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假如苏阮日后份位也渐高,而孩子却被别人抱养的时候,她会不会也像顾充媛一样,渐渐的变化了呢?梅皇后忽然觉得,她有一点儿期待……
“娘娘——”捧月悄没声儿地进来,小声道,“皇上去了长春宫。”
这早在梅皇后意料之中。梅皇后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应该的。”
捧月又小声道:“袁昭仪去了宁寿宫。”
梅皇后就低笑了一下:“真是沉不住气。”
捧月撇了撇嘴:“都在景阳宫闷了一年了,可不是着急么。”必是急着去跟太后商议抱养皇长子的事儿了。
“都由她们去。”梅皇后懒懒地道,“倒是前朝有什么动静呢?”
这问题捧月可答不出来。不过,能回答的人晚上倒是来了。梅皇后看见皇帝,不由得露了一丝惊讶之色:“皇上怎么过来我这里?”不打算在长春宫过夜么?
“她身子弱,太医说要静养,朕在那里,她还要惦记着服侍朕,反不能安心。”皇帝摆摆手,问梅皇后,“皎哥儿那里,太后与朕说,想把他抱去宁寿宫。珏儿已经大了,太后想着给他建王府,让他出宫居住。等他出了宫,太后觉得寂寞,因此想把皎哥儿抱过去。”
梅皇后便笑了笑:“珏儿才多大呢,总要等定了亲事才能出宫。”再说了,之前太后都没提这事儿,连王府都还没开始建呢,就算现在开始建,至少也得建个一年半载的吧?这时候太后就觉得寂寞了?
皇帝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太后虽是为袁胜兰讨的皇长子,但提到让敬郡王出宫之事,却是对了皇帝的心思:“不然,就把皎哥儿送去景阳宫吧?”看孩子都七个月了,皇后也没提抱走的事儿,皇帝心里就明白,皇后并不想抱养皇长子了。
其实,就是皇帝自己,也不大高兴皇长子生在许瑶的肚子里。但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真要往景阳宫送,皇帝又不放心:“只是景阳宫实在是……”
“景阳宫虽糊涂些,但皇长子身边自有伺候的人,臣妾挑几个懂事的人过去,再时常过问着,总亏不了孩子的。也不过养个三五年,待孩子大了,就挪出来。”袁胜兰就算再糊涂,也不敢轻忽了皇长子的。
皇帝叹道:“也只能如此了。珏儿实在不好久居宫中的。”敬郡王已经八岁了,这个年纪当然还不算很大,但他是前太子的儿子,总这么养在宫里,外人都难免有些想法了,尤其是前几年皇帝无嗣的时候。
梅皇后想了想:“那就先建着王府。咱们这里慢慢瞧瞧适龄的女孩儿,等到珏儿十二岁上,可以先把亲事定下来。”亲事定了,就有各道礼数要走,到时候就可以以行礼为由,让敬郡王迁出宫了。
皇帝默然片刻,低声道:“前几年,朕也有些担忧……”担忧太后会以他无嗣为由,让他立敬郡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太后力主袁胜兰入宫,才打消了皇帝一些怀疑。就是现在,倘若太后不提敬郡王出宫开府之事,皇帝还真不大想把皇长子给袁胜兰呢。
梅皇后心里一痛。无嗣之事,提一次就戳一次她的心窝子,而她还得笑着说:“如今眼看着就有第二个孩子了,日后皇上子嗣多着呢,看着哪个好就选哪个,如何轮得到外人呢。”
皇帝叹道:“太子哥哥其实也算不得外人……唉,朕想着,立珏儿为亲王。”太子从前对他这个弟弟还是不错的。当然,他也替太子出过不少力。
只要敬郡王不当太子,郡王亲王的,也没什么大差别。梅皇后点头道:“到底是嫡出骨血,立个亲王不算过份,也能慰母后之心。”袁太后既然做出让步,那必是要让敬郡王做亲王的,与其这时候先按郡王规制建王府,等他出宫成亲的时候再按亲王规制改建,还不如直接就封了亲王,倒省得折腾工部和内务司的官员呢。
解决了这个问题,皇帝就很高兴,笑着说起梅若坚来:“朕原想留他在身边做个中书舍人,他却不愿,想外放做个县令,说要给百姓做点儿实事。”中书舍人品级不高,却是皇帝近臣,若有别人能得这差使,必是欢欣鼓舞的,梅若坚却偏辞了。
梅皇后抿嘴笑道:“这必定是族叔教的了。”
“果然不愧大儒之名呢。”皇帝倒是很高兴,“朕看他确实是做实事的人才,如今江浙那里又正好有空缺,不如就叫他过去。”
这个,梅皇后也情愿。梅若坚之前还住在沈家呢,如今再过去,在沈大将军辖区做县令,便宜多着呢。且皇帝现在重视江浙,也好出政绩。
“梅大儒着实会教子。”皇帝想到梅若明,又夸了他一句,“在翰林院也是勤勤恳恳,时常听掌院赞他实心任事。朕原想赏他,又怕太过了惹眼,听说他如今尚未续弦,不如你给他寻个淑女?到时成亲,朕再赏些东西下去。”
“这可是好大的脸面呢。”梅皇后便高兴起来,“说来年纪也实在不小了。”
说起梅若明的亲事,皇帝倒想起一件事来:“朕怎么记得去年曾听说他要跟沈家做亲,后头却又没消息了……”
这个,梅皇后倒是从梅娘子处听过一二:“说是刚要定亲,沈家大姑娘就得了一场急病,大约是两人八字不和,这亲自然议不成了。”
“若是这样,那倒无妨了。”皇帝便松了口气,“过些日子沈家人也要进京,朕倒是怕他们议亲不成有些不快,到时见面尴尬。”
“倒是不曾听说有什么不快。”梅皇后好奇问道,“怎么沈家人又要进京?不是说江浙那边正要整顿水军抗倭么?”
皇帝叹了口气:“江浙那边,其实袁家将水军训得不错……”至于为什么这么些年海匪都剿不清爽,这里头的缘由,知道的人不在少数,“如今,就有人想着过去分一杯羹了。沈文是不能动的,就想把沈云殊调到别处去。我想想,还不如就叫他进京,在京卫指挥使司那里给他一个指挥佥事做。”
京卫指挥使统领卫军,有护卫宫禁,拱卫京城之职,沈云殊已是四品守备,进京仍是正四品,还相当于小小升了半级,倒也是件好事。
梅皇后想了想道:“京卫指挥使司有缺吗?”指挥佥事可是有限制的,总共就是四人,若是没缺,沈云殊可没得封。
皇帝早想好了:“正有人想外放。我且不急,等他们好生吵出个结果来再说。”说想把沈云殊调回来就调回来?哪有那么容易呢。就算是
“娘娘——”捧月悄没声儿地进来,小声道,“皇上去了长春宫。”
这早在梅皇后意料之中。梅皇后连眉毛都没动一下:“应该的。”
捧月又小声道:“袁昭仪去了宁寿宫。”
梅皇后就低笑了一下:“真是沉不住气。”
捧月撇了撇嘴:“都在景阳宫闷了一年了,可不是着急么。”必是急着去跟太后商议抱养皇长子的事儿了。
“都由她们去。”梅皇后懒懒地道,“倒是前朝有什么动静呢?”
这问题捧月可答不出来。不过,能回答的人晚上倒是来了。梅皇后看见皇帝,不由得露了一丝惊讶之色:“皇上怎么过来我这里?”不打算在长春宫过夜么?
“她身子弱,太医说要静养,朕在那里,她还要惦记着服侍朕,反不能安心。”皇帝摆摆手,问梅皇后,“皎哥儿那里,太后与朕说,想把他抱去宁寿宫。珏儿已经大了,太后想着给他建王府,让他出宫居住。等他出了宫,太后觉得寂寞,因此想把皎哥儿抱过去。”
梅皇后便笑了笑:“珏儿才多大呢,总要等定了亲事才能出宫。”再说了,之前太后都没提这事儿,连王府都还没开始建呢,就算现在开始建,至少也得建个一年半载的吧?这时候太后就觉得寂寞了?
皇帝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太后虽是为袁胜兰讨的皇长子,但提到让敬郡王出宫之事,却是对了皇帝的心思:“不然,就把皎哥儿送去景阳宫吧?”看孩子都七个月了,皇后也没提抱走的事儿,皇帝心里就明白,皇后并不想抱养皇长子了。
其实,就是皇帝自己,也不大高兴皇长子生在许瑶的肚子里。但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真要往景阳宫送,皇帝又不放心:“只是景阳宫实在是……”
“景阳宫虽糊涂些,但皇长子身边自有伺候的人,臣妾挑几个懂事的人过去,再时常过问着,总亏不了孩子的。也不过养个三五年,待孩子大了,就挪出来。”袁胜兰就算再糊涂,也不敢轻忽了皇长子的。
皇帝叹道:“也只能如此了。珏儿实在不好久居宫中的。”敬郡王已经八岁了,这个年纪当然还不算很大,但他是前太子的儿子,总这么养在宫里,外人都难免有些想法了,尤其是前几年皇帝无嗣的时候。
梅皇后想了想:“那就先建着王府。咱们这里慢慢瞧瞧适龄的女孩儿,等到珏儿十二岁上,可以先把亲事定下来。”亲事定了,就有各道礼数要走,到时候就可以以行礼为由,让敬郡王迁出宫了。
皇帝默然片刻,低声道:“前几年,朕也有些担忧……”担忧太后会以他无嗣为由,让他立敬郡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太后力主袁胜兰入宫,才打消了皇帝一些怀疑。就是现在,倘若太后不提敬郡王出宫开府之事,皇帝还真不大想把皇长子给袁胜兰呢。
梅皇后心里一痛。无嗣之事,提一次就戳一次她的心窝子,而她还得笑着说:“如今眼看着就有第二个孩子了,日后皇上子嗣多着呢,看着哪个好就选哪个,如何轮得到外人呢。”
皇帝叹道:“太子哥哥其实也算不得外人……唉,朕想着,立珏儿为亲王。”太子从前对他这个弟弟还是不错的。当然,他也替太子出过不少力。
只要敬郡王不当太子,郡王亲王的,也没什么大差别。梅皇后点头道:“到底是嫡出骨血,立个亲王不算过份,也能慰母后之心。”袁太后既然做出让步,那必是要让敬郡王做亲王的,与其这时候先按郡王规制建王府,等他出宫成亲的时候再按亲王规制改建,还不如直接就封了亲王,倒省得折腾工部和内务司的官员呢。
解决了这个问题,皇帝就很高兴,笑着说起梅若坚来:“朕原想留他在身边做个中书舍人,他却不愿,想外放做个县令,说要给百姓做点儿实事。”中书舍人品级不高,却是皇帝近臣,若有别人能得这差使,必是欢欣鼓舞的,梅若坚却偏辞了。
梅皇后抿嘴笑道:“这必定是族叔教的了。”
“果然不愧大儒之名呢。”皇帝倒是很高兴,“朕看他确实是做实事的人才,如今江浙那里又正好有空缺,不如就叫他过去。”
这个,梅皇后也情愿。梅若坚之前还住在沈家呢,如今再过去,在沈大将军辖区做县令,便宜多着呢。且皇帝现在重视江浙,也好出政绩。
“梅大儒着实会教子。”皇帝想到梅若明,又夸了他一句,“在翰林院也是勤勤恳恳,时常听掌院赞他实心任事。朕原想赏他,又怕太过了惹眼,听说他如今尚未续弦,不如你给他寻个淑女?到时成亲,朕再赏些东西下去。”
“这可是好大的脸面呢。”梅皇后便高兴起来,“说来年纪也实在不小了。”
说起梅若明的亲事,皇帝倒想起一件事来:“朕怎么记得去年曾听说他要跟沈家做亲,后头却又没消息了……”
这个,梅皇后倒是从梅娘子处听过一二:“说是刚要定亲,沈家大姑娘就得了一场急病,大约是两人八字不和,这亲自然议不成了。”
“若是这样,那倒无妨了。”皇帝便松了口气,“过些日子沈家人也要进京,朕倒是怕他们议亲不成有些不快,到时见面尴尬。”
“倒是不曾听说有什么不快。”梅皇后好奇问道,“怎么沈家人又要进京?不是说江浙那边正要整顿水军抗倭么?”
皇帝叹了口气:“江浙那边,其实袁家将水军训得不错……”至于为什么这么些年海匪都剿不清爽,这里头的缘由,知道的人不在少数,“如今,就有人想着过去分一杯羹了。沈文是不能动的,就想把沈云殊调到别处去。我想想,还不如就叫他进京,在京卫指挥使司那里给他一个指挥佥事做。”
京卫指挥使统领卫军,有护卫宫禁,拱卫京城之职,沈云殊已是四品守备,进京仍是正四品,还相当于小小升了半级,倒也是件好事。
梅皇后想了想道:“京卫指挥使司有缺吗?”指挥佥事可是有限制的,总共就是四人,若是没缺,沈云殊可没得封。
皇帝早想好了:“正有人想外放。我且不急,等他们好生吵出个结果来再说。”说想把沈云殊调回来就调回来?哪有那么容易呢。就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