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人们都饿的快走不动了。”
又对普奶奶说:“别看一天一碗,当老戗了。还有你的馒头干儿,咳,咳,你要再不来,咱十一队的人也会像别处里一样,每天都往外抬死人。”
腊梅:“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那都是白头发老奶奶……”
王大肚拱拱手:“白头发老奶奶也只有你在的时候,才显灵保护大伙儿,没有你,白头发老奶奶也就不来送了。”
又对普奶奶说:“队长呢?那边吵起来了,让队长快点儿去。”
普奶奶:“哪边吵起来了?”
王大肚:“荣老太太那里。荣老太太的女儿和孙子媳妇吵起来了。”
普奶奶:“队长不在这边,在仓库那边秤粮食哩。腊梅说,白头发老奶奶给送来了粮食,队长让通知轧碾子的去仓库取粮食去了。”
王大肚:“那就好,那就好!多谢白头发老奶奶!你们聊,我给队长说一声儿去。”
“我们也去看看去吧!”王大肚走了以后,普奶奶领着腊梅,也来到荣老太太的家里。
荣老太太今年八十多岁,很少出门,也从来不到食堂里吃饭。都是由她的孙子们轮流给她打回去。
腊梅重生多半年来,只见过她一、两次,是她在大门口晒太阳的时候,从来没说过话。
对于她的传闻,前世里就听说过,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荣老太太丈夫姓朱,名兴荣,在十一生产队的西南角上住。
朱兴荣年轻时,家里很穷,常年在外地给人当长工。三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
朱兴荣有点口才,讲话心直口快,也有点粗人的幽默。三十一岁的时候,颇得雇主老板娘的欢心。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混得滾瓜熟。朱兴荣象先生唱书,每天给她讲这边的故事,讲家乡怎么怎么好。
老板娘虽说是老板的女人,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但与老板的脾气不是很合的来,两个人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后来闹土匪,老板被绑票。土匪索要赎金后又撕票,老板娘就收拾家中细软,跟着朱兴荣回家过起日子来。
婚后的生活并不是象朱兴荣所希望的那样,顺顺利利。这对夫妻的脾气也是半斤八两,针尖对麦芒,动不动就大打出手。
夫妻俩是炕头上打架,炕尾上亲嘴,打架时狂风暴雨,亲嘴时又像一个人,一时成为这一弯儿的笑谈。时间一长,大家都不叫他们的名字了,用荣老爷子、荣老太太来代替。
他们还有一个怪脾气:两人吵架吵得再凶,只要有人过去劝几句,他们便会非常一致地调转头一起骂劝架的人,于是有人就说:夫妻相打,劝架那个是畜生。
他们吵架,就象做早操,天天都要吵一吵、闹一闹,碰到做事,俩人又是一条心了。
他们做夫妻满五年辰光,荣老太还是怀不上小孩,荣老爷子天天发脾气:
人家买只鸡隔天就生蛋,喂条雌狗,五个月就产一窝狗仔,你这个贼女人,五年了连血块也拉不出一块,还算是个女人?
这一骂,倒是中了软肋,荣老太就不再出声了。
其实,荣老太不识字,不知道这也关男人的事,想想,要是她有毛病,以前的女儿怎么会出生?
天命不可违,隔年,他们自知没有生儿育女的福份,只好托人领养了一个男孩儿,起名朱现恩。
朱现恩人长的很小巧,成人后,个子不足一米六,属于三等残废。媳妇不好寻,二十岁上,只好找了个二婚做媳妇。
现恩媳妇倒是勤快,过门后一连生了三个儿子。
第一百七十六章 荣老太太(二)
荣老爷子夫妻俩心里都清楚:他们一家人都是凑合在一起的,没有血缘关系,要想得到小一辈儿的孝敬,手里必定要有“高招”。
于是,私下里给儿孙们交底:以前荣老太太来时,带来不少金银细软,后来他们二老也有些积蓄。为了储存方便,打制了两块金砖藏着,以后那个子孙有良心,照顾好老两口到终,这宝贝就传给他。
后辈们听了都很高兴,暗地里都想要待好两个老人。
不承想,朱现恩在大儿子十一岁的时候,得暴病死了。不到一年,
现恩媳妇留下三个孩子也改嫁了。
老两口是又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孙子们也都大了,就要他俩把金砖拿出来分了。
老两口就是不答应,一只磨破了皮的箱子,放在床头谁也不准动。
有一次,三孙子看见荣老太太打开箱子,拿出半头砖大的两块,外边用红布包得整整齐齐。
三孙子就对两个哥哥说,他看到了那两块大金砖,用红布包着,份量不轻,老太太拿起来时手有点抖。
弟兄三个很开心,平时在人面前说话底气也大了不少。
大家都说他家穷是穷,但还有点老古董,凭这点东西,也算上了当弯儿里的好人家。三个孙子也顺利地讨上了媳妇。
三孙子结婚时,荣老爷子已过世了,剩下年近八十的荣老太太,身体依旧硬朗。
孙子们要她把那点东西拿出来分了,荣老太太不肯,对着孙子们吼道:
“别看剩了我一个,我仍然坚持你们爷爷定的规矩:以后哪个有良心,照顾得我好,这宝贝就传给他。如果我一口气上不来,死了,你们再分不迟。平白无故要我分,你们休想!”
没了老伴儿,荣老太太的脾气越发大起来,心里一烦,就拿着孙子媳妇们出气,常常无缘无故把其中一个骂哭。
待她气消了以后,立马又会换上一副笑模样,没事人儿似的,给被骂的人说些家长里短。
孙子媳妇们心里念着金子,也就逆来顺受,很少有给她还嘴的。这越发怂恿的她的脾气越来越大。
又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她看着大孙子媳妇不顺眼,就让大孙子去打媳妇。
本来事很小,也不全怨媳妇,大孙子哪里打的下手?但不打又怕老太太不高兴,将来不分给这一股儿金子。
只好把媳妇拉到屋里,让媳妇装哭,他则拿着笤帚疙瘩,狠狠地打枕头。一边打,还一边教训说:“叫你让奶奶生气,今天非打烂了你不致!”
又对普奶奶说:“别看一天一碗,当老戗了。还有你的馒头干儿,咳,咳,你要再不来,咱十一队的人也会像别处里一样,每天都往外抬死人。”
腊梅:“其实我也没做什么,那都是白头发老奶奶……”
王大肚拱拱手:“白头发老奶奶也只有你在的时候,才显灵保护大伙儿,没有你,白头发老奶奶也就不来送了。”
又对普奶奶说:“队长呢?那边吵起来了,让队长快点儿去。”
普奶奶:“哪边吵起来了?”
王大肚:“荣老太太那里。荣老太太的女儿和孙子媳妇吵起来了。”
普奶奶:“队长不在这边,在仓库那边秤粮食哩。腊梅说,白头发老奶奶给送来了粮食,队长让通知轧碾子的去仓库取粮食去了。”
王大肚:“那就好,那就好!多谢白头发老奶奶!你们聊,我给队长说一声儿去。”
“我们也去看看去吧!”王大肚走了以后,普奶奶领着腊梅,也来到荣老太太的家里。
荣老太太今年八十多岁,很少出门,也从来不到食堂里吃饭。都是由她的孙子们轮流给她打回去。
腊梅重生多半年来,只见过她一、两次,是她在大门口晒太阳的时候,从来没说过话。
对于她的传闻,前世里就听说过,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荣老太太丈夫姓朱,名兴荣,在十一生产队的西南角上住。
朱兴荣年轻时,家里很穷,常年在外地给人当长工。三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
朱兴荣有点口才,讲话心直口快,也有点粗人的幽默。三十一岁的时候,颇得雇主老板娘的欢心。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混得滾瓜熟。朱兴荣象先生唱书,每天给她讲这边的故事,讲家乡怎么怎么好。
老板娘虽说是老板的女人,已经生了一个女儿。但与老板的脾气不是很合的来,两个人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
后来闹土匪,老板被绑票。土匪索要赎金后又撕票,老板娘就收拾家中细软,跟着朱兴荣回家过起日子来。
婚后的生活并不是象朱兴荣所希望的那样,顺顺利利。这对夫妻的脾气也是半斤八两,针尖对麦芒,动不动就大打出手。
夫妻俩是炕头上打架,炕尾上亲嘴,打架时狂风暴雨,亲嘴时又像一个人,一时成为这一弯儿的笑谈。时间一长,大家都不叫他们的名字了,用荣老爷子、荣老太太来代替。
他们还有一个怪脾气:两人吵架吵得再凶,只要有人过去劝几句,他们便会非常一致地调转头一起骂劝架的人,于是有人就说:夫妻相打,劝架那个是畜生。
他们吵架,就象做早操,天天都要吵一吵、闹一闹,碰到做事,俩人又是一条心了。
他们做夫妻满五年辰光,荣老太还是怀不上小孩,荣老爷子天天发脾气:
人家买只鸡隔天就生蛋,喂条雌狗,五个月就产一窝狗仔,你这个贼女人,五年了连血块也拉不出一块,还算是个女人?
这一骂,倒是中了软肋,荣老太就不再出声了。
其实,荣老太不识字,不知道这也关男人的事,想想,要是她有毛病,以前的女儿怎么会出生?
天命不可违,隔年,他们自知没有生儿育女的福份,只好托人领养了一个男孩儿,起名朱现恩。
朱现恩人长的很小巧,成人后,个子不足一米六,属于三等残废。媳妇不好寻,二十岁上,只好找了个二婚做媳妇。
现恩媳妇倒是勤快,过门后一连生了三个儿子。
第一百七十六章 荣老太太(二)
荣老爷子夫妻俩心里都清楚:他们一家人都是凑合在一起的,没有血缘关系,要想得到小一辈儿的孝敬,手里必定要有“高招”。
于是,私下里给儿孙们交底:以前荣老太太来时,带来不少金银细软,后来他们二老也有些积蓄。为了储存方便,打制了两块金砖藏着,以后那个子孙有良心,照顾好老两口到终,这宝贝就传给他。
后辈们听了都很高兴,暗地里都想要待好两个老人。
不承想,朱现恩在大儿子十一岁的时候,得暴病死了。不到一年,
现恩媳妇留下三个孩子也改嫁了。
老两口是又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孙子们也都大了,就要他俩把金砖拿出来分了。
老两口就是不答应,一只磨破了皮的箱子,放在床头谁也不准动。
有一次,三孙子看见荣老太太打开箱子,拿出半头砖大的两块,外边用红布包得整整齐齐。
三孙子就对两个哥哥说,他看到了那两块大金砖,用红布包着,份量不轻,老太太拿起来时手有点抖。
弟兄三个很开心,平时在人面前说话底气也大了不少。
大家都说他家穷是穷,但还有点老古董,凭这点东西,也算上了当弯儿里的好人家。三个孙子也顺利地讨上了媳妇。
三孙子结婚时,荣老爷子已过世了,剩下年近八十的荣老太太,身体依旧硬朗。
孙子们要她把那点东西拿出来分了,荣老太太不肯,对着孙子们吼道:
“别看剩了我一个,我仍然坚持你们爷爷定的规矩:以后哪个有良心,照顾得我好,这宝贝就传给他。如果我一口气上不来,死了,你们再分不迟。平白无故要我分,你们休想!”
没了老伴儿,荣老太太的脾气越发大起来,心里一烦,就拿着孙子媳妇们出气,常常无缘无故把其中一个骂哭。
待她气消了以后,立马又会换上一副笑模样,没事人儿似的,给被骂的人说些家长里短。
孙子媳妇们心里念着金子,也就逆来顺受,很少有给她还嘴的。这越发怂恿的她的脾气越来越大。
又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她看着大孙子媳妇不顺眼,就让大孙子去打媳妇。
本来事很小,也不全怨媳妇,大孙子哪里打的下手?但不打又怕老太太不高兴,将来不分给这一股儿金子。
只好把媳妇拉到屋里,让媳妇装哭,他则拿着笤帚疙瘩,狠狠地打枕头。一边打,还一边教训说:“叫你让奶奶生气,今天非打烂了你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