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婆婆的笑话了。她就喜欢看许氏满腹憋屈却还无话可说的模样!
姚氏志得意满,只等着儿子与三房那边传来好消息了。三房果然没让她失望,没过几日,秦仲海就告诉她,亲事说成了,让她准备好订亲礼,正式与寿山伯府将儿女亲事定下,还要准备谢媒礼,谢过三叔秦柏与三婶牛氏从中援手,顺道再给侄女儿秦含真也备上一份礼,若没有她提醒、撮合,这门亲事恐怕还不能成真呢。
姚氏欢喜不已,自然是大大方方地备下好几份大礼送人了,还恨不得满天下昭告去,又要设宴请客,好生庆祝一番。
秦仲海驳回了她的提议,满心的不以为然:“张扬什么?你瞧寿山伯府可曾大肆宣扬这门亲事?如今外头的人家要么在慌慌张张地嫁女,仿佛明着跟人说他们嫌弃东宫太子,不想跟皇家扯上关系,要么就到处去说自家女儿的好话,恨不能立刻将女儿送进东宫去做妾。咱们与寿山伯府在这时候联姻,肯定也逃不过闲话。可事实上这门亲事早就在进行了,不过是因缘巧合,撞上这个时候罢了,何必叫人说嘴?悄悄儿定下就是了。也不是要瞒着人,若有亲友相问,自然要坦然告知的,但不必特特地去宣扬。若你觉得儿子委屈,等到正式婚礼举行的时候,再好好热闹一番便是。”
姚氏才不信这门亲事是早就开始议的,认定了是寿山伯不欲送女为妾,方才急急替余心兰定下亲事。但她才不管那么多呢,寿山伯府的权势地位不是假的,她的宝贝儿子也确实跟寿山伯的千金定下了婚约,只要实惠在手,对外用什么说法不行呢?不就是遮羞布么?她当然也不会告诉人,说自己儿子能谋得这门亲事,是走了狗屎运,她儿子绝对是靠自己的实力才赢得了寿山伯的赏识,以爱女下嫁——不不不,两个孩子是门当户对,谁也没有高攀谁。
姚氏接受了秦仲海的提醒,竟然真的忍住了炫耀的冲动,但对亲友们就没有隐瞒的意思了。她状若低调、实则高调地写了许多帖子,发给各家亲友,让他们知道自家儿子秦简刚刚与寿山伯之女订下了亲事,请亲友们出席订亲当天的小宴。
收到消息的众位亲友反应不一。有的只是单纯地为秦简与承恩侯府高兴,比如云阳侯府、闵家等等;有的则眼睛发亮觉得又有利可图、有金大腿可抱了,比如秦家二房的秦伯复就是其中典型;也有的暗暗惋惜,觉得自家少了一个理想的联姻对象;还有些是趁机巴上来,想要从中谋些好处的。
比如姚家,就有一位姚氏的婶娘找上门来。
姚氏原以为那位婶娘只想来贺个喜,顺道再为侄女们的亲事求她一求,没想到对方提出的请求却让她大吃一惊:“您说什么?秦素?您想把女儿说给秦素?!”姚氏只觉得荒唐无比,“秦素不过是个庶子,丫头生的,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我的侄女怎么说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就是世上男人都死绝了,也犯不着将就秦素这种货色吧?!”
姚氏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开玩笑,这位婶娘虽说是姚家旁支的太太,但叔叔好歹是六品的官身呢。六品官的女儿嫁给秦素,那小子配得上么?!没得糟蹋了姚家的好女儿!姚氏甚至觉得,若真让侄女儿嫁给了秦素,连带得自己的身份都被拉低了。
姚家婶娘却有不同的看法:“姑奶奶话说得轻巧,你们承恩侯府又不是寻常人家,即便是庶子,也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孩子尊贵几分。秦素虽说是庶出,但生得倒也体面,如今还开始认真读书了,将来未必没有出息。你侄女儿嫁过来,又有你这个亲姑姑照看,还能吃了亏去?”
姚氏心想,一个堂侄女,真要嫁给秦素的话,她才不会照看呢!秦素若能有出息,那就是老天爷不长眼了!她怎么可能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如今让他读书,不过是给丈夫面子,也是断定他不是读书的料。过得两年,秦素考不上秀才了,她二话不说就会把他的西席给赶走,叫那小子老老实实管庶务去。往后再随便给他寻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一辈子给她儿子秦简跑腿办事就好。如果秦素不识抬举,她就寻个理由直接把人分家出去,随便塞点田产银两,就由得他自生自灭。京中大户人家的庶子,基本都是这样的待遇,还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没那个福气,还非要强求,当心折寿!
姚氏断然拒绝了婶娘:“不成,若婶娘想要把女儿嫁到我们承恩侯府来,随便挑个庶女倒也罢了,就是庶女,也是抬举了秦素。您生的嫡女,我是断不能委屈她的!”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
姚家婶娘有些不高兴了,勉强耐着性子劝她:“我自个儿的闺女,难道我还能不疼她么?把她嫁过来,我跟你叔叔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如今京城里到处都在说亲,象样点的人家,子弟都不愁娶不到好媳妇,咱们家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能选择的人就更少了!我也不瞒你,不光是我们这一房在打算把嫡女许给庶子,别的房头也有人这么做了。九丫头就被许给了太仆寺卿家的庶子,那孩子有秀才功名,和嫡母亲生的也不差什么了,她爹娘半点儿没觉得委屈。有出息的庶子都抢手得很,我们家若是再拖延下去,只怕就真的只能寻庶出的纨绔子弟了!那与其便宜了别人家,我还不如把女儿嫁到你们秦家来,好歹也是亲上加亲不是?”
姚氏差点儿没喷回去,亲上加亲个鬼哟!秦素跟她有什么关系?他还配与姚家有亲?!
姚氏坚决不应,姚家婶娘见事情不成,勉强维持着笑容,但回到家后,却大大地发了一顿脾气。没两日,姚王氏过府看望女儿,倒劝她不必太过固执了,如果叔婶真有心要将女儿嫁给秦素,她就征求一下丈夫的意见,若秦仲海同意,她便答应了吧。
姚氏不敢相信地看着母亲:“为什么呀?秦素到底有什么好的?您和叔叔婶娘们都如此抬举他?父亲呢?父亲也是这么想的么?!”
姚王氏淡淡地道:“你父亲没说什么,但也不会反对。这是你叔叔婶婶自己想要的婚事,将来是好是歹,都与你无关,你又何苦在中间做恶人?”
姚氏郁闷极了:“可我不明白,秦素怎么就入了叔叔婶娘的眼?他在我眼里不过是烂泥一般。若叔叔婶娘以为他如今开始读书了,将来就真的会有出息,我只能说他们太看得起秦素了,那小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只怕连童生试都过不了。侄女儿与其嫁给他,还不如在今科新进士里挑一个呢。”
姚王氏叹道:“今科新进士中,但凡是家世不错的,都
姚氏志得意满,只等着儿子与三房那边传来好消息了。三房果然没让她失望,没过几日,秦仲海就告诉她,亲事说成了,让她准备好订亲礼,正式与寿山伯府将儿女亲事定下,还要准备谢媒礼,谢过三叔秦柏与三婶牛氏从中援手,顺道再给侄女儿秦含真也备上一份礼,若没有她提醒、撮合,这门亲事恐怕还不能成真呢。
姚氏欢喜不已,自然是大大方方地备下好几份大礼送人了,还恨不得满天下昭告去,又要设宴请客,好生庆祝一番。
秦仲海驳回了她的提议,满心的不以为然:“张扬什么?你瞧寿山伯府可曾大肆宣扬这门亲事?如今外头的人家要么在慌慌张张地嫁女,仿佛明着跟人说他们嫌弃东宫太子,不想跟皇家扯上关系,要么就到处去说自家女儿的好话,恨不能立刻将女儿送进东宫去做妾。咱们与寿山伯府在这时候联姻,肯定也逃不过闲话。可事实上这门亲事早就在进行了,不过是因缘巧合,撞上这个时候罢了,何必叫人说嘴?悄悄儿定下就是了。也不是要瞒着人,若有亲友相问,自然要坦然告知的,但不必特特地去宣扬。若你觉得儿子委屈,等到正式婚礼举行的时候,再好好热闹一番便是。”
姚氏才不信这门亲事是早就开始议的,认定了是寿山伯不欲送女为妾,方才急急替余心兰定下亲事。但她才不管那么多呢,寿山伯府的权势地位不是假的,她的宝贝儿子也确实跟寿山伯的千金定下了婚约,只要实惠在手,对外用什么说法不行呢?不就是遮羞布么?她当然也不会告诉人,说自己儿子能谋得这门亲事,是走了狗屎运,她儿子绝对是靠自己的实力才赢得了寿山伯的赏识,以爱女下嫁——不不不,两个孩子是门当户对,谁也没有高攀谁。
姚氏接受了秦仲海的提醒,竟然真的忍住了炫耀的冲动,但对亲友们就没有隐瞒的意思了。她状若低调、实则高调地写了许多帖子,发给各家亲友,让他们知道自家儿子秦简刚刚与寿山伯之女订下了亲事,请亲友们出席订亲当天的小宴。
收到消息的众位亲友反应不一。有的只是单纯地为秦简与承恩侯府高兴,比如云阳侯府、闵家等等;有的则眼睛发亮觉得又有利可图、有金大腿可抱了,比如秦家二房的秦伯复就是其中典型;也有的暗暗惋惜,觉得自家少了一个理想的联姻对象;还有些是趁机巴上来,想要从中谋些好处的。
比如姚家,就有一位姚氏的婶娘找上门来。
姚氏原以为那位婶娘只想来贺个喜,顺道再为侄女们的亲事求她一求,没想到对方提出的请求却让她大吃一惊:“您说什么?秦素?您想把女儿说给秦素?!”姚氏只觉得荒唐无比,“秦素不过是个庶子,丫头生的,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我的侄女怎么说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就是世上男人都死绝了,也犯不着将就秦素这种货色吧?!”
姚氏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开玩笑,这位婶娘虽说是姚家旁支的太太,但叔叔好歹是六品的官身呢。六品官的女儿嫁给秦素,那小子配得上么?!没得糟蹋了姚家的好女儿!姚氏甚至觉得,若真让侄女儿嫁给了秦素,连带得自己的身份都被拉低了。
姚家婶娘却有不同的看法:“姑奶奶话说得轻巧,你们承恩侯府又不是寻常人家,即便是庶子,也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孩子尊贵几分。秦素虽说是庶出,但生得倒也体面,如今还开始认真读书了,将来未必没有出息。你侄女儿嫁过来,又有你这个亲姑姑照看,还能吃了亏去?”
姚氏心想,一个堂侄女,真要嫁给秦素的话,她才不会照看呢!秦素若能有出息,那就是老天爷不长眼了!她怎么可能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如今让他读书,不过是给丈夫面子,也是断定他不是读书的料。过得两年,秦素考不上秀才了,她二话不说就会把他的西席给赶走,叫那小子老老实实管庶务去。往后再随便给他寻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一辈子给她儿子秦简跑腿办事就好。如果秦素不识抬举,她就寻个理由直接把人分家出去,随便塞点田产银两,就由得他自生自灭。京中大户人家的庶子,基本都是这样的待遇,还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没那个福气,还非要强求,当心折寿!
姚氏断然拒绝了婶娘:“不成,若婶娘想要把女儿嫁到我们承恩侯府来,随便挑个庶女倒也罢了,就是庶女,也是抬举了秦素。您生的嫡女,我是断不能委屈她的!”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
姚家婶娘有些不高兴了,勉强耐着性子劝她:“我自个儿的闺女,难道我还能不疼她么?把她嫁过来,我跟你叔叔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如今京城里到处都在说亲,象样点的人家,子弟都不愁娶不到好媳妇,咱们家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能选择的人就更少了!我也不瞒你,不光是我们这一房在打算把嫡女许给庶子,别的房头也有人这么做了。九丫头就被许给了太仆寺卿家的庶子,那孩子有秀才功名,和嫡母亲生的也不差什么了,她爹娘半点儿没觉得委屈。有出息的庶子都抢手得很,我们家若是再拖延下去,只怕就真的只能寻庶出的纨绔子弟了!那与其便宜了别人家,我还不如把女儿嫁到你们秦家来,好歹也是亲上加亲不是?”
姚氏差点儿没喷回去,亲上加亲个鬼哟!秦素跟她有什么关系?他还配与姚家有亲?!
姚氏坚决不应,姚家婶娘见事情不成,勉强维持着笑容,但回到家后,却大大地发了一顿脾气。没两日,姚王氏过府看望女儿,倒劝她不必太过固执了,如果叔婶真有心要将女儿嫁给秦素,她就征求一下丈夫的意见,若秦仲海同意,她便答应了吧。
姚氏不敢相信地看着母亲:“为什么呀?秦素到底有什么好的?您和叔叔婶娘们都如此抬举他?父亲呢?父亲也是这么想的么?!”
姚王氏淡淡地道:“你父亲没说什么,但也不会反对。这是你叔叔婶婶自己想要的婚事,将来是好是歹,都与你无关,你又何苦在中间做恶人?”
姚氏郁闷极了:“可我不明白,秦素怎么就入了叔叔婶娘的眼?他在我眼里不过是烂泥一般。若叔叔婶娘以为他如今开始读书了,将来就真的会有出息,我只能说他们太看得起秦素了,那小子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只怕连童生试都过不了。侄女儿与其嫁给他,还不如在今科新进士里挑一个呢。”
姚王氏叹道:“今科新进士中,但凡是家世不错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