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艺术就像建筑一样,开阔着云落和颜沉鱼的视野,丰满着云落和颜沉鱼的内心。每一段旅程,都带给云落和颜沉鱼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是对历史新的解读,或是对建筑新的认识。那该是让云落和颜沉鱼的胃和味蕾享受旅行的时刻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享受。
可能云落的朋友们,在自由行德国的时候不会来这个地方,所以云落更要把这个貌似不出名的地方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汉诺威城市中的很多点滴,都值得他们城市中人引以为豪,那么云落通过旅行看到了这些,这就是旅行至此的意义。
在把科隆写给自己和朋友们之前,云落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洒在路上的阳光,和被风吹着摆动的杨树的枝叶。比较着前几日行程中的港口城市汉堡,童话不莱梅小镇和古老又现代的柏林,科隆是什么样的呢?
云落如何才能更把一个真实且有形的科隆展现在大家面前?看着相册里的科隆的照片,笃定的告诉自己,是建筑,对于科隆来说,最能体现出这个民族灵魂的还是建筑。
思绪回到当日从汉诺威出发驶向科隆的火车上,云落在上写着旅行随记确实是对云落和颜沉鱼很有帮助的蓝色宝典,不仅仅从里面获取到很多旅行信息。云落还有一个习惯。
就是把每个地方的具体感受写在书相应的介绍的文字旁边。比如云落选择的酒店和餐厅,是否像书上介绍的让人满意;云落对城市中一些景观的个人看法,当然还有不满意的一些地方。
德铁ice854次事由柏林开往科隆的。云落和颜沉鱼是从经停站汉诺威上车的,当时在车厢中抓拍到车的较高行驶速度199k/h,到达科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了。
科隆火车站在市中心,现代化设施齐全。云落喜欢德国火车站的存包箱,一般大概是按每小时或者每几个小时收费,几次在火车站存放行李,花几欧元。很方便。
正赶上现在是世界杯决赛的小组赛时期,火车站也积极为这次足球盛会营造氛围。大幅海报,电视盒投影大屏幕,吸引了众多旅客与球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云落走出火车站的第一句话嘀咕道:你们说科隆大教堂在哪啊?同伴回答道。你往上看,之间夜幕中一座高耸入云直插到黑暗中的教堂的尖顶,云落着实望不到顶端,哇,原来这座期待已久的雄伟的哥特式教堂就在火车站的西出口。
就这么意想不到的出现在云落和颜沉鱼面前。回到酒店,一夜无话,希望明早能起早去再睹科隆大教堂的雄姿。
科隆大教堂,无论从书上还是网络上,从建筑和历史上都不是只言片语能讲清楚的。不得不让人感到。这座教堂,这座宏伟的建筑,就像是凝固的诗句。可触摸的思想,有形状的文化一样,还带着未消失的历史气息。
考古发现,教堂原址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是普通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
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公元873年9月27日一座老教堂正式落成。也就是今日科隆大教堂的前身,这座教堂在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如今的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经过了600多年直到1880年竣工。
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经典之作恐怕永无完工之日。因其有157米高的钟楼,所也被称为最接近上帝的教堂。
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1942年二战期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畔,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挨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
战争结束时,科隆老城被毁百分之九十。但由于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教堂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也留下一些残破的痕迹。
说到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是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其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世界上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除了有科隆大教堂,还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之大,其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
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而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其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自1864年科隆发行彩票筹集资金至1880年落成。
它不断被加高加宽,而且建筑物全由磨光石块砌成,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
但见每一个高耸的小小精致尖塔,优美的线条,绚丽的吊顶,线条是那么难以描绘地优美。用婀娜多姿来描写建筑之美。
的确有些不切实际,但在云落眼中,多一笔不可,少一笔欠缺,柔美中却能散发出一种难以估量的力量。用杰作这样泛泛的词眼恐怕是难以用来表彰这样大气的建筑场面。
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科隆大教堂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现在仍保存第一位建筑师哈德设计教堂时用的羊皮图纸。
为研究13世纪建筑和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这里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
教堂内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这些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
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但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的确是教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根柱子,每扇窗无不写满600多年的历史变迁,而一尊又一尊的雕塑则记录着基督教最博大精深的教义精髓。在听起来极为纯净而又神圣的乐声中,原本浮躁的心绪竟然在瞬间平静如水。
云落和颜沉鱼穿过这段修葺的走廊,从教堂的地下室爬钟塔。教堂钟塔有509级阶梯,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很有意思的是,自教堂完工后。
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
沿着旋转的楼梯变爬上了钟塔,墙上涂满了鸦,大多是到此一游的各种语言的版本。
走到教堂的部,这里有一个大的观景台,往下望去,整个科隆尽收眼底,当然最美还是莱茵河和大桥,还有河岸附近的建筑。
走出教堂,来到侧面发现整个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有半截呈银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个鲜亮白净,一个灰头土脸,显得泾渭分明。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
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所以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但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
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也比原来清新了许多。后来科隆市议会知道了,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或是对历史新的解读,或是对建筑新的认识。那该是让云落和颜沉鱼的胃和味蕾享受旅行的时刻了,一顿丰富的晚餐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享受。
可能云落的朋友们,在自由行德国的时候不会来这个地方,所以云落更要把这个貌似不出名的地方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汉诺威城市中的很多点滴,都值得他们城市中人引以为豪,那么云落通过旅行看到了这些,这就是旅行至此的意义。
在把科隆写给自己和朋友们之前,云落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洒在路上的阳光,和被风吹着摆动的杨树的枝叶。比较着前几日行程中的港口城市汉堡,童话不莱梅小镇和古老又现代的柏林,科隆是什么样的呢?
云落如何才能更把一个真实且有形的科隆展现在大家面前?看着相册里的科隆的照片,笃定的告诉自己,是建筑,对于科隆来说,最能体现出这个民族灵魂的还是建筑。
思绪回到当日从汉诺威出发驶向科隆的火车上,云落在上写着旅行随记确实是对云落和颜沉鱼很有帮助的蓝色宝典,不仅仅从里面获取到很多旅行信息。云落还有一个习惯。
就是把每个地方的具体感受写在书相应的介绍的文字旁边。比如云落选择的酒店和餐厅,是否像书上介绍的让人满意;云落对城市中一些景观的个人看法,当然还有不满意的一些地方。
德铁ice854次事由柏林开往科隆的。云落和颜沉鱼是从经停站汉诺威上车的,当时在车厢中抓拍到车的较高行驶速度199k/h,到达科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了。
科隆火车站在市中心,现代化设施齐全。云落喜欢德国火车站的存包箱,一般大概是按每小时或者每几个小时收费,几次在火车站存放行李,花几欧元。很方便。
正赶上现在是世界杯决赛的小组赛时期,火车站也积极为这次足球盛会营造氛围。大幅海报,电视盒投影大屏幕,吸引了众多旅客与球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云落走出火车站的第一句话嘀咕道:你们说科隆大教堂在哪啊?同伴回答道。你往上看,之间夜幕中一座高耸入云直插到黑暗中的教堂的尖顶,云落着实望不到顶端,哇,原来这座期待已久的雄伟的哥特式教堂就在火车站的西出口。
就这么意想不到的出现在云落和颜沉鱼面前。回到酒店,一夜无话,希望明早能起早去再睹科隆大教堂的雄姿。
科隆大教堂,无论从书上还是网络上,从建筑和历史上都不是只言片语能讲清楚的。不得不让人感到。这座教堂,这座宏伟的建筑,就像是凝固的诗句。可触摸的思想,有形状的文化一样,还带着未消失的历史气息。
考古发现,教堂原址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是普通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
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公元873年9月27日一座老教堂正式落成。也就是今日科隆大教堂的前身,这座教堂在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如今的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经过了600多年直到1880年竣工。
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经典之作恐怕永无完工之日。因其有157米高的钟楼,所也被称为最接近上帝的教堂。
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1942年二战期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畔,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挨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
战争结束时,科隆老城被毁百分之九十。但由于德国天主教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古教堂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也留下一些残破的痕迹。
说到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是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其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世界上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除了有科隆大教堂,还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之大,其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
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而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其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自1864年科隆发行彩票筹集资金至1880年落成。
它不断被加高加宽,而且建筑物全由磨光石块砌成,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
但见每一个高耸的小小精致尖塔,优美的线条,绚丽的吊顶,线条是那么难以描绘地优美。用婀娜多姿来描写建筑之美。
的确有些不切实际,但在云落眼中,多一笔不可,少一笔欠缺,柔美中却能散发出一种难以估量的力量。用杰作这样泛泛的词眼恐怕是难以用来表彰这样大气的建筑场面。
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科隆大教堂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现在仍保存第一位建筑师哈德设计教堂时用的羊皮图纸。
为研究13世纪建筑和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这里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
教堂内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这些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
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但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的确是教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根柱子,每扇窗无不写满600多年的历史变迁,而一尊又一尊的雕塑则记录着基督教最博大精深的教义精髓。在听起来极为纯净而又神圣的乐声中,原本浮躁的心绪竟然在瞬间平静如水。
云落和颜沉鱼穿过这段修葺的走廊,从教堂的地下室爬钟塔。教堂钟塔有509级阶梯,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很有意思的是,自教堂完工后。
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
沿着旋转的楼梯变爬上了钟塔,墙上涂满了鸦,大多是到此一游的各种语言的版本。
走到教堂的部,这里有一个大的观景台,往下望去,整个科隆尽收眼底,当然最美还是莱茵河和大桥,还有河岸附近的建筑。
走出教堂,来到侧面发现整个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有半截呈银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个鲜亮白净,一个灰头土脸,显得泾渭分明。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
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所以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但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
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也比原来清新了许多。后来科隆市议会知道了,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