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误投毒,而后郑贵妃母子就伙同内宫统领于刚控制陛下,矫诏行事,册立太子迫害陈妃一族及六皇子,还有此前毒害太后一事也是郑家所为。
这件事和当初秦家给出的答案一致,可以说是盖棺定论,将先帝之死压在郑家身上。
并且柳家还放出了不少当初郑贵妃为祸后宫的证据。
和之前郑安侯倒台时爆出的证据类似,迫害姜嫔,陷害有孕妃嫔等案子都是有确凿证据的,不过柳家做的更绝,因为柳家将很多皇帝自己掩盖住的真相公之于众。
其一便是宋宜锦假扮蒋玉淑入宫为妃之事。
柳家的措辞,字里行间都透着是皇帝暗中授意郑家所为的意思,还以早就死在刀下的福安口吻说出皇帝曾微服出巡,侯府偶遇宋宜锦的事。
这无疑是在故去的先帝身上泼脏水,造出先帝耽于美色这才荒诞行事,被郑安侯和蒋尚书投机取巧,还害了一个无辜女子的性命。
如果这件事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坊间疯狂流传说皇帝喜食丹药早已吐过四五次血,根本命不久矣的谣言却是从一位太医口中传出来的。
所有太医都在柳家控制之下,但凡还想活命的,绝没有人敢随便乱开口。
敢开口的,显然是柳家授意。
柳家有心塑造一个昏君的形象,将长安城连遭三次混乱的动荡推究给皇帝,这显然是上上之策。
毕竟柳一战复出的前提,就得是一场昏君枉杀忠臣,而忠臣命不该绝的戏码。
最重要的事,这场戏码的结局,需得是忠臣赤胆忠心,饱受辛苦还要继续效忠的形象。
所以时至今日,柳一战打着勤王的旗号占据皇宫已经开始为先帝大肆操办葬礼。
皇帝死亡至今已经快十日,但却经历种种事故一直停灵,现在终于有个像样的丧事,却是在大仇人柳一战的手中操办,不知皇帝泉下有知会如何作想。
“柳一战为陛下操办丧事,既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也可以说是尽君臣情谊,但秦老太傅若是泉下有知,只怕要气活过来。”
开口的是周将军,他曾同老太傅有过交情,但看了这告示当中关于秦家的内容,实在是不能平复心情。
长宁也看到秦家的那一部分内容了。
“秦昭宁做的事全都算在了秦家的头上。”她说。
虽然秦家也不算完全冤枉,毕竟老太傅若是没有夺嫡的心思,也不会被秦昭宁蛊惑。
但事实上,秦昭宁才是一切的主谋,可现在世人只看到了秦太傅和秦公允。
“国之大乱,秦妃为一己之私协助秦太傅助五皇子夺位,现已在延禧宫畏罪自杀。”长宁读到这一段表情复杂。
当初最淡然世外的秦妃娘娘,原来也包藏祸心。
最清高不凡的秦氏一族,也利欲熏心。
世上没有最岿然不动的真心,只有利益与诱惑的程度够不够强。
“如果这上面的罪状是真,秦太傅也不算冤枉。”老张还是那么冒冒失失,指着上面的数条罪状道。
“刑部尚书康子明举证,说当初刑部押运证据的车失火乃是秦太傅所为,”慕清彦找到一处问道:“这不是你第一次状告郑安侯时发生的事?”
柳一战给秦太傅列出了数条大罪,除了谋反篡位,结党营私,还有一条便是纵火行凶。
这把火烧得可真是久远。
且不说康子明举证的这件事是真是假,单说柳家重点将这件事翻出来,却是别有用心。
“外祖父要为自己翻案了。”长宁一眼看穿。
柳一战如此行为,显然就是为了要洗清自己当初遭受的污名,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只是这个交代,也是长宁想听的。
她很想知道,在外祖父口中,这整件事会是什么样子。
“报!长安又发一条新告示!”
“说来。”
“这回……是一条审案的告示。”
第六四五章:邀请
果然不出长宁所料,这是一次公审。
这张告示既可以说是通知,也可以说是一次邀请。
柳一战显然知道长宁就在慕清彦军中,这一次就是一个机会,让长宁能够借着这场审理回长安的机会。
要知道,此刻在天下人眼中,都是万分关键的时候。
先帝驾崩,新帝未定,局势一触即发。
虽说长宁手握先帝传位密诏的事有不少朝臣知道,但这是传位女帝啊,就算长宁在朝臣中颇有人脉,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个能轻易开口的事。
拥立女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没人知道。
尤其现在是柳一战率军占领长安,虽然柳一战嘴上没有表态,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想造反,谁又敢乱说话。
长宁公主虽然姓楚,但身体里流淌着一般柳家的血脉,柳一战到底是想拥立女帝还是想登基自立,谁能知道?
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柳一战想怎么做,长安城中都会出现大量簇拥之人。
接连两次的谋反,郑家是证据确凿,秦家虽然是笔糊涂账,但所有人都知道,左右营将军这两个人是奉诏入长安的。
当时除了秦家也没人能下诏,而且还有立后诏书的事在前面铺垫,众人都能猜测到彼时秦家是不服大公主的。
若不是柳一战现在打了进来,此刻估计已经是五皇子的登基大典了。
所以在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没有人会轻易表态。
这一次的公审,就是一次契机。
一次给柳一战看看众臣态度的契机。
也是柳一战给慕清彦和长宁的邀请。
长安城中的人都知道,慕清彦和燕京将军率领的五万兵马驻扎长安一侧,正是现在对柳一战最大的威胁。
事实上,纵观全局,慕清彦都是最大的威胁。
因为直到最后一刻,慕清彦身上都背着鹰眼关主帅和辽东郡王两个官职。
前者是鹰眼关二十万大军的主帅,后者,是辽东郡二十万军民的主帅,这一东一西,将慕清彦的势力捧到天际,纵观整个大楚也没有人能轻易与他为敌。
就算柳一战假借勤王之名从鹰眼关召集了八万旧
这件事和当初秦家给出的答案一致,可以说是盖棺定论,将先帝之死压在郑家身上。
并且柳家还放出了不少当初郑贵妃为祸后宫的证据。
和之前郑安侯倒台时爆出的证据类似,迫害姜嫔,陷害有孕妃嫔等案子都是有确凿证据的,不过柳家做的更绝,因为柳家将很多皇帝自己掩盖住的真相公之于众。
其一便是宋宜锦假扮蒋玉淑入宫为妃之事。
柳家的措辞,字里行间都透着是皇帝暗中授意郑家所为的意思,还以早就死在刀下的福安口吻说出皇帝曾微服出巡,侯府偶遇宋宜锦的事。
这无疑是在故去的先帝身上泼脏水,造出先帝耽于美色这才荒诞行事,被郑安侯和蒋尚书投机取巧,还害了一个无辜女子的性命。
如果这件事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坊间疯狂流传说皇帝喜食丹药早已吐过四五次血,根本命不久矣的谣言却是从一位太医口中传出来的。
所有太医都在柳家控制之下,但凡还想活命的,绝没有人敢随便乱开口。
敢开口的,显然是柳家授意。
柳家有心塑造一个昏君的形象,将长安城连遭三次混乱的动荡推究给皇帝,这显然是上上之策。
毕竟柳一战复出的前提,就得是一场昏君枉杀忠臣,而忠臣命不该绝的戏码。
最重要的事,这场戏码的结局,需得是忠臣赤胆忠心,饱受辛苦还要继续效忠的形象。
所以时至今日,柳一战打着勤王的旗号占据皇宫已经开始为先帝大肆操办葬礼。
皇帝死亡至今已经快十日,但却经历种种事故一直停灵,现在终于有个像样的丧事,却是在大仇人柳一战的手中操办,不知皇帝泉下有知会如何作想。
“柳一战为陛下操办丧事,既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也可以说是尽君臣情谊,但秦老太傅若是泉下有知,只怕要气活过来。”
开口的是周将军,他曾同老太傅有过交情,但看了这告示当中关于秦家的内容,实在是不能平复心情。
长宁也看到秦家的那一部分内容了。
“秦昭宁做的事全都算在了秦家的头上。”她说。
虽然秦家也不算完全冤枉,毕竟老太傅若是没有夺嫡的心思,也不会被秦昭宁蛊惑。
但事实上,秦昭宁才是一切的主谋,可现在世人只看到了秦太傅和秦公允。
“国之大乱,秦妃为一己之私协助秦太傅助五皇子夺位,现已在延禧宫畏罪自杀。”长宁读到这一段表情复杂。
当初最淡然世外的秦妃娘娘,原来也包藏祸心。
最清高不凡的秦氏一族,也利欲熏心。
世上没有最岿然不动的真心,只有利益与诱惑的程度够不够强。
“如果这上面的罪状是真,秦太傅也不算冤枉。”老张还是那么冒冒失失,指着上面的数条罪状道。
“刑部尚书康子明举证,说当初刑部押运证据的车失火乃是秦太傅所为,”慕清彦找到一处问道:“这不是你第一次状告郑安侯时发生的事?”
柳一战给秦太傅列出了数条大罪,除了谋反篡位,结党营私,还有一条便是纵火行凶。
这把火烧得可真是久远。
且不说康子明举证的这件事是真是假,单说柳家重点将这件事翻出来,却是别有用心。
“外祖父要为自己翻案了。”长宁一眼看穿。
柳一战如此行为,显然就是为了要洗清自己当初遭受的污名,也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只是这个交代,也是长宁想听的。
她很想知道,在外祖父口中,这整件事会是什么样子。
“报!长安又发一条新告示!”
“说来。”
“这回……是一条审案的告示。”
第六四五章:邀请
果然不出长宁所料,这是一次公审。
这张告示既可以说是通知,也可以说是一次邀请。
柳一战显然知道长宁就在慕清彦军中,这一次就是一个机会,让长宁能够借着这场审理回长安的机会。
要知道,此刻在天下人眼中,都是万分关键的时候。
先帝驾崩,新帝未定,局势一触即发。
虽说长宁手握先帝传位密诏的事有不少朝臣知道,但这是传位女帝啊,就算长宁在朝臣中颇有人脉,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个能轻易开口的事。
拥立女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没人知道。
尤其现在是柳一战率军占领长安,虽然柳一战嘴上没有表态,没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想造反,谁又敢乱说话。
长宁公主虽然姓楚,但身体里流淌着一般柳家的血脉,柳一战到底是想拥立女帝还是想登基自立,谁能知道?
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柳一战想怎么做,长安城中都会出现大量簇拥之人。
接连两次的谋反,郑家是证据确凿,秦家虽然是笔糊涂账,但所有人都知道,左右营将军这两个人是奉诏入长安的。
当时除了秦家也没人能下诏,而且还有立后诏书的事在前面铺垫,众人都能猜测到彼时秦家是不服大公主的。
若不是柳一战现在打了进来,此刻估计已经是五皇子的登基大典了。
所以在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没有人会轻易表态。
这一次的公审,就是一次契机。
一次给柳一战看看众臣态度的契机。
也是柳一战给慕清彦和长宁的邀请。
长安城中的人都知道,慕清彦和燕京将军率领的五万兵马驻扎长安一侧,正是现在对柳一战最大的威胁。
事实上,纵观全局,慕清彦都是最大的威胁。
因为直到最后一刻,慕清彦身上都背着鹰眼关主帅和辽东郡王两个官职。
前者是鹰眼关二十万大军的主帅,后者,是辽东郡二十万军民的主帅,这一东一西,将慕清彦的势力捧到天际,纵观整个大楚也没有人能轻易与他为敌。
就算柳一战假借勤王之名从鹰眼关召集了八万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