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
起来干什么?”
“我想抱抱小妹妹。起来了,我看着她。”王晓华-梅装的可怜巴巴地说。
王晓叶已经一周岁另七、八个月了,练练就能走路。再装在土布袋里势必影响发育。
“二勇,到屋里拿出小叶儿的小裤子来,让她给她穿吧!”王张氏没好气地说。有人帮忙总比没人帮好,但她不相信一个傻子会给小孩子穿上衣裳。难难她,穿不上再给她大发雷霆!
在王张氏看来,王晓华-梅纯粹是来添乱。要不是二妯娌在这里,她早把她轰走了。
王贵勇“呱嗒”“呱嗒”跑东厢房里拿出来王晓叶的小衣库。
王晓华-梅解开土布袋口把王晓叶抱起来一看,土布袋里的沙土已经湿成了一个大坨子,小屁股被洇的通红。还好没有拉,这倒省了很多事。
王晓华-梅给王晓叶穿裤子的工夫,王贵勇从一边拿来了一块破席片,上面还铺上一个小褥子。
“把她放这上面,逗着她玩儿吧!”王张氏用拐子指了指小褥子,对王晓华-梅极不信任地说:“别抱她,给摔着喽。”
王晓华-梅如何听不出王张氏的话意,不过还是很听话地把王晓叶放在了小褥子上。
“奶奶,把土布袋里的土倒哪里去?”王晓华-梅问。
“倒到胡同那堆沙土旁边的小堆上去吧!”
“好唻!”
王晓华-梅把土布袋里的湿沙土倒在胡同一小堆沙土上,把土布袋抖抖,晾晒到东厢房的窗台上。一会儿太阳走过来,正好晒着。
农村里就是这样:只要土布袋上没有拉上屎,就不洗。把尿湿的地方晒晒干,下次照样穿。
沙土也要穿两遍甚至三遍,晾干了,用锣接去上面的硬块,锣下面的热热再晾温了就给孩子用。
王晓华-梅回来的时候,王晓叶已爬出两、三米,一边爬还一边回头看王张氏,那意思好像在说:“看我爬的快不?”
王晓华-梅赶紧走过去,把她扶起来,两只手牵着她的两只小手儿,让她学走路。
王晓叶走的很熟练,仿佛会走路的孩子一般。
王晓华-梅又把自己的手抽回,让她自己走。王晓叶怔怔地站在原地,扎撒着小胳膊,一步也不敢走。
“来,叶叶,过来给你甜甜。”王晓华-梅将手里的半块儿糖果拿给她看。
果然奏效:王晓叶一听说“甜甜”眼睛一亮,扎撒着胳膊往前走了两步,“扑通”摔到了。
王晓华-梅又把她扶起来,继续让她自己走。
这一次迈出了四步,又摔倒了。再扶,再走,在摔倒……
“奶奶,小妹妹会走路了,快给她剁绊脚丝儿吧!”
当王晓叶走到五、六步能站住的时候,王晓华-梅对王张氏说。
“你还知道剁绊脚丝儿?”王张氏和王连氏同时说。并把眼光望向王晓华-梅:别说一个傻子了,就是正常的孩子,也不可能知道“剁绊脚丝儿”是什么?什么时候剁。这孩子——真神了!
原来农村里有一种习俗:人死以后,要把两只脚用麻绳捆起来以防诈尸,俗称“绊脚绳”。
鬼魂是要轮回的,它再托生为人成为婴儿后,在会走的时候,就得把这个绊脚绳给剁开,孩子才能顺顺利利学会走路。一般人家都要给孩子举行这个仪式。
其实仪式很简单:一个人在前面逗引孩子走路,在迈步的时候,一个人用菜刀在孩子的前后和两腿中间,象征性地向地面各剁一刀,仪式就算结束了。
这样的仪式一般都在生过孩子的妇女和老人之间流传。由于仪式简单随意,几下就完,小孩子很少有知道的。
今天偏偏被一个“傻子”说了出来。
第三十五章 一家亲
王张氏被震惊了,又有妯娌在场,再不依着就显得自己忒不知道好歹。站起身从屋里拿来一把切菜刀,让王晓华-梅在头里引着,当王晓叶又迈动小腿时,王张氏用菜刀在王晓叶的两只脚前、后和中间各剁了一下,同时嘴里念着“剁了绊脚丝儿,叶叶长得猛;剁了绊脚丝儿,叶叶走得快!”
剁完又抱怨说:“会走了还不是光累着我!别看出工,到了地里光歇着,比在家里都轻松,我算倒了八辈子霉了。”
这个时期没劳动报酬,但劳动力必须出工。十六到六十五岁都算劳动力。整劳动力男十八到五十、女十八到四十五。其他的算铺助劳动力。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必须出工。
队上有托儿所,但只收三周岁以上的孩子。三周岁以下的,家里有老人的就让老人看,没老人的才能留下孩子母亲。
到了地里干一个多小时的活儿,歇半个小时,出工不出力。反倒比在家里看孩子轻省的多。
“这个有什么法子。”王连氏也抱怨道:“我们还不到六十五岁,不看孩子说不过去。有我们在家,大孩子也不上幼儿园了。一看看一大伙子。
“不过呢,认万福吧,老潭子家和老来子家没小孩子,迈着一双小脚整天在碾道里转,也直说累。好在爬出灶台来了,不自己做饭了,要是连做饭带看孩子,更吃不消。”
王张氏:“那就做饭不看孩子,看孩子不做饭,反正不能把自个儿累死。”
王晓华-梅不失时机地讨好说:“奶奶,有空我来帮着您看小妹妹。”
工夫不大,下地的上学的都回来了。王连氏领着自己的孙女孙子走了。王晓慧也领着弟弟妹妹回了自己的家。
王晓叶一见母亲,便浑身没骨头地一步也不走了,扎在母亲怀里吃起麻麻来。
王金霞一进院儿,斜了一眼王晓华-梅,问王张氏:“傻妮子怎么在这里?”
王张氏:“这两天光往这里跑了,听说还和二华成了好朋友。”说着剜了一眼马惠恩:“大人不成器,调教出来的孩子也交往没人要的扔货。这一股子是没有希望了!”
马惠恩的神色一凛,低头拍起怀里的孩子。
王晓华却气得愤儿愤儿的,别愣着脑袋说:“好朋友怎么啦?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
王金霞:“她把队上的铁锅看没了,队上正追查呢!光往这里跑,别再把这个家当成她的藏赃窝点儿!”
王晓华:“谁说锅是她偷的?她这么
“我想抱抱小妹妹。起来了,我看着她。”王晓华-梅装的可怜巴巴地说。
王晓叶已经一周岁另七、八个月了,练练就能走路。再装在土布袋里势必影响发育。
“二勇,到屋里拿出小叶儿的小裤子来,让她给她穿吧!”王张氏没好气地说。有人帮忙总比没人帮好,但她不相信一个傻子会给小孩子穿上衣裳。难难她,穿不上再给她大发雷霆!
在王张氏看来,王晓华-梅纯粹是来添乱。要不是二妯娌在这里,她早把她轰走了。
王贵勇“呱嗒”“呱嗒”跑东厢房里拿出来王晓叶的小衣库。
王晓华-梅解开土布袋口把王晓叶抱起来一看,土布袋里的沙土已经湿成了一个大坨子,小屁股被洇的通红。还好没有拉,这倒省了很多事。
王晓华-梅给王晓叶穿裤子的工夫,王贵勇从一边拿来了一块破席片,上面还铺上一个小褥子。
“把她放这上面,逗着她玩儿吧!”王张氏用拐子指了指小褥子,对王晓华-梅极不信任地说:“别抱她,给摔着喽。”
王晓华-梅如何听不出王张氏的话意,不过还是很听话地把王晓叶放在了小褥子上。
“奶奶,把土布袋里的土倒哪里去?”王晓华-梅问。
“倒到胡同那堆沙土旁边的小堆上去吧!”
“好唻!”
王晓华-梅把土布袋里的湿沙土倒在胡同一小堆沙土上,把土布袋抖抖,晾晒到东厢房的窗台上。一会儿太阳走过来,正好晒着。
农村里就是这样:只要土布袋上没有拉上屎,就不洗。把尿湿的地方晒晒干,下次照样穿。
沙土也要穿两遍甚至三遍,晾干了,用锣接去上面的硬块,锣下面的热热再晾温了就给孩子用。
王晓华-梅回来的时候,王晓叶已爬出两、三米,一边爬还一边回头看王张氏,那意思好像在说:“看我爬的快不?”
王晓华-梅赶紧走过去,把她扶起来,两只手牵着她的两只小手儿,让她学走路。
王晓叶走的很熟练,仿佛会走路的孩子一般。
王晓华-梅又把自己的手抽回,让她自己走。王晓叶怔怔地站在原地,扎撒着小胳膊,一步也不敢走。
“来,叶叶,过来给你甜甜。”王晓华-梅将手里的半块儿糖果拿给她看。
果然奏效:王晓叶一听说“甜甜”眼睛一亮,扎撒着胳膊往前走了两步,“扑通”摔到了。
王晓华-梅又把她扶起来,继续让她自己走。
这一次迈出了四步,又摔倒了。再扶,再走,在摔倒……
“奶奶,小妹妹会走路了,快给她剁绊脚丝儿吧!”
当王晓叶走到五、六步能站住的时候,王晓华-梅对王张氏说。
“你还知道剁绊脚丝儿?”王张氏和王连氏同时说。并把眼光望向王晓华-梅:别说一个傻子了,就是正常的孩子,也不可能知道“剁绊脚丝儿”是什么?什么时候剁。这孩子——真神了!
原来农村里有一种习俗:人死以后,要把两只脚用麻绳捆起来以防诈尸,俗称“绊脚绳”。
鬼魂是要轮回的,它再托生为人成为婴儿后,在会走的时候,就得把这个绊脚绳给剁开,孩子才能顺顺利利学会走路。一般人家都要给孩子举行这个仪式。
其实仪式很简单:一个人在前面逗引孩子走路,在迈步的时候,一个人用菜刀在孩子的前后和两腿中间,象征性地向地面各剁一刀,仪式就算结束了。
这样的仪式一般都在生过孩子的妇女和老人之间流传。由于仪式简单随意,几下就完,小孩子很少有知道的。
今天偏偏被一个“傻子”说了出来。
第三十五章 一家亲
王张氏被震惊了,又有妯娌在场,再不依着就显得自己忒不知道好歹。站起身从屋里拿来一把切菜刀,让王晓华-梅在头里引着,当王晓叶又迈动小腿时,王张氏用菜刀在王晓叶的两只脚前、后和中间各剁了一下,同时嘴里念着“剁了绊脚丝儿,叶叶长得猛;剁了绊脚丝儿,叶叶走得快!”
剁完又抱怨说:“会走了还不是光累着我!别看出工,到了地里光歇着,比在家里都轻松,我算倒了八辈子霉了。”
这个时期没劳动报酬,但劳动力必须出工。十六到六十五岁都算劳动力。整劳动力男十八到五十、女十八到四十五。其他的算铺助劳动力。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必须出工。
队上有托儿所,但只收三周岁以上的孩子。三周岁以下的,家里有老人的就让老人看,没老人的才能留下孩子母亲。
到了地里干一个多小时的活儿,歇半个小时,出工不出力。反倒比在家里看孩子轻省的多。
“这个有什么法子。”王连氏也抱怨道:“我们还不到六十五岁,不看孩子说不过去。有我们在家,大孩子也不上幼儿园了。一看看一大伙子。
“不过呢,认万福吧,老潭子家和老来子家没小孩子,迈着一双小脚整天在碾道里转,也直说累。好在爬出灶台来了,不自己做饭了,要是连做饭带看孩子,更吃不消。”
王张氏:“那就做饭不看孩子,看孩子不做饭,反正不能把自个儿累死。”
王晓华-梅不失时机地讨好说:“奶奶,有空我来帮着您看小妹妹。”
工夫不大,下地的上学的都回来了。王连氏领着自己的孙女孙子走了。王晓慧也领着弟弟妹妹回了自己的家。
王晓叶一见母亲,便浑身没骨头地一步也不走了,扎在母亲怀里吃起麻麻来。
王金霞一进院儿,斜了一眼王晓华-梅,问王张氏:“傻妮子怎么在这里?”
王张氏:“这两天光往这里跑了,听说还和二华成了好朋友。”说着剜了一眼马惠恩:“大人不成器,调教出来的孩子也交往没人要的扔货。这一股子是没有希望了!”
马惠恩的神色一凛,低头拍起怀里的孩子。
王晓华却气得愤儿愤儿的,别愣着脑袋说:“好朋友怎么啦?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
王金霞:“她把队上的铁锅看没了,队上正追查呢!光往这里跑,别再把这个家当成她的藏赃窝点儿!”
王晓华:“谁说锅是她偷的?她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