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周明愈自己设计找人装修的,温馨又舒适,很多细节见功夫,让她觉得非常顺手。
她溜达着打量了一圈。
新家没有买大铁锅,买的是中等的双耳铁锅,小家口做饭烧水也足够用的。锅安在西间灶上,灶台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锅框子小一些而已。
盖房子的时候周明愈已经在墙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搁板、装棍子,用来挂勺子、铲子、筷篮、刀具等。灶台靠外墙的锅洞子上头也用土坯垒起简易橱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简陋,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
所以虽然没有门窗,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毕竟这里安静一些,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住在一起,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你要是不会就得买,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
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手艺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
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哪里漏烟还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可以沤肥,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
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烦别人。
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
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家具,很费时日。
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
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更不去家里吃饭,周诚仁也习惯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张翠花讲,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
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这个很贵,没人舍得买。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钱。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就自己简单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
这种要贵,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
在乡下,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第45章 起来嗨!
张根发虽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个大食堂,把三队和四队安排进二队一队去,结果周诚志等人竭力反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协。现在按照生产队办食堂,各生产队就和劳动上工一样,自负盈亏,食堂也是自己办,自己管理,自己出粮食等等。
不过三队四队因为麦子都毁了,剩下那点又交了公粮,没的分口粮,少不得要把原本的应急粮和储存粮拿出来解决麻烦。一队二队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给他们,让他们支持到收高粱。
三队四队的食堂最顺利,张根发亲自带着队长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监督着让各家各户把粮食都交出来集中办食堂。
他们大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存粮,加上有些人听说要吃大锅饭,为了去占一队二队便宜,都敞开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余粮。有几户人家那时候偷的麦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能拿出几百斤地瓜干来,自己舍不得吃现在都被拉出来,简直是剜肉放血一样让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闹的,然后其他队员们指责施压,说他们怎么那么自私,最后还是得交出来。
张根发联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顽固”家庭一家家地各个击破,不需要动手靠舆论就达到了目的。而他们在张根发面前已经习惯服从,所以并没有发生贾家沟那样的流血事件。
周培基家人虽然瞧不上他,也不明着和他作对,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没有一粒麦子。
就这样,三队四队的食堂就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搞起来。大部分人狂热得跟进入了天堂一样,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哪怕不干活儿一天也有二斤二两,比以前的口粮可多多了!
二队依然静悄悄的,食
她溜达着打量了一圈。
新家没有买大铁锅,买的是中等的双耳铁锅,小家口做饭烧水也足够用的。锅安在西间灶上,灶台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锅框子小一些而已。
盖房子的时候周明愈已经在墙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搁板、装棍子,用来挂勺子、铲子、筷篮、刀具等。灶台靠外墙的锅洞子上头也用土坯垒起简易橱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简陋,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
所以虽然没有门窗,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毕竟这里安静一些,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住在一起,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你要是不会就得买,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
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手艺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
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哪里漏烟还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可以沤肥,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
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烦别人。
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
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家具,很费时日。
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
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更不去家里吃饭,周诚仁也习惯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张翠花讲,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
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这个很贵,没人舍得买。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钱。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就自己简单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
这种要贵,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
在乡下,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第45章 起来嗨!
张根发虽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个大食堂,把三队和四队安排进二队一队去,结果周诚志等人竭力反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协。现在按照生产队办食堂,各生产队就和劳动上工一样,自负盈亏,食堂也是自己办,自己管理,自己出粮食等等。
不过三队四队因为麦子都毁了,剩下那点又交了公粮,没的分口粮,少不得要把原本的应急粮和储存粮拿出来解决麻烦。一队二队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给他们,让他们支持到收高粱。
三队四队的食堂最顺利,张根发亲自带着队长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监督着让各家各户把粮食都交出来集中办食堂。
他们大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存粮,加上有些人听说要吃大锅饭,为了去占一队二队便宜,都敞开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余粮。有几户人家那时候偷的麦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能拿出几百斤地瓜干来,自己舍不得吃现在都被拉出来,简直是剜肉放血一样让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闹的,然后其他队员们指责施压,说他们怎么那么自私,最后还是得交出来。
张根发联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顽固”家庭一家家地各个击破,不需要动手靠舆论就达到了目的。而他们在张根发面前已经习惯服从,所以并没有发生贾家沟那样的流血事件。
周培基家人虽然瞧不上他,也不明着和他作对,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没有一粒麦子。
就这样,三队四队的食堂就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搞起来。大部分人狂热得跟进入了天堂一样,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哪怕不干活儿一天也有二斤二两,比以前的口粮可多多了!
二队依然静悄悄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