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交给我的信里头也告诫我,在京城里头若能住进侯府自然是好,若不然叫他住在城郊,那儿有师父的一处庄子,我当时便觉得师娘替我想得周到,于是没有入京打扰各方人物,也没有住师父的庄子,毕竟那些地方都太显眼,于是寻了一处农家小院住下了。”
结果还是逃不出差一点被人害死的命运。
第二封信打开,却发现里头是信中信,撕开一个信封又露出一个信封,不过上面写的是“昝泊亲启。”
看来是师娘写给昝泊的了,可是这信要什么时候给昝泊呢?
乔宝莹犯了难,苏辰却道:“恐怕是我的保命符,师娘没有做交代,但却写了这么一封信,且用了两个信封,必是给我的保命符了。”
于是苏辰便把信收了起来。
四方权贵都已经知道老夫人归古事,此事也传到了京城,老夫人是一品诰命夫人,自然皇家又将派人过来奔丧,没想这次派来的公公手中竟还有给你苏辰的口谕。
便是叫他办完师娘的丧事延上两个月后再去巴蜀赴任,自着时日正好是来年开春,当然还有一些对苏辰的勉励之语。
有皇帝金口谕言,苏辰在零陵郡再次出了名,不过是个新科状元,没想到还没有做官便已经受皇上看重,果然是大三元的功名不同凡响,往届出现的状元可没有他这番受人待见。
苏辰得了旨意,终于不用这么仓促了,他们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做安排。
便是师娘的丧事恐怕也得用上一个月,先前着了急,想要简办,这一次苏辰想简办也不成了。
零陵郡的权贵不仅都来了,连邻近几郡的权贵都跑了过来,有不少当然是想结交一下新科状元的,他可是受皇上待见的唯一新科状元。
终于把丧事办完已经是深秋,马上要初冬。
乔宝莹和苏辰从侯府回到十里坡,再次被村里头的人围住,大家伙的不敢再像先前那般热情,毕竟侯府老夫人才奔丧,就算是新科状元之喜,大家伙的也知道苏辰心里头不好受。
自然这次没有办酒,只叫来了帮忙的和底下的管事们一同来了十里坡,在院子里摆了五桌吃了顿饭。
乔宝莹再次把自己将随夫君远赴巴蜀上任的消息说了出来,并决定在这几日便把几位管事的开个会,把接下来林源县生意上的事做个安排。
苏辰回到乡里却要接见乡里来的各方秀才郎,他们过来多希望苏辰能指点一二,为他们解惑。
苏辰毫不吝啬,一一应下了,于是门坎都要被人踏平了,进进出出的人太多。
乔宝莹不得不移到乔六的院子里办事。
乔六的女儿媚丫头如今已经三岁了,看乔宝莹便往她身上扑,搂着姨娘的脖子,就是亲了一脸的口水。
乔宝莹越看越是欢喜,忍不住想,将来她跟苏辰会生下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也像小丫头这般淘气。
想起与苏辰以后的日子,乔宝莹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二姐,以后你们带着丫头来巴蜀看我和苏辰吧,我们是走不动,但你们把这边事务安排好,还是可以走一走的,做生意的不应该四处走动么?大姐夫便是常年在外,带着大姐四处看看。”
乔六忍不住笑了,“成,都听九儿,九儿,你给大姐可有写信报喜?”
乔宝莹倒是忘记了这一事儿,连忙拿出笔来,两姐妹各自写了一封信给燕北的大姐寄了过去。
乔宝莹把各位掌事都叫了过来,这一次她把所有的事务全部交到乔六手中,乔六成了林源县的总管,而大嫂陈三却成为乔六的助手,也是十里坡酱坊的管事。
这几年乔宝莹和苏辰一直呆在林源县侯府,没怎么回村里头,陈三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一儿一女的,很是欢喜,苏继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的,小杂货铺子还在村口开着,他却是不再打豆腐四处奔走,而是给陈三囤出手来帮着乔宝莹打理酱坊,再年底分红,也够两人的生活,还在镇上买下了院子。
他们都打算把孩子送去镇上的私塾。
自从村里头毕成良出了山,跟在苏辰身边后,村里头就没有夫子,村里读书的孩子都去了镇上,每日来回辛苦,于是苏继便主动出了银子买了一辆牛车,再几位家长轮流送孩子去镇上学,这样的村里的孩子也不会耽误了学业。
乔宝莹得知这事后,便叫乔六把每年盈利的一成分拔出来,资助十里坡以及周围几村的孩子上学,但凡男丁皆可上学。
正文 第172章带着小媳妇赴任
至于女丁,乔宝莹建议乔六以后扩大酱坊后,乔六亲自为酱坊女工开蒙,交会她们算术,熟识一些常见的字,就像当初乔宝莹教她和陈三一样。
只要会钱财的往来,会认识一些常见的字,能写些直白的书信来往,就成了,毕竟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还是很苛刻的,不能像男子一样进私塾读书。
苏辰给苏家立牌坊的事,村里人都强烈要求把牌坊立在村头,从此所有人进入十里坡,就能知道苏辰的事迹,再也不会让别人小看了十里坡。
苏辰拒绝不了,只好听了齐大旺的话,便把牌坊立在了村里头。
立牌坊的这日要祭祖,苏家所有亲戚都来了,这些亲戚里头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这次苏长为和黎氏都有来。
往日不与亲戚往来,皆是苏家不少亲戚都住到了镇上乃至县里头去了,正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眨眼都来了,苏辰都有些认不全,倒是把苏长为和黎氏给高兴的,第一次在家族里扬眉吐气一回。
苏世家族也是有族长的,只是先前苏长为一脉是被人放弃的一脉,这一次苏辰却与族长深谈了一回,自然是管好苏家人的所做所为了,苏辰开了这个口便是认下了所有的亲戚,以后苏家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祭了祖宗,立了牌坊,十里坡还是热闹非凡,不少权贵跑来道贺,虽是知道苏辰没有大办,甚至都不想接见四方来宾,却还是来了,与苏辰喝上一杯茶便走了。
至于乔家,乔家没有多少亲戚,也不知道流散在何方,反而只有十里坡的几房。
乔六去了一趟乔家院,见到乔明旺和贾氏两人,接着跟三房的人都一一相见后,齐聚乔家院里头,乔六把乔宝莹的想法给说了,自然也是叫家里头的人不要闹事,也不能借苏辰的
结果还是逃不出差一点被人害死的命运。
第二封信打开,却发现里头是信中信,撕开一个信封又露出一个信封,不过上面写的是“昝泊亲启。”
看来是师娘写给昝泊的了,可是这信要什么时候给昝泊呢?
乔宝莹犯了难,苏辰却道:“恐怕是我的保命符,师娘没有做交代,但却写了这么一封信,且用了两个信封,必是给我的保命符了。”
于是苏辰便把信收了起来。
四方权贵都已经知道老夫人归古事,此事也传到了京城,老夫人是一品诰命夫人,自然皇家又将派人过来奔丧,没想这次派来的公公手中竟还有给你苏辰的口谕。
便是叫他办完师娘的丧事延上两个月后再去巴蜀赴任,自着时日正好是来年开春,当然还有一些对苏辰的勉励之语。
有皇帝金口谕言,苏辰在零陵郡再次出了名,不过是个新科状元,没想到还没有做官便已经受皇上看重,果然是大三元的功名不同凡响,往届出现的状元可没有他这番受人待见。
苏辰得了旨意,终于不用这么仓促了,他们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做安排。
便是师娘的丧事恐怕也得用上一个月,先前着了急,想要简办,这一次苏辰想简办也不成了。
零陵郡的权贵不仅都来了,连邻近几郡的权贵都跑了过来,有不少当然是想结交一下新科状元的,他可是受皇上待见的唯一新科状元。
终于把丧事办完已经是深秋,马上要初冬。
乔宝莹和苏辰从侯府回到十里坡,再次被村里头的人围住,大家伙的不敢再像先前那般热情,毕竟侯府老夫人才奔丧,就算是新科状元之喜,大家伙的也知道苏辰心里头不好受。
自然这次没有办酒,只叫来了帮忙的和底下的管事们一同来了十里坡,在院子里摆了五桌吃了顿饭。
乔宝莹再次把自己将随夫君远赴巴蜀上任的消息说了出来,并决定在这几日便把几位管事的开个会,把接下来林源县生意上的事做个安排。
苏辰回到乡里却要接见乡里来的各方秀才郎,他们过来多希望苏辰能指点一二,为他们解惑。
苏辰毫不吝啬,一一应下了,于是门坎都要被人踏平了,进进出出的人太多。
乔宝莹不得不移到乔六的院子里办事。
乔六的女儿媚丫头如今已经三岁了,看乔宝莹便往她身上扑,搂着姨娘的脖子,就是亲了一脸的口水。
乔宝莹越看越是欢喜,忍不住想,将来她跟苏辰会生下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也像小丫头这般淘气。
想起与苏辰以后的日子,乔宝莹的心里却是甜甜的。
“二姐,以后你们带着丫头来巴蜀看我和苏辰吧,我们是走不动,但你们把这边事务安排好,还是可以走一走的,做生意的不应该四处走动么?大姐夫便是常年在外,带着大姐四处看看。”
乔六忍不住笑了,“成,都听九儿,九儿,你给大姐可有写信报喜?”
乔宝莹倒是忘记了这一事儿,连忙拿出笔来,两姐妹各自写了一封信给燕北的大姐寄了过去。
乔宝莹把各位掌事都叫了过来,这一次她把所有的事务全部交到乔六手中,乔六成了林源县的总管,而大嫂陈三却成为乔六的助手,也是十里坡酱坊的管事。
这几年乔宝莹和苏辰一直呆在林源县侯府,没怎么回村里头,陈三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一儿一女的,很是欢喜,苏继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的,小杂货铺子还在村口开着,他却是不再打豆腐四处奔走,而是给陈三囤出手来帮着乔宝莹打理酱坊,再年底分红,也够两人的生活,还在镇上买下了院子。
他们都打算把孩子送去镇上的私塾。
自从村里头毕成良出了山,跟在苏辰身边后,村里头就没有夫子,村里读书的孩子都去了镇上,每日来回辛苦,于是苏继便主动出了银子买了一辆牛车,再几位家长轮流送孩子去镇上学,这样的村里的孩子也不会耽误了学业。
乔宝莹得知这事后,便叫乔六把每年盈利的一成分拔出来,资助十里坡以及周围几村的孩子上学,但凡男丁皆可上学。
正文 第172章带着小媳妇赴任
至于女丁,乔宝莹建议乔六以后扩大酱坊后,乔六亲自为酱坊女工开蒙,交会她们算术,熟识一些常见的字,就像当初乔宝莹教她和陈三一样。
只要会钱财的往来,会认识一些常见的字,能写些直白的书信来往,就成了,毕竟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还是很苛刻的,不能像男子一样进私塾读书。
苏辰给苏家立牌坊的事,村里人都强烈要求把牌坊立在村头,从此所有人进入十里坡,就能知道苏辰的事迹,再也不会让别人小看了十里坡。
苏辰拒绝不了,只好听了齐大旺的话,便把牌坊立在了村里头。
立牌坊的这日要祭祖,苏家所有亲戚都来了,这些亲戚里头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这次苏长为和黎氏都有来。
往日不与亲戚往来,皆是苏家不少亲戚都住到了镇上乃至县里头去了,正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眨眼都来了,苏辰都有些认不全,倒是把苏长为和黎氏给高兴的,第一次在家族里扬眉吐气一回。
苏世家族也是有族长的,只是先前苏长为一脉是被人放弃的一脉,这一次苏辰却与族长深谈了一回,自然是管好苏家人的所做所为了,苏辰开了这个口便是认下了所有的亲戚,以后苏家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祭了祖宗,立了牌坊,十里坡还是热闹非凡,不少权贵跑来道贺,虽是知道苏辰没有大办,甚至都不想接见四方来宾,却还是来了,与苏辰喝上一杯茶便走了。
至于乔家,乔家没有多少亲戚,也不知道流散在何方,反而只有十里坡的几房。
乔六去了一趟乔家院,见到乔明旺和贾氏两人,接着跟三房的人都一一相见后,齐聚乔家院里头,乔六把乔宝莹的想法给说了,自然也是叫家里头的人不要闹事,也不能借苏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