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2
然是子承父志,学文学是再合适不过了。
刘月如毫无疑问的考上了北京大学,跟原书中一样,不同的是这次她要大着肚子去学校报到了。
温欣和赵胜军的通知书是最后到的,因为是南方的同一所学校,到的时候几乎也是一天,送信的是赵胜军原来的同学,那信刚到邮局就被送来了,两人拆开一看,是大家都称心如意的金融系和外文系。
阳石子的人都说老赵家这是烧了高香,一家三个大学生,一时被传为附近几个村子的美谈。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九七八年到了, 这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转折之年。这个评价都是现代人回头去看才发现的,伟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在一九七八年的十二月,而在这从一月到十二月的每一天,现实中的人民, 都在进行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
高考恢复了, 村里一连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在逐渐转向,似乎一夜之间, 大家被禁锢的灵魂都得到了释放,大家的脑袋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十年文化, 大,革, 命告一段段落,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广播里每天都在播着新的消息,村里的人天天讨论的事情也从以前每天拿多少公分变成了讨论国家的大事, 脑子活泛的阳石子人也开始琢么着自家的小生意了, 有人想多养几只鸡,有人想扩大自留地,阳山镇上的黑市已经逐渐成型, 以前偷偷摸摸的样子越来越没有了, 纠察队的人以前全是造反派,□□一打倒他们就蔫了, 这两年更是被整治的对象, 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 大家都在反思,都在总结,上上下下一片新的景象。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领导能力也在弱化,特别是以前的十年中,这些老旧的权利机构也曾经是进行批,斗的重点部门,赵队长一天到晚的听着广播抽着旱烟叹气,属于他们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过完了年,大儿媳就被大儿子部队上下来的人接走了,到时候直接去北京报到。送走了大儿媳,温欣和赵胜军也开始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南方m城大学去报到。
这一次阳石子一共出了六个大学生,算得上是数额相当巨大了,但基本都是知青,农村里来的也就是外村嫁过来的刘月如,唯一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也就是赵胜军这个宝了。
自从得了消息,来赵队长家贺喜的人是一拨接着一拨,最近听说两口子要去上学了,又是一波一波的来送。
高子娘作为赵队长家的实在亲戚,自然要来捧场,还是分大方的拿出了十块钱,说是让赵胜军和温欣去了大学里花,也算是礼钱。最近来送礼的人不少,赵队长家亲戚本来就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过一遍,谁都知道这上大学是个有出息的事,纷纷五块十块的出钱。
“哎,你说这世道变得快哇,这胜军兄弟这都上大学了,去那南方的大城市去见世面了。这大学生可真好,那一出来就是干部,还不用天天扛锄头下地,捉捉笔杆子就行。”高子娘感叹。
王德花在旁边客气,“嗨,去那么老远的,谁知道是好呀还是不好了,要我说啊还是高子踏实,年年都是种粮能手,这小两口在村里好好干,这日子好着哩。”
高子娘得意的搂了搂头发,“还说呢,高子在家就夸他二舅哩,十里八村儿都听着看着呢,这可是咱们阳石子第一个大学生!哎,要说啊,啥人啥命,说到底还是这胜军兄弟有福气,你当初还愁这胜军不干活哩,结果你看人家,这地里的活没咋干,罪也没受,家里也不缺吃的,真是会娶啊,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儿,地里活儿比那福气嫂子还强,还能生,一生就是个大胖小子,舅奶,你有福啊……”
王德花早就笑的眯了眼,“嗨,也是,胜军这孩子地里活儿确实不行,但是脑子够用!那小时候就能拿话把他爹噎住,你说脑子不活泛能那么会说的?”
赵胜军抱着孩子去山上玩儿,刚回来就听见了高子娘和王德花的对话,以及对自己的十分不中听的评价,立马脸色不好了,什么时候这群愚昧的村里人能够认清楚他赵胜军的真实面貌!
高子娘有点尴尬的急忙站起来,“呀,胜军兄弟回来啦,这是作甚去啦?”
赵胜军皮笑肉不笑的,“哼,我这膀子力气也就能在家带孩子了,还能干啥。”
温欣跟着赵胜军进家来,推了他一把,“呵呵,嫂子你别在意,我们上后山玩儿去了,这云帆喜欢兔子,刚刚上去抓了只兔子。”
小云帆现在走路已经很利索了,手里团着一个长着白毛的小花兔,丢丢的跑到王德花身边,“奶奶,你看,兔兔~~”
温欣和赵胜军马上就要出发去上学,王德花早就惦记着让温欣把她的大孙子留在阳石子给他们老两口养呢,但是小两口不乐意非要带着一起走,王德花拗不过小一辈的,最近这两天每天看着大孙子就又亲又抱的,一脸的舍不得的样子。
王德花抱起大孙子,吧嗒亲了一口,“咱们云帆真聪明,跟你爹一样聪明,将来准保也是个大学生,等大学毕了业,以后那出来就是干部哩。”
王德花的思想观念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以前觉得当兵好,觉得温欣的哥哥和自家的大儿子都是家族里有出息的年轻人,天天盼着大孙子有出息可以当兵,在大孙子面前时不时都要念叨。现在看着小儿子上了大学,又觉得光荣,经过仔细的比对,觉得还是当大学生比较轻松,于是就改了口,现在时不时的都要跟屁事不懂的大孙子耳提面命,要他以后还是当大学生比较好。
高子娘笑笑,“是这个理儿,大学生好,当干部好哩,胜军脑子灵光着呢。”
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不新鲜了,自从赵胜军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说法就在阳石子蔓延,说这赵胜军虽然四体不勤,但是胜在脑子够用。可是对一个男人来说,对他体力的贬低,任凭后续如何抬高他脑子的价值都弥补不了,这一点村里人都完全不懂。
为此赵胜军把这一点归结于村里人水平太低,对正确的价值和力量都一无所知。温欣躺在炕上听着赵胜军对村里人的评价,默默的摸摸小土狗的头,同情的看着他,你呀,才是那个对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的人呢!
赵胜军和温欣在阳石子过完年,就到了出发的时间了。温欣和赵胜军带着孩子去上学,地点虽然是温欣的老家,但是温欣的父母现在还没平反,回了老家温欣还得去投靠亲戚,温欣还不知道自家的亲戚能不能收留他们,如果亲戚不合适或者没地方,温欣两口子还得找
刘月如毫无疑问的考上了北京大学,跟原书中一样,不同的是这次她要大着肚子去学校报到了。
温欣和赵胜军的通知书是最后到的,因为是南方的同一所学校,到的时候几乎也是一天,送信的是赵胜军原来的同学,那信刚到邮局就被送来了,两人拆开一看,是大家都称心如意的金融系和外文系。
阳石子的人都说老赵家这是烧了高香,一家三个大学生,一时被传为附近几个村子的美谈。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九七八年到了, 这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转折之年。这个评价都是现代人回头去看才发现的,伟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在一九七八年的十二月,而在这从一月到十二月的每一天,现实中的人民, 都在进行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探索。
高考恢复了, 村里一连出了好几个大学生,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在逐渐转向,似乎一夜之间, 大家被禁锢的灵魂都得到了释放,大家的脑袋也开始活泛起来了。
十年文化, 大,革, 命告一段段落,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广播里每天都在播着新的消息,村里的人天天讨论的事情也从以前每天拿多少公分变成了讨论国家的大事, 脑子活泛的阳石子人也开始琢么着自家的小生意了, 有人想多养几只鸡,有人想扩大自留地,阳山镇上的黑市已经逐渐成型, 以前偷偷摸摸的样子越来越没有了, 纠察队的人以前全是造反派,□□一打倒他们就蔫了, 这两年更是被整治的对象, 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 大家都在反思,都在总结,上上下下一片新的景象。
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的领导能力也在弱化,特别是以前的十年中,这些老旧的权利机构也曾经是进行批,斗的重点部门,赵队长一天到晚的听着广播抽着旱烟叹气,属于他们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过完了年,大儿媳就被大儿子部队上下来的人接走了,到时候直接去北京报到。送走了大儿媳,温欣和赵胜军也开始忙着收拾行李,准备去南方m城大学去报到。
这一次阳石子一共出了六个大学生,算得上是数额相当巨大了,但基本都是知青,农村里来的也就是外村嫁过来的刘月如,唯一土生土长的大学生也就是赵胜军这个宝了。
自从得了消息,来赵队长家贺喜的人是一拨接着一拨,最近听说两口子要去上学了,又是一波一波的来送。
高子娘作为赵队长家的实在亲戚,自然要来捧场,还是分大方的拿出了十块钱,说是让赵胜军和温欣去了大学里花,也算是礼钱。最近来送礼的人不少,赵队长家亲戚本来就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过一遍,谁都知道这上大学是个有出息的事,纷纷五块十块的出钱。
“哎,你说这世道变得快哇,这胜军兄弟这都上大学了,去那南方的大城市去见世面了。这大学生可真好,那一出来就是干部,还不用天天扛锄头下地,捉捉笔杆子就行。”高子娘感叹。
王德花在旁边客气,“嗨,去那么老远的,谁知道是好呀还是不好了,要我说啊还是高子踏实,年年都是种粮能手,这小两口在村里好好干,这日子好着哩。”
高子娘得意的搂了搂头发,“还说呢,高子在家就夸他二舅哩,十里八村儿都听着看着呢,这可是咱们阳石子第一个大学生!哎,要说啊,啥人啥命,说到底还是这胜军兄弟有福气,你当初还愁这胜军不干活哩,结果你看人家,这地里的活没咋干,罪也没受,家里也不缺吃的,真是会娶啊,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儿,地里活儿比那福气嫂子还强,还能生,一生就是个大胖小子,舅奶,你有福啊……”
王德花早就笑的眯了眼,“嗨,也是,胜军这孩子地里活儿确实不行,但是脑子够用!那小时候就能拿话把他爹噎住,你说脑子不活泛能那么会说的?”
赵胜军抱着孩子去山上玩儿,刚回来就听见了高子娘和王德花的对话,以及对自己的十分不中听的评价,立马脸色不好了,什么时候这群愚昧的村里人能够认清楚他赵胜军的真实面貌!
高子娘有点尴尬的急忙站起来,“呀,胜军兄弟回来啦,这是作甚去啦?”
赵胜军皮笑肉不笑的,“哼,我这膀子力气也就能在家带孩子了,还能干啥。”
温欣跟着赵胜军进家来,推了他一把,“呵呵,嫂子你别在意,我们上后山玩儿去了,这云帆喜欢兔子,刚刚上去抓了只兔子。”
小云帆现在走路已经很利索了,手里团着一个长着白毛的小花兔,丢丢的跑到王德花身边,“奶奶,你看,兔兔~~”
温欣和赵胜军马上就要出发去上学,王德花早就惦记着让温欣把她的大孙子留在阳石子给他们老两口养呢,但是小两口不乐意非要带着一起走,王德花拗不过小一辈的,最近这两天每天看着大孙子就又亲又抱的,一脸的舍不得的样子。
王德花抱起大孙子,吧嗒亲了一口,“咱们云帆真聪明,跟你爹一样聪明,将来准保也是个大学生,等大学毕了业,以后那出来就是干部哩。”
王德花的思想观念也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以前觉得当兵好,觉得温欣的哥哥和自家的大儿子都是家族里有出息的年轻人,天天盼着大孙子有出息可以当兵,在大孙子面前时不时都要念叨。现在看着小儿子上了大学,又觉得光荣,经过仔细的比对,觉得还是当大学生比较轻松,于是就改了口,现在时不时的都要跟屁事不懂的大孙子耳提面命,要他以后还是当大学生比较好。
高子娘笑笑,“是这个理儿,大学生好,当干部好哩,胜军脑子灵光着呢。”
这样的说法其实根本不新鲜了,自从赵胜军考上了大学,这样的说法就在阳石子蔓延,说这赵胜军虽然四体不勤,但是胜在脑子够用。可是对一个男人来说,对他体力的贬低,任凭后续如何抬高他脑子的价值都弥补不了,这一点村里人都完全不懂。
为此赵胜军把这一点归结于村里人水平太低,对正确的价值和力量都一无所知。温欣躺在炕上听着赵胜军对村里人的评价,默默的摸摸小土狗的头,同情的看着他,你呀,才是那个对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的人呢!
赵胜军和温欣在阳石子过完年,就到了出发的时间了。温欣和赵胜军带着孩子去上学,地点虽然是温欣的老家,但是温欣的父母现在还没平反,回了老家温欣还得去投靠亲戚,温欣还不知道自家的亲戚能不能收留他们,如果亲戚不合适或者没地方,温欣两口子还得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