的,也就尤为重要。
寡妇再嫁,孩子都姓薛,自不能跟她走。
再说了,即便是她想带走,将军府也不可能应允。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府内肯定会有一场惊天动地的折腾。
可谁想到?
除了几个孩子舍不得,掉了掉眼泪之外,竟也没有大哭大闹,都顺从得跟小绵羊似的。
陆锦惜从将军府搬回尚书府的那一天,几个小家伙硬是要将他们的娘亲送到尚书府门口,还在外祖父家做客了几天。
待回到将军府之后,卫仙就不明白了。
她疑惑地询问他们:“再嫁的可是你们娘亲啊,就这么让她走了?”
卫仙是他们三婶,璃姐儿、琅姐儿几个都知道她跟自己娘亲不对付,但这时候她身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毕竟陆锦惜都走了。
所以略擦了擦眼泪,琅姐儿就说话了:“娘亲再嫁也是我们的娘亲啊,又不会因为嫁了人又生了小娃娃就不要我们了,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顾先生一定好好待她,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就算是娘亲在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天天粘着娘亲啊。”
这里头最没有压力的就是薛迟了。
在听人说过自家先生在朝堂上对陆锦惜那一番表白之后,他就彻底放心了下来。
本来拜了先生之后,他对顾觉非的崇拜就与日俱增,甚至隐约带了一种孺慕的味道。如今他崇拜的先生要娶他最爱的娘亲,不是正好吗?
他是先生的学生,想去太师府随时都可以。
更不用说先生是那样好说话的一个人,就是姐姐们要去太师父看娘亲,他也不可能不应允。
京城这地方,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不过是改嫁罢了,又不是天人永隔,没什么看不开的。
一切是娘亲高兴就好。
归根到底他们还是将军府的孩子,还是薛况的儿女,娘亲也是他们的娘亲,谁还敢欺负了他们去?
至于京城中那些流言蜚语?
娘亲也早就教过了,“人言是非,非我是非。太在意旁人的评价,会忘记自己”。
所以去听那些流言蜚语,还不如关注自己的本心。
可以说,这几个孩子给出的答案,都远远在卫仙意料之外。她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时候,陆氏这几个孩子,竟变得如此听话懂事了?
甚至,让人有些嫉妒。
璃姐儿他们回答完了她的问题,便都手拉着手躬身告辞。
卫仙就站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那还没拔高的身影,慢慢穿过了庭院,这时恍惚间一抬头,才发现炎夏已至。
原本就不热闹的东院,现在更是空了下来。
太太孙氏显然也没料到皇帝忽然会赐婚,在接到旨意的时候一时也觉得难以接受。
可转念一想,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她儿子薛况已经没了,陆锦惜嫁进门来这些年,过的日子也的确不怎么样。
孙氏自己就是女人,如何能体味不到其中的苦楚?
更何况她早年也随男人在沙场征战行走,这些年后宅里磋磨虽磨平了些许棱角,可对于那些世俗礼教,倒并不奉如圭臬。
所以陆锦惜去拜别她的时候
顾觉非为什么隐居雪翠顶六年?
指不定也是为了陆锦惜啊。
时间那么凑巧,前脚薛况出事,陆锦惜守寡,后脚顾觉非就跟家里闹翻,隐居大昭寺。
极有可能是当时的老太师不同意这门亲事啊。
还别说,这歪门邪道的猜测结合着今日的事实看,还真有那么几分说不清道不楚的道理。
什么贤妃娘娘卫仪……
怕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幌子吧!
总而言之,京城里过了年一般热闹,有关于陆锦惜先后引得两大青年才俊尽折腰的美貌与手段,更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热议话题。
当然,身处于风暴与旋涡中心的太师府和将军府,可就没那么热闹了。
太师府暂且不论。
陆锦惜这里,才如梦初醒似的从宫里回到将军府,就感觉到了来自府中所有人那奇异的目光,艳羡的有,震惊的有,好奇的有……
她一路走着,只觉得脚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轻轻的,空空的。
总让她有一种随时都会踏空的错觉,可偏偏每一步落下去,踩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地面,一点一点将她恍惚游荡的神思拉回。
走到东院门口,看见道旁树枝上那几颗小小的青杏时,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回忆里,是庆安帝萧彻那不敢相信的眼神。
毕竟他已经劝告过了,明摆着是暗示她不要答应顾觉非,可她依旧答应了。
皇帝应该很意外吧?
“其实我自己也很意外……”
脚步忽然停下,陆锦惜没有侧过眼眸去看旁边的白鹭和青雀一眼,仿佛她们都已经不存在,她的世界只有自己一人般,自语了起来。
“这就要嫁人了。”
这就要嫁人了啊。
睡都还没能睡上一回呢。
她想着竟嗤笑了一声,眼底透着几分莫测的神光,只伸出手来,将那枝头一只还青的杏子摘了下来,放在掌心。
小小的一颗。
青色。
阳光照落下来,那一层细细的绒毛好似在她白玉似的手掌中,隐隐发亮。
陆锦惜看了半晌。
于是耳边,忽然回荡起了不久前离开宫门时,顾觉非眼眸弯弯、含着促狭笑意的一句话。
他说:“陆锦惜,你完了。”
是的。
现在陆锦惜也知道了:她完了。
她走过最深的路,真的是顾觉非的套路。
第154章 成婚
皇帝赐婚,金口玉言。
当年的陆九龄反对不了,如今的将军府与太师府就算有一万的委屈也只能憋着。
陆锦惜出嫁,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头天消息传出,次日钦天监就拟好了良辰吉日,且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就定在七月初七。
这可巧了,真赶上乞巧。
有人就戏称,时间定得这样急,这样巧,铁定有顾觉非插手。
这话真假自然是无从得知。
但看得见的却是,钦天监的时辰一下来,从太师府到将军府再到尚书府,全都跟着忙碌起来了。
毕竟是寡妇出嫁,牵扯太多了。
头一件事,便是搬出将军府。
陆锦惜没出嫁之前可是大将军夫人,有着朝廷的一品诰命,当初诰命的服制、诏书都是要收回的。
且府内还有她儿女与仆妇,要怎么处理又成了问题。
薛明璃、薛明琅、薛迟包括薛廷之在内,其实都算她的孩子,但前面三个乃是她自己生养的,也就尤为重要。
寡妇再嫁,孩子都姓薛,自不能跟她走。
再说了,即便是她想带走,将军府也不可能应允。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府内肯定会有一场惊天动地的折腾。
可谁想到?
除了几个孩子舍不得,掉了掉眼泪之外,竟也没有大哭大闹,都顺从得跟小绵羊似的。
陆锦惜从将军府搬回尚书府的那一天,几个小家伙硬是要将他们的娘亲送到尚书府门口,还在外祖父家做客了几天。
待回到将军府之后,卫仙就不明白了。
她疑惑地询问他们:“再嫁的可是你们娘亲啊,就这么让她走了?”
卫仙是他们三婶,璃姐儿、琅姐儿几个都知道她跟自己娘亲不对付,但这时候她身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毕竟陆锦惜都走了。
所以略擦了擦眼泪,琅姐儿就说话了:“娘亲再嫁也是我们的娘亲啊,又不会因为嫁了人又生了小娃娃就不要我们了,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顾先生一定好好待她,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再说了,就算是娘亲在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天天粘着娘亲啊。”
这里头最没有压力的就是薛迟了。
在听人说过自家先生在朝堂上对陆锦惜那一番表白之后,他就彻底放心了下来。
本来拜了先生之后,他对顾觉非的崇拜就与日俱增,甚至隐约带了一种孺慕的味道。如今他崇拜的先生要娶他最爱的娘亲,不是正好吗?
他是先生的学生,想去太师府随时都可以。
更不用说先生是那样好说话的一个人,就是姐姐们要去太师父看娘亲,他也不可能不应允。
京城这地方,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不过是改嫁罢了,又不是天人永隔,没什么看不开的。
一切是娘亲高兴就好。
归根到底他们还是将军府的孩子,还是薛况的儿女,娘亲也是他们的娘亲,谁还敢欺负了他们去?
至于京城中那些流言蜚语?
娘亲也早就教过了,“人言是非,非我是非。太在意旁人的评价,会忘记自己”。
所以去听那些流言蜚语,还不如关注自己的本心。
可以说,这几个孩子给出的答案,都远远在卫仙意料之外。她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什么时候,陆氏这几个孩子,竟变得如此听话懂事了?
甚至,让人有些嫉妒。
璃姐儿他们回答完了她的问题,便都手拉着手躬身告辞。
卫仙就站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那还没拔高的身影,慢慢穿过了庭院,这时恍惚间一抬头,才发现炎夏已至。
原本就不热闹的东院,现在更是空了下来。
太太孙氏显然也没料到皇帝忽然会赐婚,在接到旨意的时候一时也觉得难以接受。
可转念一想,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她儿子薛况已经没了,陆锦惜嫁进门来这些年,过的日子也的确不怎么样。
孙氏自己就是女人,如何能体味不到其中的苦楚?
更何况她早年也随男人在沙场征战行走,这些年后宅里磋磨虽磨平了些许棱角,可对于那些世俗礼教,倒并不奉如圭臬。
所以陆锦惜去拜别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